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24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听课心得感想笔记评课稿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4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评课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让人终身受益的文章。
        执教教师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在教学时采用了层层递进式的引导体会法,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来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
        教师对于学生的朗读指导的层次性还不够明显;局限于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课文教学的重、难点“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挖掘深度还不够,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加深思想上的认识以达到领会其深刻含义的目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52:28 | 只看该作者
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这堂课教学思路和层次还是比较清晰的,金老师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两件主要事情来让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但我觉得在略读课文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内,金老师的问题太过零散,学生的情感体验明显不够深刻。

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而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小事情中发掘自己获得的启示。在之前的《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学习中,相信学生已经对如何学习相类似的文章已经有所收获,所以我觉得在教学本篇课文时,教师只需要让学生牢牢抓住“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贯穿全文的语句,通过几个主要问题来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做个汇总,我想效果应该会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52:16 | 只看该作者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评课稿



有幸听了王启蕊和陈慧芬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深感她们的教法大同小异,但又各具特色。

首先,两位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感知画意,初步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继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朗读课文,对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加以朗读、揣摩,牢记于心。为文中的人和事所感动,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使学生初步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陈慧芬老师执教的这堂课指导有序,点拨精当。陈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的阅读个性发展淋漓尽致,她给学生自由思考、讨论的时间,而且老师作为一个参与者融入学生的讨论中。陈老师带领学生走出文本,提出问题:作者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克服?预设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再次读课文,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想到的,也可以是文中找到的词语。例如,学生的理解:蹊径取得订货商的信赖时,却发现自己无法完成加工时装的任务时,她突然发现“那幸福的云消失了”。这时作者应该怎么办?学生通过阅读发现,她具有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最后她渴望成为时装设计师的梦想得以实现。

王启蕊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循循善诱,让学生真正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她很细致的点到了多音字以及其用法。此外,她还精心设计了与本课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完成,使学生在获得新知之后得到拓展。

两位老师执教的是一篇哲理性很强的文章,这两节同课异构课都是本着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法甚好,最终使学生真正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51:48 | 只看该作者
谈评价语文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丹东市站前小学   焉玲)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让人终生受益的文章。文章通过回忆小时侯父亲带“我”登上高高的塔顶,看蛛网般通往广场的街道,让我知道“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懂得生活中的路也是如此。随后通过“我”的两次人生经历,让人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经历苦难后,脚下的路就会多一条。从本节课教学目标制订来看,教师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体现高年段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课堂上教师尽快的地让孩子接触重点内容,而且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了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也得到巩固和强化。
从教学思路设计上看, 本课的教学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也符合学生实际;而且有一定的独创性,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脉络清晰。这节课的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在教学时,教师先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一问题设疑,通过看图片,收集资料,阅读,分组讨论,在文中寻找答案。在学生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激活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在老师稍做点拨后,学生们基本上能理清文章的叙事思路,给文章分段,对文章内涵有了大致的认识。
    中心句“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理解,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由作者遇到的两次困难导入,初步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按文章的叙事线索来品读课文。在阅读作者“小时候与父亲在罗马的一座教堂塔顶上看底下的道路”这件事时,先让学生想象“登高望远”的情景与感受,再联系课文中父亲的教导谈认识,再结合生活中自己看到或者听到的一些现象发表看法。这样,学生对文章所要阐述的道理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当学生读过理解后,再让学生谈谈通往站前小学的路不止一条,帮助加深理解中心句的意思。但很多的感悟还是需要通过课文的两个故事中的一些重点句子来理解获得。
第二个环节,了解和研读“我”的两次人生经历。课文中写作者长大后的两件遭遇挫折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而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通过事实进一步证实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一道理。当作者另劈蹊径取得订货商的信赖时,却发现自己无法完成加工时装的任务。她突然发现“那幸福的云消失了”,这时作者应该怎么办?学生通过阅读发现出她具有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最终她渴望成为时装设计师的梦想得以实现。后来,因为另家时装店老板的挑拨,作者又遭遇了工人集体跳槽的沉重打击,由于她积极面对困境,最后终于举办标新立异的不是成衣的时装布样展。在教学中,教师安排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作者现在的这种豁达乐观心态与父亲在她小时侯对她的教育熏陶有没有巨大的影响?学生通过品味,感悟出:人只要有顽强的意志,就可以不断战胜困难。为了加深并且拓展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品味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还有意让学生想象:如果,你长大后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何面对失败?如果你长大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你的好朋友却遭遇了失败,你如何劝慰他?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广泛讨论,学生对“条条道路通罗马”这一道理有了直观的理解。再通过“我”的心情变化和取得成功的重点句子的分析,采取让孩子们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孩子一定的学习空间,在小组内让他们拿好笔划划、写写,自己去摸索,自己去思考,然后交流。通过抓关键词语,句子的品读,学生也的确在阅读过程中体现出了对文本的感悟,并在朗读中表达了出来。明白生活的路不止一条。
第三环节是学生找到课文最后一句话读,学生深层次的理解了中心句的意思,了解了课题的含义,再让学生谈自己的生活故事,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感受,升华了主题。最后恰当地进行了习作的指导,学生自学到了选材恰当、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后让学生写写自己遭遇困难时的故事。再一次的深化了主题。在结束课程前,教师送给了学生两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并告诉孩子们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都想找到一条成功的捷径。其实,捷径就在你的身边,那就是勤于积累,脚踏实地,积极肯干。目的在于让学生做面对挫折,战胜困难获取成功的人。总之,这节课教师既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能够在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富有艺术性。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做得很到位。教师还适时、适当地用了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板书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字迹工整美观。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教师的讲解不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法指导目的明确,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还注意挖掘学生内在的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心理品质;教师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把教学重点确定在布置学生“自学课文”上,通过老师的引导,独立思考问题,然后互相交流意见,讨论自己的体会,老师只是对他们不完善的答案进行补充。整个教学流程凸现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比较深刻。最后,教师语言富有艺术性、条理性强,教态明朗、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融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51:29 | 只看该作者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评课稿

任永芳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回忆小时侯父亲带“我”登上高高的塔顶,看蛛网般通往广场的街道,让我知道“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懂得生活中的路也是如此。随后通过“我”的两次人生经历,让人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经历苦难后,脚下的路就会多一条。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让人终生受益的文章。

教学目标是:

 1.认识4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挑”。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成语辞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渎自悟

我认为有以下亮点:

1、导入能联系,步步深入。开课伊始,就让学生说通往本班的路有哪些?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老师小结板书路不止一条。然后又进一步引导说越是通往城市中心的路越多。比如说广场,然后板书通往广场。

2、注重字词的教学。一般上这样的课,怕时间不够而不查字词,但这是必须要掌握的。上得扎实。她许多课都有这一特点。学生在后面说话时用上了与众不同等词。

3、能抓住重点及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本文的教学目标是: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以作者为榜样,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围绕中心句“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在学完每件事情之后都回归到爸爸说得话上,让学生齐读,从形式上构成一种循环往复的美,从内容上强化了学生对这句话的强化理解以及记忆。深化了主题。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肯定把这句话根深蒂固地印在了心中,指导今后的人生。遇到困难,就会以作者为榜样,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以课文为基准,让学生学通学透了文本,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上次出去学习,许多专家都讲到,教语文 一是教内容,二是教形式,也就是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我认为,一篇课文上完,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并且有再探索的欲望,就说明上好了,成功了。我觉得黄老师这节课就特别成功。

5、拓展思维

课上完以后,又以“小试牛刀,智慧冲浪”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以致用,联系实际好。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把“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如此。”渗透到实际的生活。

不足之处: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老师的讲解不宜过多。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重点确定在布置学生“自学课文”上,通过老师的引导,独立思考问题,然后互相交流意见,讨论自己的体会,老师只是对他们不完善的答案进行补充。整个教学流程凸现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比较深刻。我老是认为,上课正如写文章,结构要完整,详略要得当,起承转合要自然,逻辑要严密。刚开始既然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那么,在学生读完课文之后,就让学生自己或小组解决这些问题。解决不了时,教师再给学生搭搭桥,引引路,使学生顺利通过那个坎。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有不到之处敬请谅解。

2012年 4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51:17 | 只看该作者
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瓯海区实验小学 周圣晓

今天下午,听了詹谢芳老师的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让我收获很多,感悟也很多。。《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让人终身受益的文章。文章从“我”回忆小时候,有一次随父亲登上高高的塔顶,看蛛网般通往城市广场的街道,父亲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给了我一把开启心扉的钥匙切入;随后记叙了“我”人生道路上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的时候,就是父亲从小的教诲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最后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实,让人从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下面就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本堂课的目标明确,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首先,目标的制定能关注学生的实际,着眼学生的发展,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来设定本课的认知目标和情意目标,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始终围绕父亲的话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触摸文本语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智慧的滋养,享受学习语文所带来的快乐!

二、本堂课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在引题中,老师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观察罗马广场,让学生在观察中解读“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同时又以父亲的这句话来引领学生读懂课文的两个事例,整个教学流程中能立足语文,把握文本,既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又彰显了语文的人文性。教师让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思考、在读中领悟的方法,让句式训练贯穿在读之中,同时也引导学生延伸到文本之外,使学生懂得作者碰到的两个困难几乎都到了难以解决的绝境,但当他一想到父亲的话,便又有了“柳暗花明”喜悦感,于是学生也联想到学习和生活中,套用了假如-----------------------就----------------------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读书中感悟、体验、内化文本,获得言语智慧的滋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三、本堂课能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如开头引入后,让学生读自学提示,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去学习,两个事例中,采用前一事例重点讲,后一事例略讲的处理方法,同时在设计中重视引发矛盾,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但既然作为略读课文,第一事例在教学时是否更略些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50:35 | 只看该作者
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课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为略读课文,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使人终身受益的文章。文章从“我”回忆小时候,有一次随父亲登上高高的塔顶,看蛛网般通往城市广场的街道,父亲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给了我一把开启心扉的钥匙切入,随后记叙了我人生道路上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的时候,就是父亲的教诲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最后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实,让人从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之后,通往广场的路就又多了一条

一、课文中心句导入方法新颖

上课伊始,李老师以检查预习情况为名,出示词义让学生说词语。抓住“终身受益”一词引到课文阅读提示,进而提问:“有终身受益的句子找到了吗?”课前认真预习过的学生不免马上知道就是我们今天的课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接着让学生齐读这句话,进一步明确课文中心。

二、从大问题出发,让学生自主品味重点句子

李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出示表格:
指名交流后,提出本节课的第一个大问题:从这两个实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特别值得我们品味一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第4—13自然段。根据学生交流学习课文的重点句子。如: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那多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学完这些重点句子后,李老师提出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我”能从挫折和困难中获得成功呢?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又让学生回到课文。师生共同小结:作者受到父亲这句话的启示,那是父亲的教导。接着,李老师追问:“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理解后,又引导学生体会前后两次的不同点。此外,李老师又让学生举一举我们中国和这个意思相同一些俗语和名言。学生也积极地进行思考,所以才有“车到山前必有路”,“天无绝人之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等丰富的语言。

三、简明扼要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好的板书有利于知识传授,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情操陶冶,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而李老师的板书更是让我望而兴叹,是那样的简洁明了,既能高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确是一句让人终生受益的话,尽管学生年纪还小,但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可适当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所了解的事),以加深对“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理解,从中切实受到教益。李老师的这堂课指导有序、点拨精当。李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阅读个性发挥淋漓尽致。自读批划,给足了学生自由思考、讨论的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17: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