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学习困难而产生的后进生我们叫学困生。学困生之所以学习能力不如人,或学习成绩不如人,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智力不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笨”,这种“笨”可能是天生智力跟不上同龄人,或者先天生理有缺陷,智力发展有障碍,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有的智力比较好,不够勤奋,不够努力;有的也曾是优等生,由于沉迷于上网、打游戏,成绩一落千丈;有的生活在单亲、离婚等家庭,身心受到伤害,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家庭,父母忙于工作或外出打工,把孩子托给老人或朋友照顾,对孩子疏于管教等等。表现在数学学习上一般有这样几种情形:一是数学基础知识差,应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欠缺;二是思维能力差,没有达到应有的思维水平,学习新知困难;三是学习习惯差,虽有一定基础和能力,但对自己要求不严,缺乏进取精神。总之他们都表现出数学成绩差,对学数学信心不足,存在自卑心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抬头走路。”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也应该有能力教育好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使他们快乐的成长。多年来我一直关注学困生,努力为他们提供“四心”级服务,尽可能让其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一、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老师要理解他们。学困生经常得不到表扬奖励,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功,他们的内心深处缺少自信,相当一部分学困生还会出现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他们更需要温暖,更需要关爱。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将爱更多地向学困生倾斜,是教师的天职,也是转化学困生的基本前提。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心的表扬、一个温柔的抚摸……都能体现老师对他们的爱心。学困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在师爱的沐浴下健康地成长。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疾高明的多”。每学年开学的第一天,我就态度鲜明的向所有学生表示:“只看你们的以后,不看你们的过去。只要努力,进步了就都是好学生。”平时我经常深入到学困生中间,不提及他们的短处,和他们融洽地在一起。同时在座位安排上,尽量让学困生坐前面,避开优等生,自成一组,一方面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听清老师讲课,也便于老师督促、管理;另一方面让他们轮流当组长,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我根据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考试成绩等项目设计了一张“学习情况统计表”,开展了“我能行”活动,表现好的得到一颗“星”,每天由小组长和我共同对他们进行评价,做到一天一小结,一周一总结,根据得星多少表扬奖励。没想到他们个个争着当组长,争着表现自己。但这种偏爱要有个度,不能让其感觉到,是因为被视为学困生才得到额外关心,这样会弄巧成拙,伤其自尊。
二、以细心培养他们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困生中有一部分同学就是因为态度不端正,习惯未养成,时常犯数字抄错、计算算错、题目看错等低级错误,他们经常是“一点就通,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确实令老师头疼。针对这种情况,我着重从三处入手,着力培养其三方面的习惯。
1.用心审题的习惯。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困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看到题目,眼睛一瞟不做思考就开始解答。我要求他们读题要向读课文一样,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到“四读”:眼读、口读、手读、心读,即眼睛看着题目,轻声读出,同时用笔划出重点字词,标出相关数量,在问题下记上求的是什么。如
白兔只数的2/3相当于黑兔的只数,黑兔24只,白兔多少只?
“1”
对应量
对应量
“1”
并把它列入批改范围,这样学生在读题时动笔划了,用心想了,自然而然放慢了读题速度,不会眼一瞟就做题了,且能根据“求‘1’用除法”很快列出算式:24÷=36(只),既快又准。
2.用心解题的习惯。
(1)强化书写。要求学生认真按格式规范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字迹端正,这样能有效地避免“看错数字”毛病的发生。
(2)读数抄写。要求学生解题、打草稿时边轻声读数边抄写,这样手口一致,数字不易抄错。
(3)分步解答。要求学生解计算题时画出先算的一步,如80-80÷4;解方程时画出先解的一步,注明每步依据;解应用题时写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等。
3.用心计算的习惯。有人说,计算是数学的心脏。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有效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
(1)口算天天练。每天利用5分钟进行听算、视算训练,单项计算重点练,易错之处突出练。
(2)规范草稿本。草稿象正式答案一样,一律写在专门作业本上,做到草稿不了草,竖式排列有序,并不定期抽阅、批改。
(3)注重算法指导。如乘0.5可想成除以2等。
(4)强化记忆一些特殊结果,如自然数中10~20每个数的平方结果;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等几个常见数的积。
三、耐心促进他们的转化
学困生的个性特点、素质天赋以及其形成原因的不同,导致了在转化过程中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作为教师,切忌烦躁,应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一个知识点、一道习题地耐心讲解,直到他们掌握为止。在教学中我对学困生实行“五个优先”,即:优先检测、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实践、优先批阅。
优先检测:在平时的测验中,适当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规定学困生哪些题目必做,哪些题目选做,哪些题目可不做。阅卷时,评分标准与优等生有所差别,让他们也体会到得高分的感觉。阅完卷后,在他们的卷面加上“你最近又有进步了,真棒!”、“凭你的实力还能考得更好,加油啊!”等激励性评语。一段时间后,不少学困生不但把选做题做了,而且还主动去解难题,体现了较强的上进心。
优先发言:上课时,我特别关注学困生,观其眼神,察其面色,只要他们有一点想学的样子,就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难度低一点、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问题,充满信任地请他们发言,答对了立刻表扬,答的不完整或不正确,让他坐下想一想,静听别人回答后再让他重答,答对了再作表扬,这样让学困生一次不成功还有第二次的机会。
优先板演:板演时学生总想把最美的表现和最高的水平展现给同学,所以板演不但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审美情操。课堂上遇到学困生会做的题目,就让他们优先板演,而且还要求他们面对全班同学讲讲这样做的道理,锻炼他们积极参与的胆量。
优先实践:实践活动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尽量多的让学困生参与,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学习《利率》这课前我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模拟储蓄,让学困生填写存单,特别提醒他们注意利率,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课上学习计算利息,就容易得多了。
优先批阅:作业的批改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批改作业我尽量面批,进行二次记分,发现错误,不急于打“×”记分,引导学困生自查自纠,改正后照样得高分。然后再提供几道相关题目由学困生独立完成,看漏洞是否已补上。发现闪光点更是及时用“好、good、你的解题步骤真清楚!”等语言加以鼓励。
但要注意“优待学困生”和“严格要求学困生”并不矛盾,“优待”是为了更好地严格要求,而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严格要求”就必须实行“倾斜政策”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转化。
四、以恒心赢得他们的信心
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针对每一个学困生的情况,建立个人小档案袋。如:为了让学困生小颖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我是这样做的:第一步,在课前告诉她老师要问的题目,让她事先做好准备,上课时特意让她回答,并伺机表扬。第二步,不再事先给她题目,让小颖当堂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等,有机会还安排她上黑板做一些基本题,如解方程等。第三步,让小颖学会评价别人,当别的学生回答了问题或板演了题目,我尽量把“小老师”的头衔给小颖,让她来评价。第四步,独立回答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如在复习《四则混合运算》时,首先出示几个式子,让学生说出每个式子的运算顺序,接着让小颖来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颖终于敢举手回答难题了。有时她会出错,但我从不批评,而是用“再想想,你准能行!”这些话来激励她。在我的一步步引导下,现在的小颖已经完全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学习有了信心。
我除了为学困生提供“四心”级服务,还积极主动和家长联系,取得家庭的合作与监督。越是成绩差的学生,往往父母也失去信心,在家不问不管。经常与家长联系,把学困生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即时转告家长,让家长分享子女成功的喜悦,并再次鼓励子女,使学困生感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爱护,自信“我也是很棒的”,从而将这种自信转化为积极性和主动性。
转化学困生也是如此,没有固定的程式,只要有老师的“四心”服务,有同学的热心帮助,有家长的真心关爱,学困生就一定能树起信心,取得新的进步。
(许鸿宾 滨海县实验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