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5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研课《最后一分钟》听课心得笔记评课稿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1:1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7-19 11:19 编辑

——评《最后一分钟》

沈丹老师执教的《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沈老师在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把学生的感情一次次推向高潮。

一、           在谈话中导情。

你有过“最后一分钟”的经历吗?当老师这一问题问出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

种情感被调动起来了。

课题“最后一分钟”又意味着什么?人们又有怎样的感受?这种导课的形式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自然的迁移和铺垫。

二、           利用多媒体感受情感。

多媒体的使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本堂课上,沈老师在上课伊始,让学生

观看香港回归的现场录像资料,无形之中,把学生们带到了那庄严、盛大、激动的场面中,学生随着解说员那激情澎湃的演讲而情绪高涨。录像看完,学生已按捺不住自己的感情,纷纷举手谈自己看了录像后的感受。

三、           利用画面感受情感。

老师在讲解诗的第二节时,很好地利用了书本上的插图。这是被历史定格的记录,“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老师的这一问题让学生浮想联翩:红色的国旗、区旗,笔直的旗杆;庄严肃穆的场景……屈辱与自豪感不言而喻。

四、           利用朗读表达情感。

朗读是表达情感最好的方式,作为诗歌更离不开有感情的朗读。沈老师对于这首诗的朗读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在初步感知后由学生自由朗读,在理解了某段文字后由学生们对比着读:老师与学生的对比,学生与学生的对比。课文最后是师生齐声的朗读,整个过程听到的是孩子们越来越精彩的朗读。老师没有过多技巧的指导,只有感情的渲染。

五、           利用补白表达情感。

老师在讲解最后一节时,让学生写写自己对香港的美好祝福。这种形式的展示,其实

是学生对文本感情的升华。把百年的耻辱化作美好的祝愿,用孩子最朴实的语言写出来,更觉真挚。

     整堂课,学生的情绪高涨,每个人都能积极投入。略显不足之处是,老师如果能从诗句中抓住那最能表达情感的词语来切入,引领,可能学生的感触会更深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1:17:45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设计、执教: 凤鸣小学    陈文静       课后评析:宋乃义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情读诗

1、  还记得1997年7月1日那天是什么日子吗?

--香港回归

--是啊,199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的日子,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板书课题)

二、              初读感知,理清结构

1、  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读对读通,遇到不熟悉或容易读错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一遍。

2、  梳理字词:

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诗中“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3、  让学生默读诗歌,想想全文共有几节,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4、  讨论交流

5、  提问:作者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篇诗歌呢?快速浏览诗歌找出相关的段落!

(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这篇诗歌,可分为:第一节:来临前;第二、三节:来临时;第四节:来临后。)

三、              讨论交流,掌握诗歌内容,体会情感

1、  导学“来临前”。

(1)、出示语句:“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

提问:作者用了什么手法?说明了什么?

(2)、“扣问”是什么意思?

  可查字典,明确“扣问”即真城热切的询问。同时体会出人们对香港回归的关注。

(3)指名读第一节。

提问:还有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无比激动的心情。)

2、  导学“来临时”

(1)、请大家读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理解“虎门的硝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

(3)、启发思考: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的流淌使大海沸腾呢?

(4)、怎样理解“使大海沸腾”?

3、导学“来临后”

(1)“崭新的日出”,“世纪的钟声”,说明了什么?

(2)、读一读第4节,想一想:“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暗示什么?

(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这里的“紫荆”指香港;暗示着回归后的香港会更加的繁荣、富强。)

(3)、我们应该带着怎么样的情感来读这一节?

(急切、盼望)

四、              总结

(1)、朗读,齐读这首诗歌(读出奔涌的豪情,读出内心的感动。)

(2)、香港能如期回归祖国,离不开祖国的日益强大,繁荣。继香港回归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还有台湾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我们祝愿祖国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吧!

五、板书设计

  自豪

     24、最后一分钟 激动 美好祝愿

                            喜悦

课后评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1:17:55 | 只看该作者
课后评析:

1、要切实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要做到五备:备课标、备学生、备教师、备教材、备教法。(1)掌握诗歌教学的难点:诗歌语言凝练,常用比拟、夸张、借代、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最后一分钟》虽然是首现代诗,但同样具备诗歌的特点,诗歌多处运用了比拟、借代、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凝练的语言背后阐述了香港的历史及国人为香港回归喜悦、自豪的心情,学生理解非常困难。(2)香港的历史久远,而农村学生的知识较窄,对这段历史不了解,比如: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等,如果学生不了解这此历史,对文中的”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等文字就难以理解,没有对香港历史的深入了解,就不能充分体会到作者及国人为香港回归而万分喜悦、自豪的心情,不能引起情感共鸣。(3)建议师生课前共同搜集有关香港史料,帮助学生了解香港的历史,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2、要准确把握阅读教学的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且,《最后一分钟》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放手,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等方式学习课文,在疑难之处、关键之处教师可以做适当、精当的引导、分析,不能完全以教师满堂灌的方式完成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9 21: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