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3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4 强调教师在数学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原则与标准》对数学交流的阐述均从两个方面进行, 即: 学生的数学交流应该是什么样的? 教师在发展学生的数学交流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后一部分详细论述了教师在数学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发挥的主要作用。概括而言, 主要包括 3 个方面:
第一, 建立课堂上支持全体学生学习的学习共同体。为此, “教师需要创设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气氛, 这一气氛的取得可以通过在学生本人和同学们为他们的数学学习而承担责任时给予支持。” [2]
第二, 选择和使用能出现有意义的交流的数学活动。为此, 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 应使其与重要的数学概念有关, 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同时, 教师要允许多种不同方法表征的存在, 给学生以解释、提供依据和做出猜想等的时间。
第三, 教师对课堂讨论的指导应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理清他们的论述, 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条件及其数学意义上,并且提炼他们的思想。” [2]
三 对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1 应进一步加强数学交流在课程与教学中的地位
近年来, 我国数学教育理论界逐步认识到 “数学交流”的重要价值。教育部 2001 年颁布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提到: “数学……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4];“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4]。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数学交流是数学合作学习的一个环节, 不等同于数学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本质特征在于 “分工”与 “协作”, 其目标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更多、更深刻的数学知识, 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而数学交流的实质是信息沟通、思想共享和意义生成, 其根本作用在于促进学生的数学认知与数学理解。但不少研究者包括 《数学课程标准》都将二者混为一谈, 笼统、含混地称为 “合作交流”。在教学实践中, 人们也往往将数学合作与数学交流等同起来。其实, 这是一个认识上的失误与观念上的误区。2003年出台的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 实验) 》也强调要 “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5]。但从总体上看, 我国的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交流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对数学交流的作用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对数学交流的具体实施形式以及评价等相关问题则几乎没有涉及。
2 教学中实施数学交流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 应以数学理解和认知发展作为数学交流的根本目的息的传输和编码为基础, 根据已有的信息建构内部心理表征, 进而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数学交流的实质是信息的沟通和意义的生成。美国的学校数学教育之所以如此重视数学交流, 原因就在于他们认识到了数学交流在形成个人深刻理解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国目前课堂教学中比较多的是表层的数学交流。这种徒具形式而无实质内容的交流, 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事实上,数学交流只有建立在个人深入思考的基础上, 并以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认知发展作为根本目的, 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 并通过数学交流内容和方式的科学选择和设计, 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 应注重自我交流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 “自我交流”, 就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事物进行反复思考、质疑批判。①通过自我交流, 学生可以不断地思考和修正思维的策略, 发现和纠正认知的偏差, 从而达到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 可以使内隐的思维过程激活和显现, 实现对数学认知结构的整理和重组。目前我国 “一言堂”式的课堂教学阻碍了师生的多向交流与互动, 也未给学生的 自我交流留下空间和机会, 使数学交流 局限 于“他—我”的外部交流形式,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