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45|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课后随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1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后记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这篇课文的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学的教学方法,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让孩子既学得懂,又学得有趣呢?根据班上孩子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优选组合,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

1、降低起点层层突破

    教学刚开始是这样,一开始,把起点定的很高,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会使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深奥的课文,起点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较顺利。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起点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手段。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代教学实践也表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受到感染,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眼、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语文教学中一定要以读为本,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地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    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力求符合文本特点。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于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三是想象体验法。对“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四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你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

3、引导思维,解决问题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解决问题。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当自己遇到道德难题的时候,如父母不在家,作业没有完成很想玩电脑时;老师多给了分数时;营业员多找你钱时;马路上没人看到,你捡到钱时……都会怎么做。学生的思想进行了洗礼,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了对“启示”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读的少,大多数学生上课不发言,不思考,学生想象能力差,自主学习能力差,没有养成好的自学习惯,对于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还是理解的不透彻,不会联系生活实际来谈,学的内容死板,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把问题解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16:13 | 只看该作者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让学生在感悟、品味、学习语言的同时,深刻感悟和理解文中“我”所获得的启示——“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从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从而促进学生精神的成长,这也正是本文的难点所在。学习从故事中受到启示,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深奥,是比较困难的。这篇课文的教学,我采用了优选组合,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如何让孩子既学得懂,又学得有趣呢?我从以下方面设计教学:
一、降低起点,层层突破
    教学刚开始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起点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厉,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了后一种方式。
二、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手段。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受到感染,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因此,教学本课中我以读为本,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读,在读中去体会。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
三、抓重点词,感悟情境
     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本课教学中,我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而且,阅读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不让读停留在同一层次,也不提出过高的要求,由浅及深,逐步提高,感悟情境。
四、抓住“启示”,引导思考
    当学生在讨论交流“父亲为什么要放了这条大鲈鱼”时,开始阶段,学生都联系课文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基本都比较正确。我立刻就追问了一句:“那你认为,如果没有儿子在场,父亲是不会放了这条鲈鱼的?”回答是肯定的。接着,我又进一步追问同学们:“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让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辩论。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一阵辩论后,大家得出一个共同结论:那条鲈鱼必须放,因为我们都应该自觉的遵守已经制定好的规则。我马上告诉他们:“自觉,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好修养。只有自觉遵守规则,自然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安定,人身才能安全。就像我们对待交通规则一样,如果你能自觉地去遵守,你的人身安全就多一些。正是有一些人在没有交通警察看见的情况下,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规则,才造成了车毁人亡的惨剧。”这样一来,本来有点难以理解的课文主题,就在同学们的讨论之中,很轻松的完成了。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本来教学的重难点应该放在“启示”上,但在课堂中,花了大量的时间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对学生质疑归纳不够,对“启示”的揭示得少;没有圆满完成设计的内容。在今后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中还要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15:52 | 只看该作者
13.《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们高年级组的教研微型课题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篇章阅读?(即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因此,我们在每个月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分别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分段、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针对我们教研组对此微型课题的研究,由我承担并设计了本堂课,以一节常态课的形式体现我们教研的成果。也可以说,这是一节关于阅读技巧的指导课。
本组的研究课题可以说有一定的应试成分。通过平时的观察我们发现,当学生拿到一篇阅读题的文章时往往对于篇章的理解阅读感到无从下手。由此从实际问题入手,通过对学生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解决在篇章阅读时遇到的困难。
在本节课中,结合了课题研究的内容也分为四大部分:1、旧知新用,掌握分段的方法;2、再读文章,归纳段意;3、层层递进,概括主要内容;4、理解文章内涵,归纳中心思想。以《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为载体,将篇章阅读中遇到的难点整合在一篇文章中,逐一攻破,最终使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迎刃而解。可以说,本节课是一节指导阅读技巧的整合课。
在本节课中,教师不但注意每一个环节都渗透了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能够有法可依,而且也不断训练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对《钓鱼的启示》的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通过学生独立的思考,他们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教师的方法指导也就自然而然地蕴涵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1、课堂教学的形式不够多样化,稍显呆板。2、教师的阅读指导条理应梳理得更清晰,分析和总结时要到位。3、课外拓展的内容太少,课堂容纳的信息量仍然不够。可加强语文工具性的体现。
这是一节阅读技巧的指导课,我们力争通过这样的一堂课,将我们微型课题的教研成果呈现出来,同时这样的课型可以说是一次新的尝试,难免存在着不足和遗憾,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15:36 | 只看该作者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道理深刻的较难读懂的课文。课文文理清晰,先讲钓鱼的故事,在引出一个道理。故事是这样的:当我在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居然钓到了一条从没安格见过的大鲈鱼,但父亲要求我把它放回去,在父亲没有没有商量余地的情况下,我无奈地放掉了鲈鱼。就是因为父亲的抉择,影响了我一辈子的抉择,34年后我最终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领悟到了父亲的教育。

本文安排两课时的教学,因此我决定第一课时的教学单学习钓鱼这件事,抓住文章中人物矛盾的焦点——“留鱼”还是“放鱼”?围绕这一个矛盾的纠集点,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我想留下这条鱼,从父亲和我的对话、心理变化中感悟到我多么想留下鱼,而父亲做出放鱼的决定也是多么艰难,他的抉择是为了让我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在教案的设计中,我注重了读、写结合。通过读文中的语言,把自己当做“我”,感受我从钓到鱼的得意,到父亲要我放掉鱼的急切,乞求,沮丧的心情变化。通过学生课堂练笔,把自己当作父亲,感受父亲的艰难选择,和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为第二课时教学中理解父亲的告诫,奠定基础。

在施教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中生情,写中顿悟,层层深入,不知不觉中达到我的教学目标,学生也积累了语言,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从而领悟深刻的做人道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的许多不足: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欠到位,我的朗读指导也缺乏有效的方法;我教学的风度,教学的语言,教学的生成智慧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跟专家的课对比,本人的课是失败的,一塌糊涂的,希望广大教师以本人为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15:23 | 只看该作者
钓鱼的启示》的听课反思

听罢汪智星主任执教的《钓鱼的启示》一课后,我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名师,什么叫大师。汪主任的课如行云流水一般,过渡巧妙自然,语言简洁生动,让人叹为观止。他的课堂教学是带着学生走进了“自助餐”,是学生自己在文章中理解、感悟,找到解决自己心中疑问相关语句。他的整个课堂教学中无一个明显的提问环节,没一个我问你答的教学过程。有的只是带领学生解决自己想解决的问题;有的只是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揣摩;有的只是老师迎合着学生,而不是学生迎合老师。整个课堂教学是那么浑圆、柔和,那么惬意、祥和。于是乎我又想起了在哪篇文章中的观点与同仁们共享:阅读教学的根本,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在读书的实践中学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而不是不断提问,不断寻求答案,让课堂变得忙忙碌碌、疲惫不堪。在教学中,原来准备提问的地方,要多想想,看是否能用其他的语文手段来代替。如用语文训练代替,用发言争辩代替,用欣赏玩味代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15:11 | 只看该作者
《钓鱼的启示》课后反思
很少有立刻想写教学反思的念头,但今天上《钓鱼的启示》一文是个例外。一下课,我就有想马上写下自己感受的冲动。我对自己执教的《钓鱼的启示》是比较满意的。这与领导和老师们给予我的很多帮助是分不开的;也和平时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更重要的是学校“有效教学之有效提问”这个活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而我自己对于这堂课的满意主要是来至于学生的精彩表现。

回顾这一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第一,注重题目,开课从课题质疑,结尾从课题解疑。

    开课时,我抓住题目问:你认为本文主要时在写“钓鱼”还是“启示”。并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让他们先进行商量,再让持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辩论,这样既做到了开课激趣,又用了一个有效的问题统领全课。最后,再回到这个问题上时,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意见统一了:本文既写“钓鱼”又写“启示”,两者密不可分。首尾呼应,新颖有趣。

第二,用有效的问题贯穿主线,使得放而不乱。

我在教学2~12自然段时,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学、自悟,再一起汇报交流。这样才是真正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不过在试讲时我就遇到了一个问题,学生的认知水平必定有限,集体交流汇报时常常说不到点子上。这样的放手其实是给我自己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我必须做到心中有文本,并且明确哪些地方是大家要共同学习、共同感悟的,这些重点地方又应该理解些什么内容。我潜心钻研教材,决定就以本文重点要理解的詹姆斯的三次心理变化过程为主线:紧张激动(3、4自然段)-不情愿(6-9自然段)-悲哀(10-11自然段)。所以我将这些部份分段制成课件,学生谈到哪里,我就出示出来大家一起理解,在理解的同时用有效的提问层层深入。尤其是描写“我”心里活动句子,通过朗读,体会“我”惊讶、紧张、激动、不情愿、不舍、悲哀的内心活动,有浓浓的语文的味道,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交替运用。也许是受到学生良好表现的启发,在读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去这句话时,我让学生学生将“得”换成不同的词体会语气,让他们思考文中为什么不用“必须”而要用“得”,体会父亲此时的心情。有的理解到了父亲很爱儿子不想伤儿子的心,有的觉得父亲或许还是有所不舍,不过是大人理智战胜了情感……我心里暗暗惊喜,这不就语文课标所倡导的对文本的个性化体验吗?而且学生的体会得相当深刻,口语表达能力极强。这样的有效提问就让我们无意中做到了平日想做而没有做到的,避免了在课文内容上的纠缠,只是抓住了父亲的这一句话,反复强调了要把鱼放回湖里去的态度。这样既又放又有收,既轻松又不凌乱,并且实实在在地进行了本课的教学。而且在读中悟、悟中读,语文味十足,以至于出现了学生很多的精彩发言和朗读。

第三,通过转化不同角色讲故事,反馈理解程度。

其实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不是一定需要直白地说出来的,因此,在对本文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而且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角色来讲。可以把自己当成作者、詹姆斯和父亲。故事都能讲得绘声绘色了课文不是就理解到位了吗?也许是之前在学习2-12自然段时,对于詹姆斯和父亲的心理活动体会得较深刻,所以学生在讲故事视,讲得精彩生动,尤其是一位学生把自己当成詹姆斯来讲时,加上了动作表情,把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获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让我也是惊喜不已。对于这个环节我还是有一个遗憾之处:在小组内自由讲故事时,一位学生问我可不可以把自己当成鱼来讲这个故事,我当时表扬他思维很开阔,当然可以。可是在之后的展示环节中,由于时间的原因,没有能让他来讲一讲,我一直觉得很遗憾,说不定他能讲出另一番风味。

第四,注重和自己内心对话,避免将此课上得像思品课。

因为在试讲时,对于拓展部分,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许多同学都说:我以前是……,学了这篇课文后我一定要遵守规则,不会再……这样一来,语文味顿时大打折扣。后来经过一位老师的指导,我改变了教学方式只是让学生在心中回想,与自己心灵对话,并没有要求学生说出来。这样不仅保留了语文味,还让彼此心中感触更深,更让人久久回味。

当然,这堂课也不是没有缺陷的。首先,从整堂课时间的分布来看,对于2-12自然段的学习占据了课堂近二分之一的时间,虽然效果较好但时间过多。就使得后面在对“启示”部分的理解上不够深入,只是点到便草草结束了,感觉有点“身长腿短”。要是能够从前面节约两分中时间对于启示再多读一读或许效果就更好了。另外在培养学生有效质疑上还应该多思考。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堂课的回顾。每每回味这些亮点时,总是让我有些不能自已。很少有过对课堂提问这么深入的研究,正是有了这些实实在在的反复对比、研究,这堂课上才有了孩子的那么多亮点,才有了我无限的惊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注重提问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回答,才能成就更有效的课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14:4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结构鲜明的短文。课文具体叙述了纽约市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师11岁时的钓鱼经历,刻画了一个严格自觉遵守规则的好爸爸的形象。这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如果一开始就把起点定得很高,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就会使教学难以进行下去,越是深奥的课文,起点越应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较顺利。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钓鱼、放鱼、得到启示”这条主线,基本上学生跟着我的思路学习的思路也很明确,但似乎我说的太多,给学生自己深化理解的时间太少,所以教学就停留在课文的表面上,没有在课文的更深层次上进行挖掘,从而没有体现上课的“增值”部分;另外,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手段。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代教学实践也表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受到感染,因此,语文教学中一定要以读为本,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读,在读中感悟、体验。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

前面两个问题,在朗读的帮助下,学生理解的比较透彻,可惜的是第三个问题,本以为可以对学生的平时生活实践有起到一个很好的教育意义。但由于课堂时间不够,自己语言感染力也不足等一些原因,没有深入进去,感觉有点泛泛而谈。这是自己对于这堂课比较遗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17: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