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9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例题教学中生活场景的运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09: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中,多数例题都由生活场景引入新的学习内容,把丰富的生活素材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数学教学重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支撑数学学习,或通过创设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活动平台,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学习。为了充分利用教材创设的这些生活场景,帮助学生展开有效的学习,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场景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好这些资源。
  一、运用场景,使之成为数学学习的背景材料
  数学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它是对现实生活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抽象,是超越生活实际的概括;现实生活里有许多数学现象或数学内容,它是数学在生活里的原始模型,是形成数学的背景资料。教材中的许多例题都是用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的背景材料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呈现例题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从场景中感受和发现相应的数学问题、数学现象,体验、感悟数学内容,从而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意识,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事件和分析生活现象。例如,在二年级教学乘法的含义,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例题场景中的兔和鸡,提出兔和鸡各有多少只的问题,着重让学生看出兔有“3个2只”,鸡有“4个3只”,感受生活中的“几个几”,使之成为认识乘法的基础。在教学除法含义时,可以让学生观察例题的现实场景,感受“坐缆车”和“分铅笔”情境中“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使之成为认识除法的基础。再如,在教学四则计算时,可以呈现例题场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出需要计算的问题,引入新的计算内容,这既可以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实际意义,体会数学问题里数量间的联系,还可以让学生体会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产生学习的动机,感受学习计算的意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09:19:00 | 只看该作者
 二、运用场景,使之成为概念形成的直观材料
  概念是反映一类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人们在感觉和知觉基础上产生的对事物本质的概括性认识。因此,学生数学概念形成的起点,是对概念所指的一类事物的具体感知,即通过感官具体接触这类事物,获得感觉和知觉。教材中许多概念教学的例题,也都提供了生活场景,以场景中的一类事物作为学习的材料。教学时,应该利用这些场景,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和交流等活动,逐步感受这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在三年级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可以呈现例题场景,让学生看一看各种运动物体,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这些物体的运动过程有什么特点,用手分别比画它们的运动路线,感知两类不同的运动:沿直线运动和绕一点转动,以此支持平移和旋转概念的形成。再如,在认识平行与垂直时,可以分别呈现例题中的现实场景,让学生具体观察生活中常见直的线条相交与不相交、相交成直角的现象,互相表述并用直线表示它们的位置关系,获得直接经验或者直观认识,形成直观表象,以便在此基础上抽取其本质属性,揭示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在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同样可以利用例题的生活场景,找出相应形状的物体,在感知、比较中形成这些形状的表象,以便促进相关概念的形成。
  三、运用场景,使之成为数学探索的思维支撑
  数学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思维展开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的过程。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结论的得出,数学方法的获得,无一不是思维活动的结果。但小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结论和方法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这就需要利用直观形象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在一些教学中,可以运用例题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展开思维,探求知识的原理与方法。例如,在二年级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当学生列出14×2以后,可以引导学生直接观察现实场景,根据情景中28个桃的排列思考:“怎样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使学生利用直观场景进行推算和交流表述,从不同的表述中找到共同点:2个10是20,2个4是8,合起来是28。有了这样的思维基础,学生理解和形成笔算方法就会比较容易。三年级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46÷2,是学生学习除法笔算的开始,可以让学生观察场景中的46支铅笔,思考“可以怎样分,每人得多少支”,并把观察、思维和语言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可以先把40支(4梱)平均分成2份,每份2梱,是20支,再把6支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支,合起来得每人23支。之后,引导学生按这样的程序在竖式上计算,形成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方法。
  四、运用场景,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活动平台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包括操作、实验、思考、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要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构建合适的活动平台,以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恰当的方式开展学习。教材中的一些例题,通过创设生活场景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依据其中的数学内容或数学现象,以适当的活动形式进行探索和完成新内容的学习。教学时可以利用这样的生活场景,制造认知冲突或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以此为平台,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结果。例如,在学习“平均分”的具体分法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场景进行观察,根据场景里的要求思考“能不能这样分一分”,进行实践操作,从不同角度分别体会“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全面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再如,在二年级学习以不同的标准分类进行统计时,可以呈现“动物运动会”的场景,让学生通过对场景的观察,思考“你想知道什么”,“你准备怎么做”,从而明确为解决“想知道”的问题,必须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来统计。在此基础上,再主动参与统计活动并交流结果,在这些活动中认识对同一事物,可以根据需要用某种标准分类进行统计,体会不同分类标准的统计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教材创设的生活场景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可以从多种角度揣摩和领会编者的意图,以便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支持学生的数学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17: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