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优质课《桥之美》教学设计(中学语文参赛课获奖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1:2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品味本文诗意的描写性语言。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认识桥之美,进而欣赏美,感悟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桥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审美效果分析,指导学生获得一些美学基本知识;品味文中诗意的语言。

三、教材、学情分析:

    中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是说明文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

    学习本课之前,通过《中国石拱桥》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说明文的特征、常用的说明方法,也了解了说明文语言应准确、周密的特点。但本文与《中》有所不同,它不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学习本文,要仔细品味文中诗意的描写性文字,它与带有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让人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美学常识。

四、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猜一猜我省一处标志性建筑物。

    (出示海口世纪大桥远景图)

  2.  欣赏一组桥梁图片,感受桥梁之美。

   (图片分别是:苏州石桥、上海南浦大桥、广西风雨桥、以及组合图片)

  3.  引出课题。

  (出示“教学导言”幻灯片)

4. 介绍作者情况。

(二)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

   1.  思考:在作家看来“桥”美在何处?

   2. 请划出揭示“桥之美”的文句。

(三)品读课文:

   1.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桥的美,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幻灯片出示中心句)

  2.你是否划出揭示“桥之美”的句子?请读一读。

   品读句子。

3. 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举例说明:

①.石桥与苇丛配合;

②.石桥与细柳合作;

③.石桥与水面配合;

④风雨桥与廊亭相映;

⑤.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4. 同学们想欣赏哪一个画面呢?

  (这一环节根据学生的阅读要求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学生在赏图读文中品味语言的优美与精炼。)

   如:课文是怎么描写石桥与苇丛的配合呢?请你读一读。

   再如:“风雨桥”的片段内容

   师(启发):从这段话描述的景象看,风雨桥所处的环境是什么?[高山、急流]

   师:桥面上的“廊和亭”为什么是“理想的位置”呢?

5. 根据学生的阅读要求赏析、品味“桥之美”

  ①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②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这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③ 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写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以上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

   [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第一个内容之后,余下内容可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由小组自由挑选片段内容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美读之后能品味其中的语言美,然后由学生互相评价]

五、小结课文写作方法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例子来说明。

     举例时,作者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六、请同学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朗读一遍,注意把美感读出来。

   [注明:这一环节视时间松紧可省略或保留。]

七、总结

  学完课文你有何感想?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作者为什么能把桥写得如此美呢?因为作者善于观察、倾注感情------)

八、拓展训练

   现在我们就学习这篇文章的写法,用艺术家的眼光来说说家乡的桥。

九、结束语

    同学们,桥的魅力真是言说不尽,相信你们走过的桥多了,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让我们努力去发现不同事物的美,感受其中的美,并能创造新的美。

板书设计:

                                     桥之美

                                      吴冠中

                            发现美

                           感受美

                           创造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23: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