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55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陶罐和铁罐》听课笔记评课发言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8:0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陶罐和铁罐》听课反思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学校领导能为我们安排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感谢罗老师与赵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课堂 ,每次听罗老师的课及讲座,我总是心潮起伏,激动不已,整个身心不由自主随着罗老师入情入境。她犹如一位向导,更是一位朋友,伴着孩子们经历了一次次深刻的心灵之旅。

下面我来谈听赵老师上《陶罐与铁罐》的感想: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处世道理。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均在对话中充分展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在这堂课中,赵老师充分关注学生生命发展,注意做好“四字文章”,即立足“趣”字,倾注“情”字,落实“读”字,深化“理”字,整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兴趣盎然。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视角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从教材特点、学段目标的角度评价这堂课。
     所谓寓言,就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巧妙地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这是语文教材中非常特殊的文体,针对这种文体特点,赵老师将情趣带入课堂,课前和学生聊童话故事中最喜欢的人物,然后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畅游童话王国,童真童趣迎面而来。此外,这节课也紧紧围绕寓言“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的特点,抓住“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来展开教学,层层建构阅读话题,从而步步逼近中心意图。
       再来对照三年级也就是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来看这节课,其中有这样一条:“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节课中,对于整体感知的处理是完全符合的。老师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初步有个总体感知。接着,老师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人物的感受,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就会把学生引入当时的情境,在情感上才会引起共鸣。

此外,课标中还有一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根据这一标准,这堂课中对“奚落”这个词语的理解令我印象深刻。首先在询问学生难读的字中正音,接着当学生提出“奚落”这词不理解时,老师引领大家看书上的学习提示,让学生了解到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意,然后当学生理解了铁罐对陶罐的傲慢、轻蔑、恼怒时,老师再回过头来对孩子们说:“此刻,相信你对“奚落”一定有了更为丰富的理解。”就这样,领着学生在文本情境中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这样的处理可谓匠心独到,完全符合中段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从“简单语文”的教学理念角度评价这堂课。
     如果让语文教师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自己心目中的语文课,答案肯定多种多样。我觉得应该“课如茉莉”,看起来平淡无奇,品起来幽香缕缕,回味起来则是清香袅袅。今天这节课,正是“简单语文”的生动演绎。导入课题、自主识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重点突破,环环相扣,线索明朗,轻松自然。但“简单”是一个相对概念,有简单就一定有复杂,只有“复杂”作为前提,这样的“简单”才会有保障,才不会沦落为“简单化”,正所谓“简约而不简单”。怎么不简单呢?

     第一,通过建构阅读话题使课堂立体起来。所谓 “阅读话题”,就是为引领学生解读文本中心意图而设置的交流主题。阅读是依托于阅读话题来调动学生已有经验与文本信息进行重组、创造的过程,在话题的建构中引领学生一步步逼近文本的价值内涵。只有建构有价值的阅读话题,搭建和谐的“对话”平台,才能发挥感悟的创造性,构建起开阔的精神世界。以本节课来论,导入时,让学生回答“这两个罐子使用起来谁不怕碰撞?为什么?”从而了解了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特点,形成“触动性话题”;初读时,通过“用上文中的词句来说说这个童话故事主要在讲什么?”形成“感知性话题”;细读时,通过“铁罐究竟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陶罐又是如何对待铁罐的?”形成“探究性话题”。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阅读话题也随之有了“温度、宽度、广度、深度”,具有了思维激发力、文本穿透力、研读支撑力。
    第二,通过主题教学使课堂丰满起来。所谓“主题教学”,就是围绕一定的主题,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实现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样,就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内容统整起来。这堂课的精读部分,就利用了“神情”进行主题教学。如在学习铁罐的话时,紧紧抓住“傲慢”、“轻蔑”、“恼怒”的神情提示语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又引导学生读文本想象,又请学生想一个比恼怒更进一层的词语,不断丰盈铁罐的形象。接着迁移此法感悟“请你选一个填到句中想象着画面读一读”,这时两者完全不同的形象特征就展露无疑,为辨析价值取向、解读文本含义打下了基础。
     三、从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角度评价这堂课。

我们说读书读书,要以读为主,“书声琅琅”已经成为语文课成败的生死标签。教师范读、自由读、同桌对读、分角色读等等,花样百出,好不热闹!赵老师以“神情”为朗读教学的落脚点,感悟形象。课堂上朗读气氛热烈,特别是学生对铁罐的话饶有兴趣,教师引领学生在驾驭整体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此时的铁罐会有一些怎么样的动作,加上动作读一读,看图片说说铁罐的表情等,充分挖掘“神情”背后的“心理活动”。 使学生有了多元感悟的读,读厚了文本、读深了文本。

杨再隋教授曾说:“返于自然,归于纯净。”赵老师的简单语文让我们体会到了其中的滋味,让我们走进了幸福、诗意的语文世界。
      以上只是我自己的一些感想,也许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不当之处尽请赵老师和在座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在我看来,本课对话教学的主题恰恰应该是“心理活动”。只有挖掘心理活动,才能将对话主题往“如何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逼近。正所谓“语文,为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而教!”因此,为了内化性朗读,还需要多一点教师的“追问”。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反馈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思维作即时的疏导、点拨,“追问”无疑是实现“有效学习”的指导策略。通过追问,可以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如在指名读铁罐说的话时,老师可以这样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读?”“铁罐,你干嘛这么生气?”“陶罐的什么话激怒你了?”“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在课文中“走一个来回”,“读读—悟悟—说说—再读读”,最后的读,是融会贯通的读,多元感悟的读,读厚了文本、读深了文本。

从课题中“铁罐”和“陶罐”的并列关系来看,从铁罐的反面角度去挖掘中心含义,的确是个好办法,但一堂课下来,傲慢无理的铁罐在学生的脑海中不断内化,而真诚虚心的陶罐却受到了冷落。这样的教学不仅仅造成学生关注点的偏移,更严重的是小学生正处于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种偏移将不利于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从这则寓言所揭示的含义来看,我认为“陶罐”谦虚、友善的特点才是寓言“表达的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是否可以尝试从正面引领学生感受“陶罐为了与铁罐和睦相处,以谦虚对待傲慢,以真诚对待恼怒”的表现,挖掘陶罐身上与文本意图相一致的人文性美德。

     每次听特级教师窦佳梅的课及讲座,心潮起伏,激动不已,整个身心不由自主随着窦老师入情入境。她犹如一位向导,更是一位朋友,伴着孩子们经历了一次次深刻的心灵之旅。

品读课文,激发情感。情要自己在学中悟,理要在学中悟,法儿也要在学中悟,悟不出来总出现偏差,老师适当点拨、讲解,总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读懂课文,既得到了猎枪,又得到了兔子,一举两得。

窦老师确实是个好猎人,她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去读,去理解,去品悟,体会“亲人”的含义,并以此辐射全文,收以一当十之效,摆脱了“多余的精节分析,烦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窦老师都给予认可和鼓励,并利用学生之间阅读感悟差异来进一步推进教育,学生多元读解,教师在其中只起了引导、点播、辅助作用,充满了人文情怀。

搜索信息,抒发情感。小学语文新课改对阅读提出了具体的量化要求,六年制小学毕业生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将课外活动经常化,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8:07:25 | 只看该作者
《陶罐和铁罐》听课体会

  0
推荐沐浴着暖暖的秋日,乘着全运会的东风,我区2009年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堂教学大赛”也如期拉开了帷幕。作为本次活动的先行军——语文和英语学科已经率先开赛,首先接受了检阅。在这个赛场上,没有速度与力量的较量,有的则是激情的碰撞,情感的流淌,收获的充实。从开赛第一天起,我就多次去比赛现场观摩学习,少说也听了七八节课,其中阮怡老师的《陶罐与铁罐》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说实话,一开始对于听这节课,我没有抱以多大的希望,因为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曾讲过《陶罐与铁罐》,在以往优质课的评选中,我区的青年才俊们也时常把它搬到大家的面前,基本的套路大家都已心知肚明,所以我觉得不太可能讲出新意。不过,阮怡老师却以其扎实严谨的教风,朴实而又新颖的设计彻底征服了我。

一、生活识字,育人无痕。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识字教学仍然是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环节。阮老师在识字的环节中,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字重点指导,由读到写,全面兼顾。在学习多音字“处”时,老师引导学生:“你在学校的哪些地方见到了‘处’字?”开始,学生还不知所云,答非所问。后来,在老师的再三启发下,有的学生就想到了与他们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德育处”“教导处”,于是“处”字两种读音的辨析工作便轻松完成了。这样的设计将识字生活化,学生学得有趣,老师也教得轻松。而在指导写字的时候,阮老师则选取了笔画较多的“谦”字来进行重点指导。由于这个字很难写好,所以阮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对这个字进行了认真地观察,找出了左窄右宽的特点后,阮老师就边示范边指导:“写的时候,要左收右放,两部分要互相谦让”。这样,在写字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育人无痕,堪称绝妙!

二、主线清晰,方法引路。

这节课上,阮老师还非常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预习检查时,老师很自然地从词语的识记过渡到句段的解读。老师先是出示了文章的第一段话,然后通过读这段话,让学生谈收获,提疑惑。对于简单的问题老师现场梳理并组织学生解答,而不能以一言概之的复杂问题——“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则采用了再读书、画重点、再体会的方式进行学习。第一组对话老师进行了重点细致地朗读指导,然后师生又一起提炼朗读方法——借助提示语,注意标点符号,加上肢体动作等。学生掌握了方法后,就开始进行二、三、四组对话的互助式学习。交流学习成果时,同桌先进行展示并说明理由,之后,老师就适时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到情感的共鸣点,再来读对话。有了情感作依托,学生把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理直气壮表现得活灵活现。此外,阮老师指导学生读的形式也多样,有个别读、齐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等,通过读,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三、巧用评价,培养习惯。

阮老师特别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在这节课上,当学生的发言完整有条理时,老师就会说:“我发现你说话特别完整!”而如果学生的发言辞不达意或文不对题时,老师就会适时点拨、指导,帮助他们规范语言,培养他们良好的表达习惯。在指导学生写字时,阮老师还巧妙地通过评价——“我发现这个同学的姿势非常好,头正,身直,臂开,腿平”,来告诉学生保持正确的坐姿。在交流对课文蕴含道理的认识时,几位同学积极地发言后,阮老师又及时地评价:“平日多积累,关键时候就能派上用处了。”通过这种方式,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总之,在这节课中,阮老师随时随地有针对性的评价,对于学生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此外,这节课中老师亲切的话语、真诚的笑容、赞赏的眼神、与学生无障碍的沟通交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堂课,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上洋溢着和谐欢快的气氛。这一切,都源于阮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我愿以此为目标,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8:07:10 | 只看该作者
《陶罐和铁罐》听课心得

大同二小    王 欢

上周周六,在雨花区政府举行的“名师课堂”研讨会上,我聆听了特级教师李卫东执教的《陶罐和铁罐》一课,感受颇多,获益匪浅。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李老师在抓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情感方面很有特色。李老师在引导学生整体感悟文意,理清文章人物之后,指导学生将课文分成几个场景,在情景教学中体会文章中心思想。在课堂中,孩子们根据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找到“傲慢、谦虚、轻蔑、争辩、恼怒……”等词语,在此基础上,李老师引导孩子们理解这些词语所表达了怎样的神态、语气、心理活动,去细细揣摩、体会;然后请孩子们带着这样的语气和神态朗读两个主人翁的对话,朗读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自由、齐读、指名读。特别是在指名读中,教师让学生个体反复练习、反复体会、竞赛读,请孩子评价,在评价中结合文章内容,孩子深入体会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争辩。铁罐由傲慢变得恼怒的原因。这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孩子从走近文本到走进文本,进入具体的语境,让孩子们在层层铺垫的教学程序中自主的由词及句,由句及意,引起自身的情感共鸣,深层感悟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所以,李老师的课堂教学一气呵成,无论是上课的学生还是听课的老师,都完全融入了他所创设的情景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8:06:54 | 只看该作者
《陶罐和铁罐》(滨江学校教学副校长听课有感)
近来,听了我校周婷老师执教的推门课《陶罐和铁罐》。这一课,以往很多优秀的教师有着典型的设计。针对周婷老师的教学设计,我有以下思考和建议。
1、可以听一听,画一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比如:学生读完课文后,可以添画表情。然后问一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画?”比如说:“铁罐在说话时十分生气,后来还恼羞成怒,大发雷霆,所以我要画出它双眉竖起,两眼圆瞪的样子”。“我想表现陶罐当时的谦虚,说话时心情的平静。所以它的表情应该是笑眯眯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又把握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础。
2、抓住“人物”的特点,指导朗读。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陶罐说的话。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恼怒”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学生再读句子,将铁罐的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
3、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这样一来,课堂不再是老师的独角戏,而是学生的舞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8:06:30 | 只看该作者
听课评课——评岑央叮《陶罐和铁罐》

    《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是一篇很好的练习朗读的材料。岑央叮老师通过朗读文本语言来体会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从陶罐和铁罐两者不同的命运结果中,懂得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这节课的设计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比较浓厚。
     首先,岑央叮老师能把握教材的重点,通过抓重点句、关键词让学生自悟体验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课的开始,岑央叮老师要求学生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从学生的朗读中,体会陶罐的谦虚,铁罐的骄傲。接着通过同桌互演陶罐和铁罐,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在这个环节中,我觉得学生对“轻蔑”这个词的理解似乎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这时,老师是否可以让学生用眼神、面部表情来表演一下“轻蔑”或者老师例举学生生活学习中的事例来说明,也可以引导学生看插图中陶罐和铁罐的表情,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再如:“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这个句子,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铁罐指哪方面,陶罐无法与他相提并论呢?”是它们外表的美丑?是它们在人们心中的经济地位?是它们对人类贡献的大小?还是它们力量的强弱?这个方面教师没有合理展开,只是朗读带过。
     再者,我觉得语文应该要体验人文性的完美结尾。上课时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不难,读懂读好读透都可见功底,难的是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尤其是这篇课文,学生沉溺于扮演骄傲的铁罐角色,很容易陷入盲目的骄傲情绪。岑央叮老师可以在结束时请同学们和身边的好朋友握握手,增进同学间的情感,避免犯陶罐和铁罐这样的错误,是相当有现实意义和思想教育价值的,用微小善意的举动构建了和谐的人文课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8:06:08 | 只看该作者
《陶罐和铁罐》听课反思

万泉中心小学              董海浪

上周听了徐建老师执教的《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徐老师在本节课主要抓住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也就是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朗读。在读中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品质,这方面是很突出的。对于文章后一部分——不知多少年过去,陶罐完好无损,而铁罐却被氧化,无影无踪了——老师采取略处理的办法,通过概括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发现铁罐的弱点。这时,文章带给我们的启示自然就清楚了。我觉得,教学的详略是合适的。从三年级的学段目标来看,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些第二学段的重点,徐老师把握得比较准确,所以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这节课还比较扎实。不足的是,在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对话的这部分,老师一句一句地指导、评价,使原本简单的内容变得繁琐,使原本有趣的对话变得乏味。二是学生没有熟悉课文内容,在无法读通顺的情况下读出情感,很显然是困难的;三是老师要把自己设计的环节呈现出来,为了教学设计在上课,而忽略了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8:05:58 | 只看该作者
《陶罐和铁罐》听课评析


李瑶老师的课值得我学,最深的体会是:


一、教学主线突出。

    首先,李老师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然后,以“奚落”一词为切入口,以“铁罐为什么奚落陶罐?”为主线,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划相关句子,读句子,读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说出来,说得不完整处,适时点拨,指导,规范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语言习惯。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是课文的重点,李老师引导学生紧扣“傲慢”、“谦虚”、“懦弱”、“轻蔑”等词语品词读句,必要时,给学生示范一下动作神情。指导学生读的形式也多样,有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读,通过读,学生很快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继而,让学生交流对课文蕴含道理的认识,将语言文字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了一体,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感的熏陶,使其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也使整堂课一气呵成,一以贯之,体现了教学的完整性。


二、师生关系融洽

    课堂上,李老师始终以亲切的话语、真诚的笑容、赞赏的眼神与学生交流。在朗读和表达中,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存在差异时,李老师做到了教学民主,如一位学生读:“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读得很不到位,李老师听了,付之温柔的一笑,说:“不要紧,看老师读后,再试试。”她随之配以适当的手势和表情给学生示范读,顿时,学生朗读积极性高涨,再读,就比较神气了。李老师的评价语言也很风趣,如“乍一听,我真想把铁罐丢得远远的。”学生听后,会心地笑了。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或朗读后,李老师都及时鼓励表扬,从而使每个学生敢说,会说,乐说,能自豪地坐下。整堂课,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充溢着和谐欢快的气氛。


小小建议:

    一、学生初读课文后,能否让他们交流一下: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再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来表达自己的感悟,也许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和探究性学习。

   二、传神的对话描写是本文的写作特色,能否让学生分角色读读全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8: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