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8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观摩课《给予是快乐的》教后记教学反思整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18:5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给予是快乐的》课后教学反思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夕,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文章的重难点是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我在上这篇课文时,首先是从“快乐”一词去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快乐的经历,很多学生谈到“过生日,会很快乐,因为可以得到红包,可以买新衣服”;“六一儿童节,也会很快乐,因为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礼物”;“得到老师的表扬,会感到很快乐”“考试得了高分,会很快乐,因为可以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称赞”……我抓住他们回答中的“得到”说“得到确实是让人快乐的”,可是今天学习的课文——《给予是快乐的》“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为什么是快乐的呢?然后让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学课文,在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后,让学生说说保罗两次出乎意料的是什么,再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有感情的读读,并说说为什么而感动。学生多数都能抓住小男孩的话来谈出自己感动的地方;在提出问题的环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三个:1、保罗为什么眼睛湿润了?2、保罗为什么要把小男孩的弟弟也抱进车?3、保罗为什么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我觉得学生这些问题很有价值,就让他们在小组里进行讨论,而且这三个问题是紧密联系的,弄清了第一个,后面的就能迎刃而解,所以我又把问题抛回给学生,让他们讨论,学生说保罗因为被小男孩的话所感动,我继续往下“仅仅是那些话吗?还是小男孩那颗善良的心,那对弟弟的无限关爱感动保罗?”学生的理解就不再停留在表面上了。紧接着下来的第二个问题,学生就很容易解决了,他们说:因为保罗被小男孩的一心想让弟弟快乐的心所感动,他要帮小男孩和他的弟弟实现他们的愿望,让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然后我还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说“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学生在回答保罗为什么难忘时,已经把课文的最后一段也解决了。最后,让学生阅读《给,永远比拿愉快》。
    上完这一课,我觉得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学生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捕捉教学的资源,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与文本展开对话,达到心灵的共鸣,效果比较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19:00:52 | 只看该作者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

江西省宜黄县凤冈一小       吴小红

《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字里行间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教学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美好行为教育。,《给予是快乐的》让我们在美丽的圣诞节去感受兄弟情深、爱的真挚,去体会给予的快乐。语言朴实简洁,同时,它也是一篇批读文。针对教材特点,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把握。一、斟酌词句,读中感悟。

本课虽然语言朴实简洁,但是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却是细腻丰富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抓住人读的语言、神态、动作去多读、多悟。让学生对文中苗雪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关键词句进行圈点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理解体会关键词的作用。当学生有了独特的感受时,我立即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批注栏里,让学生养成读、思、记的好习惯。

二、 入情入境,感同身受

教学中,当学生了解到“两次误解”的原因后,为了丰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体会到兄弟情深,我我创设了对比情景,让学生充当跛脚弟弟去想象和体会他在这之前的生活状况和苦闷状态,与当哥哥给他许下承诺时那种快乐,兴奋的心情对比。让学生感受兄弟间的情谊,设身处地地感受哥哥对弟弟无私的爱。从而与跛脚弟弟差生共鸣,让学生产生想说的欲望。这样一来,不仅把课堂上的“要我说”变成了“我要说”,而且学生积极性高涨,一下子进入了“一吐为快”的课堂境界。

三、 走出文本,回归生活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教学中,我有意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课文内容。在学生懂得“给予是快乐的”之后,我出示填空题:我也曾因为_________而感到快乐。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自己是否有给予别人的快乐。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真实的生活中。

四、当然,课堂艺术也是有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和值得探讨的地方,例如:在让学生进行旁批时,对学生估计过高,在学习方法上指导不够细致,导致部分学生无从下手。如果我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明确告诉学生批注地方(文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妙点处),加批注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的体会感受,可以是一句话或几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甚至几个符号,此外还可以借助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等)这样有了方法的指导,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旁批也会更加精彩。更能在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19:00:38 | 只看该作者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说说课文主要内容。2、划出保罗两次误解小男孩的片段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课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感受;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在上这篇课文时,我首先是从“快乐”一词去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认为什么是快乐的,很多学生谈到“过新年了,有漂亮的新衣服,可以得到红包,所以会很快乐。” “因做好事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会感到很快乐” “考试得第一名,得到奖品,所以会感到快乐”……同学们的回答中的说“得到”“得到确实是让人快乐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的课文——《给予是快乐的》“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为什么是快乐的呢?深研题目,理解文章中心。让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学课文,在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引导学生如何抓能表现小男孩的内心世界的语句,通过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走进小男孩的内心深处,把自己当做是小男孩。最后要求学生仔细地想一想,在课文中,谁给了谁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懂得保罗和兄弟俩相互的给予和关爱之后,又一次回到“快乐”一词上来,现在,你认为什么是快乐的?学生谈到了很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别人快乐我也快乐”“帮助妈妈扫地、拖地板也很快乐”“帮助老师抱作业也会快乐。”……这堂课,学生懂得“给予”别人的东西是多方面的,物质是需要的,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只要你能够给别人一点帮助、安慰,别人都会感激你,你也会快乐。

在教学中,让学生找出保罗两次误解小男孩的片段朗读,分角朗读,在读中感悟、体会、交流。很多学生谈了自己的感受。第一处片段读后的感受。如:我觉得保罗是个很和蔼可亲的人。因为他明明看出小男孩家庭并不宽裕,但却没有谦弃小男孩,而是同他聊天。第二处片段读后的感受。如;“难忘的夜晚”,对于两个小男孩,自然是难忘的,因为他们坐上新车去兜风,这也许是第一次呢。对于保罗先生难忘,那时因为“哥哥”让他懂得了怎样关爱他人,给别人带来快乐。

这篇课文是一堂阅读课的教学,教阅读课的详略我做得还是不够好,课堂上提问的问题过于细碎,整堂课完全没有体现出阅读课教学“放”的特点,但对于农村的教学觉得还是可以的,有些做得不够好,今后要努力改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19:00:18 | 只看该作者
反思:

本篇课文以对话为主,最感人的部分都包含在对话中,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主体,然后品味文章中人物的语言,从语言中感悟出人物的思想,从而激发自已的感情。在授课时,我主要采用了情感共鸣法,在引导学生融入故事后,交流自已最感动的地方,在交流时侧重于组织他们大胆谈自已的想法、他们的体会。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自已进入了角色,并开始联系生活自主地想象人物的心理等,自主地与文本进行对话,由于营造了一个轻松开放的课堂,学生有机会自由地发表言论,所以就谈得很深,学生不仅谈到课文中的小男孩还谈到生活中的大部分人的思想,并作以比较,再加上我适时引导学生把议与读结合起来,组织学生把自已的理解通过读来体会出来,本次教学结果比较满意,教学结构完整,环节紧凑,时间安排比较完整。但是可能在做设计之前,教师预设太多,学生生成型的东西太少,导致正常教学变成了老师串讲,教学学生得到东西都是老师直接给予的,很少有老师自己的体会。另外,教师的评价语也要有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19:00:08 | 只看该作者
《给予是快乐的》说课及反思 朱媛媛  一、说教材简析
  《给予是快乐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单元主题是人间真情。这篇记叙文主要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语言文字比较朴实,内容比较浅显,很适合学生阅读,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  二、说教学目标
  鉴与《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的整合理念以及学生实际,设定如下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从而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3、凭借课文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个快乐的”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难点是抓住“保罗两次想错了”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体验。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借助学习提示和阅读连接学会略读课文的方法,能够抓重点句,人物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引出话题,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谈话,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的学习多么快乐,在你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有快乐的感受呢?你说得什么是快乐的(从玩吃穿等方面说)我从学生与学生的谈话中总结出“索取的快乐的”有了这样的前提,我再次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因强烈的增强学生对本文的好奇心,其二是为了让学生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深刻地印入脑海。
  (一)初读,整体感知
  新课标对中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对略读教学要求的粗中有细点面结合。但还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需精读,细读的感悟点使略读精读互相融合,基于以上要求,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结合阅读提示要求,说说主要内容,学生可能会说保罗两次错怪小男孩,然后根据“保罗想错两次“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层次,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二)研读,对话感悟
  这一环节,我抓住了“保罗两次想错了,错在哪里”这个大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读中感悟,体会。在教学这个环节时我是这样设想的?
  先让学生自己先学习保罗第一次想错了的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前先给自己3个学习要求
  1、自由读相关段落,令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次。
  2、保罗的想法为什么会错?联系小男孩来谈谈认识。
  3、学生读看以后,可能会说“男孩……”我随机抓住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这句话。
  引导:从这“睁大了眼睛“这一表情,你读懂了什么?(估计:男孩的羡慕、惊讶、怀疑、好奇……)然后我就说”请你把自己当作文中的小男孩,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阅读告诉大家。
  4、接着我抓住“哇!我希望……”这句话提问:这里有个省略号,表示什么?(话还没说好)我就追问学生,如果是你,你会希望什么?(我希望也有这样一辆车,我希望有这样的哥哥)我就顺着学生的说话说是呀!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这样一个哥哥。但是可是令保罗吃惊的是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对于小男孩说出这样的话学生可能有很多感受,(小男孩真伟大、真了不起小男孩心理也装着个弟弟,一心想着给予而不是获得)因此我让学生自己说说对这句话的不同感受。
  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从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在这里初步感知了“给予是快乐的“。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深入地理解给于是快乐的。
  接下来引领学生研读保罗的第二段。
  我先导入:男孩的想法是那么出人意料,令保罗吃惊,也令我们感到惊讶,文中男孩的哪些行为,那些想法更令保罗惊讶,更让我们意想不到的。然后学生继续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在自己有感受的地方写下一个词或一句话。
  在学生读好后我出示口头填空:
  保罗以为男孩________,实际上,男孩是想________,进行说的练习学生(想神气自己,让弟弟也能拥有这样的一辆车)指导朗读这句话,读出男孩希望(借助与文本,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你从哪里看出来学生会说11自然段借止
  学生可能会说写(小男孩你对你弟弟真疼爱、小男孩你真棒……)
  借此我让学生再读读第11自然段,把自己认为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重点指导句子:(课件出示)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了()
  这一填空,既总结了全文,使学习课文又回到了整体。
  (五)拓展升华感情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对于指导学生做人有着深远影响,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学美好的同时,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此,在这里我结合文后的“阅读连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给予是快乐的。 
  我趁机引导:从这句话里,你感受到了什么?(男孩对弟弟的关爱,男孩美好的心灵)多么美好的心灵,多么可敬的小男孩呀,能通过自己的读,读出男孩的可敬,读出男孩的关爱,读出男孩美好的心灵,来感动在坐的各位吗?(指导朗读)
  是啊!保罗被男孩的举动和男孩那关爱的话语深深感动了,他虽然想了很多,但是却一句话也没有说,把千言万语化在无声的行动中,我指着屏幕引读: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会难忘的夜晚。
  我随机导入: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指着课件说:看!开头男孩满脸羡慕的神情时,保罗是“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男孩”当男孩说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时,保罗是“吃惊地看着这个男孩”,而此时,当他知道男孩如此关爱弟弟时,“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从保罗眼睛的变化里,你读懂了什么?(同学们可能会说,保罗被小男孩的举动深深的震感看,保罗内心很激动)。
  同学们的体会真好,再看课件,你又读懂了什么?
  男孩满脸羡慕的神情→男孩睁大了眼睛→男孩转过身来,眼睛里闪着亮光→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
  学生可能会说(小男孩为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感到高兴,小男孩为保罗给予他帮助而高兴)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对保罗和小男孩内心的解析,学生基本能感悟到给予是快乐的。
  (四)补白、提升认识
  在文章结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填空题:
  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男孩的弟弟因为(  )而快乐,男孩因为(  )快乐,而保罗因为(  )而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18:59:37 | 只看该作者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记叙文主要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获得”与“给予”的矛盾化解、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升华人物品质,从而受到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思想教育。

  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学时我着重抓住小男孩这一中心人物,整堂课的设计也是紧紧地围绕着小男孩这一中心人物层层展开的。在教学前我没有特意布置学生预习,于是在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环节:教师引读部分文句,学生以“我以为……”想象男孩的言行,然后与课文中男孩实际的言行表现作对比,从中体会男孩的心灵美。

  为了达到他们能放开思维想象说话的目的。在引读课文中文句前,我要求学生合上书本,充分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在引读“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走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时,我问学生:“这时候,我以为……”学生有的说:“我以为小男孩很喜欢这辆车。”有的说:“我以为小男孩没见过这么漂亮的车。”有的说:“我以为小男孩也想有这样的车。”还有的说:“我以为小男孩想偷这辆车。”(大部分同学都笑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猜测。然后我话锋一转:“是这样的吗?”学生不确定。“好,翻开你们的课本往下看。”在我的指令下,学生马上翻开课本,饶有兴趣地往下读,他们读书的劲头可大着呢。一放下书,学生纷纷举起了手:“老师,小男孩很喜欢这辆车,从他‘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中可以看出来。” 我轻轻地点头:“嗯,你很会读书。”“老师,小男孩对这辆车是谁的很好奇,因为他问保罗那车是不是他的。”通过这一想象与阅读原文的对比,学生对男孩爱惜车子的情感有了深刻的体会,这时,指导从“轻轻地摸一下”读出小男孩的善良及对车子的爱惜就水到渠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18:59:29 | 只看该作者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5 23: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