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924|回复: 2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9:05: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1918——1970)。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 等教育专著。
立志从教  苏霍姆林斯基的小学、中学生活,一直是在本村学校度过的。这是一座七年制的学校,虽然学校设施条件极为普通,但这里却有一批较好的师资力量。这对从小受到家庭良好熏陶的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是一个极好的环境。他的善良天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知识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拓宽。他在家经常主动帮助父母邻居做事,在学校里是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得到了当时校长伊万·萨维奇和教务主任布师科夫斯基的重视和关怀。然而对他影响最大的要数启蒙女教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


  这位女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孩子们亲密的伙伴。苏霍姆林斯基觉得这位女教师象一个女魔法师,她知道一切美的秘密。她讲课时学生们都有浓厚的兴趣,所教的知识常被学生铭刻在记忆之中。她常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思考许多问题,学习了不少东西,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摄下了这样的一个事件:


  在山花烂漫、万物生机昂然的季节,有一天下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带学生们来到了森林,这对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了,他平时就到这里来玩。但女教师的解说,让他接触了许多过去没有注意到的新事物和很多使他感到惊奇的东西;看这颗盛开的椴树在帮助蜜蜂酿蜜;瞧那个蚁穴——过去是苏霍姆林斯基出自恶作剧曾用棍子去桶它,而现在老师说这个蚁穴有回廊和广场,有幼儿园和粮仓……原来是一个童话般的城市。他感到不和老师一起来。就不会发现世界上这么多美好的东西。当孩子们领略了这大自然美好的风光,急冲冲准备回家的时候,她还有一新招:“孩子们,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采集些鲜花吧。当孩子们关心长辈的时候,长辈会感到高兴,而鲜花——这是关怀和敬爱的标志。……”苏霍姆林斯基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


  这使幼小的苏霍姆林斯基不仅爱上了书本,爱上了同伴,爱上了大自然,而且他更尊敬这位老师。他向往着自己的知识能同老师一样渊博,向往能象老师一样。从这时起,苏霍姆林斯基逐步树立了从事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志向。因此在七年制学校毕业时,他毅然决定报考师范院校,后来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
反思失误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也曾有过这样的失误。


  那时,他刚参加工作。一个名叫斯捷帕的男孩,由于过分活泼、顽皮,在一次玩耍中无意把教室里放着的一盆全班十分珍爱的玫瑰花给碰断了。对此,苏霍姆林斯基大声斥责了这个学生,并竭力使这个闯祸的孩子触及灵魂,吸取教训。事后班上孩子们又拿来了三盆这样的花,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们用心轮留看护,唯独斯捷帕没有获准参加这项集体活动。不久这个学生变得话少了,也不那么淘气了。年轻的苏霍姆林斯基当时想,这倒也好,说明自己的申斥对这个学生起了作用。


  可是不愉快的事件在他斥责这位学生的几周之后的一天发生了。这天放学后,苏霍姆林斯基因事未了,还留在教室里,斯捷帕也在这里,他准备把作业做完回家。当发现教室里只有老师和他俩人时,斯捷帕便觉得很窘,急忙准备回家。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无意中叫斯捷帕跟自己一起到草地上去采花。这时斯捷帕表情迅速变化,先苦笑了一下;接着眼泪直滚了下来,随后在苏霍姆林斯基面前跑着回家了……


  这件事对苏霍姆林斯基触动很大。此时,他才明白了,这孩子对于责罚,心里是多么难受。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前的做法,是不自觉地对孩子的一种疏远,使孩子感到了委屈。因为孩子弄断花枝是无意的,而且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愿意做些好事来补偿自己的过失,而自己却粗暴地拒绝了他这种意愿。对这种真诚的、儿童般的懊悔,报之于发泄怒气的教育影响,这无疑是对孩子的当头一棒。


  此后,苏霍姆林斯基吸取了这一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很少使用责罚。通常,他对由于无知而做出不良行为后果的儿童,采取宽恕态度。他认为,宽恕能触及学生自尊心最敏感的角落。
“不要死背”  苏霍姆林斯基担任校长之后,曾多次提出:“要思考,不要死背”的口号,然而人们却很少知道,触发他产生这一思想的契机,却是在一次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讲课的课堂上。


  一天上午,苏霍姆林斯基同往常一样,去听一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的课。课堂上的最初几分钟,学生们正紧张地思索着老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这位青年教师开始叫学生回答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认真地记录下了学生的回答,可是学生们的回答,并不能让他感到满意。他发现学生使用的许多词和词组在他们的意识里,并没有很鲜明的表象,跟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联系不起来。学生们仅仅是重复别人的思想,让人听到的仅仅是一些被学生硬挤出来的、笨拙的、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它们的意思是什么,似乎学生并没有搞清楚,苏霍姆林斯基想:“为什么学生的回答总是那样贫乏、苍白无力、毫无表情呢?为什么在这些回答里常常缺乏儿童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呢?”这时课正在进行中,只听见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要复习,词意、句式一定要记住,下节课提问……”听到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皱起了眉头,思维再也集中不到听讲上了。


  他想到,难道教学摆在学生面前的唯一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和再现?看来自己工作还存在缺陷,自己在实践中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还没有及时推广到广大教师中间。这时一年级学生娜塔莎的一篇作文,在他头脑中再次清晰地映现出来:


  “这是夏天的事儿,刮了一阵大风,大风把一粒长着毛茸茸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到了草原上的青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这是谁呀’,种子说:‘这是带翅膀的花儿。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青草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冬去春来,草儿发青了。在种子原来落下的地方,露出了一根粗壮的茎,在它的顶上,开出一朵朵黄色的花儿,它是那么鲜艳,就象一个小小的‘太阳’。‘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这是带学生观察了花的形状,颜色,这种花与那种花不同的特点,引导学生把闪烁的阳光、白色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悠闲的小蝴蝶等这些事物之间相互联系起来看,然后让学生充分想象,自编出各种有关花的故事。


  学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说明词已进入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虽然表达还带有给他们所讲的童话故事的影响,但这是他们自己的语言。会思考已成为这类孩子的显著特点。对于学习效果差的学生,总听到一些教师议论是“愚笨”、学习不努力,现在看来,不能不说教师惯用的传统教学思想造成了孩子智能的局限,从而导致学生不会学习——不会观察、思考、推论,只好依靠死记硬背。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需要加以科学的改进,应当建立在三根支柱上;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儿童的创造。看来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还要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当!当!当!……”下课的铃声打断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思考,可是现在他已想好了下次校务会议上的一个议题,这就是“如何让学生学会思考。”他将要向全校师生提出“要思考,不要死背”这个口号。


循循善诱  苏霍姆林斯基对小学生的教育,方法上灵活多样。他把运用民间童话故事作为自己在学校教育的方法之一,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仅从他运用这一方法的众多教育实例中撷取其中的一个片断。


  这是暑假后的一天,苏霍姆林斯基所带的三年级甲班准备去野营训练。考虑到所带东西较多,其中一个学生建议,两个人结成一对,有的东西可以合用,这样可以减轻旅途负担。建议受到班主任苏霍姆林斯基的赞扬,孩子们开始自由组合,呈现一片欢乐的场面。大家都有了对子,唯独平时自以为是而妄自尊大的学生安德烈卡没有对子,他在一边哭泣着。


  苏霍姆林斯基把安德烈卡叫到一边,问明情况,知道是同学都不愿和他组合成对。这孩子委屈地认为,是同伴们嫉妒他。苏霍姆林斯基深知这个学生的天性,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时机,便直截了当地对安德烈卡说:“你要明白,安德烈卡,最困难的就是迫使自己去感觉。你迫使自己去感觉,那你就会以另一种目光看你的同学、去看人。如果你老是认为,你是最聪明的人、最有才能的人、最好的人,那么到头来你就会成一个最孤立的人……”


  “但是,实际上我就是在解题上比谁都强,并比谁都快地背会诗歌……多少次您自己都说:‘'好样的,安德烈卡,安德烈卡学习了,现在就懂了……’我比谁都懂得多,这难道是我的错?”孩子哭得更伤心了。


  苏霍姆林斯基还能用什么语言再去解释呢?说教显然对这个孩子没有多大效果。他思索着如何对这位男孩子进行解释,才能让他懂得、认识并相信……


  “安德烈卡,咱们找个荫凉的地方坐下,我给你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与我们这件事十分相似,愿意听吗?”安德烈卡点点头。他们来到大橡树的树荫下,坐在一条长凳上,苏霍姆林斯基讲了一个“菊花和葱头”的故事,“在一个农村老大娘的住处旁,长着一株菊花。菊花老是沾沾自喜:‘你们瞧,我多美啊!在这地方我是最美的’,在菊花旁边长着一棵葱头,一颗普普通通的葱头。夏末,葱头熟了。绿色的茎叶蔫了,葱头散发出辛辣的气味。 菊花扇动鼻子。‘呸,你发出一股多难闻的味道呀!’它对邻居说到。‘我真感到奇怪,人们干吗要种这种植物呢?想必是为了薰跳蚤……’葱头没有作声,它把自己视为灰姑娘。 这时,大娘从屋子里走出来朝菊花走去。菊花屏住了呼吸。她想:大娘马上就会说,她的花多美啊。菊花由于心满意足,已经感到有点飘飘然了。大娘走近菊花却弯腰拔起了葱头。大娘端详着葱头,惊呼了一声:‘多好看的葱头啊!’ 菊花感到困惑了:难道葱头会被认为是好看的吗?”听完了这个故事,安德烈卡眼泪已经干了,从这个故事中他好像悟出了一条道理: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用,不能自作聪明,看不起同学。他羞愧地低下了头,一言不发。


  苏霍姆林斯基采用这种讲童话故事的方法,使小学生易于接受,并从类比中受到了应有的教育。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挽救“困难生”  在苏霍姆林斯基领导的巴甫雷什中学里,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就是相信一切孩子都能被教育好。这里没有“差生”的概念,只存在“困难学生”或“难教育学生”的说法。在教育实践中,对这类学生一般不单纯由某个教师去进行教育,对他们进行教育往往是整个集体的义务。苏霍姆林斯基一生中就教育过178名“难教育的学生”,这178名学生都有一个艰难的教育过程。每周苏霍姆林斯基都要走访困难孩子的家庭,以便深入了解形成他们道德的最初环境,他跟家长们、家长的邻居们,教过这些孩子的老师们进行交谈。


  这一天,他来到了小学生高里亚的“家庭。”这个“家”给他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象:高里亚是个非常不幸的孩子,他从小失去了父亲,母亲在他刚满周岁时,又犯了严重的罪行,被判处十年徒刑。高里亚从小住在姨母家,姨母把他看成额外的负担。高里亚成了一个典型的“难教育学生,”这就是他的家庭背景。


  原来,高里亚从上学一个月后,大家就对他产生了一个鲜明的形象:这是一个懒惰成性、常会骗人的学生。在短短的一段时间里,他就表现出了“难教育”的特点。秋天,当高年级学生植树时,他有意破坏了几株树苗的根部,并向全班同学夸耀自己的“英雄行为”。有一次课间,他把手伸进别人的书包,拿出课本,用墨水把它弄脏,再放回原处,并以天真无辜、泰然自若的态度来欺骗教师审视的眼光。还有一天,他们班去森林远足考察,他一路上撞这打那。当班主任一位女教师故意不理睬他,向其他学生讲解山谷、丘陵、山和冲沟的有关知识时,他走到全体学生面前,做出滑稽动作,还登上峭壁往下看。老师旁敲侧击地提醒:“同学们,不能走近冲沟边缘,跌下去很危险!”他突然高声喊到:“我不怕!这个冲沟我滚下去过!”说着就卷起身子滚了下去……


  苏霍姆林斯基根据家访的情况,找来班主任等有关教师共同分析高里亚上述行为产生的原因。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高里亚对自己的行为所抱的态度,是故意装出来的、不自然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使高里亚对人们失去了信心。对他来说,生活中没有任何神圣的、亲切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的看法对教师们思想触动很大。大家一致认为,高里亚所以不好,是因为过去只看到他恶劣,放荡的一面,而没有主动关心、挖掘他身上闪光的地方。这个学生表现出来的缺点,是在向周围的人对他漠不关心、冷淡无情的态度表示抗议。这样的分析增强了教师们的同情心、关注之情、教育的敏锐性和观察力。


  一次,苏霍姆林斯基发现这个孩子单独玩耍,好像很随便的样子,他把高里亚请进了生物实验室,要高里亚帮忙挑选苹果树和梨树的优良种子。虽然高里亚装出不屑栽培树苗的样子,可是孩子的好奇心还是占了上风,他们两人一起做了两个多种头,直到很累为止。这件事引起了高里亚的极大兴趣,当班主任再次去高里亚家时,已发现他正在施肥栽树。此后班主任老师因势利导,在班级栽树活动中,让高里亚指导别的孩子们。及时的发现和鼓励温暖着这个孩子的心灵。虽然后来高里亚曾多次反复出现不良倾向,老师们却着眼于长善救失,循循善诱。“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个教师集体的共同教育下,这个孩子在三年级时,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以后还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其他同伴,为集体默默地做好事。高里亚好像重新变成了另一个人了。


  从这里可以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教育信念:热爱孩子、关心尊重孩子,相信一切孩子在教育中能够向好的方面转变。
“特殊奖励”  苏霍姆林斯基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善于因势利导,进行积极的鼓励,激发学生心灵的火花。人们把这赞为“特殊奖励。”


  一次,苏霍姆林斯基把12岁的儿子谢廖扎叫到眼前,给了儿子一把新铁锨,并对他说:“儿子,你到地里去,量出一块长宽各一百个脚掌的地块,把它刨好。”儿子很高兴地拿了铁锨,来到地里就刨了起来。


  在没有用惯铁锨之前,谢廖扎感到很费力。随后干得越来越轻松了。可是待到他用铁锨准备翻出最后一锨泥土时,铁锨把折断了。


  谢廖扎回到家里,心里感到忐忑不安:父亲一旦知道铁锨坏了,会怎么说我呢?“爸爸,您可别怪罪我”,儿子说:“我让家里失掉了东西。”“什么东西?”父亲问。“铁锨坏了。”这时,苏霍姆林斯基并没有责怪孩子,而是问:“你学会刨地了没有?刨到最后,是觉得越来越费劲,还是感到越来越轻松了呢?”


  孩子回答:“刨到最后,越来越轻松了。”这时苏霍姆林斯基说:“看来你不是失,而是得”。孩子疑惑不解。他继续说:“愿意劳动了,这就是最宝贵的收获。”这时孩子一颗忐忑不安的心顿时平静下来了。这不仅是精神上得到了一种愉悦,而且孩子从中看到了劳动的价值,树立起了良好的劳动观点。


  还有一次,一年级女学生季娜的祖母病得很重。季娜想给祖母采一朵鲜花,使她在病中得到一些欢乐。但是,时值严冬,到哪里去找鲜花呢?这时她想到学校的暖房里有许多菊花,其中最美的一棵是全校师生都极为喜爱的那朵蓝色的“快乐之花。”季娜一心想着重病的祖母,忘记了学校的规定,她一清早就走进暖房,采下了那朵“快乐之花。”


  这时,苏霍姆林斯基走进了暖房,当他看到季娜手里的菊花时,大为吃惊。但是,他很快注意到了孩子眼里那种无邪的、恳求的目光。他向季娜问明了情况后,非常感动地说;“季娜,你再采三朵花,一朵给你,为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另外两朵送给你的父母,为他们教育出了一个善良的人。”
晚年  苏霍姆林斯基晚年常常因病住院,即使在病房里也依然坚持工作。病友问他:“你这个有名人物,社会主义劳动英雄,为什么在病休时还要不停的工作呢?”他回答说:“人的使命,就是为了人民而生活。”
文章  他写过《失去的一天》,目前被编进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实验本)》中


  《给女儿的信》选自《爱情的教育》被编入“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实验本)》中


  经典名言: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20:05:00 | 只看该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给上大学的儿子先后写了数十封信,对儿子进行各方面的教育。这些信,内容极为丰富,言辞恳切,语重心长。读一读这些信,对于我们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家长教育好自己的子女,都是十分有益的。下面,摘其扼要,简述一下他的家教思想。
理想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对儿子的理想教育,他在好多信中都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如果一个人的头上缺少一颗指路明星——理想,那他的生活将是醉生梦死的。”“人不可没有理想,人应当成为充满崇高理想的巨大力量。”为了教育儿子坚定共产主义思想,在信中,他多次给儿子讲了共产党人以及苏联红军在法庭上、刑场上如何地不屈辱、不低头,正确地对待生与死的,讲现实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人是怎样为实现理想去奋斗的,让儿子懂得“共产主义就是存在于人类的自身之中”,“理想的实质寓于‘普通的’所谓‘平凡的’人身上。”
爱国主义教育。有些青年犯罪了,他认为,“他们精神所以空虚、思想所以落后、目光所以短浅,首先因为他们没有热爱祖国这种最重要的人的品质。”他谆谆地告诫儿子说:“要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最宝贵的,就是祖国、亲爱的人民、可爱的国家。缺少我们当中任何一个人,祖国照样屹立不动;但是我们当中任何一个人如果离开了祖国,将一事无成。自我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勇敢无畏的爱国者”。
共产主义劳动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生活的幸福和欢乐,对青年人说,来得太容易了,应该加强对青年一代的共产主义劳动教育,要让青年人知道,人们为了获得粮食,经历了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欢乐和磨出了多少硬茧,不知流了多少汗水。要使青年人懂得,人们所珍视的东西,住住是“付出昂贵代价所获得的”,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年人“领悟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幸福”。他告诫儿子说:“劳动是最伟大的美,同时也是最艰巨的事业。”他多次在信中要求儿子“任何时候也不要轻视最平常、最‘粗’、最‘脏’的劳动”。
立志教育。儿子有一次在信中告诉父亲说,他自己十分喜爱无线电学。苏霍姆林斯基则回信说:“这很好,但要记住,仅仅是兴趣。要把兴趣变成自己的志向,必须付出几倍的劳动。乘数比被乘数大许多倍,才会得出一个可观的积数。”他要求儿子要密切注视无线电物理学领域的新成果,不仅要学习课堂知识,而且要学习相关科学的各种学术期刊、连数字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他“一定要每天坚持”,假日也不应忘记。他还希望儿子要理论联系实际,失败了重头再来。
读好书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经常教育儿子要读好书。他说:“一本本好书宛如相距遥远的小岛,你要到每个岛上去……在这个海洋里不迷失方向,也不会遇到浅滩。”有时,他给儿子寄上好书,要求认真阅读。对于有些书,他要求儿子要读许多次。他用亲身的经历叙说自己从十几岁起就开始读好书,有些书一次一次地重读感受就不同。他认为,读书是一种创造,“要从中受到教益,要学会思考和判断是非”,把“自己的精神面貌变得更美些。”他警戒儿子说:“对黄色读物,你要畏之如虎。”
审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儿子一次写信给他,要他谈谈父辈的审美观。于是,苏霍姆林斯基给他的儿子写了一封长信,专门谈了这个问题。他在信中给儿子讲了大自然之美、人体之美。他觉得,人们多数追求外表的美,这没有什么不好,但他认为,“这种愿望加上道德规范就全面了”,“游手好闲是美的大敌”。他殷切地对儿子说:“如果你希望美——你就得忘我地劳动,直到你感觉到自己已经成为一名创造者、一名能手,成为自己理想事业的主人,直到你的眼睛,由于感受到人的最大幸福——创造的幸福,而放射出激情的光彩。”“要珍惜自己的尊严 ——这是人的真正的美的源泉。”
惜时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儿子曾抱怨“工作一个接一个,瞬息间一天就过去了”,时间不够用。于是,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自己的经验向儿子提出了十五戒,主要是谈如何经济地、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问题。他教育儿子不要“闲坐”、“闲聊”、“醒了,在被窝里再躺”,不要在过多的娱乐活动中“消磨时间”,“不要把今天的工作搁到明天”,不要把“主要的事情”“挤到次要的地位上去”;要充分利用上课之前的“黄金般的时间”,“要善于在听课的过程中节约并积累时间”,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要“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交替进行”等等。
爱情观教育。在一封给儿子的信中,苏霍姆林斯基开篇就说:“爱情的道德纯洁性,是人类灵魂的一面镜子”。他认为,“爱首先意味着奉献”,那种“借爱情寻欢作乐的人”“是堕落者”。他不赞成“迷醉于外表的爱情”,他反对朝三暮四滥用感情的人,主张“唯一的爱情”,他警戒儿子说:“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同什么样的人拴在一起,可不是无所谓的小事”。他要儿子记住:“你自己就是自己命运和幸福的创造者。”
苏霍姆林斯基对儿子的教育是全面的、深刻的,可谓煞费苦心。他为何这样高度重视对儿子的教育呢?还是用他给儿子信中的一段话来注脚吧:“如果儿子变成坏蛋,社会有权首先问他的父亲,你为什么没有履行对社会的义务?要知道,每个公民极重要的社会义务,是给祖国培养真正的人。”“父亲是崇高的公民称号。”苏霍姆林斯基在家教上的这种精辟见解是多么值得人们深思和学习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20:05:0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并且最重要的这点去年我就写信对你讲过,这就是在听课时要善于赢得时间的积累

()你想要有足够的时间.就要每天都阅读。每天要仔细钻研几页<四至六页)多少与教学科目有关的学术著作。除此之外,看书要认真并且要思考,而每天要阅览{也就是说不要做笔记)的科学和科普读物不要少于十至十五页。你所阅读的一切,就是你用以治学的精神财富的积累,这个积累越雄厚,就越容易学习。要善于强迫自己每天看书。不要把这项工作拖到明天。今天的丢失。明天无论如何也无法弥补。

{)要善于弄清自己脑力劳动的系统。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规律,许多方面都取决于它。我这里指的是对主要与次要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理解。要善于在时间上把主要的内容安排得使它不至于居于次要的内容之后。主要的内容要每天都进行,主要的学术问题应当放在你清晨脑力劳动的首位。要善于找出主要学术问题方面的基本书籍和学术著作,长时间地对它们进行研究。

()要善于给自己建立一种内在的刺激因素。脑力劳动中的许多内容并不是有趣得使人很乐意去做。往往唯一有推动力的刺激因素就是应该正是要由此开始进行脑力劳动。要善于聚精会神关注到这种程度,致使这个应该慢慢地变成想要去做。最有趣的总要留到工作末尾去做。

()你的周围有一个浩瀚的书刊海洋。大学生时代要非常严格慎重地选择阅读的书籍和杂志。爱钻研和求知欲望旺盛的人总是想博览一切,然而这是做不到的。要善于限制阅读范围.要从中排除那些可能会破坏学习制度的书刊。然而同时要记住,任何时候都可能产生必须读一本新书的情况,而这是你预先没有列入计划的。因此就需要有时间的储备,而这个储备正如我已提过的那样要从巧于听课和钻研笔记时的脑力劳动.从防止突击日中赢得。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琐事上。我指的是闲扯和白白消磨光阴。常常有这种情况:几个人在房间里一坐,就开始了——像乌克兰人说的那样——侃大山,一个钟头.两个钟头过去了,无所事事,谈话中没有产生任何有益的思想,而时间却一去不复返。要善于把与同志们的交谈也变为充实自己精神世界的源泉。

()要学会如何减轻自己今后的脑力劳动。这里说的是要学会赢得时间的储备。为此,就要习惯于建立记笔记的方法。我现在备有近四十本笔记,每一本供记录教育学中某个问题的一些新鲜的,但呈转瞬即逝的想法(这些想法习惯于在脑子里闪现一次,而不再现)。笔记中我从所读过的有关这些问题的书籍中摘录一些量有意思和最出色的内容。所有这一切将来都有用,而且能大大减轻脑力劳动。我知道你现在也有一些笔记,但是还不成系统。你要建立明确的做笔记的系统,以减轻自己的脑力劳动。

()对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找出最合理的脑力劳动方式。要避免老一套和因循守旧。在你深入思考所触及的各种事实,现象和规律的本质时,不要吝惜时间。你对问题考虑得越深入,你记忆得就越牢固。没有理解之前,不要试图去记忆,这会浪费时间。要学会并非阅读而是翻阅那些你尚未理解的东西,因为任何走马观花式的做法都会导致使你不得不多次再回过头来研究个别事实、现象和规律。

(十一)如果同房间生活的所有人不能协商好严格遵守某些要求,则个人的脑力劳动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因此首先要商定在严格规定的时间内绝对禁止说话、争论和做各种破坏安静的事。在集中精力进行脑力劳动的时间内,每个人都应完全独立地工作。如果有条件在阅览室工作的话要尽量利用它。

(十二)脑力劳动要求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交替进行。科学著作要同小说交替阅读。

(十三)要善于克服坏习惯。我指的是这样一些习惯开始工作前闲坐十五分钟、二十分钝没有任何必要地一项项乱翻那些明知不准备看的书;睡醒后在被窝里再躺十五分钟,等等。

(十四)“明天是勤劳最危险的敌人。任何时候都不要把今天应该完成的某一部分工作拖到明天。要培养把明天工作的一部分提前到今天完成的习惯。这将是一种最好的、对明天全天都有影响的内部刺激因素。

(十五)任何时候一天也不要中断脑力劳动。暑假也不要扔下书本,每天应当用各种珍贵的精神财富来充实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20:02: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二封信




亲爱的儿子,你好!

你请我回答三个问题。

1.到共产主义社会人将是什么样的?我认为未来的人将具有什么最重要

的特征?

2.什么样的品德上的毛病是现代最危险的,最不能容忍的?

3.依我的看法,在教育青年一代的工作中,最严重的缺点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已经生活在我们中间。你不能

做这样的设想:一个庄严的时刻突然来临,钟声响起,宣告新人的诞生。我

给你讲过的谢苗?拉夫连季耶维奇就是一个未来的人。一般的人们都把这样

的人称为怪人。我认识许许多多这样的人(恰好,我正想写关于这些人的书)。

有这样一个人住在我们村里,离学校不远,你大概能猜到,我说的是伊万?

罗科菲耶维奇。他有一个向大家开放的花园。他是他所在的那条街上的 15

个孩子的教导员,整个夏天他都在花园里为孩子们忙碌。孩子们在这里制作

收音机,玩耍,唱歌,学习拉小提琴……

有一个住在邻近村子里的人。他是一位退伍军官。他领取一笔数目可观

的退休金。本来他可以安心地休息了。可是他从早到晚为大家劳动……他是

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家。他每天下地,到生产队去,到畜牧场去,去找畜牧

场的工人,找农民。向他们讲世界上发生的事情,给他们阅读文艺作品。他

直接同人们在生产岗位上工作两三天,然后又到别的生产队或畜牧场。

依我看,共产主义社会的人首先是善良的人,具有爱心的人。去理解别

人,为别人送上精神上的需求,在我看来,这是未来人的最主要的特征。深

切地关心人,使每一个人,我们的每个同胞,都成为精神上充实,道德美好,

聪明、勤劳的人,善于珍惜、尊重和爱护我们生活中最可宝贵的——人,所

有这一切,我称之为善良,人性。

真正善良的具有人性的人都对丑恶具有强烈的恨,我们要像教会人们学

会善良一样,去教人们学会憎恨一切丑陋的东西。

B.科热夫尼科夫的长篇小说《你们相识吧,巴卢耶夫》中有这样一段

很妙的话:一个人能够为自己的满足而工作,并且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

忘我的喜悦,那就可以认为,他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共产主义。热爱劳动,

人在劳动中显示自己的才能,这就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生

动体现。当我们的国家没有一个人对劳动漠不关心,没有一个人把劳动当做

是获取一块面包的手段的时候,我们就能够肯定:共产主义已经深入每个人

的心灵。在劳动中,在每个人面前都展现着自我教育、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

的无限领域。由于无穷尽的劳动,人自身将是无穷尽的,而人的完善也是永

不休止的。

第二个问题。最危险,最不能容忍的恶劣习性,我认为是没有人性,对

人冷漠无情,残忍。这样残酷无情的事情在我们的社会还有不少。我给你讲

讲不久以前我亲眼看见的一件事。

在第聂伯河上游的一个大村庄里,死了一个 92 岁的老人,她是 个儿子

的母亲,11 个孙子的祖母,22 个曾孙的曾祖母。她度过了艰难的一生。在六

个坟墓里:在东普鲁士,在玛祖尔人的沼泽里,在喀尔巴阡山中,在柏林城

下,都有她的骨血,在六个战士的方尖碑上都有她的姓氏,在每一个字母里,

都有她的不眠之夜,有她的激动与期望。

母亲死后,她最小的 50 岁的儿子,怀着悲痛和忧虑对人们说:请帮助我






把母亲安葬吧。木材场没有现成的做棺材的木板,但是他遇到了善良的人们,

大家脱帽静默一分钟,为死去的老人默哀。他们锯开一棵大松树树干,对他

说:拿去吧,孩子,给母亲做棺材去吧。木板需要运走,但是没有汽车,汽

车都在工作。这时碰到又一个好心的人。儿子站在迎面驶来的第一辆汽车面

前,司机替他分担了困难,把自己的运输工作停了半小时,将木板装上车,

开出了木材场的院子。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令人莫名奇妙又毫无道理的事

情。汽车队的队长看见自己的汽车装着木板,司机同志在大门外帮助用绳子

捆木板,他喊叫起来:

这是干什么?你为什么不干自己的事?

司机和死者的儿子对队长说:请不要喊叫,是这么回事,死人了。

队长无动于衷,不表示歉意。他反而暴跳如雷,大发雷霆,在脸色苍白的司

机眼前挥舞着拳头,爬上汽车,把木板扔在地上。司机开车走了,儿子站在

木板跟前痛哭着。他泪眼汪汪,没有发觉有一个不相识的人坐着大马车向他

走来。他是从奶油厂返回来的,听到吵闹声,他停下来,明白了一切……

把木板搬上马车,轻轻抚摸着痛苦不堪、遭受污辱的儿子的肩膀,低声问道:

木板拉向哪儿?

惨无人道,这是最可怕的、最不能容忍的道德堕落。你反复地问问自己:

在我们这里,那些难以称他们为人的人们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呢?是

什么原因使他们产生冷酷无情、麻木不仁的呢?在我们这里应该说没有产生

暴虐和惨无人道的社会条件。那么,一定有什么别的原因。我从小就认识前

面所说的那个汽车队长,他叫伊万科。小时候,他是个普普通通的孩子。他

和千万个别的孩子一样,上学念书,夏天下雨以后,他喜欢光着脚在小水洼

里闲逛,翻过墙板到邻居的果树园里偷摘苹果,似乎邻居家的苹果比他自己

家果园里的苹果更香甜。

然而还有别的事,是一些邻居们愤懑地讲述过多次的许多往事。伊万科

的父母和祖母共同生活在一起。伊万科的母亲总是不喜欢他的祖母。老奶奶

单独住在贮藏室里,自己给自己做饭。孩子常常听他母亲说:老婆子厉害,

不好……”有一次过节,母亲做好了凉菜。他对儿子说:儿子,把那个最

小的小盆,就是我们放果皮核的那个小盆端去给奶奶。母亲让孩子取柴火

烧炉子时,对他说:伊万科,把干柴拿来,湿柴留给奶奶,她不喜欢房间

里热乎乎的。于是,孩子明白了,奶奶是一个被蔑视的人。有一年夏天,

老奶奶让孙子为她去草地采一种叫酸横的野菜煮汤喝。伊万科不愿意去草

地,他跑到菜园子里揪了一把糖萝卜的茎叶,给了奶奶。眼神不好的奶奶把

糖萝卜茎叶切碎煮了菜汤。伊万科为此还津津乐道地向伙伴说欺骗奶奶的过

程。听了伊万科的故事,孩子们为他所干的事感到惊奇。家家户户都在议论。

顿时厉害的儿媳,不孝的孙子的丑闻传遍了全村。

几年过去了。伊万科长大了,参加了军队。他安然无恙地度过了整个的

战争年代。他没有回到自己的家,在离村庄不远的地方,正开始建筑一个大

发电厂。伊万科在这里找到了工作,先运输材料,当调度员,后来当上汽车

队长。他平步青云,又善于走后门。有人喜欢他,因为只要领导说半句话,

他就能领会领导的意图。

伊万科的父亲和祖母相继去世了。只剩下母亲一个人。儿子把她安顿在

自己的大石头房子的一间小贮藏室里。搬来一个炉子,对母亲说:妈妈,

你自己煮饭吃吧,安分守己过日子,不要影响别人。此时,母亲才想起了



file:///C:/DOCUME~1/杨辉/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当年自己让他给婆婆送冷菜时对儿子的训示……似乎这时她才记起民间的名

言:关心人的心灵,不是当孩子顺着躺在床上,而是当他横着躺在床上的时

……像伊万科这样的人,人民叫他丑恶的人。未来不属于这样的人,未来

属于那些现在已经达到共产主义道德高度的人们。

第三个问题。在教育青年一代的工作中所犯的最严重的毛病,我认为就

是:很多的父母,甚至包括教师们都不知道怎样爱孩子。他们忘记今天的小

孩子就是明天的成年人。在父母和教师眼里,他们永远是孩子。后来不知不

觉婴儿成了少年,少年又转眼到了要成家的年龄,这时才使父母大吃一惊。

所以要善于爱孩子。契诃夫写道:孩子是神圣的,纯洁的。即使在强盗和

鳄鱼那里,他们也在天使的位置上。我们自己可以爬进任何一个什么坑里去,

然而一定要把他们安置在适合他们身价的气氛之中……不能把他们当做自己

情绪的玩具:忽而温存地亲吻,忽而狂暴地脚踢。专横的爱还不如不爱。

专横的爱,这是一种可怕的摧残儿童的力量。父母之爱的专制主义在于,

两份爱是由情绪而来的;当父母心情舒畅的时候,在家里可以宽恕一

切,孩子随心所欲,怎么都行,甚至小孙子可以用拳头打祖母或者嘲弄她;

反之父母情绪不好,父亲就虐待孩子。

我们教育的人是共产主义社会未来的公民,他们要珍爱和保卫我们的祖

国,要增加我们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这样的人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应当是伟

大的,精神充实的,具有多方面用之不尽的才能的美好的人。他不仅应当准

备在战场上立功,而且要准备在机床旁,在拖拉机方向盘旁,或者在畜牧场

上立功。他还应该具有一颗爱心,尊老爱幼,听从自己心灵的嘱托,去爱戴

母亲,去真诚同情和关怀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他应当善解人意,善于理解人

的心情,善于懂得并用理智和心灵感知自己同胞的苦恼、悲痛和不安,去帮

助他。这才是人的高尚的道德,我们的原则用一句高尚的语言表达,那就是:

人与人是朋友、同志和兄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20:01: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一封信


亲爱的儿子,你好!

你请我就如何经济地和合理地(这完全正确——合理地)利用时间给你

提些建议。你抱怨说:工作一件紧接着一件,转眼间一天就过去了。原定

要做的事情结果没有做完。从你的来信中,我清楚地知道,在你的身上,

压着一大堆要做的事,就像你说的那样,来不及读完建议你读的书。

根据我的经验,向你提出几点建议。

1.第一位的和最主要的(关于这一点,早在去年我就写信给你说过),

就是善于在听课过程中节约并积累时间。如果不善于听课,会导致大学生在

脑力劳动中出现紧急动员的时候。测验与考试的前几天,他就一股劲地

死啃课堂笔记本,在测验的时候,就开夜车,一昼夜只睡两三小时。他把每

天应当做完的工作都堆积到这紧急日子里来做。据我计算,这种紧急

日子紧急动员的日子,一年之中加起来,不少于五十天,这差不多

是全年工作时间的 1/4。这里隐藏着时间不够的一个最主要的根源。必须防

止这种火急地昼夜不眠地啃课堂笔记的做法。要学会在课堂上思考大纲,

每天复习笔记,哪怕只用两小时也好。我建议你把笔记分成两项:第一项内

记上简要的讲课内容,第二项内记上需要思考的问题,这里要记中心的主要

的问题。这是个构架,这门课程的全部知识都联结在这个构架上。这些构架

似的问题需要每天去思考。与思考相关联的就是每天要阅读,这是我过去说

过的。如果你能按照这个要求去学习每门课程,那你就不会有紧急动员

的日子了,也就不需要在考试和测验前死啃笔记了。课程的构架是一个独特

的大纲,在它的基础上再去记忆这门课程的全部材料。

2.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时间,那你就要天天读书。每天你要仔细阅读几页






(4~6 页)科学文献,这些文献资料在某种程度上与教学科目都有联系。集

中精力阅读,深入思考。你所阅读的内容,就是你用以治学的基础,基础越

牢固,越雄厚,学习越容易。你每天读的东西越多,你的时间储备就越充足。

因为在你阅读的东西之中,有千百个接触点,这些点同你在课堂上所学的材

料连接起来。我把这些接触点称之为记忆的锚。它们把必须学到的知识同围

绕人的知识的海洋连接在一起了。

要学会强迫自己每天读书,不要把今天的工作放到明天去做。今天丢弃

的东西,明天怎么也补不上了。

3.要从早晨 点钟左右开始你的工作日。5 30 分起床,做早操,喝一

杯牛奶(不要养成喝茶的习惯,成年以后喝也来得及),吃一个圆面包,开

始工作。如果你习惯了自己的工作日从 点开始,那就要再努力提前 15~20

分钟着手工作。这是良好的内在动因,能促进整天的工作。

清晨起来,上课以前,用功一个半小时,这是黄金时间。凡是早晨我能

做到的事,我都要把它做完。30 年来,我一直坚持从早晨 点钟开始自己的

工作日,一直工作到 点。3O 本有关教育学方面的书,以及三百多篇其他方

面的学术著作,都是利用早晨 点到 点的时间写成的。我已经养成了脑力

劳动的节律;即使我想在早晨睡觉,也做不到,因为在这个时间我要全身心

从事脑力劳动。

我建议你用早晨一个半小时去完成最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去思考

理论的中心问题,钻研艰深的论文,写专题报告。如果你的脑力劳动带有研

究的成分,那只能利用早晨时间去做它。

4.要善于制定自己的脑力劳动的制度,这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我是指事

情的主次关系而言。主要的是要善于安排时间去做,不要把它挤到次要的地

位上去。主要的事情要天天去做。要确定哪些是最重要的学术问题,你能不

能成为工程师,要靠对这些学术问题的理解程度。一系列的问题是相互渗透

的,它们贯穿在许多学科之中。主要的学术问题,应当利用早晨脑力劳动时

间放在第一位去钻研。要善于寻找那些有关主要学术问题的最基本的书籍、

科学著作,并且仔细认真地去钻研它们。

5.善于给自己创造内在的动因。在脑力劳动中,许多事情并非都是那么

有趣,都是你非常想去做的。平日经常的也是唯一的动因就是工作需要。脑

力劳动正是从此开始的。要善于把思想集中在理论的细节上,而且要集中到

这样的高度,以至渐渐地把我需要变得我想要。最有趣的工作总要

放在工作快结束时去做。

6.书刊的大海包围着你。在大学年代,必须很严格地选择你要阅读的书

刊。求知心切,酷爱学习的人想读所有的书。然而这是不可能的。要善于限

定阅读范围,超出这个范围,那就要违反劳动制度。但是同时也要记住,随

时都会出现你预先未列入计划的必读的新书。为此必须有备用时间。正像我

已经写给你的那样,这些备用时间是由于善于进行课堂学习,善于做笔记并

防止了紧急动员而挤出来的。

7.要善于对自己说:不。大量的活动围绕着你。有科学小组、文艺活动

小组、运动队、舞蹈晚会以及许多可以消磨时间的俱乐部。你要善于在多种

多样的具有诱惑力的活动中作出果断的抉择,因为假如参与活动过多必定会

给你带来很大的损害。娱乐和休息都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忘记主要的东西:

你是个劳动者,国家在你身上花费了许多钱,因此,占第一位的不应该是跳






舞,而 应该是劳动。为了休息,我建议你下下棋,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在极

度寂静中聚精会神地下棋,这是调节神经系统,使思维条理化的最好方法。

8.不要虚度时光。我指的是空谈,白白地浪费时间。时常有这样的情况:

几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像俗话说的那样,扯起闲篇来了。一个小时,两个小

时过去了,什么事也没有做,在这种闲聊中,什么高明的见解也谈不出来,

而时间却一去不复返。要善于把自己和同志们的谈话变成充实自己精神世界

的源泉。

9.要学会减轻自己以后的脑力劳动,我指的是要善于建立未来的时间储

备。我的方法是必须养成系统地记笔记的习惯。我现在有 40 本笔记。每一本

笔记都是用来记载关于教育学的某个专题方面的思想,这些思想既是清晰

的,又仿佛是昙花一现的(这些思想习惯于只在头脑中出现一次,不再

复现)。我在笔记中记载了我所阅读过的某一方面问题的最有趣的、最鲜明

的思想。所有这些都是将来有用的,都能很好地减轻脑力劳动。我知道你也

有笔记,但没有形成制度,要建立记笔记的严格的制度,这样将来这些积累

必定会有助于学习。

10.对于每一件工作,都要寻找最有效的脑力劳动的方法,避免公式化和

老套子。要不惜花费时间去深入地思考那些同你有关的事实、现象和规律的

实质。你对问题思考得越深刻,记忆就越牢固。在没有理解之前,就不要费

心去记它,这样做会白白地浪费时间。一看就懂的东西,不必细读,浏览一

下就行了。不深入地草草阅读那些尚没有理解的东西是不行的。任何走马

观花不求甚解都会迫使你不得不回过头来对某些事实、现象和规律

多次回过头来予以重新认识。

11.如果住在一个房间里的人不能达成协议去共同严格遵守某些要求,任

何个人的脑力劳动都不能顺利进行。因此首先必须严格地约定,在一定的时

间内严禁聊天、争论或做破坏宁静的事情。在集中精力从事脑力劳动的时间,

每个人都必须完全独立地进行工作。

12.脑力劳动要求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交替进行。你可以交替地阅读

科学文献和文艺书籍。

13.要改掉某些坏习惯,我说的是:像开始工作之前闲坐 15 分钟,20

钟;毫无必要地去翻阅明明不需要阅读的书本;睡醒了,在被窝里再躺 15

分钟等等不良习惯。

14.明天,是勤劳的最危险的敌人。任何时候都不要把今天该做的事

情搁置到明天。而且应当养成习惯,把明天的一部分工作放到今天做完。这

将是一种良好的内在促进因素,它对整个明天都有启示作用。

15.任何时候都不要停止脑力劳动,哪怕一天也不要停。夏天不要丢开书

本。每天都需要用知识珍品来充实自己,这是脑力劳动所必需的时间来源之

一。

这就是 15 条建议,也可以叫戒律,我认为,这 15 条是每个大学生都应

当遵守的。

祝你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你的父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20:01: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封信




亲爱的儿子,你好!

你的来信使我很为难,实在不太好回答。你征求我的意见,怎样才能使

共青团的小组生活热情洋溢,生动有趣,使共青团小组活动不使人感到乏

味,不会让人期盼活动赶快结束……”这些问题不太容易回答,这是因为我

不很清楚你们的集体怎样开展活动,团员们都有哪些要求和想法。然而提点

建议还是应该的。

我很了解共青团组织的这个弊病:聚集在一起开会,又不知道谈什么,

讨论什么问题。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问题在于所有的会议都脱离集体的

精神生活,没有集体的争论与辩论。你们的会议只有在非开不可的情况下,

换句话说,当你们产生聚集在一起集体思考、展开讨论、互相商量、共同争

论的愿望时,会议才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在我看来,所有的共青团组织,不管是学校的、农庄的,还是工厂的、

大学的,最主要的工作是培养人。要做到使共青团会议成为自我教育的学校。

培养才智和生活经验,培养情感,培养公民义务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所有这些任务通过适当的活动形式体现出来,在这些活动中要使每个男女

青年看清自己,认识自己,思索自己的命运,为自己的前途感到激动和忧虑。

与此同时,还要使自我意识同追求理想结合起来,使每个人都有奋斗目标。

我坚信,大学和大学生共青团组织的最重要的教育任务是形成世界观,确定

人的思想目的性,而这就要从培养才智和智慧开始。思想好比是根,理想好

比是幼苗,它可以长成人的思维、活动、行为、激情、热情、争论的大树。

我认为,共青团组织应该教会每个青年人了解最重要的生活的睿智,就是要

使自己的思考接近对理想的认识,并且要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争取理想的实

现。在共青团组织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大家什么都谈论,

甚至包括心里想的有关形成世界观的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而谁也不谈论有

关智力教育的问题。要知道,一切都从这里开始,这是一切的根本……

是的,然而怎样进行智力教育,形成世界观,提高思想水平,树立崇高

的理想呢?先从哪里入手呢?

?芬奇曾经说过,经验是智慧之母。铁器如果不使用会慢慢生锈,死

水容易变污,而且寒冷时容易结冰,人的才智如果不运用,就会变得枯竭。

你们想一想,可以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什么是我们的生活经验?我可以肯

定地说,这将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场讨论。这是因为,你们当中的每一个人看

来都只是从一个方面去分析自己。你们将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思想分析。

这场讨论将涉及到思想,谈到理想,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个人的感悟。在关

于生活经验的辩论中,每个人都把自己所做的事情加以总结,但是这个总结

不可能没有个人的自我评价。这种讨论的重大教育意义恰恰表现在这里。哥

德曾说过,追求实际目的的、强大的智慧是世界上最卓越的智慧。分析总结

自己的经验要着眼于实际目的。因为你们的全部学识,你们全部的智力劳动

都是为了实现下面这样一些实际目的:成为好的公民,好的创造者;成为一

个正直诚实的人,头脑清醒,心灵纯洁的人;成为有一双灵巧双手的人。你

们要好好想一想,你们是怎样争取成为一个好人的。你们读些什么书?什么

能激发你们的情绪?在你们的智力劳动中是不是具有深入钻研的精神?我提

议把阿?弗兰斯的名言作为对你们讨论的赠言:要想消化知识,就要如饥

似渴地去汲取知识。


你们应该具有创造者的智慧。什么是创造者的智慧呢?这就是要将世界

观落实到行动中去。你们在大学学习,一般来说应该具有这样的特点:你们

在思考时,不仅要认识和解释周围世界,而且应该知道肯定什么,为什么而

奋斗,去捍卫什么。一位大学的共青团干部对我说:很难把大学共青团组

织的工作安排得使每个男女青年都能参加某项具体的活动。我们是纯粹的

思想家,我们同生活能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呢?

荒诞不经之谈!要知道,纯粹的思想家也有为坚持自己的信仰而去

献身的。在分析自己的生活经验时,你们应当回答这样一些问题:我们要肯

定什么?捍卫什么?要争取什么?我想,在我们的社会里,正是在思想领域

内,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同迷信、偏见、思想僵化之间还存在着长期尖锐的

斗争。还有人坚信,许多现象有可认识的和不可认识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还

存在着某些永远不可能再认识和再解释的神秘的超自然的现象。通常只有信

仰上帝的人才持有这种观点。应当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确立另一种信仰和寄

托,即相信人正在一个一个地解释昨天还未被认识的自然界的奥秘和思维的

奥秘,而且在认识过程中又不断遇到需要作出新的解释和探索的新的奥秘;

相信人在认识了生活最复杂的奥秘的奥妙之后,就能够掌握住最大的、永恒

的奥秘,即人生的奥秘。这是争取理智的胜利、人的胜利的真正的斗争。别

林斯基写道,人赋有智慧是为了人能理智地生活,而不是仅仅为了让他看到

自己愚昧地活着。你们要用自己为人类而斗争的经验去充实自己,那时你们

将知道要辩论什么,讨论什么了。

一般地说,你们应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坚信一条最重要的科学唯物主

义真理,即:今天还未被认识的,明天将被认识。例如,无线电波的物质本

性尚未被完全揭示,而引力的实质被解释得非常模糊,这里还有很多不清楚

的地方。正是要在这些自然界奥秘的领域中去为认识科学唯物主义而斗争。

要思索,思索,再思索。精神上的营养越丰富,你们的争论就会越热烈,你

们对生活经验的认识也将越深刻。

如果你们能去思考那些尚未被认识的事物,那你们将成为真正聪明的

人。托尔斯泰写道,智慧是所有的人必不可少的,因而也是所有的人所固

有的智慧表现在人了解自己的使命和完成这一使命的手段。如果智慧

具有这样的特性,即从充满智慧的人那里把智慧转给缺少智慧的人,那就太

好了……然而遗憾的是,领悟别人的智慧首先需要独立地工作。

因此,对这些哲人的话应该深入地思索。不管你周围的人有多聪明,如

果你无所事事,消磨时光,那么,你在人类智慧的长梯中将一阶也攀登不上

去。不管你身边展开的辩论是多么有趣,你都要独立去进行思考,只有这样

才能变得更聪明些。

我建议你们在共青团讨论会上辩论一下罗曼?罗兰所阐述的智慧的勇气

和智慧的诚实。他说:智慧的勇气就在于,在繁重的脑力劳动面前不畏惧。

智慧的诚实在于,在真理面前不退缩。不惜任何代价去追求真理,发现真理,

鄙视轻率地作出决定和违背心灵的谎言。要勇于独立思考,要做人。你们

想一想,正如常言所说的,每个人都要老老实实地扪心自问:每当你们在进


行脑力劳动时,遇到的困难都能够克服吗?孩子,要记住,在脑力劳动中很


容易向困难屈服,放弃艰难的探索,幻想走一条轻松的捷径。你在为公正的

真理的胜利,为思想和理想的实现而斗争时能够克服遇到的所有困难吗?

你看,有关智慧和聪明的许多话题可以辩论,关于思想和理想可辩论的

问题也不少。我建议你们就以下这些问题开展辩论:谁是我认为值得学习

的榜样人的理想和理想中的人道德与美。我记得,过去我在

大学学习时就讨论过这些问题。你们可以尝试一下,并且一定会看到,许多

观点都将是针锋相对的。

没有理想就不可能有所前进。没有理想就不可能有青年人的幻想,而幻

想是点燃共青团崇高热情的火花。如果你们讨论一下关于理想的问题,那么

你们自己就会看到,创造性的思想就像飞翔的翅膀使你们俯视大量的生活现

象,并从中找到你们认为宝贵的东西。

这就是我给你们提的关于在共青团会议上应当辩论些什么题目的建议。

这样的讨论会当然不同于那种大家都感到厌烦,谁也不想发言的一般的会

议,因为总是老生常谈。这样的讨论会将是气氛活跃、兴趣盎然、充满高尚

激情的活动。

祝你身体健康,精力旺盛!

拥抱你,吻你!

你的父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20:00:0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九封信


亲爱的儿子,你好!

收到了你从农庄寄来的信。五年期间,你至少可以去乌克兰的五个州,

这会使你更好地了解农村。你在来信中写道,在你工作的村子里,审判了一

名过去的警察——一个祖国的叛徒,他在 20 年前曾迫害过苏联人,杀死并折

磨过游击队员、老人、妇女和孩子。你感到吃惊的是:一个生在苏维埃国家,

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人,怎么会突然成为祖国的叛徒,这怎么可

能呢?你感叹地说:要知道,生活本身在教育人啊!

问题就在这里,我坚定地相信这一点: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人在教育人。

生活只是帮助人。我给你讲一段历史,从中你会明白,背叛者是怎样产生

……

不久前,在我们区的一个村子里住了一个人,他的命运是可怕的,同时

也是富有教益的。

这事发生在战争初期。战火笼罩着整个乌克兰,法西斯强盗野兽般地从

西面扑来。我们的军队撤退到第聂伯河的对岸。在八月的一个寂静的早晨,

敌人的摩托车队开进了这个人居住的村子的主要街道上。人们都躲藏在屋子

里,孩子们不敢出声,畏惧地向窗外窥看。

突然,人们看到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这个人走出屋子,他身穿绣花

衬衫,脚登擦得闪光的靴子,双手捧着放在绣花毛巾上的面包和盐。他向法

西斯匪徒作出谄媚的微笑,把面包和盐端上前去,鞠了一躬。一个长着红黄

色头发的小个子上等兵故作仁慈地接过了面包和盐,拍了拍叛徒的肩膀,并

请他抽了一支烟。

这个人殷勤招待敌人的丑态,整个村子都知道了。人们的心中燃烧起仇

恨的烈火,握紧了拳头。后来人们开始思考:这个人是谁?是什么使他走上

了危险的背叛道路?人们回忆起他祖先的家谱,回想起他的童年。怎么可能

是这样呢?要知道,他才是个 20 岁的青年,也许还是一个共青团员。可是,

等一下,他叫什么名字?姓什么大家都是知道的。因为每个人的姓随父母,

可是他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大家对他的母亲,集体农庄庄员亚林娜

都很熟悉,所以人们从这个人小时候起都叫他亚林娜的儿子。大家开始思考:

究竟什么原因促使这个年轻人走上了背叛的道路?然而关于亚林娜儿子的情

况谁都说不清楚。邻居说他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孩子。父母只有这么一个孩子,

他生活得无忧无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每天睡到吃午饭才醒,

在床旁边的桌子上放着母亲精心准备的鲜牛奶、白面包、酸奶油……别人家

教育孩子从小就养成劳动习惯,天刚亮就喊醒他们,让他们到地里去干活。

可是亚林娜却溺爱自己的宝贝儿(亚林娜就是这样称呼他的孩子的:我

的宝贝儿,我就你这么一个可爱的宝贝儿!),母亲不让他劳动,什么也



让操心和牵挂。

你看,这就是生活在教育……一切都取决于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取决于

生活将用哪一面来影响人的心灵。

这个孩子在学校里上到六年级。后来开始感到学习吃力,于是母亲决定:

别让孩子为学习再受罪了,最主要的是身体。在 18 岁以前,这孩子一直闲逛

游荡,并已经开始去找夜校女学生,迷恋上姑娘们了……大家回想起,战争

爆发前两年,有一个很美的姑娘的母亲来到亚林娜家,来时脸上挂满了泪痕。

她们谈了一些什么,谁也不清楚。村子里只知道,黑眼睛漂亮的姑娘从此不

再出门了,后来在医院住了很久,姑娘的美消失了,黑眼睛闪烁的火花也熄

灭了。后来,邻居得知,亚林娜把自己的宝贝儿送到一个很远的农庄的

一个养蜂的叔叔那里去了。村子里传闻,亚林娜的儿子生活得消遥自在,吃

的是面包、蜂蜜,每天晚上,有一个梳着淡褐色辫子、蓝眼睛的漂亮姑娘来

到一棵高大的白杨树下同他约会。有一次,亚林娜病了,捎信让儿子回来,

因为家里的许多家务事需要他帮助料理。儿子回来了,在家里呆了三天。看

起来,他干的活并不轻:担水、劈木柴、割草……后来他又回到他自己住的

农庄去了。

你看,生活在教育……要知道,亚林娜疼爱自己的儿子到无微不至的程

度,可是儿子又是怎么报答她的呢?假如生活本身在教育他,那么母亲的爱

应该培养起儿子爱的情感。然而,生活中并非这样简单。有时候,爱也可以

转变为严重的不幸。

在艰苦的岁月里,亚林娜的儿子什么时候又是怎么回到村子里的,谁也

无法说清楚。黄昏时,老人和妇女们坐在枝叶茂盛的樱桃树下谈论着这件事。

有一个念头使他们始终感到不安,那就是他长得像谁呢?法西斯匪徒占领村

子才三天时间,亚林娜的儿子已经带着警察的臂章在村子里到处走动。

70 岁的尤希姆老大爷说:我们猜测,我们反复思索,但是心情并不因

此感到轻松。他怎么会变成一个如此卑鄙的家伙呢?是精神空虚。这个人百

无聊赖,对一切事物都失去了感情,精神没有任何寄托。他无论是对自己的

母亲还是对自己家乡的土地都无动于衷,麻木不仁。他并不因为自己祖先的

土地的失陷而战栗过一下。在故乡的土地上他没有滴过一滴汗水,他没有给

家乡的人们创造出任何财富,他没有耕种过家乡的土地,他的双手没有经历

过艰苦而愉快的劳动,自然磨不出茧子,结果就长成了荆蒺。

这些话不胫而走,交相传说。这时亚林娜的儿子已经成为法西斯的忠实

奴仆。他帮助敌人把人们驱赶往德国服苦役,协助法西斯强盗抢夺庄员的财

产。人们都说,在亚林娜儿子那里发现了被杀害的游击队员的衣服……漂亮

的黑眼睛姑娘的母亲咒骂这个法西斯奴才,并直截了当地说出,就是他把她

的女儿送往德国服苦役去了。

亚林娜最可怕的日子来临了。她看到,人们都鄙视她这个败类儿子,也

同样鄙视她。她曾试图规劝自己的儿子,多次提醒他苏维埃政权恢复之后要

对他惩治的。然而,儿子却威胁母亲说:你知道吗,他们怎样对待不同意

新秩序的人。”“那我就不再认你是我的儿子!母亲说完就离开了家,到

妹妹家去住了。

可怕的占领时期结束了。在十一月的一个清晨,苏联军队给人们带来自

由。激烈的战斗在村子旁边迂回进行。亚林娜的儿子没有来得及同自己的主

子一起逃跑。后来对亚林娜的儿子进行了审判,判处他七年徒刑。


七年过去了。亚林娜的儿子从监狱放了回来。这时他的母亲已卧病在床,

生命垂危。亚林娜请所有的亲戚和村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来到她的床边,唯

独不准许自己的儿子走近她的床前。临终前,亚林娜说:亲爱的乡亲们!

不要把这块沉重的石头压在我的心上吧!不要再把这个人当成我的儿子吧!

儿子站在屋子中间,无精打彩,满不在乎,对母亲说的话并不以为然。

于是尤希姆大爷就替大伙说:亚林娜,就照你要求的那样去办吧!我们不

会把这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你心上的。这辈子就让他像一条丧家犬到处流浪

吧!不仅谁都不说他是你的儿子,就连他的名子我们也都忘掉它!

尤希姆大爷的话看来是有先见之明的:即便过去对这个叛徒的名字少有

人知,大家全都叫他亚林娜的儿子,现在索性把他的名字完全忘掉了。管这

30 岁的人叫什么的都有。一些人叫他卑鄙的家伙,另一些人叫他是没有灵

魂的人,还有一些人叫他是丧尽天良的人。他住在父母的屋子里,任何人从

来都不到他这里来。邻居们也不让自己的孩子们走近这个没有名字的人

的家,这是全村的人最后给他起的名字。

他到农庄干活。人们都躲避着他,不同他一起干活。有一段时间,农庄

缺少农机人员,他要求学习开拖拉机,但是找不到愿意与他在一起并传授他

知识的人。

亚林娜的儿子成了一个遭人蔑视没有人理睬的人。人民的审判看来要比

监狱厉害得多。他想结婚,但是没有哪个妇女或姑娘肯将自己的命运和他结

合在一起。

他想法离开村子。就在这个时候他才看清人民道德的全部力量。他开始

明白,背叛祖国的人是永远不会得到宽恕的。

从那时起又过了两年。没有名字的人头发长得乱蓬蓬的,就像一个百岁

老头儿,他的眼睛也不知怎么看不清了,人们都说他神经失常了。他整天坐

在院子里,好像是在晒太阳。他自言自语,也不知说些什么。没事总在地里

翻掘,找一些草根之类的东西充饥。有人出于怜悯,夜里常常给他送去面包

和菜汤,放在老梨树的大树墩上,没有名字的人清早贪婪地把它吃掉。

有一次我正好到那个村子去。我坐在村苏维埃主席的办公室里,这时进

来一个年老体衰的人——看上去有七十岁左右。这就是他,没有名字的人,

他现在 39 ……听听他想说些什么?村苏维埃主席小声说。

没有名字的人声音嘶哑,内心沉痛地恳求说:让我随便到什么地方去

都行,我不能再在这儿住下去了。送我到养老院或随便哪个收容所吧!如果

不送我去,我就吊死。我知道我咎由自取,应该受到人们的鄙视和诅咒。我

希望在临死前能听到哪怕几句仁慈的话。在这里大家都知道我,我只能听到

诅咒。

人们怜悯他,把他送到了养老院。那里谁也不知道他的过去,对待他就

像对待一位理应受到尊敬的老人一样。听说,他高兴得像个孩子。当需要他

为集体做点事时,如整理花坛或挑选土豆,他都争着去做。可是关于他过去

的事后来不知怎么传到了养老院。人们对他的态度立刻同过去迥然不同了。

关于这个人的过去,没有人愿意提起,可是大家都开始回避他。两个和他同

住一个房间的老人要求搬到别的房间去,于是只剩下他孤独一个人。在年末

一个寒冷的深夜,他突然杳无踪影了,至今没有人再见到过他。

我希望,这个没有名字的人的可怕命运能促使年轻人从旁观察一下自

己,看一看自己的心灵,扪心问自己:在我们苏维埃的生活中什么对我才是


最珍贵的?我是怎样同人民保持联系的?过去我是如何得到,今后又将如何

得到人民的尊敬?

你也应给自己提出这些问题。思考一下:如果一个人在心灵中没有一颗

神圣的火种,使人得到幸福的火种,这火种就是对人民的热爱,那么他就等

于自己把自己推向孤独的深渊?为什么一个诚实的、热爱劳动的妇女,她的

儿子会成为叛徒?难道他没有过愉快的无忧无虑的童年吗?从表面上看,母

亲为儿子安排了足够幸福的生活。然而,这是什么样的幸福呢?她又是如何

来安排的呢?纵情享乐成了孩子的幸福,利己主义的欲望压倒周围的世界,

使他变得冷漠处世。这些个人的东西就像一堵墙似的把他同人民的欢乐与苦

难隔开,所以年轻人的心变得像铁石一般的冷酷无情。如果一个人把寻欢作

乐看做是唯一的幸福,如果人与人的关系只是想从他人那里索取什么,那么

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诚实和同情心的公民。

人的个性的核心是心灵中至高无上的东西,是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这

就是忠诚、自尊和苏维埃公民的自豪感。爱祖国、爱人民——这是两股急流

汇合而成的一条浩瀚的爱国主义大河。不要忘记,在你的一生中将会有这种

时刻,就是要求你表现出一个公民的勇敢和坚强,并准备贡献出自己的全部

智慧和力量。要求你对下面两种命运作出抉择,即一面是快乐和幸福,另一

面是巨大的困苦和忘我精神,以至要为了人民的生命和幸福牺牲自己的生

命。要准备在需要的时刻,受命于危难之际,毅然走第二条路,为人民的利

益而献身。你知道,在我们学校的光荣榜上悬挂着 18 岁的青年列昂尼德?

甫琴柯的肖像。在开垦荒地的第一年,他志愿到哈萨克斯坦去当一名拖拉机

手,后来为了保护社会主义财产,他牺牲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在他的肖像

下面有一句印度名言:人的一生犹如一块铁,如果使用它,铁就会磨出光

泽,如果不去用它,锈就会把铁侵蚀。让你的这颗心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既照亮自己,也给孩子们照亮前进的道路——这才是生活幸福的所在。可是,

如果你的心被锈侵蚀,要记住,你将注定要毫无价值地、苟延残喘地活着。

列昂尼德?舍甫琴柯在燃烧和腐朽之间选择了前者。在 1956 月的寒冷的

一天,他和同志们一起开拖拉机到距离农垦农场 50 公里远的地方去拉干草。

在返回农场的路上,暴风雪突然猛烈袭来,本来可以把拖拉机扔下,到离大

道不远的畜牧场老乡家里躲避一下。然而,列昂尼德?舍甫琴柯没有把拖拉

机扔下不管。他跟同志们说:你们走吧!等暴风雪过去了你们再回来!我

留在这里,我得把发动机烧热,因为如果把机器停下来,以后就是用一天一

夜也甭想把机器发动起来。可我们是来运草的,牲畜没有饲料……”暴风雪

转成了风暴,更加寒冷了。人们已无法走近拖拉机队。过了一昼夜,同志们

在驾驶室里找到了这个青年,他已经冻死了。可是他冻僵了的双手还紧紧地

握着方向盘。

前面所说的那个背叛祖国的没有名字的人和这位保卫人民财产、使几代

青年引以为荣的 18 岁青年,都同样生长在这块土地上,成长在邻近的村子

里。为什么他们的命运竟如此大相径庭?其原因在于,一个人,如常言所说

是苟且偷生,而另一个人爱祖国,爱人民。这还因为,没有名字的人的母亲

不让自己的儿子为世界上的事情分忧,供养了他,对他百依百顺,宽容放纵,

让儿子尝尽人生乐趣,母亲将此看成最大的快乐。然而列昂尼德的母亲却是

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你生活在人们中间,要记住,你给人们带来快乐才

是你最大的快乐。我回忆起列昂尼德的幼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这个孩子像


千千万万其他的孩子一样的平常:课间休息时淘气,和同学们打架,玩弹弓。

但这些东西不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最重要的是,人在幼年时体验到最大

的快乐,那就是为人们做好事的快乐。在列昂尼德家旁边是拖拉机队。拖拉

机手们经常躲在木制驾驶室里避雨。因为周围是一片空旷的田野,炎热的天

气,人们没有地方去乘凉。于是母亲跟孩子们说:咱们给大伙种棵核桃树吧!

当时才 岁的列昂尼德也参加了劳动。拖拉机手们非常感激,孩子们也都很

高兴。现在距离那个时候已经有 14 年了,核桃树枝叶繁茂,茁壮成长,在炎

热的日子里,人们都到树荫下休息。

我看着你的眼睛,我的孩子,并且在想:你为大家做了些什么?把你和

劳动人民联系起来的那条线在哪里?从永恒的无限的美(革命的成果)中汲

取营养并滋润你充实的精神,它的根在哪里?是什么给你生活带来最大乐

趣?五一节的时候,你和同学们开着拖拉机连续在地里干了两天活,就是为

了能让老拖拉机手能够休息几天。你下班时感到疲惫不堪,满脸都是灰尘,

但是心里却感到十分愉快和幸福,因为你为大家做了好事并从中得到快乐。

你往地里运送了二十多吨肥料,结果让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变成了肥沃的良

田。当你望着自己的土地时,你的眼中闪烁着人的自豪的火花。然而这火花

能够永远保留下去吗?这就是我感到担心的。

在我们整个人民的大花坛里,千万丛玫瑰要比那些零乱生长的猪蓬草或

曼陀罗更娇美更艳丽,人们见到那些野草感到不快。猪蓬草和曼陀罗可以拔

掉或从花坛中起走,然而人却不能被摈弃于社会之外。应当关注使野草不再

生长,使每颗撒进肥沃土壤里的种子都绽开出美丽的花朵。

一年前,我们区有一个集体农庄的庄员们被一个前所未闻的消息激怒

了:大田生产队长命令司机往沟里扔下好几吨化肥——以便减轻负载。队长

和司机都是青年人,早在战后就一起加入了少先队,曾宣誓要忠于共产主义

崇高理想;后来又一起加入了共青团。在我们这块美丽的土地上,这两人的

所作所为,同前面所说的背叛祖国的没有名字的人,同丧失人性的刽子手没

什么两样,他们所犯罪行的程度,当然有所不同,但是他们作恶的根源却是

共同的,就是道德变态,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精神空虚。

有一句谚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千真万确的,但是也不尽

然。有时一个人似乎没有谁教他做什么坏事,也没有看到他有什么不道德的

行为,可是他却成了一个卑鄙的家伙。全部问题在于,正如实际情况所表明

的那样,谁也没有教他学好,也没有教他学坏,结果他就像荒地上的莠草一

样生长起来。

如今我们能想象到的一种最危险的东西——精神空虚就这样产生了。谁

也没有教没有名字的人去背叛祖国,欺压群众,但他所以变成那样,正如尤

希姆大爷所说,是因为他的那颗心无论是对自己的母亲,还是对家乡的土地

都无动于衷,他没有耕种过家乡的土地,也没有为家乡的土地流过一滴汗水

和尽过一点义务。如果对一个人既不教他学好,也不教他学坏,他就不能成

为真正的人。为使人类的一个幼小生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只能教他学好。

祝你健康,精力旺盛!

拥抱你,吻你!

你的父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2 03: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