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672|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展示课《秦兵马俑》听课感想心得笔记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2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秦兵马俑》听课笔记及评课稿
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3、理解“兵马俑规模宏大、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难点: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祖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八大奇迹,是哪八大奇迹?
        生讲述世界八大奇迹。
        2、介绍秦兵马俑的发现。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数字化教学平台上去了解一下秦兵马俑吧!
        4、观看秦兵马俑录像。
        二、初步感知、理清思路
        1、根据学习要求,初步感知,了解梗概。
        2、交流。
        3、通过自主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再读课文,大胆质疑
        1、学生再读课文,针对课文内容和有关秦兵马俑进行质疑。
        2、学生在初学文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并针对课文内容和有关秦兵马俑进行质疑。
         四、 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引导:秦兵马俑是怎样的规模宏大呢?课文的第2自然段做了具体的描述,请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具体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联想到了什么?可随手写下来。
        学生读后交流。
        2、点击“秦兵马俑规模宏大”,欣赏三维实景图,说说自己的感受。
        3、学生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二)学习第4—9自然段
         1、师:是啊!在我们的眼前出现的秦兵马俑规模是如此的宏大,是不是就凭这可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了呢?(生回答不是的,秦兵马俑除了规模宏大,它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请同学们自由读4——9自然段,说说文中列举了哪些兵马俑类型?
        学生自由读4——9自然段,交流文中列举的兵马俑类型。(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3、 引导:这么多的兵马俑近7000个啊!竟找不到两个相同的,真是太奇妙了!我们一起走近兵马俑,仔细端详这些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老师把课文内容存在了电脑的数字化平台里,并且打上了图片,在图片下面还有兵马俑的说明。老师要求大家认真阅读,仔细观察图片,然后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多读一读,最后在全班交流。
        (将军俑,威风凛凛,沉着镇定。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真是神气啊!……)
        4、小结:是啊!秦兵马俑中的将军俑威风凛凛、指挥若定,大将之风昭然若显。在他的带领之下,所带的军队是所向披靡。在这么多的军俑之中除了将军俑外,课文中还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
         (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
        5、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用刚才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重点学习,看看图,读读课文,体会体会它们的个性特点。
       (三)学习第10自然段
        1、过渡: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你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引读第十自然段,兵马俑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走近…… ,似乎…… 。
        2、观看兵马俑的各种神态。
       3、他们“有的凝视远方,好像思念家乡的亲人。”这一句后有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4、生齐读这一段。
    五、 激发鼓励,课堂小结


听后点评:
        1、借助数字化教学平台,扩大信息量。教学中,教师通过课件,让学生浏览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源,了解秦兵马俑恢弘的气势和精巧的工艺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信息,让学生在大量的图、文资料中全面感知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注意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不同,选择不同的兵马俑来进行朗读和体会,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自主选择,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营造了宽松民主的气氛。
        3、激发学习欲望,训练学生思维。如引导补充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这一教学环节,既帮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精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36:05 | 只看该作者
   10月25日,在曙光小学,两位区高段语文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邵贞贞和毛苏云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两堂精彩有效的略读课教学,让我们受益良多。我有幸受金老师委托,点评毛苏云老师执教的《秦兵马俑》,我点评的题目是,为有课堂活水来。

《秦兵马俑》这篇课文虽然是略读课文,但是课文生字新词多而难读,学生要把课文读通都很不容易,更不用说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毛老师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围绕有效教学做了一番取舍,教学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造了“读”的机会,让学生的感受活起来。

一读,生字新词。毛老师把新词分成了四个类别,并根据词语特点或正音,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既教给学生方法,还为下面环节的学习扫清了障碍。二读,学生整体感知。纵观全局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章脉络(是一种有目的读)。读后学生谈印象,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概括,并不失时宜的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渗透过渡段这一语法知识,这样不仅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自主的积累和感悟语文知识,重视了语文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让学生脑海中留下秦兵马俑清晰的印象,充分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三读,兵马俑的不同特点。根据教材特点进行不同的处理,对比情境读、师生对读、想象朗读等。尤其是在学习兵马俑“类型众多”这个环节时,请学生选择其中一个俑,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介绍。于是课堂上,有的孩子津津有味地自述,有的孩子像个小导游栩栩如生地简介,有的则有滋有味地大声朗读。这样有趣味的读,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秦兵马俑鲜活的印象。

二、创造了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的嘴活起来。

本课伊始,老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去过的名胜古迹,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接着在课文整体感知时,说说文本主要介绍了兵马俑的三个特点,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清晰起来。更让学生兴致盎然的是在学习“个性鲜明”这个部分时,通过第八自然段的读与想象,让学生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并让学生想想还有什么神态,并适时提供图片,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然后模仿“有的……有的……”进行描写。通过学生的嘴,一个个鲜活的神态各异的兵马俑,赫然出现在眼前,那是学生想象力闪现出来的智慧的火花。

三、创造了学生“学”的机会,让学生的方法多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紧扣单元导读,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表达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这样的妙招不时闪现。如利用与熟悉的事物作对比的方法,来体会兵马俑坑的巨大、规模宏大;又如中心句兼过渡句的学习,在理解句意后,借助它进行课文段落的梳理,还潜移默化了写作方法;又如读写结合的方法,训练学生学会抓住文中描写兵马俑神态、动作、衣着等的词语了解、表现兵马俑的特点后,抓住“神态各异”这个中心词,让学生说说自己从修辞上发现了什么?从内容的表达上又发现了什么?并让学生想想“……”可能省掉了些什么神态?并让学生模仿“有的……好象……”说写一句或一段话。此时,丰富想象使学生文思如泉涌,一个个神态各异兵马俑在学生的眼前鲜活了起来。这些做法,真正加强了语文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毛老师在这堂课中,让我们体会到语文教学的活水究竟是什么?那就是教师要从教给学生知识转化为教会学生学习,这样才有清如许的语文之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35:46 | 只看该作者
《秦兵马俑》的评课稿



《秦兵马俑》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从两方面详细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具体的数据和比较等方法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衣着、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想象,使我们如身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综观整堂课,胡老师教学思路清晰,紧紧围绕略读课文前的导读,以学生自读自悟、探究交流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品读,同时整合了信息技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表现在:

   一、整体把握,目标明晰

课标对略读课文的定位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纵观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几乎所有的略读课文都提出默读或朗读等读的要求,也就是说略读课文得讲究“读”,进而言之,略读课文“粗知大意”的达成当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只能稍作点拨。体现在教学上,就是不求精细、全面,大致理解、掌握即可。基于以上的现状及要求,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必须要整体把握,简明扼要,抓住重点。胡老师在本课教学中也深刻地诠释了这一理念。学课文之前,出示课文前的略读提示,让学生读一读。依托提示语,学生可以迅速、准确地把握课文的重点,明确本节课学习的任务有两个:一、认真默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二、谈谈读后的感受。这样,课堂教学的主线就会明晰起来,学习目标简单明确,学生容易操作。然后紧紧的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学习。

二、教材处理,"简"中求"精"

小语会会长沈大安说过:略读课文教学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虽然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胡老师在教材的把握上就处理的相当巧妙——简"中求"精"。教学规模宏大时,胡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的气势,学习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则通过表格让让学生自由阅读,找出自己喜欢的类型进行深入阅读,然后交流。这两部分相对就“简”些,而把教学的“精”放在了想象兵马俑的神态这部分,事实上这也是文章的重点。他教学“神态各异”时,是这样处理的。先通过句子的比较,让学生明白想象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朗读展示兵马俑的个性鲜明,最后利用课件提供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边阅读边观察边思考,并抓住课文中的空白处,让学生想象兵马俑还有哪些类型,神态又如何?此时,丰富想象使学生文思如泉涌,一个个神态各异兵马俑在学生的眼前鲜活了起来,轻轻松松地解决了难点。这就是略读教学中的"精"处理。

三、大胆放手,引向自读

  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我们老师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应大胆放手,引向自读。胡老师在本节课设计“多次自读”:第一次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读通读顺,然后说说兵马俑给你留下的印象(5分钟)。第二次浏览课文理清脉络。哪小节写规模宏大,哪几小节写类型纵多,个性鲜明。(2分钟)第三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3分钟)第四次教学“类型众多”时,也给学生充分的默读时间,按照表格上的学习要求自读自悟。(6分钟)最后还安排了两次朗读。一节课下来,光读书就有20分钟左右。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有充裕时间的读书中,学生才有可能自己去读懂课文。这也正好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四、内引外连,拓展求"宽"

  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说过“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教材仅仅是个样子。”要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秦兵马俑》的内涵,则必须使学生对《秦兵马俑》的相关情况有更多的了解;而要做到这一点,光靠语文课本上的文字图片是远远不够的。课前,胡老师让学生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课一开始就让学生相互交流资料。课中,胡老师又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兵马俑的图片及名人的题词,通过精美的课件呈现在学生眼前,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为学生全面、真切地了解秦兵马俑提供了详实的视听材料,让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为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秦兵马俑》奠定了基础。课后,又布置收集有关中国“世界遗产”的资料,感受祖国自然文化景观的魅力。这样内引外连,适度拓展、延伸,使得略读课文成为单元教学主题的延续,单元教学方法的整合,单元思想情感的深化。

然而,教学永远是不完美的艺术!因些,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探讨:

本节课胡老师给人感觉偏重于“阅读内容、阅读情感”方面的目标达成,对“培养阅读能力”方面的目标似乎稍闲忽略。胡老师在让学生想象兵马俑的神态、气势时,是这样处理的:出示图片,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俑,思考了一会儿,指名交流,然后就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其实被指名的学生都讲得非常精彩,无形之中已经起了示范作用。这时,胡老师可否再给学生第二次自由思考的时间,让那些差生有一个提升的机会。第二次思考后,可以同桌交流,也可小组内交流。让训练面大一些,交流更广一些,让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能够共享。因为阅读课文不仅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也应该是生与生之间的对话过程。

此外在学习规模宏大时,”当学生从列数字、比较等说明方法上感受到了规模宏大时,胡老师为了引出“一行行、一列列”这个句子时,胡老师是这么问的“你还注意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有点模拟两可的感觉,让学生无从入手。倒不如这样问“你还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这样更加有指向性,重点也更突出。,

以上只是我的不成熟的思考,希望大家能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35:11 | 只看该作者
《秦兵马俑》评课稿
听了韦老师执教的《秦兵马俑》一课,我觉得这是一堂精彩、生动、愉快课,基本上体现了本次研讨的主题,听此一课让我受益匪浅,感慨颇多,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秦始皇兵马俑》这篇课文写的是古代文物,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的军阵、神态,指出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大的发现之一。这篇课文语言精练、词语丰富、段落清楚,但由于写的是古代文物,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其见识少,缺少主观性认识,对教材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姚旱芝老师这节课上得还是很成功的,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疑为线,以拓展为目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一、注重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韦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文本中。她巧妙引出秦始皇兵马俑,有机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过渡语言朴素,自然得体。

二、自读自悟,自主学习,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课文第二段,秦始皇兵马俑军阵这一段的课文理解。韦老师是这样突破这个难点的:课堂上把重点放在词语意思的理解上,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对词语的意思理解得会更加深刻。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了三个词语“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首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作者对兵马俑的高度评价和赞美,学生很快找出了含有这三个词语的句子,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然后,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兵马俑的“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这样,把词语的教学和课文内容紧紧联系在一起。其实,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的描写都可以感受到兵马俑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的,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直到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于长句子和难读的段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把原本枯燥的字词教学和机械的检查朗读,变成了趣味盎然的求知过程,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使学生学得轻松快乐。抓住含有这几个词语的句子,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读中一次次地自我解读,自我感悟,民族自豪感在一次次朗读中得到升华,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

三、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把生活中的情境带入课堂,给学生创造多看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本堂课,韦老师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有序排列,提供了优美的音乐、生动的画面,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凭借音乐感知画面形象,使远离学生的生活的秦兵马俑鲜活起来,从而更好的展开想象,理解文本。

综合这节课的情况,本人认为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这节课读的形式不够多(齐读较多),教师评价学生朗读的语言太笼统。

2、重点词语不是学生自读自悟后找出来的,基本上是老师标出来的,无形中剥夺了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的机会,不利于个性化阅读。

3、教学结构严谨,但缺乏活力。应注重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引导,使学生创新的思维活起来了。如通过第八自然段的读与演,让学生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并让学生先想想还有什么神态,并模仿“有的……有的……”说一说。

4、课文“……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一句是过渡句,应在学生汇报时,随机渗透一下过渡句的作用,让学生认识一下,对学生的习作有利。

5、理解规模宏大时可以问学生这是作者在什么角度看的,借机可以理解吧“鸟瞰”一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34:47 | 只看该作者
对《秦兵马俑》的评课
今天听了张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一课。这是一堂精彩、生动、愉快的课!听此一课让我受益匪浅,感慨颇多。
首先,教师语言亲切、自然,身着得体、大方、高雅,很有个人魅力。这些有利于教师的知识传授,特别是教师的语言,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渴望知识的禾苗。一个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都能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老师的关爱、老师的温暖。是真正的把学生看成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
学生互评富有激励性,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答案不要求同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始终处于一种高昂兴奋的状态。
教师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在整个过程中,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老师设计的“人俑秀”环节,即是读课文的三到九自然段,选择一种类型的俑进行模仿,让大家猜猜你模仿的是什么俑,并进行了提示:因为没有服装和武器装备,所以请重点抓住俑的神态和动作进行模仿,有的俑虽然是一种类型,却有几种姿态,可以两人或三人进行合作表演。
学生们对这道题目相当感兴趣,首先,他要选择模仿对象,他就必须认真地去读课文,然后,他想模仿的象,就必须认真揣摩各种俑的神态和动作,并进行理解,另外,小组合作在这里就显得很有效,彼此之间的合作就更为融洽,果然,现场的孩子们表演得热火朝天,有模有样。同样是教学,这样的环节设计让彼此都很感兴趣,彼此也都很轻松。
总之,这是一堂轻松愉快的课,如果有“以学论教”的评课标准,我认为这是一节以学生为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的真正的优课。五三教学在课堂中得到了体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34:22 | 只看该作者
《秦兵马俑》评课稿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文章条理很清楚。三位老师都能以学生为主体,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学中,她们围绕教学目标,抓住“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块内容,以复习朗读感受“规模宏大”导入,把侧重点放在探究“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之上,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感悟,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课堂教学有效而精彩!听后受益匪浅,感慨颇多,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1、听说读写,夯实语文学习基础

复习导入,适时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让学生在自己的诵读中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品味语言文字丰富的表现力。

分组自主读议之后,让学生看图片猜猜是哪种类型的兵马俑并联系课文说说其理由,训练学生学会抓住文中描写兵马俑神态、动作、衣着等的词语了解、表现兵马俑的特点。

在对第九自然段的教学,抓住“神态各异”这个中心词,让学生说说自己从修辞上发现了什么?从内容的表达上又发现了什么?并让学生想想“……”可能省掉了些什么神态?并让学生模仿“有的……好象……”说写一句或一段话。此时,丰富想象使学生文思如泉涌,一个个神态各异兵马俑在学生的眼前鲜活了起来。

又如在拓展延伸环节,三位老师都各具特色,都创造了学生充分的听读说写机会,真正加强了语文基本功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预设空间,发展联想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三位老师都十分注意创造意境,给学生提供放飞想象的空间,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比如,当教学兵马俑神态,借助课件让学生观看了其他兵马俑后,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各种神态的兵马俑。



翟云华老师这堂课是一堂富有张力的有效的语文课。学生们情绪饱满、思维活跃,课堂上书声琅琅、精彩叠出。他们那声情并茂的朗读,闻之让人动情;那各抒己见的情景,看之叫人欣喜;那富有见地的感悟,听之令人信服。特别是翟老师那极富激励性的评价和及时迁移运用写法很值得学习。



路影老师在反思中这样写道“我认为自己设计的问题比较琐碎。往往一个问题翻来覆去地问,没有将大问题分散并逐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去理解,甚至还出现了口误。”

这些问题只要在讲课中注意语速稍慢点,以后在设计教学时多揣摩,多锻炼,很快就会解决。

其实教学中还是有很多亮点的。比如:“兵马俑是不是就只有这四种神态?从哪看出来的?(“……”)模仿课文,训练句式(课件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练习说话,最后的写法指导,设计的都非常好。如果在组织教学时能再严谨些,这些亮点就更能凸显出来。加油,很欣赏你。

王云霞老师教学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兵马俑,仔细读,用一两个词说说它留给你的印象,然后组织交流,完成所示表格。王老师先让学生找出特点,然后观看图片展开想象,再指导朗读,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之后引导学生练习描写自己想象的兵马俑的形象,这样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状态特别好,最关键的是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会受益终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34:06 | 只看该作者
上周观摩了王丽莎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秦兵马俑》一课。听后让我受益匪浅,感慨颇多。

    首先教师语言亲切、自然,身着得体、大方、高雅,很有个人魅力。这些有利于教师的知识传授,特别是教师的语言,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渴望知识的禾苗。一个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都能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老师的关爱、老师的温暖。是真正的把学生看成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

    其次是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尤其是对生字的教学。

    针对本班学生拼音掌握不扎实的现状,重点讲解生字、词语。

    再次注重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综合这节课的情况,本人认为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这节课读的形式不够多(自由读较多),教师评价学生朗读的语言太笼统。

    2、重点词语不是学生自读自悟后找出来的,基本上是老师标出来的,无形中剥夺了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的机会,不利于个性化阅读。

    3、课文“……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一句是过渡句,应在学生汇报时,随机渗透一下过渡句的作用,让学生认识一下,对学生的习作有利。

    4、理解规模宏大时可以问学生这是作者在什么角度看的,借机可以理解吧“鸟瞰”一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21: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