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00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公开课《长城》听课感想体会评课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09:5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优质课 《长城》评课稿

听了李老师的这堂课,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受到了一次中华文化的熏陶,一次爱国精神的洗礼,也见识到了李老师独特的个人教学魅力,感受到了她那饱满的教学热情。下面我就本堂课谈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第一、课堂注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课堂伊始,李老师从热点话题导入:2003年,我国航空飞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杨利伟,他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就是万里长城,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再从长城的英文单词抛出了问题:为什么外国人要把长城叫做“伟大的墙”“了不起的墙”呢?伟大在哪?从而自然的转入学问。

从远看长城、近观城墙,面对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我们怎能不为之赞叹,为之佩服呢?就连许多国家领导人来到中国、游览了我国的万里长城,都无不称奇呢!出示了三个国家领导人的话,让学生进行朗读,学生在读中,民族自豪感再次得以升华。

到后来的“为什么说这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的解读,学生的爱国热情得以激发。

最后,“长城四季”让学生从感官上领略到了万里长城四季如画,毛泽东诗句的朗诵,更让学生感受到了江山如画,特别是课件演示“抗日烽火映长城”部分,学生的爱国热情沸腾,所以,用一句话来赞美长城时,学生的语言中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思想

第二、多媒体为教学服务,帮助了解长城特点。

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李老师抓住了长城的长和长城的独特构造来学习。出示长城的远、近两张情境图,学生很快的找到了作者的观察点和文章中相对应的段落。课件演示(长城示意图)并讲解:从东头的山海关开始,高高低低、蜿蜒曲折,直到西头的嘉峪关,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等10来个地方,全长一万三千里。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长城的长。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体会长城的独特构造时,也很好的利用了多媒体,形象的演示,学生通过指指认认很快就搞清楚了,也明白了这些设施的作用。

第三、抓重点语句,品味语言,体现了语文味。

第1自然段,抓住比喻句和列数字“一万三千里”的品读,体会到了长城长的特点。

第3自然段,教师关注文本,引领学生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比如:“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抓住“数不清、两三千斤重”体会到工程浩大;“没有……没有……”体会到设备的简陋;“无数……无数……”“一步一步地”体会到条件的艰苦。多种形式反复地读,引导学生体会到无数古代劳动人民再修筑长城时付出的血汗。教学中,教师的描述,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建造长城的壮举。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也在朗读中表现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另外,教师的语言非常煽情。她自己饱满的情感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如:体会长城的长,李老师是这么说的:全长一万三千多里,一里等于500米,换算一下,13000多里就有我们学校32500个操场的跑道那么长,你每天跑学校操场的10圈,得跑上8、9年,如此一来,学生就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了。

还有体会“为什么说这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之后,师述:是呀,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据计算,如果用修筑长城的砖头和条石筑成一道宽1米,高5米的墙,这道墙可以围绕地球一周多,这样的长城修筑需要多少代人的生命的付出。在完全没有科学技术支持的古代,能够修筑如此雄伟的长城,能不说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能不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吗?这样的话语是充满智慧的,富有激情的,一次,学生再次发出赞叹时,语气就非常到位了。

最后呢,针对本堂课,我觉得有几点还有待商讨:第2自然段,该怎样教学,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长城的“高大坚固”;本堂课的板书非常有味道,但是,学生没有这个能力归纳出来,教师该怎么引出更自然呢?

总之,李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课,让我们对她表示感谢!谢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09:57:37 | 只看该作者
《长城》教学点评(东湖小学副校长听课评课)  

长城》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长城对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情感上,空间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张美玲老师把着力点放在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上,通过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这种处理还是比较恰当的。
  课堂中张老师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成了张老师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在教学中,通过一次次的回文引读,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课文重点介绍了长城的两个特点,远看像长龙,近看高大坚固。在让学生学习这两个特点时,张老师尝试先从图入手,再回到语言文字中咀嚼、品读。如学习长城的长时,先让学生看图,谈感受,再抓住语言文字“一万三千多里、蜿蜒盘旋”等进行品读感悟。对于“一万三千多里”课文中仅仅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张老师设计了从两方面入手理解这个词语。一是抓住课文中“从东头的三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让学生到地图上去找一找长城经过的省市,让他们感受这个数字有多长。二是补充资料,曾经有一个人徒步走长城,共用了508天。这样这个数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学生心中厚实起来了。
  在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时,张老师通过板画先让学生了解了长城的结构,“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这为学生理解后面“劳动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笔。抓住“条石、城砖”补充浇筑的东西来感悟长城的高大坚固。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这一点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张老师先让学生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无数”“两三千斤”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特别是“两三千斤”,让他们先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那一块石头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小朋友重,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对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肩抬手扛着这巨大的条石在陡峭的山岭上劳动是多么艰难的事,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
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张老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有的说似乎看到了许多人抬着一块巨石艰难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说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悬崖,有的说似乎还能看到监工用皮鞭抽打着劳工;有的说似乎看到寒冷的冬天,劳动人民光着脚,一步一步地抬着条石;通过学生的说,我感到学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了,落实了单元的目标。
  在课的结尾,让学生进行小练笔。“面对这万里长城你最想说什么?”学生写得还是比较精彩的。
  这节课,我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学生的朗读仍需要加强指导。学生在朗读时不能通过自己的语气来表现对课文的理解,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细致。
  2、对引导学生理解长城的巧妙设计时处理得比较肤浅。在引导学生了解了瞭望口、射口、城台的时候,应让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它们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09:57:11 | 只看该作者
《长城》听课感想

西郭城镇中心小学--冯雪娟

听之感



巍巍山峦,悠悠中华,看不尽的是她那傲然挺立的风骨,道不完的是款款的中华儿女情,流不尽的是炎黄子孙的血脉……

《长城》这篇课文用朴实的文字向学生们展示了长城的外形和介绍了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劳动人品的赞美之情,他们的勤劳和智慧铸造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奇迹。

高老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向学生讲述了这篇课文,几张富有特征的图画,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把我们直接引入课文。学生一双双好奇求求知的大眼睛在高老师的引导下仿佛插上了翅膀,飞到了八达岭长城,她熟练的讲课技巧,精心设计的问题,抑扬顿挫的语调,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让我为之动容。整堂课重点突出,难点处理的精细,让学生们在快乐中观赏了长城的雄伟壮丽,更深刻的体会到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完整,是一节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精品课。

作为刚刚从事教学工作的一名四年级语文老师,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以情动人的重要性,用一颗真心和热情让学生进入情境,逻辑思维可以让学生思路清晰,有条不紊。用新颖的导游语来进行教学反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闪光点为以后我的教学打下基础。

感之悟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以我设计这课如下:

工具性
1.    生字,词

2.由远到近的观察手法

3.由整体到部分的写作顺序

4.联想手法

5.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6.培养写作事物的能力

人文性
1.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2.    长城的历史背景

3.    培养热爱中华民族的历史荣誉感

4.赞美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教学反思

1.    说到垛子,射口,平台,这些历史词时应该介绍一些长城的修建时的背景,让学生对这些通过图片展示后,必要的介绍会更清楚。

2.    关于重点的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这是作者的联想到的,作者也没看到过

3.    讲到长城远观和近观时,应该说明文中观察长城的顺序和角度

4.生字的形,音,义过于简单,对轻声,儿化音的重视不够,这是我一周听课的感想。

悟之得

温柔可亲的教态,声情并茂的语言,精心的课前准备,教材的理解挖掘。这是一名优秀教师的法宝。我时刻准备并努力着……

    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学会学习,这是我们教学的至高境界,工具和人文性的统一,把人文性提到第2个课时,这是好多公开课的试讲喜好,如果我们把过于发挥教师的才能,而忽视学生的掌握和理解,这是很不合理的,有些需要升华的部分如果学生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许意义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09:57:01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长城》的听课感想
去年十月份学校曾组织我们前往关田中、小学听课。其中,我对小学那堂语文公开课记忆颇深。那是一堂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教学内容是《长城》。不是说这堂课上得如何好,相反那并不是一堂成功的课----教师年龄轻轻,却给大家上了一堂很老套的课。让我至今记得的是教师导课时的一句话:今天,我要带大家去长城旅游。老师变成了导游,语文课变成了旅游,学生的兴致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这本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设计,可是教师却没有好好地利用它,以致一堂课下来,气氛特别沉闷,学生的学习也特别被动。老师的导游身份没有得到任何的体现,语文课也还是一般的语文课。学生就像浇了一盆冷水一样,失望之极。在这里,我借用郭老师的这一教学设计,对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做个小小的改动。

   一、介绍长城。因为乡镇小学的学生知识面不是很广,资料收集也不方便,所以对长城的介绍,可以由老师自己完成。教师可以模仿在前往长城的游览车上,用导游的身份、口吻介绍长城。此时,还可以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长城的有关图片。语言介绍时利求情节化,这样才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比一比,赛一赛: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然后用分组比赛的形式,请学生用游客的身份介绍长城给你的第一印象(这一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了解长城的总体特点),教师继续用导游的身份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

   三、利用角色转换,学习长城的结构。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其它几个自然段,让学生试着自己做导游,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介绍长城的构成。可以只介绍长城其中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全面介绍长城的结构。如果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为欠缺,教师可以先做个范例。这个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训练学生“读”和“说”能力。

   四、教学小结。进行角色分开,根据学生的自愿,可以是导游或是游客的身份,对今天的“游览”进行小结,说说自己的收获或是感受、启发感想。

   五、作业布置。用随笔的形式写篇短文:我终于登上了长城。

   因为是第一课时,同时,在与郭老师交流时得知,生字词这关在自习课时已经过了。所以,这个教学设计,是在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理解课文内容为教学重点,以训练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突破口而进行教学的。第二课时,可以重点句式为主要教学内容,训练为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同时还可以对文章的文体与写作做一定的分析介绍。

   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唯读而读,忽视学生其它能力的培养。虽然现在大部分的课堂设计中都有“拓展延伸”这一部分,可是有的教师是为了拓展而拓展,没有注意课堂和学生的需要,也没有考虑到阅读教学的另一个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的):为写而读。所以教学方法就显得很死板陈旧,课堂气氛也活跃不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是无从谈起。为此,我们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时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09:56:08 | 只看该作者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长城》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本次有幸聆听了教研组长娄冬芳老师执教的《长城》一课。一堂课下来,我不但感受了娄老师那饱满的教学热情,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到了她那扎实的教学功底。下面我就这堂课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第一,课堂教学重点突出。

  我们可以看到,娄老师的课堂教学紧紧抓住了“高大坚固”,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教学第2自然段上。而在教学这一段时,又主要是抓住了3个重要的句子来进行解读这一段,重点非常突出。老师的课研究的主题是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时,老师能先抓句后抓词来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不但落实了教学重点,同时也为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是本堂课中一个非常成功的地方,值得学习。

  第二,体现了语文课的特点。

  在重点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老师在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讲解课文时,也注重了朗读教学和说话练习,真正地体现了一堂语文课该有的东西。在老师教学的每一个重点句后,都进行了朗读练习,而且方式也较多,有指名的,有齐读的,同时有的句子也有必要的指导。当然,教学时,老师自己富有激情的语言,也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是学生激情朗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他自己饱满的感情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第三,媒体辅助教学效果突出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娄老师使用了白板技术,将长城视频介绍、长城图片、资料等有机结合教学,师生互动显得十分有效,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09:56:02 | 只看该作者
《长城》评课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09:55:14 | 只看该作者

《长城》评课

                                       东街小学   岳爱霞

陈慧老师执教的《长城》,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活动,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积极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真正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理解内容,品味语言文字。体现了学科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本节课主要有下面几个特点:  

1、教学目标明确 

   本节课教学目标制订比较全面、具体,适宜,充分体现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及思想情感这三维目标,体现了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活动。

2、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陈慧老师的导入非常的精彩,她没用过于华丽的词语,也没用过于巧妙的设疑,而是用了形象直观的长城课件进行导入,这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看完课件后,她并没有直接进入文本进行教学而是让学生用一句话总结长城的特点,教师并做了适当的引导,这样学生在感知文本时才不会盲从,思路也变得很清晰。

3、整体感知,层次分明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以重点词为主线,贯穿全文,同时理清文章脉络,扫清字词障碍,再到联想抒情,赞美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激发了学生民族自豪感。 循序渐进的感知课文内容。 

   

4、教学流程 明晰流畅 

教学思路是上好一节课的灵魂所在。陈老师的教学思路符合教学内容设计,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课件,创设情景进行导入。先从宏观角度感知长城总得特点,其次定格长城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最后重点出示长城图片回归整体,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样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距离,同时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整个教学流程明晰、流畅,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5、教法多样 注重实用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陈老师吃透教材,抓重点词句理解,备好学生,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并注重了学用结合。如:教学生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来体会。用事例,启发想象理解课文。借助情境去感知课文。又通过感情的朗读将自己的独特阅读感受表达出来。将朗读和理解词句融于一体。在理解文本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真正体现了学为用所学。 

  

综述本节课得益之处: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抓住主线,理解文本;情境朗读,升华感情;以媒体为载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具有实效性;板书设计凝而精;回归整体,创设情境,想象画面;学用结合,注重运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4 02: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