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9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初中教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培训心得体会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2:2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标实施已经几年了,但新课标的要求与我们的现实的考核存在着许多矛盾,让许多思想品德教师难以适从。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要求的新形势下,师生都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稳中求新,现在认真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1、师生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思品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按公民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2:30:34 | 只看该作者
思品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我在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时深切体会到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情境和开放互动的教学过程,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运用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艺术,才能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下面我就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形式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思想品德教学和现实生活距离最近,容易和学生思想认识产生共鸣,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该发挥这种特殊优势,以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去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态度及行为。从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学生已有经验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教师的作用是要使学生已有经验得以明晰并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化,使思想品德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建构、形成及发展思想品德的过程。为此,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抓住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针对这个结合点来设置讨论题。讨论题要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探究性,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特别注重挖掘利用当地德育资源,例如《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中我引用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青藏铁路""宁夏经济发展"等事例,以活生生的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赋予生活中的事件以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注意小组讨论的组织、规范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特长爱好、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家庭背景、守纪状况等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这样有利于打破不同类型学生之间的障碍,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按能力水平将学生混合编组的目的是提倡同伴互教,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好处。除此之外,还可以促使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丰富学生的思维。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那么,小组的规模就应最小不少于3个人,最大不多于5个人。若多于5个人,每个成员参与的程度就会降低,其结果是小组的效率减弱,每个成员的满意程度也相应减弱。5人小组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小组规模。更符合一般社会组织的特征,也不会形成相对封闭的小组,少数派也得以坚持自己的意见,激发小组内的讨论,又可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我认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始有终。我们还应该在新课的导入和结尾的设计上用心思考。《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本学科教师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中我们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让《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更好得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2:30:2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新《小学思品课课程标准》的感想

       员村小学      赖红文

新的《小学思品课课程标准》颁布后,我即对其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和旧的《小学思品课课程标准》相比,我觉得新修订的《小学思品课课程标准》不仅仅是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还通过转变学习方式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既尊重了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且为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同时,也要求教师们对教学方式方法要不断地研究、学习和探索,并付诸于实践,从中不断发现,不断否定,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以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因此,我想:作为一位思品课的教师,必须要全面掌握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准确地把握精神实质,要不断地更新观念,研究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果再按过去小学思品课教学,偏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学习内容“繁、难、偏、旧”某些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法律条文和一些史实及概念化的知识,学生难于理解,靠死记硬背,就会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

我们要按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在教学中,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加强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的教育;三至五年级的学生要增加关心和帮助贫困家庭、灾区人民教育,加强关心他人和为有需要帮助的人献爱心教育。在小学的教学内容和行为要求中,还要增加“会与教师交换意见”,“学会与人交流”,“要自信,不自卑”;六年级增加“主动寻找答案”和“勇于探索和创新”等内容。主要目的也是强调了教师们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们在启发式教学原则方面,要强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也强调教师们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较大幅度增加实践活动的要求,以增加实践教学。在教学时间按排方面,规定小学至少有3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的实践活动。在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方面,除原有的实践活动要求外,补充社会实践或活动的内容。在教学方法方面,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强调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份,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评价方面,强调对学生行为表现和道德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评价,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2:29:44 | 只看该作者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下面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把握课程理念核心

初中生在生活中需要认识自我,处理与他人和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初中生在处理这些关系时都会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重要的内容要素。

二、结合当今社会热点,引导正确价值观

思想品德课的显著特点是时效性,实用性强。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是非善恶观,学会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学会自我保护。如让学生如何正确面对网络谣言,网络交友等流行事务。针对发生在广东的小悦悦事件,引发的关于道德的讨论,把握先进文化建设的方向,领会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改变教学方式,快乐教学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在组织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课堂辩论,课堂游戏,讲故事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本学科教师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中我们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让《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更好得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2:29:17 | 只看该作者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标实施已经几年了,但新课标的要求与我们的现实的考核存在着许多矛盾,让许多思想品德教师难以适从。特别是中考思想品德学科推行开卷考试,试题趋向开放性试题后,很多学生的认识中也存在不少误区。如:开卷考试不复习;开卷考试不用记忆;翻翻书就可找到;试题容易;开放试题答案不唯一,多抄几段就行了;等等。由此产生的问题不容忽视。在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要求的新形势下,师生都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稳中求新,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但我并没有认真地去研读过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凭着十几年的老教学经验在教学上也是浑浑霍霍,不知误了多少子弟。11月中旬以来,我摆正了心态,挥手告别过去,认真听专家讲课,认真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因此,带着疑问,我认真地学习了这个新课标,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1、师生合作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思品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按公民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2:28:52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听了北京教育学院黄聪教授的有关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受益匪浅。尤其是有关学习《课程标准》有利于提高有效教学,颇受启发。由此我也进行深入的思考。

首先,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并据此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教学。由于课程标准到具体的教学还需要经过较多的转换,因此,教师必须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解读建构,并结合教材内容,,形成合理的教学目标。按照新课程理念,目标应先于教学内容而存在,所以一方面教师要树立目标意识,另一方面更应树立课程标准意识,从而避免教学的随意性,使课堂更加的有效。

其次,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评价目标的重要依据。没有依据课程标准而制定教学评价的目标,难免有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嫌疑,常常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只有依据课程标准的评价目标,才能体现教育的真正目的。这样的目标能使教师清楚学生是否达到预设的目标,也会对学生的今后学习的改进有所帮助。同时,当学生清楚了该课的教学目标时候,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体会到更多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树立自信。

最后,课程标准也是教师进行命题的重要依据。一份好的试卷必定是结合课程标准来制定的试卷。如果所制定的试卷脱离了课程标准,那么,可想而知,试卷的信度,效度,就很难得到充分的体现。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树立较强的课程标准意识,努力为我们的教育教学作出更大的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2:28:49 | 只看该作者
思品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7: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