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18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课后随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21:4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

《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课文是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极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而且独立,他们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较短。针对这些情况,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媒体的技术吸引他们的感官,通过品读课文,让他们体会人物的情感和态度,从而达到文章情感教育的目的。如,在朗读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我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小柳树说这番话时得意、骄傲的神态,再结合自己得意时的表现,加上动作、神态来读一读,这样一番体会,学生能够读得惟妙惟肖。

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来读懂课文。其中,我又是从三方面进行引导:一是从柳树和枣树的生长特点分析他们的不同;二是从两者的性格特点来理解不同;三是通过小柳树的前后表现不同来体会。在进行这三方面的引导中,我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不同语气地朗读、比较和体会。学生不仅在读中感悟课文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也体会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其中对小枣树心情与性格地方理解比较到位,而对小柳树的性格与说话语气方面不是很清楚,造成有些学生在回答仍存在含糊不清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学习课上灵活引导学生,过渡语言简练准确,利用学生的完整思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21:42:45 | 只看该作者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并通过课文让小朋友们明白一个道理,具有很强的育人意义。但在学习中小朋友们对小柳树是非常熟悉的,而小枣树小朋友们却不太了解,但在学习中并没有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困难。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之处,初步感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朗读为主线,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造性地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呵护学生独特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亮出学生独特的个性。因此,在整个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我都是采用“读——评——再读”的方式。学生在听完同学的朗读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针对同学朗读中的不足,创造性地加以自己独特的理解,配以动作、表情,朗读精彩纷呈,在这一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互评,不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让学生在初读、互评、再读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展示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本堂课中我努力遵循了这一理念,指导得也比较成功。如当学生读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时,我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小柳树怎么样?小枣树又怎么样。”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接着又让学生进行想象:假如你是小柳树听了小枣树的话后又会怎么想?会对它说什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探究,随后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了一个合作学习的内容:你觉得小柳树和小枣树谁可爱?为什么?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在合作中共同探究。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学生们明白文中所揭示的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21:42:28 | 只看该作者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

《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告诉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因此,整合教材,以故事引入故事,以启迪迁移启迪,以“分别是一棵()的小柳树,()的小枣树”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中领悟课文立意,培养语感。

在教学本课时时,比较满意的教学环节如下:

在指导学生精读(1~4)自然段时,我要求孩子划出写小柳树和小枣树不同样子的句子,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课件以课文第一幅插图为背景,随答出示写小柳树和小枣树不同样子的两组句子。)之后便质疑:读读这两组句子,你发现了这分别是一棵()的小柳树,()的小枣树。(板书)最后是品读写小柳树的句子,欣赏她的美丽。以不同的方式:同桌对读,指名赛读来比一比谁读的小柳树最美丽!

本环节的设计中,我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童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动笔划一划的基础上主要以朗读为主线,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造性地学习。课堂中,我努力遵循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指导得也比较成功。如在指导学生体会小柳树的美时,抓住柳树的生长的过程与特点,运用多种形式将描写小柳树美的3句话一遍遍的在读中悟。学生在文字中体会到美后,我及时提供柳树的图片予以欣赏,然后又回归到文字,将三句话整合成一段读一读!即由抽象到想像再到抽象的过程。学生们在合作中一起探讨,探究,受到美的情感熏陶。

        而在演读感悟(5~8)自然段的时候,我以口述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如:转眼,秋天到了,小枣树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果子,大家把枣子打下来,坐在院子里,高高兴兴地吃起来。而小柳树呢?什么也没有结。这回,小枣树是不是有机会说小柳树了,她们是怎么说的?(课件:以课文的第二幅插图为背景,出示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之后组织学生朗读对话,感悟小枣树的宽宏大量。朗读过程中以同桌练读、指名同桌读、男女生分读,并由师生及时评价的方式展开。在朗读练习之后进行小结:读到这里,你又发现这分别是一棵()的小柳树,()的小枣树。最后埋下疑问的玄机:这几组句子里藏着个小秘密。(课件将对话句末的语气词“呗”。)引领学生正确理解“呗”是一个语气词,用在句子末尾,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说话人的心情,读好这个句子。并再在对话里找找,还有哪些语气词?通过小朋友的发现,他们知道了这些字的偏旁都和字的意思有关,另外一部分和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这样的字叫做——“形声字”。

       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也有落实不当的地方。我事先设想引领学生借助“读”来促进“悟”。在教学(5~8)自然段的时候,预设中我想将“读”落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每一环节的朗读事先提出要求,以便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有方向地读。 二是力争朗读有层次 。想给学生初读之后抓住小柳树,小枣树的对话及小柳树心理描写的话,一些典型词句,引导细读揣摩,力图使优美的文字诉诸学生的听觉、视觉使之赏心、激趣、动情。使朗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三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精读感悟环节,引导 学生抓住小柳树从“得意”到“不好意思”的心理变化以及小枣树“温和、善良”的待人态度,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中悟出“正确认识自己的短处,多看别人的长处”这一道理。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促使学生进一步挖掘出文章更深层次的内涵“要善于和有缺点的人交朋友,用自己的言行和真诚帮助对方认识缺点,改正错误。”但是由于本课时我设计的教学内容太过充实,使之第二部分的教学过程匆忙而未落实到实处。最为可惜的是朗读练习走过场。其实(5~8)自然段中对话较多, 但由于时间限制,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着实可惜了!而拓展延伸的部分也没有在计划中完成,而是放入了下一课时。在舍弃延伸的环节之后,直间进行写字指导。

       总的来说,本堂课的教学预设和教学实况,都有安排不够合理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要避免。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一定要合理,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学过程才能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21:42:01 | 只看该作者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
《小柳树和小枣树》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出现的,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此气馁,也不因为自己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从而将小柳树的得意和小枣树谦逊做对比,使孩子们明白“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与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解释得一清二楚。

  在具体教学时,我主要从三方面来引导:两种树的生长特点,性格特点以及小柳树前后的不同表现,然后用文章中小柳树和小枣树说的话来丰满教学,通过创设自主、民主的学习氛围来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借用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让孩子进入情境,再用朗读和表演展示他们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的理解与体会,不约束,不灌输,这样一来孩子们在阅读时就有了个性化的表现。

一、引导学生读题想象,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知道的枣树和柳树。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柳树和枣树吗?请大家说说自己了解的柳树和枣树

  生:春天柳树很漂亮,有长长的枝条,小枣树树枝光秃秃的。

  生:秋天,小枣树就结枣了;而柳树却不结果。

  生:春天柳树发芽,柳条就象小姑娘的辫子,柳叶就像头发上的发夹。

  生:小柳树有假活现象,小枣树有假死的现象。

  ……

  (反思:情感预热,发散思维;让学生的认知源于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

  二、学生闭眼,伴随音乐,教师绘声绘色简述。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教师留出30秒左右的思维空间,任其发挥丰富的想象。)

  师:听到什么了吗?

  生:什么也没听见。

  师:再听听看!然后音乐开始,教师绘声绘色简述。“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小柳树便成了春天的使者,它挺起细腰,最先向人们奉献绿色。在微风中它披着飘逸的长发翩翩起舞,显得那么妩媚迷人。可是小枣树呢,春天来了,那弯弯曲曲的树枝仍是光秃秃的。刚开始,我也感到很奇怪,可是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小枣树是想把自己的营养保留下来,秋天能结出又大又红又甜的枣子奉献给人们。多么优美的柳树,多么可爱的枣树,老师最爱这枣树和柳树。。。。。。”你们听懂了什么?

  生:小枣树不长叶子是要把营养留给秋天的枣子。

  生:枣子很大很甜。

  生:老师最爱小柳树和小枣树。

  生:老师喜欢小柳树的美

  生:老师喜欢小枣树的枣子很甜。

  过渡:多么可爱的枣树和多么优美的柳树,可是有一天,在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件事。你们想了解他们之间的故事吗?

  (反思:创设情境,定向思维,用童话的形式将学生带入作者描绘的“生活”,让学生主体先处于情感阅读初级阶段,这种意境美是符合低年级学生主体参与的认知规律。确定了语文学习目标之后,语文教学设计首先关注的应该是课堂教学结构,其结构安排应该以学生的思维定向为主线,以思维定势为纽带,处理好动与静的节奏、主动探究与自主意义建构的学习方式、学生阅读理解作者与教师阅读理解作者的角度与深度。其情境创设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集中思维,而不能牵强附会的直接从本课“首段”切入。如果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读题想象、表达自己的理解,学生就会找到“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身边的生活美景”,虽然有所不同,但学生的思维却肯定会迅速集中,学生情感自然被预热。抓住这一关键心理时机,接着设计:学生闭眼、音乐伴奏、教师伴随着本课简约的故事表演述说,学生也会进入意境、初步进入“本课美景”,这样设计情境不是走过场,不是为了简单的兴趣而矫揉造作的设计或矫情华美的喧染。它是定向学习思维,为深入学习课文作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三、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默读这篇童话故事,开始默读时,请注意要求:我们要求1分钟之间要读400字,注意不要错读、漏读,你们想不想测试一下?(生快速阅读课文,教师计时)

  (反思:自读自悟,主体理解。这正是阅读教学的“基点”和“归宿”,也是学习主体心理需求的“兴奋点”和“制高点”,更是传统教学的“问题点”。在上一环节优美的遐想氛围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品味课文中美好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学生阅读理解作者受情感和基础的制约可能有不同的角度和深度,但语文教学设计不能想当然,片面地把教师阅读理解作者的角度和深度按部就班的强行带着学生分段分层学习课文。第三环节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师教学功底与备课深度的综合运用“竞技场”,更是学生自主、主动阅读学习与理解的实践环节,如果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过分牵引学生学习思维,学生被动的学习教师硬塞给的知识点,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如果让学生在前一部分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再提出快速阅读(每分钟轻声读400字左右)、把握全篇的要求,学生就会读得入神,紧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有问题的自然段,“中间开花”或“头脑风暴”,由此选择阅读的突破口,既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又游刃有余的考验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备课深度,阅读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四、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有问题的段落研读。

  师:现在我们再把你最喜欢的词句或最感兴趣的段落画下来,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你从这些词、句、段中知道了什么?为什么喜欢它?

  (反思: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思维为突破口;头脑风暴,富有个性化理解,又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选准“切入点”和“扶引点”)

  五、选择阅读的突破口,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师:谁愿意把喜欢的词,句,段与大家共享。

  生:我喜欢整篇故事,我从中知道我们不应该因为自己长的美就看不起别人,就骄傲。

  生:我喜欢“小柳树在微风中得意地跳起舞来”这一句,我知道了小柳树很骄傲。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它骄傲?请表演一下。

  生:从“得意”一词。

  师:可以换一什么词?

  生;“得意”可换成“骄傲”“自豪”“高兴”

  师:谁能把小柳树骄傲的样子读出来。(生骄傲地读此句)

  师:还能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柳树骄傲了?

  生:“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生:“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师:小柳树为什么要骄傲?

  生:因为小柳树比小枣树美,所以小柳树就骄傲了。

  师:小柳树外形美在哪里呢?用横线画下来读一读。

  师:小柳树的外表那么美,小枣树的外形怎么样呢?

  生:小枣树的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

  生:春天来了,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请学生说说“光秃秃”。)

  师:春天来了,很多植物都发芽长叶,可是小枣树却是光秃秃的,你们感到奇怪吗?小柳树也感到十分奇怪,谁能告诉小柳树,春天小枣树为什么不长叶子?

  生:小柳树,你可真是井底之蛙。小枣树非常聪明,它是想把把营养和水分留给秋天的枣子。

  师:小枣树和小柳树除了外型不同,还有什么不同?从课文中找一找。

  生:小枣树结果,小柳树不结果。

  师:小柳树看到小枣树结果子,它对小枣树的态度有没有变化?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用直线画出来读一读。

  生:小柳树的态度变了,我从“以前我总是说枣树不好看,这次她该说我啦!”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读出悔意)

  师:小枣树有没有像小柳树那样嘲笑小柳树,它是怎么说的?

  生:小枣树温和的说:“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的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帮助学生理解“温和”,并引导学生怎样温和地读。)

  师:你们从小枣树的话中知道了什么?

  生:小枣树不骄傲,没有嘲笑小柳树不结果。

  生:小枣树反而赞美小柳树的优点,长处。

  生:做什么事情不能说自己漂亮而说别人不好看,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不能只看外表。

  师:小柳树听了小枣树的话,态度有没有改变?它心里在想什么?

  生:我不能再骄傲了?

  (反思:主体阅读,主导指引,教师充分体现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角色,学生主体思维主动理解有了用武之地。学生阅读理解作者的情感角度和深度与教师阅读理解作者的角度和深度在这里得到有机结合,并随时将出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智慧的火花交相碰撞,这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教学互动佳境。)

  六、在感悟的基础上,全班男女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反思:角色到位,感情真挚,读中明理,自主感悟后阅读,主体参与后理解,进入“愤悱状态”,勃然而发。这种状态下的读的设计并非形式上走过场,如同学习唱歌,先哼准音律,再体会情感,最后放声歌唱。既能真实反映学习主体个体的理解程度,又能形成学习主体整体的和谐比较的内驱力,达到学习主体自我感悟,自觉竞争的“教是为了不教”开放学习境界。)

  七、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人文精神,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情操。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

  生:我喜欢小枣树,因为它不骄傲,小柳树嘲笑它,它却赞美小柳树的优点。

  生:我喜欢小枣树,因为他它不像小柳树那样自以为是,他能发现别人的优点。

  生:我喜欢小柳树,因为小柳树它知错就改。

  师:用一句写出你想对小柳树或小枣树说什么。

  生:我希望你们成为好朋友。

  生:小柳树不要再做井底之蛙。

  生:不要只看别人的外表,要看别人的内涵。

  生:不要拿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

  生:知错就该就是一个好小柳树。

  生:不要再自以为是了。

  (反思:文以载道,浑然而成,人文与科学从来就未分离,那种分析分析再分析式的“圣经”布道者教学方式,人为地割裂了语文课本本身的“肌体”,这正是新课程标准只字未提“训练”二字的理念和目的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21:41:31 | 只看该作者
《小柳树和小枣树》反思       这篇课文是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的,它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来读懂课文。其中,我又是从三方面进行引导:一是从柳树和枣树的生长特点分析他们的不同;二是从两者的性格特点来理解不同;三是通过小柳树的前后表现不同来体会。在进行这三方面的引导中,我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不同语气地朗读、比较和体会。学生不仅在读中感悟课文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也体会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其中对小枣树心情与性格地方理解比较到位,而对小柳树的性格与说话语气方面不是很清楚,造成有些学生在回答仍存在含糊不清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灵活地引导学生,过渡语言简练准确,充分挖掘学生的完整思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9 09: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