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19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听课笔记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4:1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开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
我们学校开展了教科节活动,我听了沈美凤老师的语文课,深有感触。沈老师上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语言优美的课文。课文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同时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这里,谈点看法。沈老师注重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

语文教学的特色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即语言训练。语文是规范的语言,是学生学习的范文,学生学语言的直接感知以积累为主,让他们品尝课文的原汁原味,不需要插入第三者太多的解说,要想获得语言的技能,主要靠语言实践。所以,本课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诵读“你最喜欢的地方,读出西沙群岛物产的美丽、可爱”。学生充分练读后,根据自己的感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老师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学生有了充分的自由,变得爱读,想读,改变了全盘授予的传统教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西沙群岛海底这一段课文,尤其在看完海底的录象后,会由衷的发出感叹,海底的鱼真多、真漂亮!对海底世界产生喜爱、赞叹之情。这时,学生再去读书,必然能带着情感和体会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章的味道,读出文章的神韵感受,语感也便随之产生了,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读是关键,是“问”和“悟”的基础,因此读一定要落到实处。要想使学生通过朗读达到有效的感悟,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而适当的情境教学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小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印象深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真实的情境,从多种感官给学生以刺激。沈老师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课时,就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营造这种情境教学的氛围。如在讲海水、海底这两个地方,沈老师把从网上查找到的有关图片向学生播放。当学生从屏幕上欣赏到了海水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便由衷的发出了感慨“大海真美,真漂亮!”当学生看到了海底的美丽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时,再一次使这些孩子从视觉、从直观上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感受到了大海的神奇。以此来开拓学生的视野,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4:21:26 | 只看该作者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分别从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由于课文篇幅较长,沈老师选择了“海底”作为教学内容,带领学生感受了西沙群岛海底的富饶。个人感觉她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讲解导入,图片辅助了解。

课始,沈老师让孩子们跟她一起书写“岛”字,并告知学生:那些被水围绕的陆地和山就叫“岛”。然后板书“群”,过渡到“群岛”——许多的岛组成了群岛;我国有四大群岛,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出示地图,一边板书“西沙”一边介绍“西沙群岛”,并理解“海防前哨”。虽然只是一群岛屿,可是人们都说这是个富饶的地方。师板书“富饶的”,再齐读课题。最后出示句子“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齐读。整个环节很简洁,但很巧妙。

二、词语教学。

沈老师将词语分成三排,其中第二排的词语很有特点,全部都是动词——“绽开、蠕动、产卵、栖息”。老师一问,学生很快就能说出这些词语都是表示动作的。而对于“蠕动”一词的教学,则需要斟酌:怎样的爬行叫蠕动呢?学生只有在观察字形、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才能理解。这里,我觉得是否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几个动画:蜗牛或者小虫子的爬行过程,这样,他们就能一目了然,原来“蠕动”就是“一伸一缩慢慢地爬行”。

三、巧用多媒体,拉近时空界限。

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它是遥不可及的、神秘的地方。如果只是停留在书上的讲解,就显得非常枯燥,孩子们的兴趣也会大大下降。而如果此时给孩子们一个视觉享受,让他们目睹一下西沙群岛的丰富物产,那就拉近了孩子们与西沙群岛的距离,课堂效果将截然不同。而这节课,沈老师就做到了,从孩子们的表情以及叹声中,我们听课的老师也能被孩子们专注的样子感染。我想,在多媒体的帮助下,那些“形态各异的鱼儿,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以及海滩上的鸟”都将久久地烙印在孩子们脑海里。再由这些形象的画面过渡到课文内容的感悟,孩子们都会积极参与。

四、通过分类,帮助学生理清写作顺序。

在教学3—6自然段时,沈老师先让孩子们圈一圈课文都写到了哪些物产,然后生说一个物产师贴一张词语卡片,接着师请学生上台将这些词语贴在简笔画“海底、海滩、海岛”相对应的位置,理清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鱼”,“海滩上的——贝壳、海龟”,“海岛上的——海鸟”,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课文的描写是按“海底、沙滩、海岛”三方面来写的。在理清文章内容的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了写作和表达都要有顺序。

五、小练笔的设计。

最后,沈老师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小小解说员。先出示视频,再进行填空练习——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可丰富啦!海底的岩石上长着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_。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_______。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______,样子______。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_____,好看极了。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游动的时候______;有的______,鼓起气来 ______。各种各样的鱼_______。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______,_______。

从以上的填空练习,我们可以看出沈老师是想通过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积累课文第3、4自然段。但结合我们的研训主题“拓展性小练笔”,我想这个填空并没有进行拓展。

值得商榷的地方:读的形式不够多、读的指导不够到位。文章语句很美,很适合朗读,但课堂上的朗读形式很单一,师的指导也不是很到位。这其实也是我的一个弱项,希望与沈老师一起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4:20:34 | 只看该作者
 程老师上了《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
  程老师的这堂课,是一节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课。以词句训练为基础,以“读”为教学主线,努力营造一种“平等、信任、激励、自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们主动地学,自信地学,兴趣盎然地学,达到扎实有效的课堂效果。教学过后,我们发现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现整理出来与大家共享。
  一、阅读训练扎实有效
  读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本文对话,通过“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从中找到了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词语。比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描写鱼多,鱼美的优美……句子的同时,进行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子训练,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谴词造句的艺术。
  二、运用媒体开放教学时空
  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更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接触文本,感知其形象;再运用多媒体教学图片,重点展现西沙群岛海里形态各异的鱼儿,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以及海滩上的鸟。由形象的画面理解再度升华到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始自终地调动着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三、创设情境拓展教学
 程老师在引导学生感知文本中,让学生欣赏图片,使得原本对西沙群岛模模糊糊的认识变得清晰起来。在教学鱼时,程老师不仅仅局限于对课文的理解,还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想说的话,既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珊瑚时,图片展示,创设了情境,似乎把学生带到了海底,让学生说说看到的珊瑚还像什么,学生说像扇子,像树,像圆球,等等。既感知文本,又跳出画面,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走进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同时,运用恰当的拓展安排,让获得了感知,并使语言文字升华为自我感受。然后借助形象感悟进行理性提升。
  程老师的这堂课还有很多闪光点,如词句教学方法多样、思想教育不着痕迹等。当然,本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教学“海滩”时,大家不难发现,程老师已出示课件海龟图了,又让学生说贝壳的五光十色等多处重复教学,教学环节不太清晰,如果这一环节调整得好,会挤出大量时间的,把这些时间利用到最后写话中去,相信这堂课将会更加完美。

检查是否有新评论文章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4:20:12 | 只看该作者
 程老师上了《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
  程老师的这堂课,是一节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课。以词句训练为基础,以“读”为教学主线,努力营造一种“平等、信任、激励、自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们主动地学,自信地学,兴趣盎然地学,达到扎实有效的课堂效果。教学过后,我们发现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现整理出来与大家共享。
  一、阅读训练扎实有效
  读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本文对话,通过“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从中找到了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词语。比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描写鱼多,鱼美的优美……句子的同时,进行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子训练,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谴词造句的艺术。
  二、运用媒体开放教学时空
  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更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接触文本,感知其形象;再运用多媒体教学图片,重点展现西沙群岛海里形态各异的鱼儿,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以及海滩上的鸟。由形象的画面理解再度升华到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始自终地调动着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三、创设情境拓展教学
 程老师在引导学生感知文本中,让学生欣赏图片,使得原本对西沙群岛模模糊糊的认识变得清晰起来。在教学鱼时,程老师不仅仅局限于对课文的理解,还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想说的话,既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珊瑚时,图片展示,创设了情境,似乎把学生带到了海底,让学生说说看到的珊瑚还像什么,学生说像扇子,像树,像圆球,等等。既感知文本,又跳出画面,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走进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同时,运用恰当的拓展安排,让获得了感知,并使语言文字升华为自我感受。然后借助形象感悟进行理性提升。
  程老师的这堂课还有很多闪光点,如词句教学方法多样、思想教育不着痕迹等。当然,本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教学“海滩”时,大家不难发现,程老师已出示课件海龟图了,又让学生说贝壳的五光十色等多处重复教学,教学环节不太清晰,如果这一环节调整得好,会挤出大量时间的,把这些时间利用到最后写话中去,相信这堂课将会更加完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4:19:54 | 只看该作者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4:19:41 | 只看该作者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
第一步:师生研读第四自然段。
  教师让学生在“贝壳”和“海龟”中选择一种,研读相关段落,要求是: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懂“贝壳”或“海龟”的特点的?圈圈画画重要词语。
  第二步:组织汇报交流。(以“贝壳”这部分的交流活动为例)
  教师抓住学生汇报中提到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千奇百怪”“无所不有”等词语,要求学生结合看图自由想象,进行句式训练:
  贝壳大小不一,大的(),小的()。
  贝壳形状多样,有的(),有的(),有的()。
  贝壳颜色不一,有(),有(),有()。
  西沙群岛的贝壳真是()、()!
  第三步:自主研读第三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圈圈画画重要词语的方法自主研读第三自然段,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口语表达活动:为海产品做代言人,看看谁介绍得准确、有趣。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中。一会儿,一场别开生面的海产品自我介绍会拉开了序幕:珊瑚:大家好,我是海底的美丽公主──珊瑚,我和我的姐妹们形态各异,美丽多姿。你看,我们的样子像不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海参:(慢条斯理地)你们好,我是海参,在海底,我们的家族成员可多了,我们经常懒洋洋地蠕动着,大家都叫我们“海底老人”。
  大龙虾:(粗声粗气地)我是大龙虾,是海底的治安管理员,坏家伙们看见我一身厚厚的铠甲、一对威武的大钳子就吓得逃走了。大家以后有什么麻烦,就来找我,我一定帮忙。
  鱼:我们鱼儿家族遍布海底的各个角落,兄弟姐妹多得数也数不清。我们被称为“海底时装模特队”。你瞧,我们每天都穿着漂亮的衣服在海底作巡回演出呢!

        教师抓住了“语言”这根语文课的命脉,先扶着学生学习语言,再放手让学生学习语言。特别是,“海产品自我介绍”的活动设计非常巧妙──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学生要做海产品的代言人,就必须理解描写海产品特点的词语,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过程也非常到位,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4:19:21 | 只看该作者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老课文。课文分别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景。从整篇课文来看,《富饶的西沙群岛》篇幅较长,许多语句描写优美。

    李老师的这堂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由于篇幅较长,李老师有选择、有重点地节选了海水和海底作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李老师的这堂课,有这么几大亮点:

    1、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有亲和力

    李老师虽然很年轻,执教时间也并不是很长,不过给我感觉上课不拘谨,很自然。特别是导入时的语言优美,再配合以阳光的微笑,极具亲和力。初读课文后,询问学生:“你还对西沙群岛有哪些了解?”学生并没有按预设回答老师,李老师并不是马上否定学生,而是进行耐心引导,使学生找到了那句“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巧用多媒体,让文本离学生不再遥远

    西沙群岛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极神秘、极模糊、极遥远的地方。学生连它所在何处都不得而知。针对此点,李老师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图片,从学生的一声声惊声中我们不难看出多数学生都能感受出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李老师又出示祖国地图,让学生去寻找西沙群岛的所在位置。这样通过看一看,找一找,不仅填补了学生的这一知识盲点,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接着此举为后面的研读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再如对珊瑚、海参、大龙虾,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对此,李老师她都用多媒体给予直观展示,让学生恍若置身海底,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主动学习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如今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并掌握学习过程,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检验、自我评价,实现学生自我探究学习语文的愿望,从而使学习过程不断地得到优化。在李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上,大部分的环节都能充分体现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比如在初读课文时,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品读第3自然段时,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好好读一读,这看上去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但尽显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习惯就会形成于章老师的潜移默化之中。

    4、注重抓重点词品读课文

    李老师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抓住了“各种各样”、“懒洋洋”、“到处都是”、“威武”这几个词,通过图片展示和动作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珊瑚的确美丽,海参的确懒洋洋,大龙虾的确威武。

     5、美术与语文的完美结合

     我想本课最为有新意的莫过于李老师讲美术与语文结合进行教学。李老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时让学生画了海底世界。在讲第四自然段之前她选了几名学生代表拿出自己的作品先介绍一下,再进行课文。这一环节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这节课,也存在着值得我们商榷的地方。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描写鱼多,鱼好看的句子的同时,如果进行“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训练,或是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地写一段话,都会让学生感受谴词造句的艺术。学生介绍图画作品的时间太过冗长,挤掉了宝贵的读书时间。

     当然,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精彩的课永远是下一课。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接近它的真谛。以上只是纯属个人一家之见,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 09: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