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10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梅花魂》听课笔记评课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3:2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开课《梅花魂》评课稿
黄老师在本学期的第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上给我们展示了一节以“读写结合”为主题的新模式课例。新颖的内容截取,精心的设计,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无不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学期,学校把教研活动的主题定位在语段的教学上。这节课上,黄老师就围绕这个主题,对文本大刀阔斧,精心截取了第13自然段作为教学内容,抓住语段特点,以多层次的“读”,引导学生体会梅花的喻意,进而延伸到“写”,把读和写巧妙地结合起来。下面,我就“读写结合”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读写结合,“读”法得当。

在这课教学中,“读”是“写”的铺垫,黄老师对文本的“读”法设计真可谓是层层深入,学生步步得法。在教学初始,黄老师先让学生读通语段,感知内容;接着让学生品词析句,先品梅花的句子,再悟写有气节的人的句子,然后感悟梅花和有气节的人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读句中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在交流中体会梅花的精神,在体会文意中逐渐得法——借物喻人的方法。在引导得法的过程中,黄老师对“读”的教学设计,真是独具匠心,使这个语段成为“写”的有效范本,使这个过程成为“写”的有效铺垫。

二、读写结合,内化活“写”。

“小学语文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典型范例。它包括了许多典型段式结构,典型的景物、动作、心理描写等等。学习了这些段落,在学生悟出了某一语言规律后,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内容,以课文为模板,联系自身生活实际,举一反三进行仿写训练,以起到巩固知识运用语言的作用。”在这一课“写”的教学环节中,黄老师就是以课文的13自然段为模板,让学生以“借物喻人”为方法,进行读写结合。这环节的设计循序渐进,非常有层次,从“拓展欣赏”到“拓展说话”再到“拓展写话”,学生在“赏”、“说”中再一次感悟“借物喻人”的方法,并对这种方法做了初步实践。随后的“写”就是水到渠成了。在尝试写话中,黄老师还特别细心地设计了“写话二选一”,为中下学生铺了写话的“阶梯”,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

总之,在这堂课中,黄老师依托语段的教学进行片段读写一体化,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读”与“写”结合的这样“天衣无缝”,真值得我们借鉴和仿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3:36:20 | 只看该作者
听了杨老师的《梅花魂》,虽然我不熟悉教材,没上过这篇课文,但被老师的激情感动。老师在整个课堂激情澎湃,始终以自己饱满的感情感染着学生,各环节间的过渡语也非常精彩,也很有感染力,即引领着孩子们去思考又创造了新的语言学习环境。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这是杨老师的一个亮点。



纵观杨老师这堂课,板块分明,层层推进,形式多元。如果课堂里能多点朗读,学生的体会会更深刻。如果文本的情感挖掘与孩子的自身的情感体验能够架构起更平坦,能将学生印象深刻的地方及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学重点,尊重学生自主学习,那课堂会更加完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3:36:12 | 只看该作者
《梅花魂》 评课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3:35:50 | 只看该作者
《梅花魂》评课
(1)情穿全课。教师在备课时准确地把握了难点——体会老华侨的情感,从而设计了吟诗入情,赞梅生情,对话抒情的三个大环节。针对每一处环节老师设计了不同的过渡语,老师诗一般的语言使学生的认识不断地得到提升,情感不断地得到升华,从而一步步的走进了文本。老师教学的情感线是很清晰的,强烈的。(2)浑然一体,过度自然。《梅花魂》一课讲了五件事。每件事都是有因果联系的。老师利用因果关系,一一带出,推着情感不断深化、强化使情感达到顶峰,最后化作了一曲《中国心》结束。(3)从学者学的情况来看,学生都有“学习主人翁”意识,能全身心地融入学习之中,能充分搜索到自己的记忆仓库,结合自己的知识、生活、情感等等让“文心融我心”“我情融文情”,敢想敢说,每个学生都充满了生命感觉等方面进行评价。

老师从(1)抓住了重、难点进行感悟。上课伊始,丛老师在检查预习后,引领学生总结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五件事——1、吟诵诗词,黯然流泪 ; 2、弄脏梅图,大发脾气 ; 3、不能回国,痛哭流泪 ; 4、临别之际,送墨梅图; 5、离开星岛,送绣梅绢。(2)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课堂上,丛老师的语言饱含激情,力图感染学生,将学生带入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教学第十三自然段时,丛老师适时播放了一首《我的中国心》的音乐,伴着老师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并以自己的这种感受朗读课文(先自由读,再个别读,最后齐读。)。结尾又以《我的中国心》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体会到海外游子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处理这些重点段落时,丛老师还注意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在指导学生研读“弄脏墨梅图,大发脾气”时,给学生充分读书时间,紧紧抓住“轻轻刮”“慢慢抹”这些词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喜爱。尤其可贵的是能从文化的角度来细读文本,包括外祖父教我唐诗宋词中的诗句都是脍炙人口的思乡诗词。这就意味着接受活在字里行间的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丛老师还用她那亲切的教态、带磁性的嗓门、柔和腔调、甜美的声音、激情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唤起了学生的热情、激情,把整堂课教学推向了高潮。因此丛老师的这种设计理念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达到了读书育人的效果。



“如何引导学生读”来评价:今天教师指导读书归纳起来是三大亮点1、巧用过渡语,使学生想读。2教学情境,使学生敢读。3巧变朗读形式,使学生乐读。

美中不足,仅供探讨

在本课教学达到目的之际,我以为可适当地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以文中老华侨的爱国心来联系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畅谈读后感悟。如:梅花有傲霜斗雪的品格,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少年应当怎样像梅花一样做人,怎样像老华侨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只要能以梅花的精神对照自己的以往和将来都行。这样学生的品格能进一步得到熏陶和升华。

如果能让孩子感受到外祖父想回祖国但不能回国的那种思乡之情,我想学生的感情会更深刻地感受到思乡之情。



纵观丛老师这堂课,板块分明,层层推进,形式多元。如果课堂里能多点朗读,学生的体会会更深刻。如果文本的情感挖掘与孩子的自身的情感体验能够架构起更平坦,能将学生印象深刻的地方及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学重点,尊重学生自主学习,那课堂会更加完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3:34:56 | 只看该作者
《梅花魂》评课稿

语文组组长黎老师为我们展现了一堂扎实、朴实、真实的课——《梅花魂》。本文是归国华侨陈慧瑛所作,作者借物抒情,全文采用倒叙的写法,首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在这堂课中,教学目标明确、过程清晰、重点突出、诱导得法、教学轻松、学生活跃、语言得当。板书精炼、效果良好。我个人觉得以下几点做得特别好:
  一、教学过程中注重读的训练
  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课标指出各个年级段都要注重读的训练。在课堂上,黎老师关注了读,读的过程分初读、细读,最后是表达。读贯穿于课的始末,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表达,读中升华。课堂上,也采用了多形式、多层面的读,指导学生在文本语言中进行感悟。读出文中之意,读出文中之情,而且每次读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如在初读课文是注重对课题的读法,开始就让学生奠定了感情的基调;在细读时先让学生用心读课文,找出充分说明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也就是一些生活中的细节。这样,发挥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学习指向更加明确。在处理这些重点段落时,教师还注意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在指导学生研读“弄脏墨梅图,大发脾气”时,给学生充分读书时间,紧紧抓住“轻轻刮”“慢慢抹”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喜爱

   二、教学过程中给了学生一个“感悟和对话的课堂”。
  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自己也被深深地感动。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这几个主体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对话教学实现了这几者相互的沟通:不仅仅拘泥于知识的理解与能力的养成,而更在于唤起了学生的生命意识,体现了学生的生命价值,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世界,促进了学生生命自由活泼地生长。这节课中,黎老师较好地实现了“文本对话”“师生对话”。
  “文本对话”: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教师教态自然,语言简练,始终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实现了与学生的沟通,做学生的引导、促进和激励者。
  另外还有一些建议仅供参考,1、能否在课堂上创造一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会,增强合作意识。2、能否创设一个更利于学生感悟的课堂氛围。3、写外祖父心声这个表达练习比较好的,最好不要省去。
  总而言之,这是一堂扎实、朴实、真实的课,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当然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感谢黎老师给了我们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3:33:47 | 只看该作者
《梅花魂》听课反思
  每讲一次公开课,就会紧张好几天。学校组织老师集体听课,我讲了五年级的《梅花魂》。讲完后,自己心里乱糟糟的,感觉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太差。

    下午评课,老师们肯定了自己的一些优点,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自己总结一些以促以后的教学。

    1.课堂结构设置合理,其实很感谢外出听课的机会,每一次学习都有不同的的收获,其次,网络时代,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学习机会。看视频、看课件、看教案。对课的设计很有好处。

  2.有亲和力,对女老师来说这些都比较容易做到。多肯定学生,给学生愉快的感受。

3.课堂教学缺少学生质疑,其实,自己也想到让学生质疑,但是因为是公开课,害怕因为学生质疑的问题,自己无法灵活处理会打乱教学过程,所以,只好自己提出了问题。

4.学生朗读缺乏感情,刚刚接触这个班的学生,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还不是很了解,在课堂上让学生朗读梅花秉性时,没有很深的感染学生,没能很好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梅花的品质。

5.语文素养的欠缺,虽然老师一直在鼓励、表扬我做的还好,但是自己明白,课堂中很多的词语、诗句都是背诵的,并不是脱口而出,或者存在脑海的,课堂结束时,就是因为忘记了事先想好的句子,而重复了好几句话,以至于慌神了,匆匆忙忙的结束了课。

6.时间分配不是很合理,与其说是学生打乱了自己的教学计划,不如说自己还没有能力驾于课堂,自己讲课收放还是不自如,不够灵活处理教学新生成的问题。

  总之,每次讲课都会有点点的进步,也暴漏出自己的不足,希望以此为戒,更上一层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3:33:27 | 只看该作者
《梅花魂》听课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争取地理结合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听完王少云老师的〈〈梅花魂〉〉,我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应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优点

  1、设计思路新颖,层次清楚,抓住了重、难点进行朗读训练

  课堂上以背诵歌颂梅花的古诗入课,使学生感受到历代文人墨客都很喜爱梅花,歌颂梅花。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人们那么喜爱梅花呢。带着好奇心进入课文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随后,整体感知课文,说说课文都写了哪些事情,认识到这些事都和梅花有关,为重点感悟做了铺垫。再直插重点段(第十三自然段),让学生进行画批,读一读,渗透学习方法,对文字进行深刻感悟,找到人们喜爱梅花的理由是:喜爱梅花那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精神、品格,认识到梅花的气节与品格,就象我们有骨气的中国人一样。先举例说说有骨气的中国人,再做四个愈的填空,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人,为此而感到骄傲,产生热爱祖国的荣誉感,进而感悟到外祖父是想念祖国、热爱祖国。通过有语气地朗读表达情感。再由重点段扩展到其内容,找一找哪还能看出外祖父热爱祖国的,让学生结合找到的句子,谈理解,有语气朗读,体会到外祖父把爱国的情感都寄托在了梅花上。真正明白课题的含义,明白海外游子的中国心。

二、不足

  一是课堂内容太少,一节课分析的课文内容太少,觉得会影响以后的教学节奏。二是处理随机情况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总之,听后受益匪浅,这种教学模式有很多优势,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应用,以提高学生的能力,自己的教学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6: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