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08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竞赛课《母鸡》优秀教案及课后反思随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09:4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    型:略读课

教学目标:

1、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变化。

2、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说出作者讨厌和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

3、通过默读,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说出《猫》和《母鸡》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评估设计:

1、目标1的“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课堂观察,看学生是否能够把句子读完整,读通顺,做到不打拌、不读错字,不添字漏字,正确断句。’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变化。”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提问,看学生能否找出作者“讨厌”和“不敢再讨厌”(喜欢)的态度变化。

2、在深入读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指名反复朗读,读悟结合、同学评价、教师点拨评价的方法,使80%以上的学生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说出作者讨厌和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并读出作者对母鸡前后态度的变化。

3、目标3的落实,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交流、老师点拨等方式,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出两篇课文在写法上的异同。

教学难点:通过默读,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说出《猫》和《母鸡》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作者讨厌母鸡和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

教法与学法:抓住“讨厌----喜爱”这一主线组织教学。以疑促读,读中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的老舍的《猫》,作者运用了总分的结构,

并且举了很多具体事例来描写猫的特点,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篇老舍的文章《母鸡》。看看这两篇文章都是老舍写的,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板书: 母鸡

二、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板书:讨厌

      喜欢

【设计意图:落实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己朗读课文,发现作者对母鸡前后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写讨厌母鸡的是那些自然段,写喜欢母鸡的是哪些自然段。

板书:喜欢(1---3)

      不喜欢(4---10)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听读1---3自然段,用“     ”画出作者讨厌母鸡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学生朗读时出现的错字,要及时纠正反馈)

2、学生交流反馈。

3、小结:

    因为母鸡爱没完没了的乱叫

    因为母鸡不敢反抗公鸡,却公然欺侮鸭子和其他母鸡,欺软怕硬

因为母鸡下蛋是发狂的叫,极其骄傲

4、这真是一只令人讨厌的母鸡,你能读出对它的讨厌吗?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5—8自然段,说说作者为什么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预设:⑴ 警戒、预备作战、警告……   

 ⑵ 鸡雏的肚子像装了汤圆,自己却消瘦许多……

 ⑶ 别的鸡来抢食……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⑷ 教鸡雏,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半蹲、一声不哼……

⑸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

提示: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无私、无所畏惧、日夜操劳、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不辞辛苦……)

板书:

因为母鸡挺身预备作战,很勇敢

因为母鸡发现东西让儿女吃,自己消瘦许多,慈爱

因为母鸡教鸡雏啄食、掘地、用土洗澡,慈爱

夜间有动静,放声啼叫,负责辛苦

6、你能读出鸡妈妈保护小鸡时那勇敢的样子吗?

7、因为母鸡在做了鸡妈妈之后勇敢慈爱负责辛苦,所以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大家想一下“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能不能换成“我不再讨厌母鸡了”,为什么?你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齐读第9自然段,体会感情。

【设计意图:落实目标2,通过各种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说出作者讨厌和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锻炼学生概括的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态度。】

是啊,鸡妈妈是那么爱护自己的小鸡,作者用母鸡对小鸡的情谊体现出了全世界母爱的伟大,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同学们,想一想,你的妈妈,曾给过你怎样的感动?谁来说说?

请同学们记住妈妈的爱,学会感恩。

【设计意图: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体会妈妈的艰辛,学会感恩。】

四、比较《猫》和《母鸡》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请同学们默读《猫》,比较一下这篇文章和《猫》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前三自然段都是围绕全文的第一句展开的,第一句是中心句。

两篇文章都分为两个部分,中间过渡自然。

作者都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动物的特点。

语言通俗易懂。

不同之处:

《猫》的全文都是流露作者的喜爱之情,而《母鸡》前半部分是说作者很讨厌母鸡,后半部分是说作者喜欢母鸡。

【设计意图:目标3的落实。四年级的孩子已经要求会默读课文,默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读书速度,为课堂节省时间。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自己总结《猫》和《母鸡》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师可以适当点拨,锻炼学生概括和总结的能力。】

五、小结

咱们今天学习了老舍的《母鸡》,知道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动物的特点,知道了作者不敢讨厌母鸡的原因----母鸡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板书         

                      母鸡

                没完没了乱叫

讨厌    欺软怕硬

下蛋时发狂地叫



        喜欢    勇敢 慈爱 负责 辛苦→母爱的伟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09:48:01 | 只看该作者
《母鸡》教学反思 《别饿坏了那匹马》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较个人得失、想方设法让“我”安心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这篇课文并没有因为是示范课而特意选择的,只是按进程刚好到这里。这样做没有一点儿轻视本次教研的意思,只想努力把常态化课堂展示给大家。说实话,把一堂课上好实在是太难了。尽管我也花了不少功夫,尽管我也听取了教研组老师的不少好意见,但结果却还是不尽人意。
    对于略读课文的字词教学,我是这样认为的,应该由学生自学为主,但本篇课文出现的几个字读音学生读起来实在有难度,所以就有意安排这样的字词教学。本来,我还设想仿学太平小学陶志斌校长的做法,利用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说话的方式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来这种方法既可让学生认识词语、了解词意又能达到运用的目的,真是一举多得。但由于这样做费时太多,在这样的场合实试就显得很不现实,所以尽管有效,还得忍痛割爱。
    关于略读课文的切入点和驻足点,《别饿坏了那匹马》这篇课文,作为对话的切入点在哪里呢?读了许多遍文本后,我也想了多个切入点,最终确定从题目入手,整体感知课文后,学生很清楚这是一个美丽的谎言。以“谎言——为什么要编谎言——真相大白”三大块串成现在这条线。特别是略读课文,就要求我们教师有审读教材的独特慧眼,发现有核心教学价值的精妙之处,如果面面俱到,走马观花,似乎什么都教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给学生留下。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集中有限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在语言精妙之处驻足鉴赏,细心揣摩,反复吟诵,直至领悟其中滋味。《别饿坏了那匹马》这篇课文值得我们驻足鉴赏、细心揣摩的地方在哪里?我认为有三点精妙之处:1、课文开头部分我看书时的尴尬;2、我看书时被父亲抽耳光;3、残疾青年编造的那匹马。抓住了这些精妙之处,引领学生去认真品读残疾青年说过的每一句话,去感受残疾青年不计较自己个人的得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学生通过自己的潜心揣摩、反复吟诵,从文中的一句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品读出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
    困惑: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小手林立、口若悬河,教师神采飞扬,这样的场面我想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想追求,但他们漠然的神色又让我们显得那样的无奈,我们怎么办?我束手无策。
    还好,有人说,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人家都这样说了,我也就可以心安理得了。但我还是很恳切地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够对我这一堂课和我的困惑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先谢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09:47: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的。从刚开始的讨厌,最后到不敢再讨厌了!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讨厌是因为什么?不敢再讨厌又是因为什么呢?

  生1:讨厌是因为作者不喜欢她的叫声。

  生2:讨厌是因为作者嫌它有些欺软怕硬,她不敢惹公鸡,倒是去欺负最忠厚的鸭子。

  生3:讨厌是因为作者不喜欢她下蛋时的故意炫耀。

  ……

  师:是啊,它有这么多不让人喜欢的地方,说它讨厌决不为过!我也非常同意作者的观点!可是,既然作者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你找到其中的秘密了吗?

  生1:因为它对它的孩子好

  生2:因为它是鸡母亲

  生3:因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师:能用课文中的具体事例来介绍介绍吗?

  生:在遇到困难或者危险的时候,它总是坚强无私的保护自己的孩子(第5自然段)

  师:是啊,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一个细节。同学们,现在我们来想一想:假设你就是这只鸡妈妈,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你可能会怎样告诉自己的孩子呢?

  生1:我会说:孩子们,赶快躲到妈妈这里来!

  生2:我会说:孩子们,现在有危险了,赶快过来!

  生3:我会说:孩子们,别怕,妈妈在呢,我一定会保护你们的!

  ……

  ……

  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一个小小的课堂延伸,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教学反思

  《母鸡》教学中我力争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在教学中,我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讨厌到不敢讨厌,再切入课文抓住重点句学习,理解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的讨厌,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解决为什么用“不敢”,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09:47:31 | 只看该作者
《母鸡》教学案例及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09:47:16 | 只看该作者
《母鸡》教学反思
《母鸡》是一篇略读课文,是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本来应在学习了前面3课后再教的,我选了其内容当做精读课文处理了。下面我就讲讲我设计历程。
    第一次设计时,我抓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来教学,第一部分让学生概括出这是一只叫声烦人,欺软怕硬,骄傲自大的母鸡,第二部分让学生读句子理解这是一只负责、勇敢、慈爱、辛苦的母鸡。由于我设计的原因学生只游离于文本的表面,只在谈母鸡,而没有去领会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又由于文章美,每个情节的描写都是并列的,觉得这也好,那也好,让人难以取舍,一节课上下来容量过大,课最后来不及上,课不尽人意。

    于是我又细读文本,在修改中,我抓住 “关注细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 两个理念 ,做了许多调整,不再面面俱到,有取有舍,细细打磨,抓住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这一情感线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品读母鸡让人讨厌之处这一板块时,我以句式:讨厌——你这只( )的母鸡!你( )。这一说话训练来统领整块内容。通过学生借助句式转换文本语言来体会母鸡的讨厌。这样既理解了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又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这一块教学时较简洁。我重点品读母鸡让人尊敬之处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让你感触最深的词语,并读读体会体会。在教学中我关注细节,如第7自然段,我抓重点词品读,理解“教多少次”一词,让学生联系小资料来体会母鸡的辛苦,“半蹲着”让学生说说透过“半蹲着”你看到了什么?“一声不哼”通过采访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母鸡的慈爱。让学生在品读字词中感受母鸡的慈爱,辛苦。在教学“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我放大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设计了“母鸡带着小鸡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米粒,突然一只大鸡来抢食,母鸡( )。”这一写话练习,来填补文本的空白,让学生想象画面,抓住母鸡的动作来感受母鸡的勇敢,感受到这只母鸡所散发出的浓浓“母爱”。在学生细读了一个个小细节后,读赞美母鸡的第9自然段就水到渠成了。此时在学生的心目中这已不是一只普通的母鸡,而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最后读《我的母亲》中的一段话,欣赏母爱的图片,让母爱在学生的心里得以升华。
两次不同的教学设计,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它带给我的启示是深刻的: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理念指引下的文本解读。设计是理想的,但在课堂中总留有遗憾,课堂中,当学生说得不到位,或学生说了,怎样让学生的回答得以提升,我做得还很欠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09:45:53 | 只看该作者

《母鸡》教学反思

《母鸡》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参考书上提示重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我备课时阅读了教材,发现这篇课文在写法很明显是先抑后扬,作者抓住对母鸡前后感情不同来写,于是我把教学重点改为:1、自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感情有什么变化,两种不同的感情你分别从哪些句子的描写中体会出来。学生自读后很快都完成个内容。2、抓住个别有特色的句子,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作者的写法,如:“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这个句子,学生找出了作者抓住母鸡的动作“叫,啄,放”体会出,除了描写出母鸡对儿女的爱,还看出母鸡非常的细心。学生体会到抓住动作描写的好处。

这节自读课文抓住一个主要问题,让学生品读课文思考,再体会这篇课文在写法上一二个有特色,值得学习的地方,让学生学习体会。抓的点不多,但在课堂上感觉效果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09:44:23 | 只看该作者
《母鸡》教学反思

          徐樟英

我上《母鸡》这篇课文时,师傅徐冬香主任来听课,说实话,心里非常的紧张。

《母鸡》,这是老舍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上课时正是抓住了作者的感情变化来教学的。

上课时,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 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了母鸡?

2、 作者对母鸡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我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课文,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遇到了一些麻烦,学生总是不能达到我预设的分为“孵出小鸡前”和“孵出小鸡后”两个部分来写,不是说“分为‘下蛋时’和‘喂鸡时’”,就是说写了母鸡的负责和勇敢……我一边重复着学生的话一边思索着如何把学生引入我预设的轨道。

忽然,我灵机一动,第二题的答案不正好可以解决第一题吗?于是我说:“同学们,在解决第一个问题之前,老师想先请你们回答第二个问题。谁能来回答?”学生很快地回答出“作者对母鸡的感情是由讨厌到喜欢”,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是“由于母鸡孵出了小鸡”。此时,我再回到第一个问题上,我说:“那同学们说说课文到底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们马上就反应过来了。在教学中,我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讨厌到不敢讨厌,再切入课文抓住重点句学习,理解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的讨厌,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解决为什么用“不敢”,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

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一个拓展环节:“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们纷纷说,想到了自己的妈妈,有两个同学甚至举出具体的例子说自己的妈妈是如何照顾自己的,从而进一步理解了母爱的伟大,理解了作者为什么“不敢”讨厌母鸡了。

我认为以上还是我设计的比较好的环节,课后师傅也对我的设计予以了肯定,但也提出了不足:

1、 在理解课文时就可以联系具体的内容来体会作者的写法,为后面的与《猫》一文作比较,体会作者的写法做铺垫。

2、 细节处理还不够到位

我自己也认为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更加深入地升华。如能抽一点时间激励学生到课外观察母鸡,就更能起到课外延伸作用,对习作的指

导就更加到位。

    通过这样的听课互动,我能体会到我们学校的“青蓝工程”带给我的帮助,相信我们这些“青方”,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09: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