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6-6 08:54:5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全方位思考
[内容摘要]:
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不仅具有高智商以及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应具有高情商,心理健康、社会化程度高、具有强健的体魄。音乐活动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功效。原因有三:其一,正如叶圣陶所说:“音乐是世界的语言。”音乐为人类所共同理解,能产生共鸣。其二,音乐艺术能陶冶情操,为古今中外有识之士所认可。其三,喜爱音乐是孩子们的天性.音乐对于幼儿的健康心理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我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悦的心情。音乐教学确实和其他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在以前的音乐教学中我也有很多的困惑,通过我在幼儿音乐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并在工作中大胆尝试和创新。
一、音乐教学的内容应进行创新
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根植于儿童自己“自然的生长土地上”,符合儿童自然发展法则。目前,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仍然有远离幼儿生活实际的倾向,教学内容小学化,甚至成人化。幼儿音乐教育教学内容要创新。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精心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点,易被幼儿接受的乐曲,在不同场合出现不同音乐,能有效激发幼儿兴趣。如运动时选择热烈的迪斯科;游戏时则选用活泼的钢琴曲……动人的旋律,明快的节奏促使幼儿跃跃欲试,参与活动的兴致顿然提高。如果教师生硬地要求。幼儿唱一些晦涩难懂的歌曲,幼儿根本无法理解这些内容,也就无法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当然,幼儿就不可能表达自己的心灵感受。
第二,教学内容应更具有时代特点,能反映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第三,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要为幼儿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要增强教学的选择性与开放性。
第四,教学内容的设计要适应时代需要,突出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同时要扩展和更新现有的幼儿音乐教育教学内容。扩展和更新后的幼儿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应包括“欣赏”、“表现”和“创造”三方面的内容。幼儿欣赏方面,要求用美的事物、艺术作品感染幼儿,唤起他们对美的注意、向往和追求,萌发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感;表现方面,能让幼儿在主动参与艺术活动的过程中能整理生活印象,感受各种艺术手法的传情作用,初步表现美;创造方面,要求给幼儿自由支配的时间,选择好的内容让幼儿自由创造,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如音乐教育活动中,就可以让幼儿自制简易乐器、自编歌词、自唱、自奏、自跳等。比如,一个空易拉罐,几只碗碟或者几块竹片都能用来演奏打击乐。又如选择她们经常听到的儿歌、流行歌曲、动画影视歌曲……在播放音乐同时让她们去模仿或自由的发挥想要表现的人物或事物形象,培养她们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初期达到敢于表现自己,敢于随着音乐起舞。
二.音乐教学的形式不断进行创新,勤于反思,大胆改革尝试。
(一)、以情育情。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因此我将音乐教育的重点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那么,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呢?我认为关键是一个“爱”字,因为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我接触过的人都说我非常爱笑,确实我是个很快乐的人,尤其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我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我在事业、孩子和生活中总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说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当孩子们很兴奋时,我就说:“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并带头假装睡觉。)同时,我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鸭妈妈、小鸟、风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在《长大要当解放军》中,这是一首坚定有力的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教唱这首歌时,我请一名幼儿穿上小军装,背上小木枪,学习解放军走路的姿势出现在活动室。孩子们顿时嚷开了:“棒棒当解放军了!”“棒棒真神气!”我说:“那我们一起来做解放军吧。”孩子们积极愉快地模仿着解放军走路、扛枪等。为了进一步引导孩子表现出解放军英勇、威风的形象,我边请幼儿观看解放军的图片,边问幼儿解放军是干什么的?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解放军叔叔为了让人们过上幸福的日子,他们勇敢的消灭敌人。”“解放军叔叔是保卫祖国的。”为了使孩子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我启发幼儿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达音乐所包含的情感,抒发自己对解放军的热爱之情。由此可见,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充分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音乐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情传神,以情动人,声情并茂,感人至深。
(二)、把歌词编成故事,提高歌曲表达力: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在教授《春天来了》这首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谁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听!是谁在为春天歌唱?美丽花儿、嫩绿的草儿、可爱的布谷鸟” 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如歌曲《小老鼠上灯台》,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三)、教师在组织音乐活动时,利用多媒体的动感画面和教师的情绪、肢体动作来带动孩子的情绪,与孩子进行良好的互动,让孩子在音乐活动中真正地玩起来、动起来。切记,不要让多媒体指挥我们,而是我们要指挥多媒体,让它为我们服务。
(四)、灵敏的听觉是感知音乐的前提,教师一定要让孩子从听觉入手,让孩子多听,自己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运用各种有趣的音乐手段来激发幼儿听音乐的愿望,引起幼儿听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听的习惯,从而分辨出音乐中的细微差别。另外,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孩子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图片,动感的画面等能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音乐。因此,还要借助与多媒体让孩子从视觉上,听觉上都能受到刺激。将抽象的音乐变为让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象的音乐。
例如一首歌曲或乐曲,我们配上不同的画面、不同的图案让幼儿自己想象创编故事、创编动作等。比如我在一次孩子自由活动时间放了一段”梁祝”,并给幼儿提供了一张在网上下载的两只蝴蝶的图片。我对孩子提出可以认真地听,也可以在不出声音的前提下玩自己喜欢的玩具。有10几个幼儿在认真的听音乐,听完后,我问小朋友:"蝴蝶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孩子们有的说:"两只蝴蝶在跳舞,跳得很美很美的舞。"有的孩子说:"两只蝴蝶不高兴了,它想找妈妈。"还有的孩子说:"两只蝴蝶玩得太没意思了,它想上幼儿园。"等等,孩子的回答是天真的。之后我又让幼儿可以表演一下蝴蝶,那些在玩其他玩具的幼儿也被我们吸引过来,一起表演。孩子的表现还十分的稚拙但都是真实情感的流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让幼儿按自己的条件、方式、愿意去做,他们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发会想象力、独创性.
三、将音乐教学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断进行创新:幼儿时期的音乐活动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仅在上课时进行,也可以在幼儿进园后的日常生活中进行,使幼儿经常生活在音乐环境之中,如在幼儿进餐、活动前,入厕后,以及游戏时间等,都可以根据时间的长短配以不同的活动。这样的安排,给我带来了以下好处:(1)在新出的《纲要》中提倡我们在安排一日活动时减少隐形的浪费,生活环节中安排音乐活动可以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2)有利于各个活动环节过渡紧凑,避免教师过多的说教。(3)能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那么,如何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安排幼儿的音乐活动呢?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些我的做法:(一)选一些优美的乐曲给幼儿欣赏,如果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我会先选出一些曲子,然后根据乐曲的音乐形象用编故事的形式讲给幼儿听,使幼儿了解乐曲表达的意思,当音乐响起时,幼儿来创编各种动作。如在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组乐曲时,我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只用动作,不许出声,听一至三遍音乐,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他们的第一个反应是动作,如拍手、点头,摇身体等,有的孩子还能很快用动作表现出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因此,我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就这样,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之后再提高幼儿的欣赏层次,让他们思考,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尝试让幼儿听着音乐编一个故事,这样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又会提高一个层次。又如,《赶花会》,我根据乐曲内容改为《小鸭看花》的故事,幼儿边听音乐,边创编出:小鸭走、小鸭游,及各种姿态美丽的花。幼儿对于这个活动兴趣很高,通过欣赏乐曲及创编动作,提高了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及表现力。幼儿对于这个活动兴趣很高,通过欣赏乐曲及创编动作,提高了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及表现力。另外,还可以欣赏音乐与活动同步进行。如在幼儿进餐时,给幼儿放一些曲子让幼儿欣赏,如《天鹅》、《蝴蝶》等,有助于幼儿愉快进餐的同时,对于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也很有帮助(二)拍打一些节奏,提高幼儿的乐感1、拍打生活中的节奏,使音乐生活化。我在这方面借鉴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思想,将节奏放在首位,利用身体做打击乐器(如拍手,跺脚,拍膝盖等)。结合语言,借助这些形体动作来进行练习,激发幼儿的兴趣。
如 下 雨 了 : 来 请坐请坐 :
X X X – X- X X X X
幼儿先反复朗诵,感受节奏的长短,然后再拍打节奏。
2、拍打一些幼儿熟悉的歌词节奏。如:拍打歌曲《走路》中的歌词节奏:
小兔 走路 跳 跳 跳
X X· | X X· | X- | X- | X- |
小鸭 子 走路 摇 摇 摇
X X X | X X· | X- | X- | X- |
由于这些歌词
幼儿很熟悉,节奏拍打起来也比较容易。
3、幼儿自己创编一些节奏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将儿歌,童谣等编成具有一定的节奏进行教授,从而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有创编节奏的欲望。幼儿一开始创编时,往往节奏型很混乱,不大成型,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幼儿可以创编出一些简单的节奏。这样,教师一方面及时了解了幼儿掌握节奏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幼儿创编的能力。
(三)、用游戏的形式教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
学习舞蹈动作不能都在音乐课中进行,这里教师可以利用入厕后、活动前及户外活动的短短的时间,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手部动作和基本舞步,丰富幼儿的舞蹈语汇。教师也可以用做游戏"跟我学"的方法,请幼儿自己创编动作,别的幼儿向他学习,发展幼儿的创编能力。这个活动幼儿也十分感兴趣,常常创编出意想不到的动作,幼儿在边玩边学中得以发展。如带幼儿到户外散步时,教他们一些有关美丽大自然的小舞蹈,《可爱的太阳》、《树叶飘飘》、《风吹大地》等。又如在进行劳动以后,教他们《洗手帕》、《摘果子》等。这些舞蹈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及周围熟悉的环境,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接受。经常利用短小、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幼儿的兴趣,不仅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而且也能为他们今后创作舞蹈动作打下基础。总之,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都离不开要转变观念、学习和掌握扎实的理论。让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切实地为教学服务。因此,我们必须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构建新的音乐教学理念,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还加强日常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利用与培养。虽然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过渡时间都很短,但只要坚持下去,我想长期下来,幼儿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感受力、表现力,都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