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387|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去年的树》听课有感心得评课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08:5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去年的树》      ——心得体会

               《去年的树》讲述了小鸟和大树这对好朋友间深厚真挚的友谊,写出了鸟儿的执着与诚。听了杨丹萍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一课后,让我感受颇深。她在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播,更是对我教学历程中的一个鞭策。下面就谈一下我感受。

    一、教学“实”。

听了杨老师的课,我感到实实在在的教学是整节课的灵魂,这是给我的最大感触。从整堂课来看,她都特别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朗读课文形式多样,让学生充分体会小鸟寻找大树的急迫心情,感受小鸟对大树的深情及诚信守诺。写话训练中要求严格,耐心引导,给学生充足的训练、思考时间,没有一点不实的感觉。教师用语真真实实,教师风格朴朴实实,学生训练扎扎实实。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感到了杨老师的实还体现在细节之中。像读书时注意让学生做的端正,注意认真的倾听学生的发言,精彩时对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老师的举手投足,就在无意中影响着学生,老师实实在在的教 ,学生扎扎实实的学,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润物细无声”。

杨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实”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上,没有多余的教具辅助,没有慷慨激昂的言辞。她仅仅用简笔画和那清新质朴的语言去和学生进行交流,一起走进文本,走进小鸟的内心世界。

    二、真情演绎,读写结合。

    “情动而辞发”。整堂课都以情为线,入情导读,真情对话,激情点评,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滋养、语言上的训练。每个人读它,都会有各自的感受。有的读出了一对好朋友间深厚真挚的友谊,读出了鸟儿的执着与诚信,有的读出了大树的无私奉献,有的读出了乱砍乱伐造成了小鸟与大树的悲剧……此时,小练笔“你想对文中的谁说,写一写”的安排水到渠成。学生从课始一直集聚的情感,在这时得以充分抒怀,孩子们赞美鸟儿与大树友谊的真纯的话语让人动容,对大树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感动,对于大自然的爱护与关注让人感怀……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这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美好境界吧!
   三、引发思考

    由此,也让我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要实实在在去教,让语文课堂更具实效;还要抓住读写结合的切入点,让读写结合更有实效性。

如: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读写结合点——“面对这样一只小鸟,你想对它说些什么,请写下来。”经老师的点拨,其实可以在教学的另外两个环节进行读写训练。一是“鸟儿问了一次又一次,得到的是一个又一个关于大树的令人心寒的消息。如果你是小鸟,这一路上的心情如何呀?请同学们试着补充提示语后再读读小鸟的问话。”这一环节的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每一个句子,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为每个句子选择一个最佳的词语写在书中的句子里,再读一读。二是教学13——17自然段质疑交流环节时,一位学生问道:“鸟儿为什么看了又看?”我们应该抓住这一质疑点,让学生说说鸟儿看到眼前的情景时心里最想说些什么,并把它写下来。因为这一教学点是在学生的学习高潮中出现的,更能激发出学生表达的欲望,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主旨。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虚心请教,踏实学习,使自己的教学逐步成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08:57:37 | 只看该作者
《去年的树》评课稿




                           张    娟








今天有幸听了喻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喻老师标准的普通话,工整美观的板书,课堂上优雅的举止,让人印象深刻。她和蔼的表情,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都给人留下亲切自然的感觉,营造了良好教学氛围。这堂课上得非常成功,有很多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一、读中感悟,体会小鸟的真情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它讲述了: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小鸟与树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鸟寻访大树时的焦急、伤心之情,以及鸟两次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的内心活动,体会鸟对树的深情与留恋。在教学中,喻老师紧扣目标,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例如,小鸟的三个问句:当它只见到树根时,问:“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这是鸟在寻找树,要用询问的语气来读,当它一次又一次地找不着时,心里是非常焦急的。所以,读鸟向门先生和小女孩的问话时,心情一次比一次急切。当它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它的内心越来越忧伤,指导学生读时要突出一次比一次伤心、一次比一次难过。在此,喻老师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设置情境引读,抓重点词语指导读,分角色读等过程,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着急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二、问题设计巧妙既扩张思维,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喻老师问:“面对着灯火鸟儿做了什么?”当学生说唱了去年的歌,看了一会时。老师追问到: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这会儿他在想什么?第二个“看了一会儿”,鸟儿又会怎么想?这些问题给学生提供很大的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兴趣。他们结合上下文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运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心中所想。这个过程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通过音乐、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幸福感。




喻老师在教“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的时候,配上了一段悦耳动听的音乐,然后问:“听听,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当学生把自己所想的说出来后,课件还出示了一段段假设情景并配上了优美的文字,这美妙的音乐,假设的情境成功的让学生体会到树和鸟儿之间深厚的友谊,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一定的感情基础。




四、注重了学生习惯培养。




当喻老师要同学们思考: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是好朋友?用铅笔做好标记。这让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另外,喻老师随时记得提醒学生认真听同学的回答这不仅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也培养了学生倾听的习惯。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这方面喻老师注意得很好。




五、注重评价语言的多样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评价用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与学生沟通、互动的用语,也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习,达成教育、教学目标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赏识,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喻老师精彩的评价语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你的声音像画眉鸟一样动听。你的声音真清脆等等。




   完美的课堂很难达到,在课堂里多多少少会留下一些遗憾,接下来我想谈谈听完这节课的困惑。




喻老师这节课立足于真实、扎实。在一次次的引导中,一次次的扎实的训练中,一个个问题中学生朗读得越来越好,思维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了训练,学生收获很多。可阅读教学除了培养阅读能力、朗读能力外还承担着不可忽视的多方面的任务,阅读应和思维训练、口语交际、习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这节课里我们看到了读思结合,读说结合,那么读与写的是不是也可以作为这节课的训练点呢?《去年的树》课后习题中有一个小练笔: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我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我在想是否可以把这个小练笔融入教学设计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08:57:13 | 只看该作者
一堂课的呈现体现了一个老师一个阶段的教学思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堂课,一百个老师可能有一百种上法,同样一堂课,一百个老师听了可能有一百种解读。

下面,我就方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读中感悟,体会小鸟的真情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它讲述了: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小鸟与树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鸟寻访大树时的焦急、伤心之情,以及鸟两次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的内心活动,体会鸟对树的深情与留恋。在教学中,韩老师紧扣目标,突出重点。她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例如小鸟的三个问句:当它只见到树根时,问:“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这是鸟在寻找树,要用询问的语气来读,当它一次又一次地找不着时,心里是非常焦急的。所以,读鸟向门先生和小女孩的问话时,心情一次比一次急切。当它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它的内心越来越忧伤,指导学生读时要突出一次比一次伤心、一次比一次难过。在此,方老师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拓展想象等过程,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二、读想写有机结合,升华课文的主题。

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课中,读、想、写并不是人为割裂的,读为想打下了基础,而想象写心灵对话又能促进更好地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将一步一步加深。方老师先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渐渐的,孩子们了解到课文中的小鸟和树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把握了朗读的感情基调。在充分朗读、想象的基础上,又不失时机的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用填提示语的方式来体会小鸟寻找大树时的艰辛与执着。此时,学生就有了自己多元的感悟。又如教学最后三个自然段时,这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情动辞发的训练点。老师让学生读,让学生变成小鸟读,提问:“①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②鸟儿为什么两次都盯着灯火看了一会?这两次有什么不同?”学生解答后,教师适当引导,又安排了一个心灵对话的环节。

三、抓住两个“看”,引导想象,深化主题。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作者略去了鸟儿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方老师抓住两个“看”加以想象比较。

第一次鸟儿看灯火仿佛看到了什么?第二次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他又会想些什么呢?这两次又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后感慨颇多,在多元理解中深化了主题:诚实守信。

建议: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读为想打下了基础,而想象说话又能促进更好的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人文内涵的理解也将进一步的加深。方老师对两个“看”字的教学已经比较到位了,只可惜没有让学生把自己的多元感悟写下来。

此外我对字词教学方面还有一点疑惑。方老师执教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有两个字“融、伐”比较难写,而且容易写错,方老师应在教学词语的环节中加以点拨,强调容易写错的笔画。字词是构建语文大厦的基础,即使是四年级的阅读课,识字教学也不能放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08:56:58 | 只看该作者
《去年的树》评课—— 陈文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08:56:44 | 只看该作者
[原]《去年的树》评课稿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  杨老师的这堂课是比较成功的,在一些细节处理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具体感受如下:

一、注重词语积累,有效落实双基。

如在教学大树和鸟儿的分别的对话时,教师引导学生积累了“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等成语,与文本的解读紧密相连,给人的感觉双基落实得连贯、自然。再如,在体会鸟儿找大树的心情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通过填空练习,既积累了成语,有感受到了鸟儿的急切心情。这样的巧妙使使得词语教学与文本的解读浑然一体,体现课堂的连贯性,真正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

二、多种形式的朗读,营造书声琅琅的课堂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应该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  《去年的树》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合学生的感情朗读。教学伊始,教师就引导学生找出四组对话。杨老师抓住这一文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等,整节课书声琅琅,学生在读中有所悟、有所思。

三、想象写话,感悟深化

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末尾,教师安排了写话练习,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更好的倾吐。这一过程,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08:56:15 | 只看该作者
《去年的树》评课记录今天,我听了我校杨教师作的一堂课——《去年的树》,课后,听课的领导要我对本课进行一个评说。对此,我将听课的一点感受作以简单评说:本节课,总体上来说是非常成功的,是我对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点。

一、   本节课存在的优点:

1.这堂课亮点,我认为它很好的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四字”方针,即“读、思、悟、说”。本节课杨老师抓住了小鸟的四次对话,让学生展开形式多样的反复诵读,同时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并不时的加以引导,去体会每次小鸟的思想变化,使学生的思想认识不断的得到升华,进而明白,小鸟与大树之间还很注意珍惜友情,信守诺言,而人也应该如此,特别是同学之间更应该如此。

2.本节课的另一个亮点,即:本课的结尾很有特色,课堂即将结束时,杨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⑴.学习完本节课,你想对小鸟说些什么?⑵.学习完本节课,你还想对谁说些什么?引发同学们的讨论,使课堂再掀起一个高潮,学生的思想认识再次得以深化。让后进行了两次的在读课题,结束了本课教学。整节课很好的体现了一个教师良好的业务素质,能够做到有放有收,收放自如,弩驾课堂的能力得到了体现。

使学生紧跟教师的主导,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二、人们常说:好课总在下一节。那么本节课同样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本节课的课堂气氛不是十分的活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我认为有这几个方面:⑴.今天参加听课的教师比较多,学生的思想上比较紧张造成的。⑵.缺少掌声,整堂课下来,掌声一共响了一次。我想如果杨老师能够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给回答的学生一个简单的评说,更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层的思维。课堂离不掌声,因为只有掌声才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对此,我认为应该让表扬和鼓励成为教师的口头禅,去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思维火花,使学生的思想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更全面,跟深刻。

   2.本节课学完后,杨老师出示的两个问题,刚才已经提过,我想说的是:教师的课堂设计是很好的,但是学生的回答很肤浅,一句话便完结了。对此,我认为应该再进行深度的挖掘,如果能够用三两分钟,让学生写下来,形成一段话,既是课堂得到深化,又是学生得到一次练笔的机会,效果会更佳。

总之,通过本节课,使我再一次认识到,要想上好成功的一堂课,教师要苦练自己的基本功是很有必要的。人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嘛。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有不对的地方,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08:55:52 | 只看该作者
《去年的树》评课稿

市一小   严曼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整篇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课文还略去了鸟儿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这些语言特点,为教师如何掌握文本,处理教材留下了空白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听了蔡淑琼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我觉得有很多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一、情感主线简明,教学版块清晰有层次
  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本文的情感定位在赞颂鸟儿珍惜友情和信守承诺的品质上,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情感主线。将感情目标分成:“整体感知、初步体验;感情朗读、逐层体验;引导想象、升华体验”三步达成。通过与文本三次亲密接触,层层深入,步步递进,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感受鸟儿诚信。
    二、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小鸟的真情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应该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而在阅读教学中,朗读和默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必须同等训练,比翼双飞。
  《去年的树》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合学生的感情朗读。同时,文中留白较多,供学生思考的空间也很大,他们更需要有一个细细品位、静静思索的“场”。蔡老师抓住这一文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加提示语读、分角色读等等,并将朗读与默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读与悟、品与思并重,且对每一次的“读”都有不同的要求,尽量让学生在每一次的读中都能有不同的收获,不同的体验。

三、抓住两个“看”,引导想象,深化主题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作者略去了鸟儿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蔡老师抓住文中的两个“看”加以想象与比较:
  第一次鸟儿“看着”灯火,他仿佛看到了什么?第二次他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他又会想些什么呢?这两次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后,感慨较多,在多元理解中,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诚实守信。
    教学永远都是遗憾的艺术。蔡老师的这堂课对字词的教学落实不到位,教师在学生初次接触生字时,就应该明确点出,强调容易写错的笔画,引起学生的注意,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写一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21: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