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084|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0: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礼物》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会认1个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使学生学会用礼物表达自己的心意
   4、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设想:讲这篇课文不能进行简单的分析,而是要让学生从朗读中去体会文章的内容。课前先让学生把自己心爱的礼物带来,给大家介绍这个礼物是什么时候,谁送的。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文章内容。最后再让学生仿写。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礼物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带来了什么心爱的礼物,谁来说说自己的礼物是什么时候,谁送给你的?
  2、有位小朋友她的宝贝可多了,你想不想看看是些什么?就让我们大家把课文打开,看看都有什么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2、教师抽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卡片
     礼物 发芽 懂得 一套书
     精彩 寄托 果断 滋润
  (2)理解词语
     渐渐 指针 精美
     期盼 幼小 博大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长短句的停顿。教师重点指导第三节。
  3、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4、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描述的画面、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重点指导:
  我收到了哪些礼物?
  我从一粒种子生根发芽,读懂了哪些自然?(种子在春天会生根发芽,生长时需要阳光,水。植物给大地带来了绿色,可以吸收有害气体,释放出氧气)
  看到小鸡渐渐长大,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小鸡是那么可爱,只要对它们好,它们也会对你友好。它们和人一样,都是有感情的。生命是可贵的,动物长大是多么不容易呀,我们要保护动物。)
  看着手表的指针不停的跳动,我懂得了什么(时间就这样不停歇,当你玩的时候,它就从你的身边悄悄溜走了。我们要珍惜时间)
  为什么说世界是博大和精彩的?能把你知道的精彩的事讲给大家听吗?
  为什么说小小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你收到过亲人什么礼物?
  5、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2:08:00 | 只看该作者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国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瑰丽”“做然”“酷似”“盛誉”“快慰”“栅栅来迟”“屡屡夺魁”“奉为至宝”等词语的意思。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能回答课后的问题。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
课文描写中国石和表现战士喜爱中国石的部分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认本课的词语。
2、初读课文,联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并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战士们对祖国的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这一课,看了《中国石》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中国石”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么叫它“中国石”?它是谁发现的?怎么被发现的?等等)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同学们的问题真多,那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地来读课文,看看能否解决这些问题。(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学习过的方法解决)
2、 学生自读课文。
1、 检测字词。
2、 让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读一读,看一看能否读准它们。
3、 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我”拣到一块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我”和战友们都很珍爱它。)  
三、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1、把你的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你为什么觉得战友们很珍爱中国石?
根据学生回答来学习课文,并指导朗读。(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小如拳头,色彩为黄白色,形状酷似祖国版图,表面起伏像大陆地貌。)  
2、
3、体会战士们对祖国的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战士们对祖国深深的爱,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弄清“我”发现中国石的经过,有条理地进行复述。
3、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导学过程:
一、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中国石》。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呢?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二、理清层次,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士对国家的深切的爱。
1、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我们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给学生标准划分段落。
2、学生讨论分层。  
3、交流:全文分为三层:
第一层(2、3自然段〕:讲一个初夏的早晨,”我”到哨所前的戈壁滩上拣石头。
第二层(4、5、6自然段):讲一位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我们发现了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2:00:00 | 只看该作者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和氏献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重点体会“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2 认识本课11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课件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和氏璧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发生在我国楚国时期的一个历史故事。
     板书课题:和氏献璧
提问:通过课前预习,你能说说对课题的理解吗?(重点引导学生说说“献”“璧”的意思)
交流自己在课前搜集的关于和氏璧的故事。
问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让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
2、四人学习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教师检查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学生合作朗读课文。
读后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的声音、生字读音的把握等)
三、整体感知
提问:和氏献了几次碧玉,献给谁,结果怎么样?
课件出示表格:
      次
献给谁
结果













学生读课文后,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的填写。
全班交流。
四、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第一、二次献璧
请学生读读相关的段落,说说自己在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说说自己认为厉王和武王是怎样的人。
2、第三次献璧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第三次献璧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在书上画出描写和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并思考讨论:卞和为什么把宝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泪流尽?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让学生充分交流,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识真诚、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4、回到课题,进一步理解课题的含义:“和氏献璧”他献出的终究是什么?
四、课后延伸
    1、继续搜集、交流自己了解的和氏璧的故事。
2、了解故事《完璧归赵》。
板书设计:
和氏献璧
痛心
                      第一次       砍掉了左脚
                      第二次       砍掉了右脚
                      第三次       将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1:57:00 | 只看该作者
(四) 再读,理解内容
    1、同桌合作读书,要求一人读一小节,读后互相评一评。
    2、同桌合作读展示,集体评议。
    3、教师范读。
    4、学生评价教师朗读情况。
    5、学生自读:注意每句话后最后一个字的读音。
    6、指名读,集体评议。
    7、集体交流读懂的内容。
    (教后补记:我知道了陨石是石头也是星星、我知道了陨石是与大气摩擦产生的、我发现这首诗歌的每小节后的字的读起来非常顺口,让人越读越能读出其中的韵味来……)
     [注重了以读为主,读的形式多样,同桌读、教师读、自己读、指名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陨石的奇妙。]
     8、学生质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集体讨论后解答。
     [学生的探索欲望一旦被激发,他们的潜能是无穷的]
    (五) 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想像:假如你是一块陨石,你从遥远的天际来到人间,你想向大家说什么?
    [以童话般的方式让学生来总结,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2、谈自己的愿望(出示陨石图)面对天外来客—陨石,你想对它说什么?
    [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使情感得以升华。]
    3、播放歌曲《蓝猫淘气三千问》主题曲。
    教师总结:是啊,只要我们爱说爱问爱动脑,天下的事情就能明了,让我们带着心中大大的问号,继续去探索大自然无穷的奥秘!
    六、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教学效果来看是比较成功的,反思自己教学之所以取得成功取决于能正确分析本班学生实际。本班学生非常喜欢诗歌,但以前学习的诗歌多是琅琅上口的儿歌或是故事性强、形象鲜明的叙事诗,《天外来客——陨石》是一首描写科技知识——陨石的诗歌,能不能上好这节课在我心中是个悬念,在分析学生特点后我想: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是关键,因此在上课之前调动学生搜集资料,教师也搜集一些比较有趣的资料,让学生对陨石有个初步的了解,再来学习诗歌就会感兴趣了。好在这首诗歌非常注重押韵,就如学生总结的:我发现这首诗歌每一小节后面的字读起来非常顺口,让人越读越能读出其中的韵味。
    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观看流星雨,在课开始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又通过展示资料、
    读书展示、想像自己是陨石、对陨石诉说自己的愿望,给学生创设了一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山东省广饶县教研室    韩秋良评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1:46:00 | 只看该作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描写陨石知识的诗歌,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了解陨石的奇妙,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天外来客——陨石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积累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三、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天外来客——陨石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四、教具准备
    学生:提前搜集有关陨石的资料,可以问爸爸妈妈,可以看课外书、电视节目。
    教师:搜集有关陨石的图片及其它资料。

    五、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观察法、谈话法、以读代讲。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石”激趣,导入新课。
    1、谈“石”导入
    同学们,这是一个“石”字,谁能变个字形小魔术,在它的上、下、左、右任意一边加一部分,使其成为一个新字?(学生自由说)一个小小的“石”字就这么有趣,大自然中的石头就更有趣了。
    [以游戏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在课开始就充满兴趣]
    2、教师出示“宇宙来客”陨石图
    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块石头,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谈自己的发现:这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它上面写着醒目的四个大字“宇宙来客”……)的确,这不是一块一般的石头,它来自浩瀚的宇宙,是天外来客(板书:天外来客)它的名字叫陨石(板书:陨石)
    [教师出示“宇宙来客”陨石图,巨大的石块,赫然醒目的“宇宙来客”四个大字,给学生视觉带来巨大的冲击,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探索欲望增强。]
    (二)展示资料,了解陨石
    1、关于陨石你了解了哪些知识?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
    2、教师展示资料: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出示:流星雨)1976年 3月8日,在我国吉林省下了一场奇特的雨,从天空中降落下来的不是雨滴,而是大块的石头,景象十分壮观,这就是流星雨。在这次流星雨中降落下来的石头共有100多块,最大的重达1770千克。(出示各种形状的陨石)陨石的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的如米粒,有的似龟壳,千姿百态。
    [通过展示资料,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对陨石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诗歌做好了铺垫,由于农村学生受条件所限,搜集的资料总是有限的,教师补充一些资料是非常必要的。]
    (三)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关于陨石我们课本上有一首诗歌,同学们想读吗?
    2、学生边读边标出不认识的生字,采用识字方法独立解决,教师引导学生辨别重点字词。
    3、学生反复读诗歌,要求:读后告诉大家有什么收获?
    4、学生汇报读书收获,教师对汇报情况进行点评。
    [通过自读诗歌,学生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1:44:00 | 只看该作者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天外来客—陨石》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描写陨石知识的诗歌,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了解陨石的奇妙,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天外来客——陨石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积累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三、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天外来客——陨石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四、教具准备
    学生:提前搜集有关陨石的资料,可以问爸爸妈妈,可以看课外书、电视节目。
    教师:搜集有关陨石的图片及其它资料。

    五、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观察法、谈话法、以读代讲。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石”激趣,导入新课。
    1、谈“石”导入
    同学们,这是一个“石”字,谁能变个字形小魔术,在它的上、下、左、右任意一边加一部分,使其成为一个新字?(学生自由说)一个小小的“石”字就这么有趣,大自然中的石头就更有趣了。
    [以游戏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在课开始就充满兴趣]
    2、教师出示“宇宙来客”陨石图
    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块石头,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谈自己的发现:这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它上面写着醒目的四个大字“宇宙来客”……)的确,这不是一块一般的石头,它来自浩瀚的宇宙,是天外来客(板书:天外来客)它的名字叫陨石(板书:陨石)
    [教师出示“宇宙来客”陨石图,巨大的石块,赫然醒目的“宇宙来客”四个大字,给学生视觉带来巨大的冲击,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探索欲望增强。]
    (二)展示资料,了解陨石
    1、关于陨石你了解了哪些知识?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
    2、教师展示资料: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出示:流星雨)1976年 3月8日,在我国吉林省下了一场奇特的雨,从天空中降落下来的不是雨滴,而是大块的石头,景象十分壮观,这就是流星雨。在这次流星雨中降落下来的石头共有100多块,最大的重达1770千克。(出示各种形状的陨石)陨石的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的如米粒,有的似龟壳,千姿百态。
    [通过展示资料,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对陨石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诗歌做好了铺垫,由于农村学生受条件所限,搜集的资料总是有限的,教师补充一些资料是非常必要的。]
    (三)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关于陨石我们课本上有一首诗歌,同学们想读吗?
    2、学生边读边标出不认识的生字,采用识字方法独立解决,教师引导学生辨别重点字词。
    3、学生反复读诗歌,要求:读后告诉大家有什么收获?
    4、学生汇报读书收获,教师对汇报情况进行点评。
    [通过自读诗歌,学生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1:43: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2、 指名读课文
3、 复述课文
  
二、 写生字
1、 指导写字,重点指导“筹”“策”“徘徊”
学生练写
教师巡回指导书写,督促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1、四人小组互相检查
2、复述课文
1、学生写生字  
指导复述,提高复述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19 04: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