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3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中作文提高档次的方法写作指导名师辅导高考作文得高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2:2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中作文提高档次的方法写作指导名师辅导高考作文得高分
向水面投一粒石子,一圈圈波纹就从石子入水的“点”向外漾开,渐去渐远,这圆形的“面”和“点”组成一幅和谐的图景。春来时,万木竞发,成了一片绿的海,如果这“海”面上点缀
  上几朵红花,这“点”和“面”又将会是怎样的一幅动人的画面!把这个生活图景移植到作文上,就成了“点面结合”的写法。“面”是俯视图,给人以广阔展放的视野;“点”是特写镜头,给人以具体深入的印象。
  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日》对长江三峡进行了全面绘景,作者不是对所有景物都点到为止,在具体写景时,也没有对三峡的景点进行一一细写,而是既全面概括地勾勒出了景物的全貌,又抓住了三个峡不同的特点,选取重点的景点进行细致刻画。写瞿塘峡是突出它的雄伟。巫峡体现了幽深秀丽、千姿万态的特点。至于写西陵峡,则着力突出它的奇险。这样既全面描写了三峡全景,又突出了三个峡各自的特点,给人深刻的印象。
  散文多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议论性文章亦常见此法。《过秦论》中用反衬法先说六国之强盛时,主要从人才下笔,先以信陵君等四君子为例,用“明智忠信、宽厚爱人、尊贤重士”写其为人,用“约纵离横”写其外交,用“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写其才能;这是“点”的剖析。接着一口气列举了20位著名的人士,从出谋划策、沟通思想、统帅军队三个方面说,这是“面”的叙述。这种把典型与全局、个别与一般结合起来的方法,会使议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显得深刻全面,丰满充实。
  记叙文《包身工》也同样用了此法,那群受尽苦难的小姑娘就是“面”的描写。可是,也只有当枯枝般的“芦柴棒”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当病中的她被带工头狠命踢打,在刺骨的寒风中被冷水浇头时,愤怒的火焰才会在读者心中熊熊燃烧。这正是“点”的力量。
  例文1
  理智的依托
  现实世界中,理智往往容易被情感淹没,那么,怎样才能驾驭住自己的情感呢?
  理智,是一朵花,盛开于智慧的春风中;情感,是一阵雨,常常将这一朵花摧残。情与理,对立而又共生于现实世界。
  一、渴望真情
  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潇潇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高呼“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李白,面对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他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从此寄情山水,便有无数华彩奇章流传于世,他亦不朽。
  冰心女士说:雨后的青山,像泪水洗过的良心。她告诉我们:唯有真实的情感,才是一生无悔的追求。倘若将自己的情感囚禁,人生便失去了光彩。
  二、超越感情
  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令人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终至亡国。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误国,终遗恨千古。
  这些,都是没有超越感情的结果。理智是一座堤坝,感情的潮水如不加控制,必定会造成堤坝的坍塌,行为的迷茫,以致酿成大祸。
  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驾驭感情
  感情犹如一匹野马,需要你去驯服。理智则是它的缰绳。以理智面对世界,人生便增添了一份自信,一份豁达。
  范仲淹遭贬,然而他仍旧胸怀天下,以理智的大脑,平静的眼光向人们昭示了一个智者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啊!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情与理相伴相生,互为两极,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人生才显灵动;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显智慧。愿人人能用情感之雨浇灌理智之花。
  【简评】:本文突出特点是点面结合。屈原、李白的华彩奇章流传后世,这是真情的体现;周幽王、唐玄宗没有超越感情而酿成大祸;范仲淹驾驭感情,体现智者的用情。从不同侧面对情与理作了准确的诠释,是为点,而三点连缀成面,文字简约却大气磅礴,由点及面,使内容拓展有序。
  例文2:
  对悬崖的选择
  瀑布选择了悬崖,从此,它便跌宕成了一首奔腾的歌;种子选择了撑裂躯壳,于是,它便成就了生命的绿;珍珠贝选择了创伤,它才孕育出夺目的珍珠;雄鹰选择与风雨搏击,在蓝天翱翔,它才成为勇者与力量的化身。
  人难免要做出选择,有选择就会有困惑。是选择悬崖呢,还是选择后退。若是我,我选择悬崖。
  也许有人会说:苦涩的是青橄榄,折断的是嫩翅膀,年轻人,你不怕跌下去摔死吗?不怕,因为我不会盲目地走向悬崖,更因为有伟大的心灵在支撑着我。
  曼德拉是南非历史上第一届黑人总统。年幼的曼德拉目睹没有温情、没有平等的种族歧视状况,他立志一生要做一个自由战士。他选择了自由,于是成长为律师的他因为替人疾呼而遭南非白人政府拘禁,他面对的将是在一个孤岛上做25年的苦役,或是放弃抗争。他选择了前者。在拘禁中,他承受了体力与感情的巨大折磨,他还自修了英国一家函授大学的全部课程。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从未停止对他的声援。白人政府终于撑不住了,25年后,已是64岁的曼德拉获得释放。他又开始积极奔走,无数次地遭受暗杀的威胁。然而,压迫压不住反抗。2世纪90年代初,南非种族隔离制终于被废除。这位黑人总统的一生被誉为“曼德拉神话”。
  还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他以杂文做为匕首和投枪进行斗争,以一种恨的方式来宣泄对民族的深沉的爱。选择杂文的同时,他便选择了攻击。有人说:如果鲁迅当年选择小说,也许他就不会受到太多的非议和不公的文学待遇。可是我要说:在国难当头的黑暗岁月中,有良心的文学家,首先是战士。今天和以后,鲁迅都不会被人忘记。
  还有前以色列总理沙龙,他用鲜血与生命来践约和平。阿拉法特在炮火下工作,不让手枪玷污橄榄枝。
  其实,困苦、危险、艰难就是曼德拉、鲁迅的悬崖。他们选择了悬崖,也选择了新生。
  请让我以一首诗作结:
  林子里/有两条路/朝着两个方面/我选择了更少人迹的那条路/于是/带来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
  【简评】:这篇议论文选材典型,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得大气恢宏。首先选取黑人总统曼德拉反对种族歧视的典型事例,再以鲁迅先生怀着对民族的大爱而选取了杂文,选取了战斗的事例进一步补充。在论述两个“点”的同时,也没有忘记“面”,如对沙龙和阿拉法特的略笔点染,两相结合,大大加强了文章的论证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2:29:07 | 只看该作者
 善变角度,新颖立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恰可说明这个问题。角度是指作者站在什么位置,以什么样的视角,以及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审视、认识客观事物,从而描写景物、叙述事件、说明事物、评论问题等。角度不同,思路不同,立意也不同。尽管高考话题作文的主题是唯一的,不能反其意而为之,但是只要巧妙转换立意角度来表现,会令人眼前一亮。如变一般性的歌颂为思考,寄以远虑;或从人文角度来批判,表达忧思;或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纵论价值;或从生物科学的角度表述,推因析果。总之,转换立意角度、进行立体思维的方法很多,只要将其中一两种运用熟练,便能在考场上出奇制胜。常用立意法有以下三种:

  一、顺向立意法,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如2003年高考作文,依据《智子疑邻》的故事,提出自己的主张:不能凭感情亲疏远近认知事物,感情阻碍人对事物的认知。

  二、逆向立意法,即以原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如2003年高考作文,也可这样立意:感情是促进人正确认知事物的催化剂,正是人有了感情亲疏,才能加深和促进对事物的认知。

  三、辩证立意法,即换一种眼光,变换一个角度看原材料。这是一种辩证思维。它提醒我们多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思考和分析,进行多角度的审视。如论述学习“苦与乐”,一般同学会说学习是苦的,只有先吃苦然后才会快乐。“换一种眼光”呢?对“苦与乐”的认识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认为苦的事,有人却乐此不疲;有人认为乐的事,有人却认为苦不堪言。吃不着苦的苦比吃着苦的苦还苦,是心灵之苦。这样认识立意就会比前一种观点更高一筹。

  例文1: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世界因万物而多彩,因多彩而精彩。

  在这个多元又多极的世界中,每一天都有新鲜事物产生。很多问题本来就没有一定的答案,如果有,也只有高下之分,而无对错之分。何必去穷究根底,追求统一呢?

  还记得历史课上那个教完古代史后的必答题:你最喜欢哪个朝代?答案是无奇不有,让老师眼花缭乱。谁也没有想去评出一个大众化的“最爱”,那本身就是无益之举。何必要统一呢?“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呀!战国时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秦时的明月汉时的雄关,三国的鼎足之势,西晋竹林七贤的隐逸,还有唐的风华与宋的儒雅,元的四海归一及明清的肃穆庄严。无一不美,无一不留下千古的传奇。

  所以我说:历史因多彩而精彩。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吟咏徐志摩的佳句,我也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

  所以我说:文学因多彩而精彩。

  你可以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述的绿色的陶醉,你也可以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你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瘦马;你可以手持长剑,独立朔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你也可以手握画笔船头赏花写韵,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从西域到东海,从朔北到江南,绮丽的风光给世界增添一抹耀眼的亮色。

  所以我说:自然因多彩而精彩。

  何必再去争论红楼中的花魁呢?不正是有了宝钗的端庄,黛玉的优雅,湘云的开朗,妙玉的清高,熙凤的泼辣,晴雯的俏丽,紫鹃的聪慧,平儿的细致,大观园才得以流光,《红楼梦》才得以溢彩吗?不正是因为有了各种个性迥异的人,才构成了这么丰富的社会吗?

  所以我说:人类因多彩而精彩。

  是的,太多了。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就借我一双慧眼吧!用它,去领略春华、秋实、夏炎与冬寒;用它,去笑对阴晴圆缺、云来雾往。

  只因我相信,只有万花齐放,才是春满人间,那又何必追求一枝独秀呢?

  因为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简评】这篇美文联想丰富。采用立体思维,对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展开了多角度,多侧面联想:“历史因多彩而精彩”、“文学因多彩而精彩”、“自然因多彩而精彩”、“人类因多彩而精彩”、“世界因多彩而精彩”。视角的广阔,使本文闪现出夺人眼目的亮色。

  例文2:

  我爱这黑色的六月

  “六月是黑色的。”听已经迈入大学的哥哥姐姐们说,听老师们说,听父母说,也看到各类报纸杂志上这样写。是的,残酷的竞争,炎炎的烈日,各方面的压力,逃避是不现实的,哀叹是苍白的,泪水是无用的。所以,“万人齐过独木桥”的六月是“黑色”的。但是,作为一个此刻正在考场答这份语文卷的莘莘学子中的一员,我却要说:我爱这个六月!

  我爱这个六月,因为六月是从小学起至高中三年一点一滴所积蓄的力量的总爆发。多少求知的艰辛,多少奋斗的迷惘,多少辛勤的汗水,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走到了今天。在失败后的心灰意冷中,在成功后的欢天喜地中,在一次次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尝试中,我们挑战着自我,完善着自我,一直走到这个神圣的六月。付出总有回报,是真金就不怕火炼,六月就像一个熔炉将冶炼出祖国明天的接班人。这个充满挑战的六月,我喜欢!

  我爱这个六月,因为我们走到这个六月的路上,除了我们自己洒下的汗水,更有父母师长全身心的爱的浇灌。老师,还记得我们每一点进步带给您的喜悦吗?还记得我们的“屡犯旧错”带给您的焦急吗?还记得您为我们搜集最新高考信息而四处奔波吗?还记得您阅卷至凌晨的辛劳和您那因过分操劳而嘶哑的声音吗?谢谢您,敬爱的老师,请相信我们会在这个七月交给您一份最完美的答卷!爸爸,还记得您为了给我一个绝对安静的学习环境而放弃了最爱的足球欧锦赛吗?妈妈,还记得您为模拟考中失败的我鼓气,用并不宽裕的开支为我买营养品吗?谢谢你们,亲爱的父母,我会在这个六月“金榜题名”。这个充满着温馨的七月,我喜欢!

  我爱这个六月,因为这个六月充满了亲情与友情。师长的鼓励使我充满自信,父母的期望使我永不言输,朋友们的祝福使我豪情满怀。

  我爱这个六月!尽管它也许真的是黑色,但是我成熟了,勇敢了,在这个六月!六月也是红色的!因为亲情,因为友情,因为这一切感人至深的爱!

  愿大家也一样,爱这个不平凡却也平凡的六月!只要我们都曾用心走过!

  【简评】面对“黑色六月”,作者巧妙地转换立意角度,将众多学子眼中的“黑色六月”变成了“红色六月”。逆向思维的运用,角度的巧妙,使文章立意独特新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同时,中间部分均以“我爱六月”构成四个排比段,给人以整齐之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2:28:59 | 只看该作者
  成功作文的立意不仅要有广度,还要有深度。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事物的本质或富有哲理性的东西,常常掩盖在生活的表象下。文章立意要深,必须透过表面的人或事,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深入思考与分析,发掘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鲜明个性。层层剥笋法也叫“解剖麻雀”法,它往往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本质,登堂入室,一层比一层更接近事理本质。这一层与下层的关系就像逻辑链条一样紧密相连,使说理更加充分。文章的结构对行文的各层先后顺序有严格要求,鱼贯而行,环环相扣。如写景,许多同学只是绘形绘色,停留在表象层次上,而这几句话则不然:“这几株长在砖缝里的小草的确不简单。因为这砖缝里没有足够的水份和土壤,也接受不到充足的阳光,可他们居然顽强地生长起来,真了不起!”显然,作者超越了绘形绘色的表层描写,而透过现象,把握了小草的精神气质,写出了其神韵,自然出手不凡。再如父母吵架,本是生活中烦恼的事儿,可有位同学透过现象发现了其中的本质意义:父母都是因为热心于工作,而疏于家务,于是因“柴米油盐”而“吵架”。这“吵架”的表层现象中却蕴含了父母一心为公的敬业精神。据此立意,写出了一篇既富生活气息,又具现实意义的优秀作文。在议论文中更是经常运用这种方法。“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是常见的递进式思路。《反对党八股》是通过“摆情况”、“论危害”、“提办法”的论证方法,批判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在列举这八大罪状时,毛泽东便是运用层层剥笋的方法来论证的:前面五条“罪状”是用现象去剖析党八股的危害。从第六条开始作者从理性分析“不负责任,到处害人”,而第七条“流毒全党,妨害革命”,第八条“传播出去,祸国殃民”,就更深入地点出党八股的巨大危害性。这样层层深入地论证,既充分又周密,令人坚信不疑。

  例文1:

  心灵的选择

  生活中遇到选择,正如航行中遇到波浪一样平常。有些选择,我们是很容易在A、B、C、D之间打上勾的。例如有桥的河上,我们不会趟水过去,大雨滂沱的时候,我们不会为是否打开雨伞而犹豫。但是,有的选择却不是那么容易作出的,它们会在我们的心海掀起波涛,让我们在十字路口徘徊不前。

  什么样的选择会让我们陷入困境呢?心灵的选择。那些给我们造成巨大难题的选择,往往涉及意识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这些选择,向左,会震撼心灵;向右,又可能损害现实利益。当我们遇上时,往往会手足无措,斗争的焦点是精神力量与现实力量之间的较量。如何是好?

  首先,选择要有原则。一个缺乏原则的人,不仅不利已,而且损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确立自己的原则、立场,确立自己的生活态度。当遇到心灵的选择时,首先要剖析自己,看看自己站在什么立场上,摆出原则,作出选择。世界上不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思想。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答案。但是,对于一个进步健康的社会来说,一个良好品格的人应该把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这应该是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原则。这就是说,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我们应该以“大是”为原则,这既是法律的约束,也是道德的要求。总之,只有树立正确的原则,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其次,个人要承担选择的责任。选择是个人作出的,特别是对于触及心灵的选择,一定会有所得有所失,对于一切后果,我们应该勇敢地承担起来。像贝尔,他既然选择发明电话,就会担负所有物质上的困难和不为人所理解的困窘;像那位登山者,他选择了舍己为人,就要承受随时可能冻死的命运。如果推卸责任,不仅失去了在选择中放弃的事物,就是自己选择的终点也达不到。担负责任,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则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两者皆得。

  最后,从踏上我们选择的道路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应该勇往直前,绝不后悔。坚持不一定就是胜利,而成功却一定是坚持的结果。生活的道路不存在回头的可能,不要再留恋或者后悔,选择了一条路,就要一口气走到底,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我们是否有一颗恒心,抱紧信念。

  面对心灵的选择,我们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上,让我们以原则为路标,以坚持为双脚,大步迈向目标。

  【简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是培养议论能力的基本功。本文成功之处就在于立论深刻,论述透彻。怎样进行选择?首先要有正确的原则,其次要承担选择的责任,最后要坚持选定的目标。三个层次由因及果,层层剥笋,从知到行,步步逼进,全面、系统、透辟地论述了正确选择的三个必备条件。

  例文2:

  不能任由感情作主

  曾经对某位老师心怀畏惧,因为早就风闻她“统治”之下的“白色恐怖”。种种传闻说得很是吓人,于是心里便已认定了她“灭绝师太”的形象。偶然这位老师来代课,一堂课下来却发觉老师课讲的妙趣横生,虽然严厉却又不失生动,于是生了些好感。再后来,无意中听到她对某个平日总被她批评的同学的评价,满脸的赞赏与恨铁不成钢,我忽然间十分愧疚,也带着几许感动。原来看似冷酷无情的表面下带着那么多的期许和关怀,而我曾经只是远远地望着,不曾亲近就自以为是地否定了她。陌生和不熟悉让我们之间缺乏了解,于是影响了我的判断力。

  这样的事情常会发生,感情上的亲疏远近使我们对事物认识的正误深浅发生偏差。在校园里,我身边总有那么一些同学、老师受到非议,而我们却靠着传言、凭着感觉在认识他们。听起来是小事一桩,仔细想想却事关重大。如果彼此间不了解真实的情况却又听信传言,主观臆断(更糟的是,总会有人愿意传播和相信),那么陌生人便永远形同陌路,甚至互生敌意,那么对彼此都是多么不公平的一件事!要是有一天,你忽然发现自己错过了一个多么好的朋友,只是为了当初的疏远和陌生,那人生岂不又平添一桩憾事?

  校园的误解可能仅仅如此,伤害、损失不显而易见。而走出校门,走上社会,感情与认识又关系到一个选拔人才的问题了。

  任人唯亲和任人唯贤一直是在选择人才的问题上被争论的两个标准。如果凭着自己的感情,我只选择和我亲近的、我了解的人,那么便成了唯亲。任人唯亲如果是了解所选用的人是个人才而选择他的话,那么我们也无可非议了,唯亲就唯亲吧。可若只因为亲而一味偏袒,甚至阻断了真正人才的输入的话,那么,富有悲剧色彩的又何止是真正人才的命运呢?对于用人单位和国家来说,是多么大的损失啊!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当然难免有时会被自己的感情所左右,甚至蒙蔽了双眼,但我们千万不能任由感情作主,而应仔细权衡,在感情与认知之间寻找一个真正的平衡点,那么我们便有了一个没有遗憾的人生,对于国家而言,便有了一个光明的未来。

  【简评】本文的突出之处是采用了层进式结构,先从对某位老师认识过程开始,进而言及校园间因非议、传言给同学间、师生间造成的误解,最后论及社会上任人唯亲选拔人才将给国家带来的巨大损失。文章从小到大,层层展开,逐层深入,令人信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2:28:51 | 只看该作者
托物象征借象传意

  托物象征,借象传意,就是作者把文章主旨和浓厚的感情寓于客观事物或事件的描写叙述之中,而不是明显地、生硬地直接说出。这种方法写作动机上,是作者从客观事物或事件中悟出了某种道理,产生了某种情感,从而形诸文字。它往往根据客观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联想与想像的作用,通过熟悉的、具体的、自然的东西的状摹,表现生疏的、抽象的、社会的东西,从而形成象征性的手法,展示出象征性的某种哲理意义,使主旨深远,寄意深刻,给人深省、深味,接受启迪,得到教益。

  这便是所谓“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性表现手法,常常采用委婉、曲折、含蓄的写法,去体现深刻的哲理,寄寓长远的旨意。它可以用于构思全篇文章,如《白杨礼赞》中的白杨,象征中华民族的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也可以用于局部,如鲁迅的《药》的结尾,以坟上的花环象征革命的前景与希望。中学课文里选用象征手法的还有高尔基的《海燕》、巴金的《灯》、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等。

  象征包括本体和征体两个方面,二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一种传统习惯和心理感觉上的特殊联系。运用象征手法,必须紧扣这种联系,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等寓于征体的具体描写中。同时,要找寻出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接近处,展开对形象的深层次联想,对所状写的事物进行创造性想像。最后,要选好象征物,充分显示象征物的本质审美属性,处理好点眼之笔。这样,就可以构成一种诗的意境,使形象生动、思想蕴藉、感情真挚,整个作品富于哲理的深刻性和艺术的感染力,显示出一种含蓄美,从而有力地启发读者的思考和想像。因此,这种文章的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读起来感到含蓄、生动,富于哲理、意味深远。

  例文1.

  仰望生命

  站在生命的某一个高度,寻觅着应该属于生命的极至,我仰望……

  我竭力仰望着,原本没有边缘的生命却在不经意间显现出若干种近乎答案的至高点或者称之为至低点……

  那是一株“悬崖之松”。

  松将其仅有的根深深的,坚实地扎入崖的边缘,树干已经枯萎到看不到半点清新,枝条上再也找不出一粒果实,但松却依然如呵护孩子般呵护着他仅存的一切。他很快活,俯瞰着崖下流淌的溪水,倾听着溪水丁冬的歌唱,沉浸于别人的幸福之中。

  他很艰难,在时间与空间的来往中挣扎、奔跑,迎着晨光,带着星光,想把一切一齐引向明天,艰辛地延续着属于他的生命。

  那是一朵“迎霜之菊”。秋天将尽,生命不止。孤傲的秋菊依然昂首挺胸,去迎接寒冷的冰霜,无畏无惧,无怨无悔。

  她在落红之际,带给人们关于秋的最后一段思念,虽然一切终将成为往事,但正是这过眼烟云,使她更显得灿烂几分,她很满足。

  她无声无息,有霜的季节到了,白色的冰粒严实地裹着不再饱满的身躯,但那是冰粒,没有一颗泪珠,她很刚强。

  那是一条“竭泽之鱼”。太阳火辣辣地照在一滩即将干涸的淤泥上,蒸气不再缭绕,些许有那么几缕,早已干瘪的鱼鳞在嘎嘎吱吱地作响,同时夹杂着喘息声……

  他还活着,逃脱了盘中餐的厄运,他宁愿凭自己的力量去争得最后的一分一秒,一点一滴,但并未乞求哀怜,从骨子里流露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坚毅与悲壮,她依然活着……

  那是一根“风中之草”,在纷乱中把持着自己的根……

  那是一片“浪中之叶”,依然在欢快中荡漾着扁舟……

  我仰望着,泪水充盈着眼眶,但却注满了全身。

  生命并不只是单纯地延续,在延续中往往散发出一种超自然的力,那种力将冲出天宇,响彻九霄……

  我仰望生命……

  【简评】这是一篇采用“借象传意法”写成的颇具特色的考场佳作。你看,“悬崖之松”、“迎霜之菊”、“竭泽之鱼”、“风中之草”、“浪中之叶”等看似平常的意象,在作者全新视角的观照下,不仅赋予了它们伟岸的品格,展示了它们生命的张力,而且发现了它们独特的个性,讴歌了它们可贵的禀赋。这正是换个角度观察事物的结果。

  例文2.

  月亮子夜北极星

  月亮

  凉风习习,夜来香的芳香在空气中酝酿。

  夜色浓,灯火明明灭灭。浩浩长空,只见夜的精灵舞着那铺天盖地的黑纱。

  我无言,深深体味了这夜的悲凉。这样一次考试的失误,又有谁能理解和同情呢?

  月亮在屋檐探头探脑,灿烂如金盘。

  心想,就把愁与烦诉说给明月听吧。或许这圆圆的月别有一番胸怀!

  月得意地笑了:“都说出来吧,我永远与你分担忧愁。”一个水灵灵的笑靥,让人倾倒!

  我信了,然而月却反悔了。渐渐地,一股浓重的阴影遮住了月的脸,月变得狰狞可怖,不再有和蔼、真诚的面孔。

  月渐渐消失了,我有些恼怒:它骗了我!我对这无常的月不满起来。失去了诚信,如花的笑脸也会变得黯淡。天狗或许是在惩罚它吧!

  渐渐清晰的月,脸庞有一点儿羞红。

  子夜蓝

  再次仰望天空,感觉那子夜蓝同样神秘。

  有点像梵高的《星空》中那法国上空翻卷的色流,它细密、浓重,不是灯火能够照彻的。是最能抚慰人伤痛的颜色。

  拥有子夜蓝般的人生,该多好!虽然没有月亮大喜大悲的刺激,它却有独特的天地,用诚信去铺排,去包容,一任变幻无常的云、月,在它宽广的胸怀中撒娇。

  在子夜蓝中,我渐渐觉悟:原来诚信如此让人感动,纵然我平平淡淡,也要用释然的大度,执著的信念和一诺千金的人格,去赢得属于自己的亲情、友情。如同哲人所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北极星

  望着这一颗颗奋力挣脱夜的浓重、点起一盏盏小小明灯的星星,我感动了。

  让我做一颗北极星吧,亘古不息、万年不渝地在正北方点起一盏诚信的明灯,照亮那些被迷惑窒息的人们,让人们的灵魂从此被照得光辉夺目,灿烂无比。我不怕孤单,带着我的许诺。

  月依然在云中明明灭灭,带着迷人的笑靥。

  子夜蓝,依然。

  星星,却多起来了……

  【简评】这篇作文采用板块式结构,巧妙地借助“月亮”、“子夜蓝”、“北极星”三个意象物,机智地表达了“羞于不诚信”、“张开诚信的胸怀”、“诚信永恒”的心声。文章写得意境深邃,象征义深远,耐人寻味。特别是结尾的设计,激人遐思,余味无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2:28:45 | 只看该作者
 凤头豹尾法就是说,起要美丽,有如凤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结尾要有力,有如豹尾“大家之文,于文之去路,不唯能发异光,而且长留余味”。话题作文,篇幅短小,必须重视首尾的设计。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高考作文,好的开篇也是成功的一半。“凤头”就是要求文章的开篇要漂亮,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好的开篇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开篇要点题,即简明扼要把你所想表达的主题揭示出来。其次,开篇要新颖,使用一些不新鲜的开头,即使不令人厌倦,也不会引起读者多大的阅读兴趣。最后,开篇要简洁明快,不能拖泥带水,长篇大论,半天说不到正题上。

  在方法上,可以设置疑问,吊起人们的胃口;可以单刀直入,切入正题;可以运用修辞格,营造一种氛围;可以抒情开篇,拔动读者的心弦;可以引用名言,显得精炼又深刻。无论哪种方式,都应力避矫情、堆砌、言之无物。

  作文的结尾也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会使文章浑然天成,大添异彩,真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一笑,可使人驻足,令人心动。一般可以借鉴以下四种:一是启迪人心的结尾。在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言,或充满激情地呼吁,或给人富有哲理的启迪。二是诗情画意的结尾。在结尾处展开想象,用描写的手法向读者展示一幅优美的图画,或用名言抒写自己的情怀。三是促膝谈心式的结尾。在结尾处,告诉读者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生活的感悟,语言要力求亲切感人,朴实自然。四是照应开头的结尾。这种结尾,结构圆合,因为前后呼应,常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例文1:

  一碗大米饭

  幸福如一抹浅浅的雾,淡淡的飘在天涯,飘在村东的路口,与那个破旧的屋里的大米饭的香味融合,弥漫在我的心窝。为了它,我曾等了一个夏天,等了一个童年。而此刻,它竟像一笛箫音

  ,轻轻回响在我心灵的深处……

  小时候,家里很穷。穷人的天空在记忆中是灰白色的,而穷人总是有一双哀伤的眼睛,那是在他的孩子们咕噜咕噜地喝稀饭的时候。

  那年,外婆害病了,为了外婆,母亲借来了一升大米,细粮在当时是很奢侈的东西。每天早晨,母亲蒸一碗白稠稠的大米饭,然后一口一口给外婆喂下。每到此时,我就蹲在墙角咽口水。孝敬的定义就是把好东西留给外婆吃吗?那时,我常常这样想,直到有一天……

  那天,天气晴朗得可爱。早上,照例是一碗大米饭和我们的稀饭,而外婆因身体不舒服没有起来吃饭,母亲急着去地里,临走时叮嘱我喂外婆。望着端过饭碗的瘦瘦的我,外婆说:“乖囡,外婆不想吃,你去吃了吧,啊?”外婆和蔼地抚着我的头。“哎!”我满心欢喜,忙不迭地端走了那碗我梦寐以求的大米饭。但就在这时候,一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简单的思维告诉我:“这是外婆的饭,我不能吃!”就这样,我痴痴地盯着那碗大米饭,窗外的阳光,小鸟鸣啾,全都变成了一碗碗的大米饭,在我眼前晃动。有好几次,我都差点忍不住了,一碗大米饭的诱惑力当时真是不亚于吸引一根针的那块大磁铁,而它又仿佛一个女妖,美丽地谄媚地笑着,想要一口把我吸进去似的。而我就端坐在那儿,在吃与不吃之间徘徊,耳边不断地响着一句话:外婆的饭,我不能吃……

  门“吱”地被母亲推开了,我扭过头去,看着母亲:“娘,外婆的大米饭我没吃。”我的嘴一撇,想哭。母亲怔怔地看着,突然像明白了什么,紧紧地抱着我,大滴大滴的泪水滴在我的脖子上。那一刻,我知道,我做对了;那一刻,我好像突然长大了。因为我终于可以承载着母亲的眼泪了。窗外的阳光斜射进来,暖暖地照在我和母亲的脸上,屋里一片淡淡红色,在这静谧中,我尽情地分享着母亲的泪光……

  那一年,我8岁。小小的我,像是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没错,就是这样的。我清楚地记得,外婆去世的那天晚上,我梦见外婆就站在我面前,手里捧着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

  【简评】: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记叙散文。饱含深沉的情思,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开篇“凤头”,连用两个形象的比喻,朦胧悠扬中进入回忆,引领下文。“豹尾”结束,“我梦见外婆就站在我面前,手里捧着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韵味悠长,令人凄然泪下,又照应了文章的开头。

  例文2

  心灵的选择

  海鸥”选择了暴风雨;“老人”选择了与大鱼搏斗;“简?爱”选择了爱;“赤兔马”选择了诚信。我问自己,你选择了什么?我有些迷惘,于是我开始到生活中寻找答案。

  (一)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天老师问:“是谁打碎了玻璃?”同学们个个低着小脑袋不作声,我却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是班长。”奇怪,从那以后,小伙伴都不和我玩了。

  回家告诉妈妈,她也说我:“那你不知道也闭嘴,死心眼。”

  我疑惑了,他们都不要诚实了吗?可我要!

  (二)

  升初中时,我没上重点。一向不走后门的爸爸竟也拉下面子要去求人。

  那天晚上,爸爸拉上我到了一个主任家里。那主任翘着二郎腿在沙发上喷云吐雾,见我们进来,动都没动,只用眼瞟了一眼爸爸手中那小包大包的礼品。爸爸摊开我获的各种奖状,证书。那主任用余光一扫,“哼”地一声,轻蔑地笑了。爸尴尬地坐在那儿,递烟的手停在半空。

  我再也忍不住了,收起那一大摞奖状,对那主任说:“不劳你费心了,我不上重点了。”说着,我拽着爸爸出了那本不该进的门。

  正直?我要!

  (三)

  上高中了。我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然而第一名总不是我。朋友劝我说:“算了,做不成大树就当棵小草,当不了大海就做条小河。”

  我摇摇头,为什么人们总找这样那样的理由拒绝上进?认定自己只有星星的光亮,自然不会散发出太阳那炽热的光芒,把目标定在山腰,就一定不会到达山顶。

  我,还是要坚持我的。上进!

  我选择了什么?现在我可以很骄傲地告诉“海鸥”,告诉“老人”,告诉“简?爱”,告诉“赤兔马”,我那简单而又慎重的选择:做一颗不被磨圆的石子!因为我知道,我的棱上有诚实,有正直,有上进,还有许许多多我不愿被磨掉的东西。

  【简评】:开篇提出疑问“我问自己,你选择了什么?”,结尾呼应开头,要“做一颗不被磨圆的石子!因为我知道,我的棱上有诚实,有正直,有上进,还有许许多多我不愿被磨掉的东西。”一首一尾,遥相呼应,不仅强调了文章的主旨,还使全文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2:28:36 | 只看该作者
“反弹琵琶”指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

  科学地“反弹”可使学生的思维品质上升到较高档次,会给人一种创新的感受。高考作文题“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让任选其一写议论文,后者就是对前者的“反弹”。“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其讽刺意味是很明显的,而华罗庚却主张“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意义就更深刻了。因为“名师出高徒”,不怕出丑,有勇气向行家学习,让他们指点迷津,一定会进步很快;而“无师自通”要走好多弯路,想成功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会形成永远在低层次徘徊、最终难以登堂入室的局面。“艺高人胆大”道理不言自明,而“胆大人艺高”更有道理,因为胆大的艺人会勇敢地向高难动作探讨,不断创出新招。有意识地培养这种思维品格,将使我们的作文出现新机制,创出新境界。使用得巧,往往可以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会逆向思维,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破除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大胆设想。发前人之未发,化腐朽为神奇,标新立异。

  二、立论要经得起推敲。逆向求异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把“反弹”误为“乱弹”,立论偏颇,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

  三、“反弹”不具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逆向求异。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感情的“反弹”,都是不可取的。如“螳臂挡车”,贬抑螳螂已成共识,你若想褒扬它,想借此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人们将难以赞同。

  例文1: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初看到这条关于“记忆”移植的信息,我还觉得挺“遗憾”,要是我有一个这的机器,那该多好!把鲁迅、凯库勒、陈景润、爱因斯坦再加上语言大师陈寅恪的记忆统统拷贝到我的脑子里,至少在高考考场上我就可以泰然自若,纵情驰骋,稳操胜券了!

  然而转念一想,我又有些迷惑:如果这成了现实,我会不会整天在迷茫与困惑中寻找自我呢?

  我们每个人,才华横溢的诗人也好,为生活操劳的下岗工人也罢,都有着绝不同于他人的特点,都是这个大千世界里的一道风景。就算我平凡,就算我不起眼,我至少还可以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生活,我至少可以在社会中找到属于我自己的位置。是的,我希望自己能像鲁迅那样写犀利的文章,我希望自己能像爱因斯坦那样研究出骄人的科学成果,我也希望自己能像陈寅恪先生那样掌握多国的语言。但是,我更明白这一点:如果我希望有所成就我就必须勤奋、努力,我就必须为成功付出昂贵的代价!

  移植记忆,暂且不去考虑它所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即使它——别人的记忆——能让我获得诺贝尔奖,我又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呢!这种行径至少应该算是剽窃吧?!那些学识渊博的学者,有谁不是“踏踏实实地走路,明明白白地做人”呢?

  我崇拜谢冕先生、陈平原先生、季羡林先生……我崇拜他们那轩昂自若的从容,那旁征博引的渊博,那条分缕析的深刻;这一切再与那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相融合,该是怎样一种发人深省的精神魅力!从他们那里,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学问,首先研究并且修炼的应该是自己的人格。以我的资质,也许皓首穷经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他们的高度,也许一辈子都无法得到与他们研讨学术的资格。但我无怨无悔、问心无愧。因为学到了他们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就够我受益终生了。

  我,不要别人的记忆,即使有一天这真成了现实。做人,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这才是我们所有人该追求的目标!我,不要别人的记忆!

  【简评】围绕着“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样一个范围,多数考生沿着“可以移植”的讨论前提,或编故事,或发议论,想像着未来高科技社会里记忆移植后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好处。本文却一反常态,对记忆移植说“不”,采取否定态度,显得新颖别致而有创意,显示了考生所具有的逆向思维。

  例文2: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是评判标准和角度不同的结果。

  此话不假,从天到地,从物到人,从自然到社会,处处体现着“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庐山瀑布有多高?实际测量应有百余米,可在李白的眼中它有三千尺。宇宙的中心在哪里?教会认为是地球,而哥白尼则坚定地提出是太阳。“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确实无需过多证明。

  我所关心的是:是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是丰富多彩的吗?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举个形象的例子:若问高考允不允许作弊,我们大家的答案怕不会是丰富多彩的。

  答案唯一并非否认了答案的多样性,正如生物的存在需要环境,答案的确定也需要范围。我认为在一些原则问题上,答案是唯一的。譬如哲学问题中的一些是非讨论,还有一些政治立场问题。另外,在事实面前,答案有时也是确定的,比如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看,非洲的医疗水平在世界上就是落后的。

  答案唯一并不与运动的、发展的观点相悖。相反,发展的眼光,运动的思路常常给一些唯一的答案以有力的支持。例如无论参考系如何变化,零势面如何选择,能量守恒定律都会被充分证明。还有像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国际风云如何变化,改革开放都将被证明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当然,在许许多多时候,答案的唯一性和答案的多样性相配合,会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爱因斯坦正是以光速的唯一性和质量的可变性为基础,才创立了“相对论”。而在我们的学习中,学习目的的专一与学习方法的不断选择不也正是体现了这一种关系吗?的确,只有这样,学习才能不断地迈上新台阶啊!

  “反其道而行之”是学习的新准则,我的文章的立意是否体现了这样的思想呢?想必评判定是公正客观而多样的吧。

  就到这吧。

  【简评】这是一篇运用逆向思维写成的议论文。作者思维的深刻性,使文章显得富有深度和力度。在众多的作文中别具一格。在很多问题上,谷案往往是丰富多彩的,但也有一些问题,答案是唯一的。答案的唯一性并不否定答案的多样性。正是这一立意,使文章全面、辩证,写得无懈可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2:28:16 | 只看该作者
排比本是一种修辞方式,可是,一旦将这一语言样式扩大使用,就会使自己的语言收到绝好的修辞效果。适当运用排比,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更集中的表达某种意思或感情,而且可以造成结构形式的整齐美,增强文章的艺术美。用以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以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以抒情,则情深意厚;用以说理,特别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鞭辟入里、理直气壮的强烈气氛。排比可用于句子和段落之间。

  一、用作段与段之间,即段的排比。如2000年高考作文《多解的一个问题》开头三段是这样写的:“幸福是什么?//曾认为幸福便是拥有金钱,但我看到当一些人使尽浑身解数拼命挣钱而腰缠万贯,却发现世间还有许多金钱买不到的东西时,我迷惘了。//曾认为幸福便是拥有美女,但我看到一些人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国色天香,待跪在美女裙下却发现美女也有衰老的时候,我没有找到幸福的答案。//曾认为幸福便是拥有权势,但当我看到一些人疏通官路、官位显赫时,发现当官不为民做主被百姓戳脊梁骨,不如回家卖红薯,我明白我仍没有找到答案。”三个排比段整齐而不呆板,结构严谨而不落俗套,开篇就展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用作段内的排比句。它可以是成分的排比,也可以是单句的排比,还可以是复句的排比。如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横看成岭侧成峰》,最后一段是这样结束的: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行之路;创新是路,引导我们前行!相信,横看成岭侧成峰,只有创新才不同,只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者语言文采飞扬,排比句式使语意连贯延伸,归纳了全篇,深化了主旨,更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例文1: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生活、工作、学习、理想的不同,都会造就不同的人格,雕塑不同的形象。

  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于是便有人问:你喜爱四季中的哪一个?

  “我喜欢春,春天是苏醒的季节,万物萌生,百业俱兴,春意暖人心。它是昂首挺过寒冬的象征。另外,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又是一亮丽的起跑线,是生活的又一个新起点。”

  “我喜欢夏,热情洋溢的夏,炽热的太阳暖和了春寒料峭的心,火一样的阳光,给我们奉献了更多的热能。”

  “我喜欢秋,金光灿烂的秋,收获在这时进行,风景这时独好。秋风瑟瑟,洪波涌起,秋日的落叶化为了泥土,肥沃了土地,滋生了万物。”

  “我喜欢冬,没有冬,就没有春的到来。我喜欢雪,雪只属于冬天,白雪皑皑,树林披上了白纱。我喜欢冬天的太阳,在严寒覆盖大地的时候。只有太阳能给带来温暖。”

  看呀,这就是答案,丰富多彩,各有所爱。绚丽多彩的春,热情洋溢的夏,金光灿烂的秋,白雪飘飞的冬,不同的性格热爱不同的季节,可谁又能说哪一个季节就不好呢。

  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都不止一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体会,独到的见解,世界千变万化,爱憎便不尽相同。

  有人崇拜军人,因为军人是祖国的卫土。祖国安全的顶梁柱,没有军人,便会成为亡国奴,处处被动挨打。

  有人崇拜企业巨人,没有他们的冲浪搏击,世界经济就不会高速发展,人类历史将停滞不前,社会变革将难以发生。

  有人崇拜医生,有人崇拜演员,有人崇拜作家……

  每个人都面临着一张人生答卷,选择哪条道路,全由自己主宰。

  生活如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自己驾驭生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乐莫大焉!莫为他人而使自己遗恨终生。“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简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放笔抒写自己的见解,行文自如,文采斐然。在对人们对四季各有偏爱的评说中,抓住季节的不同特点,观察细腻,用词准确。“风景这时独好”、“秋风瑟瑟,洪波涌起”等语,化用诗文极为得体,与文章融为一体,浑然天成。接着由自然转入社会,点明军人、企业巨人等对社会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可谓“形散而神不散”。

  例文2:

  感悟生命

  我们时常被周围的人和事感动着。有了鲜花绿树,才有鸟语花香;有了蓝天白云,才有一望无垠;有了海涛浪花,才有烟波浩渺……于是,我在感动的养分中成长,学会了感悟生命——这道时时刻刻在上演的最好剧目。

  友人告诉我:生命是崎岖坎坷的,路上有着荆棘、沼泽,也有鲜艳的花果。想想,这成长的路上是有着许多烦恼、挫折和成功的。是啊,友人的话没错,生命就是一条路。

  老师告诉我:生命是一场充满着遗憾,又满是拼搏的较量。较量中的每一个选手都是自己的劲敌,而我们所要抗衡的也不仅仅是那些强劲的对手、糟糕的处境,更重要的是,生命中所要战胜的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望着老师慈爱的面庞,我点点头。生命真的就是一场一直在进行着的较量!

  父母告诉我:生命是一盘漫长的棋局。这盘棋局里没有猎猎西风,没有四起的狼烟,只有在取舍和进退之间的抉择。就像棋子中最不起眼的卒,要有那股勇敢前进的魄力。是的,生命正是一盘如此的棋局。

  这么多对于生命的感悟,而我呢?我决定自己寻找生命的真谛。

  我向着蓝天大喊,看着白云在悄悄的游走,洒下那一丝丝一绺绺棉絮,看着鹰展翅翱翔,只为丈量那广袤的天际,看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想:生命就应该是那自由自在的灵性和一份闲适的情怀。

  我奔向田野,谛听树与树之间的耳语,跟随蜜蜂去点数花蕾,与蝴蝶一起在阳光下旋舞,与风一道叮咛屋檐下轻响的风铃,去寻找生命的生存方式,去询问那生命的存在。

  风对我耳语:“生命是我这样的轻盈岁月!”

  雨对我歌唱:“生命是我这样的淋漓尽致!”

  雷对我咆哮:“生命是如此的铿锵有力!”

  电对我眨眼:“生命是如此的亮丽透明!”

  还有那些小草告诉我,生命就是一抹淡淡的绿意;花儿告诉我,生命就是绽放时的多姿……

  还有,还有……

  我在学着感悟生命。而父母、教师、友人以及自然界里的一切,都在诉说着他们对生命的知觉和领悟。是啊,对于生命,每一个人的感悟必然是不同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

  对我而言,生命是有着许多合音的交响,生命是有着一颗感恩而快乐的心,生命是能够每日洋溢的幸福……有着成千的解释。

  可是,我想,只有把努力与汗水献给生命,这才是我们每一个人感悟生命时最好的礼物。

  呵!感悟生命,用心去感悟。

  【简评】:世间万物都有生命,而生命是什么?生命的真谛何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命感悟。本文句式灵活多变,大量运用排比,从开篇“有了……才有……”到后面的排比段“友人告诉我……”、“老师告诉我……”、“父母告诉我……”气势酣畅,通过对生命的感悟,明白了生命的意义。

  例文3: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正是害怕“枪打出头鸟”,几千年来,我们多惯于谨守中庸之道,我们的脑筋被传统和习惯紧紧地绑住,看问题力求合乎大众眼光,论事情千万不敢“离经叛道”,这种“标准化”的思维给过我们所谓的安宁与平静,却也给了我们老套与滞后。科技大潮汹涌澎湃的今天,相信千万人都和我一样在想,我们是该给脑筋松绑了,该换换眼光,换换角度,换换思维了,因为“横看成岭侧成峰”,只有创新才不同。

  有位学者曾出过这样一道题:○、△、、四个图形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迟疑不决,不敢开口;也有说是△。其实,这四个图形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作为正确的答案,只是回答的角度和标准不同罢了。简单的问题,多彩的答案,告诉我们一个值得深思的哲理:看问题是可以换种角度,换种眼光的。

  换角度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对于个人来讲,只有换角度,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精彩;只有换角度,才能化矛盾为和谐。或许母亲的唠叨常常让你心烦,但如果你能从中体会到母爱的无微不至,这种唠叨不也是爱的乐音吗?失败了,我们常常心灰意冷,但如果你记着“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不是又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吗?用心品味,生活本来就有滋有味。

  换角度,是一种创新,是一种智慧,对国家和社会的前进来说,就是动力之源。

  香港、澳门问题不能不说是一个难题,是邓小平同志换角度的思维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使久出家门的孩子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换角度,是一种财富,是一种勇敢。当前,西部大进军的口号震天响,许多人头脑一热,就要赶去西部淘金,以为还没开发就已经遍地黄金了,对风险估计不够,对困难认识不足。这时,不乏明智之人换了角度看问题,提出西部热中的冷思考,为西部进军热打上镇定剂,为“春风再度玉门关”做了保障。

  换角度,说来容易做来难。第一个实行变法的商鞅被五马分尸,第一个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死后仍不得安宁。可见,要写出个“一”就要饱蘸心血和汗水,就要有迎接困难甚至献出生命的准备。因为国家需要创新,时代需要创新!

  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行之路;创新是路,引导我们前行!相信,横看成岭侧成峰,只有创新才不同,只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简评】:本文紧扣中心,说理透彻。多处引用或化用古诗文,两处引用谚语警句,用得贴切、巧妙,使文章满篇生辉。特别是中间四个排比段,最后一段以排比句收尾,造成语意连贯延伸,归纳了全篇,深化了论点,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7 17: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