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45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观摩课《匆匆》优秀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19:5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匆匆 》教学设计

江西省定南县第二小学  谢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难点: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学生交流课前所搜集到的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
2. 听了这些名言警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揭题:80多年前有一位年轻的作家也和我们有着一样的感怀,于是他写下了散文《匆匆》(板书课题,读题。)这位作家就是——朱自清.(板书:朱自清)
1. 你了解朱自清吗?(生简介作者)
过渡: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朴素、精炼,文笔清新如如水,自然如风,令人回味无穷。在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文章里,他是怎样来抒发他的情怀呢?
设计意图: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时间的诗词、名言、朱自清的生平,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由此也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本文自主阅读的状态。
二、整体感知,读中悟学
1. 整体感知:录音朗诵《匆匆》。
听了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章,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懂文中的每个自然段。
(1) 老师选择几个难度的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正音。
(2)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了什么?
(3) 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媒体映示句子: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3.指导有侧重点地读好问句。
(1)指名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疑惑。
(2)假如要强调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该怎么读?指名读、齐读。
(3小结方法: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要求就有不同的读法和感受。
设计意图:紧扣题眼,用不同的语气朗读重点语句,通过不同角度的朗读,引导学生获取不同的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获得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
三、 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1、课文中,作者以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具体形象地描述了日子的来去匆匆,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读读品品,并在旁边做些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指导学生自主朗读,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在读读写写中探究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3、交流,随机映示语句,相机指导朗读。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A.指名几声读,谈体会。(在交流中了解作者运用比喻的写作方法,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B.请读的出色的学生介绍为什么能读得好,让学生们明白怎样读进文字中去。
C.小结方法:朗读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融入自己的感受,就能把文章读好。
D.运用上述方法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教学时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学生自己朗读喜欢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独特体会,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师生共同研读讨论重点句段,有利于解决重难点,也体会了课堂的互动。
(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圈画:“水盆”“饭碗”“双眼”下面加点。)
A.读了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B.学生评议:他读得怎样?听了同学的朗读,你还想到了什么?
C.读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读后的感受,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说话,落实了读的训练的同时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3)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A.教师范读,你能体会到什么?是你想到了那些时光飞逝的词?
B.时间能”跨”能“飞”,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谁也能把日子的这种飞逝的感觉读出来?和老师比一比。指名读。
C.男女生赛读。
D.喜欢这个句子的同学站起来读。设计意图:该环节为学生创设了个性化阅读的时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学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视学生朗读中谈体会和朗读中的师生评价、交流,真正达到有感情朗读的要求。
四、配乐齐读,深化情感
1学生配乐读第2、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2、此刻让我们再来回味文章开头的问句,你是否有新的体会呢?再读。
设计意图:抓住文中的设问句在课堂首、尾的运用,既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又对理解文章的内涵起到了很好的帮助。
五、总结全文
既然日子这样容易匆匆而逝,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品味,寻找答案。六、作业
1、课外读一读《跟时间赛跑》。
2、协议据有关珍惜实间的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3、读一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夜色》《春》等著名的散文,学习积累优美的语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20:03:11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文章创作于二十年代,在表达上与现代文章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地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首先,能较好地创设情境。上课伊始,我便用PPT课件出示一首同题诗歌《匆匆》,并要学生读,谈对诗歌的理解,激发学生要珍惜时间、及早努力的情感。

深入地读,个性地悟,开放地谈。深入地读,是把心放在文章内容里去读,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个性地悟,是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经历,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开放性地谈,是学生读书,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交流。可以说,学生在读书,感悟之后,各抒己见,是很好的互学过程,很多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注重读书中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主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中有这方面的考虑。如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堂背诵部分句、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设计。
  尤为突出的是学习、积累与运用的紧密结合。学生调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法,学习作者的表达风格,结合自身对时光流逝,时光宝贵的真实体验,进行大段的读后语言训练,效果很好。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吉林省       学校: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建业小学   姓名:王立新  

职称:小教一级     电话:13756783644                  电子邮件:xmwlx2008@tom.com

通讯地址: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建业小学


个人介绍:

王立新 男 1978年8月出生,2003年正式参加工作,小教一级,本科学历。松原市骨干教师,松原市骨干班主任,松原市优秀教师,松原市优秀博主。喜读书、好文字、乐钻研。自2008年4月以来,在区、市、省、国家共发表文章30余篇。负责研究的市级课题《日记训练对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已结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20:03:00 | 只看该作者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划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去解决。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1、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成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淳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本课是首次学习朱自清的作品,目的是初步引导学生感受其作品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语言。                                      

四、教学方法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抓住课题“匆匆”,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再读课文,弄清各自然段大意;细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获得对文本的体验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表达效果,讨论交流自己的体验感受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获得的。重点品读第2、3自然段中的句子。抓住课文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采用设问的句式,抒发自己强烈的情感。

作者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问而不答,而答案隐含其中,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

文章还采用了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突出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在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第3题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法,写几句话。可用“……的时候,日子……”的句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仿写。本文运用了排比、设问、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教师在教学时,不要单纯把修辞手法作为语文知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判别各种修辞手法,而应该把重点放在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此句话用这种修辞好在哪里。

五、教学过程

    一 评说诗歌 引入新课

    1.PPT课件出示同题诗歌《匆匆》

    匆匆 太匆匆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昨夜星辰昨夜风

    匆匆 太匆匆 年华不为少年留 我歌我笑如梦中

    匆匆 太匆匆 春回何处无人问 夏去秋来又到冬

    匆匆 太匆匆 潮来潮去无休止 转眼几度夕阳红

    2.学生读诗 谈自己的理解

3.师:朱自清先生写过一篇散文,名字也叫《匆匆》(出示课题)读课文

   【百度视频】课文朗读 http://you.video.sina.com.cn/b/27843027-1371807791.html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读同题诗歌《匆匆》:一为学生理解“匆匆”的含义;二为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二 反复读文 积累感悟

    1.学生自由读文,并提出问题

    a.“八千多日子”能不能换成“二十多年”?

    b.“不能平的”的意思是什么?

    2.继续读文,通过读来找问题的答案。

    3.找到自己喜欢的部分,说说自己的理解。(PPT课件演示2、3、4自然段的片段)

说几句类似“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从脚边飞去了。”这样的话。

   【百度知道】朱自清《匆匆》的写作背景   http://220.181.43.124/question/24107234.html

    4.带着这样的理解和感悟,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5.请学生按课文的顺序配乐《致艾丽丝》,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如果段落无人选择,老师来读。

   【设计意图】

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本文是作者20世纪20年代的作品,许多用词,说法与现在不完全相同。所以请学生质疑,可以通过阅读来解决,也可以全班交流,从自己喜欢的部分入手,反复阅读,以点带情。正如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三 积累语言 培养语感

师:每位同学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我希望大家用3——5分钟时间将这些内容背诵下来,使它们长留我们心间。

   【设计意图】

课标建议:“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加深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乐趣,受到情感熏陶。”

    四 迁移拓展 课堂创作

    1.迁移拓展

    师:古往今来,从凡夫俗子到文人墨客,在面对时光匆匆而逝时,都曾感慨万千。

   【百度知道】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http://220.181.43.124/question/5390593.html

    大文豪鲁迅说:“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话?

    2.课堂创作

    师:这些都是名人们说的,你们又会怎样说?请同学们动笔将想到的写下来。

    小组内交流并推荐一位同学板书自己的创作,署上姓名。

   【设计意图】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并丰富学生的内涵,诱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激情飞扬,更是为了创作激发灵感。创作是更高层次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感受创作的欣喜。

    五 课外延伸 个性作业

1.搜集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来读一读。

   【百度知道】朱自清散文全集      http://www.tianyabook.com/xiandai/zhuziiqing/

    2.继续搜集有关惜时的诗歌,名言警句。

   【百度知道】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http://220.181.43.124/question/5843682.html

    3.根据文章内容画一幅画或将文章改成一首诗歌。

    4.给低年级的学生将一讲珍惜时间的故事。

   【设计意图】

各种有梯度作业供学生选从搜集到创作,从书本到课外,目的只是为了促进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共建。


板书设计:                  

                               匆   匆

                          

                           

          莫让白发生       珍惜时间      等于节约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20:02:05 | 只看该作者
《匆匆》展示课教案

吉林省扶余县实验小学  胡立波

一、激趣入境

1、同学们,老师想请你们大胆地猜想一下,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如果按80岁计算的话,能有多少天呢?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呢?过去的日子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呢?

2、这个问题我们先不着急回答。老师先请同学看一组照片,这些照片是我们班的一名同学从一个月满月的时候照到去年暑假的时候。想看看吗?(课件:照片)

3、不用说,从大家的表情我就知道你们都看出是谁来了,那么,看了杨久琦的这一组成长照片,想想自己也和杨久琦一样已经走过了人生的三千多个日子。你觉得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岁月好呢?

4、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在他22岁的时候也跟你们今天一样,突然感到时光飞逝,匆匆而去。于是就写下了一篇传世的散文《匆匆》,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齐读。)

5、读到匆匆这个词,你的脑海里会很自然地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

二、趣中探疑

1、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只匆匆一词,就能在脑海里浮现出那么多画面,刚才大家想到的是人们急急忙忙,行色匆匆,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么,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时间的匆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

2、欣赏完这篇美文,你有什么感受?你知道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吗?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对这个问题作者有没有作出回答,如果有,请找出答案。(生自由读文,汇报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这个句子还出现在别的地方了吗?能找出来吗?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一个同样的一个问题,这又说明了什么?

作者不断地反反复复地追问,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能不能发现这些追问在哪几个自然段比较突出?

3、文章在开头是直接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吗,我们先来看作者的第一次追问。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段,看你能读出什么来?在内容上有什么发现?

4、是啊,无论是燕子、杨柳、还是桃花,它们走了,没关系,在来年的春天都会回来,那将是一幅多么美的图画,把你的感觉读出来吧。

5、读的真美,这三种事物去了可以再来,都会在时间上留下痕迹,那么日子去了也应该可以回来的啊?日子和燕子、桃花、杨柳比有什么不同?那么,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些例子呢?在反反复复的追问中,他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把你感受到的融进去,再读一读。

6、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说明作者很留恋一去不复返的时间,但是却又很无奈,读出那种留恋、无奈、怅然若失的感觉。把这种鲜明的对比读出来吧。

过渡:课文一开始提出了一个问题,也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复返无影无踪的。但在作者笔下,日子是匆匆的,能看得到、摸得着感觉得到的,那么,在作者的眼里,日子的影子是怎样的呢?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呢?

学习二、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二、三自然段,画出你感受到的时光飞逝的匆匆的句子,读一读,写上批注,并和同桌交流。

学生汇报。

2、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3、想像一下针尖上的一滴水有多大,用一个词形容它吗?

想看看一滴水滴在大海里的情景吗?好,轻轻地闭上眼睛,边听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描述:辽阔的大海一望无垠,海水一浪赶着一浪奔涌向前,这时,针尖上的一滴水滴进了这浩瀚的大海里。同学们,你看得到烟波浩渺的大海里的那一滴水吗?你听得到奔涌着大海里的那一滴水的声音吗?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4、读到这句话,你又联想到了什么呢?

5、是啊,作者的八千多个日子就这样无声无息,稍纵即逝了。带着你的感受把作者的叹息读出来吧!

6、算一算,空虚了,溜走了的这八千多个日日夜夜有多少年呢?

7、比较一下,为什么作者不用23年,却要用八千呢?

8、当作者突然间想到了自己的23个青春年华已一去不复返,他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吗?把你体会到的作者的这种心情读出来,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吧!(齐读)

9、你能试着仿写一句吗?

10、时间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的流逝更是难以描写,可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把它描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继续汇报你刚才画的句子。(拟人、排比)

11、读到这里,你对时间有什么感觉?在我们眼前出现了什么?

12、是啊,你再怎么遮挽也是没有用的,时间就是这样,怎么也留不住它匆匆流去的光阴。读“去的尽管去了……闪过了”

13、注意到这段中有几个词的特点了吗?读起来是那样轻巧婉转,那么无奈惋惜,找到是哪个词了吗?师生合作读。

面对时光的匆匆流逝,作者是怎样的心情呢?文中哪一个词可以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感受?

14、大家读得入情入境,看来,作家的这份迷茫,这份留恋,这份无奈已引起了我们的共鸣,那么,你们那四千多个日子又是怎么溜去的呢?能不能学着作者的写法,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写一写?做一个朱自清,想试试吗?(学生仿写汇报)

15、写得多好,三分文章七分读,能声情并茂地再读一遍吗?多么形象的比喻,真有几分朱自清的味道,那么,在作者的眼里过去的日子像什么?请大家快速读第四段,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课件句子四)

三、交流感悟

1、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面对时间的流逝,你们的三千多个日子就这样白白地流逝了,你们甘心吗?作者八千多个日子流逝,作者甘心吗?请大家快速读第四段,在文中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并试着读一读。

2、发现这句话中有两个重复的词了吗?是什么词?那么,这两个赤裸裸写法一模一样,意思一样吗?

3、作者不愿就这样白白走这一遭,他对自己过去的日子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也开始自责、后悔,你们读出这种感受来。

4、事实上朱自清先生真的像自己所说的什么都没留下吗?通过预习你都知道朱自清的哪些事情?

(课件出示朱自清照片和资料)我们看这张黑白的老照片,看看这张充满睿智的脸,充满了浓浓的书卷气,这就是朱自清先生,我请一名同学读读这段文字。

5、作者为时光匆匆流逝感到痛苦和无奈,不愿白白走这一遭,感悟到人生苦短,时间匆匆,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通过努力取得了后来的成就。那么,你们愿意在这个世界上白白走这一遭吗?我们能让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闲聊中、嬉闹中消磨打发掉吗?在即将逝去的日子里,能做些什么呢?完成写话练习——在即将逝去的日子里,我能做            ,我能做                  ,我还能做          。

那么我们应该——板书:珍惜时间   珍惜生命

6、时间它来去匆匆,总在人们不经意间流逝,留给人们对它深深地思考,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创新

1、虽然,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我觉得我们的岁月还是留下了许多痕迹,我们再来看一组照片,看看我们“逝去的日子的影儿”(  播放学生生活画面)

2、看到这些照片,让我想起我们曾经学过的一篇文章《和时间赛跑》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那么,读完这篇这篇课文,想想逝去的日子。你最想说什么话?创作一句你的格言,记住要署上你的大名,前面还要有一个头衔,比如,未来的教师李佳妮。

3、同学们,往者既可鉴,来者犹可追,过去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浪费了不少时间的同学,那么就从现在起开始抓紧每一天吧,因为抓住了今天,你将赢得明天!珍惜时间,努力求索,相信你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4、课后开展“与时间赛跑活动”,比比看,在有限的时间内,看谁的生活最有意义最有质量。带着你的感触尝试背诵这篇文章吧。(课件配乐,学生齐背课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20:01:06 | 只看该作者
晨诵《匆匆》教案

一、导入

伴着这首熟悉的旋律,我们开启今天的晨诵之旅。(出示开启诗)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1、齐读2、男女生分开反复读,强调后两句,引出时间之匆匆。

二、出示诵诗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你聪明的,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出示两组图片

1、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换2、儿童、青年、老年图片3、再次齐诵《匆匆》,感受生命的可贵时间的可贵

三、小组合作  填读诗文

(合)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甲)但是,

      聪明的     ,你告诉我,

      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

                  时,便从            过去。

  (合)同学们,

        在我们逝去的四千多日子里

        留下了我们     的痕迹……

四、再读《匆匆》,尝试背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20:00:43 | 只看该作者
16、匆  匆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2、技能目标:学习表达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不要虚度光阴,从现在起就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想开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时间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你们能背出一些有关时间的格言吗?(学生回答)我们都在感慨时间太少了、时间太快了,作家朱自清细心地发现,原来时间是这样匆匆溜走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匆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上音乐,教师范读课文,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意境,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2、学生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思考:“文中的‘匆匆’说的是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合作学习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4、交流自学情况。
1〉分小组交流思考的问题。
2〉派代表介绍对问题的思考。
3〉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通过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进一步读书讨论时解决。
三、深入研读,理解课文
1、分学习小组,选读喜欢的段落,并说说理由。
2、进行小组朗读比赛(学生点评)
评点要点:
1〉第一段应读出“燕子、杨柳、桃树”与日子的对比及作者的猜测与追问。
2〉第二段应读出日子溜去得悄无声息,令人毫无察觉。
3〉第三段要读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歇。
4〉第四段要读出作者的思考:自己的日子是怎样度过的?要怎样度过自己的日子?
3、自由朗读,练背。
四、引导探究,品读悟理
1、质疑:课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对这个问题,作者有没有作出回答?如果有,请找出答案。
2、交流、讨论、汇报。
文中作者提出的问题是: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作者曾作出回答,在文中第三节。
3、学习第三节。
1〉自由读,读清文中叙述的分句。
2〉结合分句,谈谈自己的理解。(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拘一格,但可相机点拨学生多角度去想:可以从内容想,可以从作者想,还可以从文章的语言和表达形式想。)
3〉出示例句,指导学生练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体味课文的语言美。
4〉引导学生从这一部分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的实际,仿照作者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方法,写出自己的日子是怎样匆匆而过的。
如:“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了。”“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了。”“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了。”“写字的时候,日子从笔尖滑过了。”……
板书: 在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过去了。
5〉齐读第三节,再次体味时光易逝,要珍惜时间。
6〉小结。
板书:时光易逝-------珍惜时间
五、质疑问难,总结全文
1、质疑问难
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再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回答。
2、总结全文
学生根据板书总结课文,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体会作家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和惋惜,教育学生不要虚度光阴,从现在起就要珍惜时间。
六、课外延伸,拓展练习
1、请同学们课外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读读他的其他文章。
2、仿照作者具体描写时间来去匆匆的写法,写一个小片断。


板书设计 :
                        16.匆匆


                       (朱自清)
          在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过去了。


          (时光易逝--------珍惜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20:00:21 | 只看该作者
《匆匆》教案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 伶伶俐俐 徘徊 赤裸裸

2、 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1、 感受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 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

1、 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朱自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收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及其文学成就,引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师:今天,我们来读一篇散文:《匆匆》。知道作者是谁吗?对于朱自清,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谈)

(1)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2)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

投影对于朱自清文学特色的评价:

老师归纳:朱自清散文特色:诗意的语言,细腻的感受。(板书)

二、初步赏读,读出语言的韵味美。

1、老师引导:课前朗读《匆匆》时,你是否也能感受到朱自清散文的这种风格呢?再来读一读吧,感受感受。希望你也如作者有一颗敏感的心。

出示自读要求:出声读,注意标点认真读,难读之处反复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文字的韵味。

2、学生练读。

3、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一定读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展示交流一下。

第一次请5位同学开火车接读课文(每人读一段)。

4、师生评价,也包括读书者自我的评价。

这是一段开放的教学环节。估计评价时学生一定会谈课文的内容是什么,它主要是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意来,于是我们便应当怎么读,如音调轻一点,节奏慢一点等等,学生还会自告奋勇地示范读。

两个注意点:

(1)在某正确的意见被认可后可让学生在下面自由练读,以读出文字的韵味来。

(2)在学生谈到文章表达的情感时,教师可作必要的指点:我们最好不要说文章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可以这样说,弥漫在文字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注意,老师说的是情绪,而不是情感。情感是强烈的,外显的,而情绪则是淡淡的,隐隐的。关于文章的情绪,交流中必须让学生把握:对时光匆匆流逝,而自己却一无成就,作者内心有一种淡淡的伤感与惆怅。如果学生简单地认为这是一篇劝人惜时的文章,那么教师便要和学生讨论: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作者是劝人还是自己的一种省觉?从而让学生明白是作者并未想劝人,他只是纯自我的一种审问与真情表白,而作者的真情感染了我们,于是我们也与作者一起自我审问,因“伤时”而“惜时”。

5、第二次再请5位同学接读课文。放背景音乐:一段哀婉的萨克斯曲。

三、默读赏析,品察文字的诗意美。

1、作者为什么能够把这种情绪表现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画画,批批,品出文字的美丽。

2、学生默读,读读品品批批。

第二课时

一、引入

美文须美读。课文中的一些语言你一定非常喜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再读一读。

二、交流读书心得

指名读自己喜欢和感受深刻的句段,并自由地谈谈自己读书的所思所感和所得。

针对学生的见解,教师相机作品评,作引导,作补充,作纠正,教师要求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反复读,读出文字的情味来。

重点句子有四处: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2、除了刚才我们说的这些以外,这篇文章还有什么妙处呢?我们还要仔细品味一下,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有滋有味地朗读画出的句子。

谁能把自己划的句子读出来,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教师和其他同学评议并示范。

三、积累运用,享受语言的创造美。

1、这么多的好语言,如果我们不把它积累下来,那可就太可惜了。选择一段你最喜欢的背背吧。

2、课堂练笔:作者对空灵的时间描写可谓别出心裁,(如上面读书心得交流中的重点句子(2)、(3)、(4),你也能模仿着写出几句话来吗?试试吧,也许你一时的灵感会带给你一天的好心情。

3、练笔交流,师生评议。学生创造性的表现要给以表扬,如果不足,教师可做仿写示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14: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