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15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汇报课《乌塔》听课有感评课稿材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08:5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评课公开课《乌塔》       听着吴邯郸老师的课,不禁再次为我们学校老师的素质鼓掌。那娓娓动听的嗓音,简洁优美的课堂语言,亲切自然的教态,无不显示着一个年青老师的课堂魅力。一节课时间竟一晃而过,显得如此之短,让人意犹未尽。
   吴老师的这节《乌塔》研讨专题是略读课该怎样教学。吴老师用她的课堂实践告诉我们略读课该这样教:
     一、    设计要简约而大胆。人教版主编崔峦先生认为:一篇课文究竟是精读好还是略读好,不同的略读课文又该有怎样不同的“略”,还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自主把握。吴老师的这节略读课教学,不像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抓住单元导读提示语中的问题作为主线贯穿整堂课的教学,而是勇敢地另辟蹊径,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提问,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因为目标单一,所以在设计上就显得简约而大胆,四大板块完成本课教学:一是初读了解课文大意。二是读第7自然段,学习抓关键词提问。三是运用抓关键词提问的方法,深入学习文本。四是讨论总结,丰满人物形象。这样以板块组合教学,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教学重点更突出,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二、    要努力实现“一课一得”。 特级教师钱正权认为:“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这一课一得,到底得什么?得语言?得人物形象或品质?还是得阅读技能?吴老师的答案是得阅读技能,而且强调阅读技能的运用。课堂上老师由扶到放,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提问,直至能运用这一方法自主深入学习课文。如在教学第7小节时引导学生围绕“一时语塞”这一关键词进行提问:(1)“一时语塞”什么意思?(2)为什么会“一时语塞”?(3)从“一时语塞”可以看出什么?之后让学生联系第7小节内容解决问题,从中体会乌塔独立性强,做事有计划。然后归纳小结这一学法,并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文中还有哪些描写乌塔的词语引起你的关注?请围绕这些词语继续提问,深入思考,你一定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学生抓住了“惬意、反驳、坚持”等词对课文展开深入的自主学习。值得高兴的是,学生在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学习的同时,不仅阅读技能得到训练,人文素养也得到了熏陶。但遗憾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参与率不高,思维不够活跃,发言也不够积极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抓关键词提问对于四年级学生有难度,还离不开老师的不断引导,想在一节课内学以致用这一方法有点急于求成了。二是没能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设计教学。试想,如果我们是学生,读完这篇课文,最大的兴趣点在哪里?作为老师又该怎样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教学?这是需要认真思索,并为之努力的方向。因为不管略读课怎么教,关注儿童的需要,才是最根本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09:04:32 | 只看该作者
上周四听了刘校长执教的《乌塔》,这是一堂“自主式”展示课,该课成功地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自行商讨解决,效果较好。
具体体现在:
1、创设情境,身心愉快,其乐融融。教学中,王老师把学生以每小组九人的结构分成了六组,增强协作意识,学生学得轻松,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2、教师通过看似简单的提问(一个主问题,三个子问题)充分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从而学习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此可谓“四两拨千金”。
3、通过学生自读、自疑、自学、自答、自悟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意识.
几点建议:
1、教师挖掘的内容过深,学生难以接受。
2、课堂气氛不太活跃。
3、”拓展延伸”的内容可以指导学生写一写,那样学生就能将对比的手法理解得更透彻。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入景,入情,情景交融之中,学得轻松、愉快,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09:04:21 | 只看该作者
《乌塔》评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09:03:42 | 只看该作者
《乌塔》评课稿
刘松平
刘老师执教的《乌塔》是一堂"自主式"的课堂,该课成功地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陈老师的任务非常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主感悟,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活动,来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具体表现在一下几点:
    1 充分阅读,感悟体验
    刘老师在教学这节课时始终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只有学生充分的读书,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当刘老师提出"她一个人去旅游欧洲,跟她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很有关系 刘老师不要求学生急于回答,而是让学生边读边找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出乌塔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学生自读,自疑,自学,自答,自悟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意识.
    2 抓重点问题,开展讨论
    这节课抓住一个主问题 14岁的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和三个子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感悟体验,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他们结合生活实际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个巧妙地问题设计,学生在自悟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的难点,这才是阅读课文的最高效率的方法.
    3 创设情境,畅所欲言
    教学中,刘老师设计了辩论赛的形式,尽管反方没有学生参加,但是正方的孩子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畅所欲言.这样的设计,很好的突破了理解中的困难,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学得轻松,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教学中,刘老师反复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次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入景,入情,情景交融之中,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09:03:00 | 只看该作者
一、谈话导入:课前老师布置了大家预习课文,在文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德国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一)生字

1 出示生字,让学生开火车认读。

2 用生字组词。

3 齐读生字。

(二)检查词语的理解。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语塞:指不知怎样回答对方的问题。

反驳: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理论或意见。

逻辑:思维的规律。

(三)本课中你还积累了哪些词语?指名读一读

(四)将课文自由读一遍,想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女孩乌塔,利用自己在周末打工挣的钱和爸爸凑的钱,独自一个人游历欧洲。)

(五)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三 深入学习课文,领会文章思想。

(一)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1乌塔都游了哪些地方?

2乌塔在游历欧洲之前做了哪些准备?

3 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4 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那些地方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

(二) 学生带着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三) 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这些问题的解答,引导学生从文中“我”和乌塔的谈话中去体会。

1.一个14岁的孩子,她是怎么知道她要去的每个地方该怎么走?(学习、查看各国旅游指南)

“说道这里,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

“为这次旅行她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2 我和乌塔在那儿相遇,之前她都到了那些地方,她还要去哪?(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还要去希腊)

3 乌塔一个人远离父母,到那么多陌生的地方,她不怕父母担心吗?(及时和父母联系,知道做事前防范)

(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方就先查看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个明信片”。

4如果如果让你来评价乌塔,你会用一个什么词来评价她?(勇敢、聪明、独立、自立……)

四、中国孩子的表现:

1、课文中不仅写了乌塔的经历,也谈到了中国孩子的生活,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生谈感受:与德国孩子相比,中国孩子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理解“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

3、如果也用一个词来形容孩子,你会送一个什么词给中国孩子?(懒惰、依赖父母、不独立~~~)

五、课堂延伸

  1、老师这有一份真实的调查报告,我们再看看我们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在一次夏令营中的较量。(读材料)

2、同学们,你会把什么词语送给日本孩子?(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有毅力……)

3、同学们,在与德国孩子、日本孩子的比较中,我们又能把什么样的词语来送给中国孩子呢?老师不需要你回答,只是想告诉你:从今天起,学会独立,学会坚强,学会少依赖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六、作业:

制定一份出游计划,要求写清楚出什么地方(烟台市范围内),需要做哪些准备,以及活动计划等,发在班级论坛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09:02:52 | 只看该作者
《乌塔》课例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09:02:34 | 只看该作者
评课《乌塔》  听着吴邯郸老师的课,不禁再次为我们学校老师的素质鼓掌。那娓娓动听的嗓音,简洁优美的课堂语言,亲切自然的教态,无不显示着一个年青老师的课堂魅力。一节课时间竟一晃而过,显得如此之短,让人意犹未尽。
   吴老师的这节《乌塔》研讨专题是略读课该怎样教学。吴老师用她的课堂实践告诉我们略读课该这样教:
     一、    设计要简约而大胆。人教版主编崔峦先生认为:一篇课文究竟是精读好还是略读好,不同的略读课文又该有怎样不同的“略”,还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自主把握。吴老师的这节略读课教学,不像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抓住单元导读提示语中的问题作为主线贯穿整堂课的教学,而是勇敢地另辟蹊径,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提问,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因为目标单一,所以在设计上就显得简约而大胆,四大板块完成本课教学:一是初读了解课文大意。二是读第7自然段,学习抓关键词提问。三是运用抓关键词提问的方法,深入学习文本。四是讨论总结,丰满人物形象。这样以板块组合教学,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教学重点更突出,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二、    要努力实现“一课一得”。 特级教师钱正权认为:“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这一课一得,到底得什么?得语言?得人物形象或品质?还是得阅读技能?吴老师的答案是得阅读技能,而且强调阅读技能的运用。课堂上老师由扶到放,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提问,直至能运用这一方法自主深入学习课文。如在教学第7小节时引导学生围绕“一时语塞”这一关键词进行提问:(1)“一时语塞”什么意思?(2)为什么会“一时语塞”?(3)从“一时语塞”可以看出什么?之后让学生联系第7小节内容解决问题,从中体会乌塔独立性强,做事有计划。然后归纳小结这一学法,并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文中还有哪些描写乌塔的词语引起你的关注?请围绕这些词语继续提问,深入思考,你一定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学生抓住了“惬意、反驳、坚持”等词对课文展开深入的自主学习。值得高兴的是,学生在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学习的同时,不仅阅读技能得到训练,人文素养也得到了熏陶。但遗憾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参与率不高,思维不够活跃,发言也不够积极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抓关键词提问对于四年级学生有难度,还离不开老师的不断引导,想在一节课内学以致用这一方法有点急于求成了。二是没能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设计教学。试想,如果我们是学生,读完这篇课文,最大的兴趣点在哪里?作为老师又该怎样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教学?这是需要认真思索,并为之努力的方向。因为不管略读课怎么教,关注儿童的需要,才是最根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02: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