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699|回复: 1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图书之语文趣事免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10:1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用错一个词损失知多少——数字的增和减
宋光中陈家顺
杏花春雨江南,杭州西湖游人如织。一列豪华的船队出现在湖上,缓缓向湖心驶去,原来是皇帝带着大臣和嫔妃也来游湖了。


皇帝饱览湖光山色之余,面对盈盈春水,忽然提出一个问题:“这西湖的水,如果用缸来舀,有多少缸呢?”


皇帝身边的人听了,个个面面相觑,半天答不上来。老宰相一向号称智囊,这时只是皱眉搔头;李妃平时伶牙俐齿,善于应对,这时也变成哑巴。皇帝问左边的人,左边的人惶恐地低头;皇帝问右边的人,右边的人也同样木然。


正在尴尬万分的时候,船尾一位摇橹的青年跑向船头向皇帝跪下。


宰相喝问:“你有何事奏报?”


青年说:“启奏万岁,这西湖有多少缸水,要看用来量水的缸有多大。如果用跟西湖一样大的缸来量,就是一缸;如果用比西湖小一半的缸来量,就是两缸;如果用比西湖大一倍的缸来量呢,那就只有半缸了。”


皇帝听了微微点头说:“答得好!”又瞟了一眼面前的大臣嫔妃,不胜感慨地说:“想不到满朝大臣、众多嫔妃,连一个摇橹青年都不如!”


那摇橹青年对皇帝难题的答话,不但非常机巧,而且语言准确。他说“比西湖小”,用“一半”来表示;说“比西湖大”,用“倍”来表示。可是有的人就错用这两个数词。


有一家百货商店,在鞋柜旁边挂出一块牌子,上写:


处理鞋子,削价一倍。


一个爱开玩笑的人走到鞋柜旁边,拣了一双皮鞋,试穿合脚后,拿了就走。柜内店员大叫着跑出来把那人拦住。


“你怎么没付钱就把鞋子拿走?”店员喘着气说。


那人不慌不忙指着那牌子说:“你们自己说这是‘处理鞋子’,白送的。”


“我们只说‘削价一倍’,哪里是白送呢?”


“‘削价一倍’就是白送,你难道不明白?”


“哪有这个道理?”


“好,”那人慢条斯理地说:“我来给你上一堂课。‘倍’是表示跟原来数字相同的数。你这双鞋标价200元,如果说200元的两倍,就是200元乘2等于400元,这不错吧?”


“不错。”


“200元的1倍呢,200元乘1还是等于200元,这也不错吧?”


“这个……”店员感到迷惘。


“我拿的这双鞋子标价200元,削价一倍,就是削价 200元,200元减200元等于零,岂不是可以不付钱白拿吗?”


争论之间,商店经理跑出来了。他问清情况后,明白自己店里错了,连忙道歉,并说:“我们的意思是200元减价100元,只卖100元。”


那人哈哈大笑说:“那就应该写‘削价一半’‘削价五成’或‘削价二分之一’,而不是‘削价一倍’。只有表示数量增加时才能用‘倍’,如‘增加一倍’‘增加两倍’,减少是不能用‘倍’的呀。”


经理点头说:“是,是。承蒙开导,这双鞋子就送给你了。”


“不要不要,我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上面说的是“减”价的故事,下面还有个“增”长的故事。


有位水利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某县水利部门工作,一年春夏之交,县境河水渐涨,全县上下投入防汛工作。那位大学生很积极,主动要求到河的上游测报水情。


一天,上游下了大雨,雨量很多,他观测后就给县长打电话报告:


这场大雨下来,河水流量将增长两倍。


县长听了非常紧张,马上召开会议。如果流量增长两倍,水位就要高出河堤。于是紧急动员全城劳力,征调一切能用的石条、木料、土袋、铁丝、连夜施工,把河堤增高加固,还紧急疏散沿河低处人员和物资。


后来洪峰到了,但并没有那位大学生报告的那么大。算算时间,大学生报告的大雨所形成的洪峰应该就是这个洪峰了,但水位还不到原来的堤面呢。大家劳累了一夜,不免有人说怪话。县长就挂电话到上游观测站问那大学生:“这次河水究竟涨了多少?”


“涨了两倍。”大学生还是这样回答。


“是涨了两倍,还是涨到两倍?是特大洪峰吗?”县长追问。


“是翻了一番,还不算特大洪峰,是大洪峰。”


“翻一番是涨了一倍,等于原来的两倍,这并不是‘增长两倍’啊!你这位水利专业大学生,中学语文没学好吧!害得我们全县虚惊了一场,折腾了一夜!”


一个倍数用错。造成多少人力物力损失啊!(选自《语法趣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2014-7-19 08:23:51 | 只看该作者
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09:59:24 | 只看该作者
绝妙的鹅诗
河北大学学报(文科)编辑部 王会
  
乾隆皇帝曾得到一幅《百鹅图》,当然,画中画了一大群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鹅了。但是,图画中并无只字片语,乾隆皇觉得中国画本是诗、书、画三位一体的艺术品,无字无诗是个缺憾。于是,他召谕乾林院的达官近臣,给大家出了个即场题诗的难题。

群臣面面相觑,不敢提笔,怕写出拙劣诗作冒犯了皇上,大家知道乾隆皇是诗书造诣很高的君王。此时这些白吃饭的文官把目光投向了纪晓岚。纪晓岚不慌不忙,轻松地拿起笔,饱蘸浓墨,挥笔写起来。这位纪晓岚是乾隆时代的著名才子,他环顾了一下从文臣,潇洒地一连写了七个“鹅”字。

大家看着,“鹅鹅鹅鹅鹅鹅鹅”的首句,心里都在琢磨纪夫子在开什么玩笑,这哪里是诗?接着,人们见纪晓岚写第二句道:“一鹅一鹅又一我。”群臣几乎都耻笑起这位大才子来:这胡乱写就是歪词句,定会被皇上痛骂一顿!

正当大家笑看纪晓岚也要栽个大跟头时,纪先生心中暗忖道:“尔等蠢才都是白吃皇粮的,想看我笑话?哼,给你们点难看再说!”纪晓岚挥生花妙笔写最后两句道:“食尽皇家知钟禄,凤凰何少尔何多?”乾隆笑得前仰后合,群臣个个自惭形秽低下了脑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09:59:17 | 只看该作者
标点救命
河北大学学报(文科)编辑部 王会
  
明朝永乐年间,有人给永乐皇帝进贡了一把精美扇子,上面画有一幅画:天上白云朵朵,地下一条大河,群峰陡峭,高耸入云,一座城池显得孤零零的,有个人在河岸杨柳树旁边吹着羌笛,神态专注。

看了这幅画,使人售货置身其中,听到了幽幽怨怨的笛声,十分凄凉难耐。

永乐皇帝挺喜欢这幅画,派人请来了当朝名士、大才子解缙学士,命解缙依画意题诗。

解缙接过扇子一看,原来扇子上的画是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的意境。于是他不假思索,大笔一挥,当场在扇子上题写了这首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是,解缙一时疏忽,书写时把“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给漏掉了。

永乐皇帝身边有个大臣叫高煦,他发现了解缙这一失误,马上启奏解缙犯了“欺君”之罪。

永乐皇帝接过扇子一看,果然少了一个“间”字,大怒,也认为解缙是故意欺骗他没有学识,要把解缙治以死罪。

解缙万万没有想到写丢一个字,竟招来杀身之祸。多亏当时写文章都不用标点符号,靠读者自己断句。解缙急中生智,计上心来,对着高煦哈哈大笑起来。

永乐皇帝生气地问:“你死到临头,还笑什么?”

解缙答道:“皇上息怒,我笑有的大臣无知,只会向圣上进谗言。我写的根本不是王之涣的诗,我只是根据王之涣的诗,另外填写了一首词。诗和词是有区别的,有那个‘间’是一首七绝诗,没有那个‘间’才真正是一首词呢。”

解缙说到这里,当场断句吟首:

“黄河远上,

白云一片,

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关。”

解缙吟得琅琅上口,永乐皇帝一听,还真是一首不错的词,又高兴起来。夸解缙写得好,有学问,赐银压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09:59:12 | 只看该作者
园园画画
河北大学学报(文科)编辑部 王会
  
园园很喜欢画画,但只是喜欢而已,从没有得到过名师的指点。

有一次,她画了一座山。爸爸说:“画得不错,你拿给李叔叔看看,他是一个画家。”

可李叔叔看了,不仅没有夸奖,还摇了摇头说:“山太矮,没有大山的气势。”

园园回去了,回到家里,把屋里的桌椅搬到边上,把一张大大的纸铺到地上,在上面画了一张大大的画。

她满 以为会得到肯定,哪知李叔叔还是连连摇头,说:“纸大不见得山就高,难道你能把纸铺成山一样大吗?”

经过李叔叔的指点,园园似乎明白了什么。回到家里拿出第一幅画,看了起来。正当她苦苦思索怎样修改时,笔端的一滴墨滴到了山腰上。她忽然醒悟过来,随手把那滴墨迹改画成一个小人。

不知什么时候,李叔叔已经站在了园园的身后,看到这里,竟脱口而出:“哟!这座山真高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09:58:53 | 只看该作者
这是秘密
河北大学学报(文科)编辑部 王会
  
园园上学才几天就病了。

这一天,园园感觉好多了,准备第二天去上学。下午,同院的平平捎话说,晚上7点钟,王老师要来看她。吃罢晚饭,爸爸值夜班去了。妈妈把客厅收拾干净,沏好茶水,摆上糖和水果,等着王老师的到来。

6点半钟,外面有人在大声说话。妈妈一听声音陌生,估计是王老师到了,连忙站起身,说:“园园,王老师来了,我去开门。”

园园眨巴一下眼睛,说:

“不,不是,那不会是王老师。”

妈妈不以为然,打开门,一个陌生的男人正在上楼。妈妈正要打招呼,那人又继续向上走去。

6点45分,外面传来“咚,咚咚……”的脚步声,妈妈又起身。园园说:“妈妈不用开门,那更不是王老师。”

妈妈不信,又打开门。一个大胖子摇晃着身子进了门,一股酒气洒满客厅。园园一盾是楼上的老牛大伯。

老牛大伯揉揉发红的眼睛,迷迷糊糊地说:“你,你们,怎么,到我家来了?”

园园一听乐了,说:“牛大伯,真有意思,这是我们家,您少上了一层。”

老牛大伯拍拍脑袋,说:

“哎,对了,我说怎么开,开不开门啊!对,不起。”转身要走,又回头对妈妈说:“你知道吗?我刚、刚提了科长,请弟兄们,撮了一顿,他们都,喝醉了,就我没醉,我好,好酒量吧?”转身晃了出去。

6点50分,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园园说:“妈妈,王老师派人来了,快去开门。”

门开了,平平走进来,对园园说:“刚才王老师打来电话说,他在路上车带扎了,耽误了时间,一会儿就到。”

平平走了,妈妈不解地问:“园园,这我就不明白了,你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吗?”

“不能告诉您,这是秘密,您可以猜猜看。”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09:58:45 | 只看该作者
半船书
河北大学学报(文科)编辑部 王会
  
明朝有个文人叫陈济,在江浙一带颇有名气,人人都知道他读过半船书的故事。

陈济15岁那年,父亲让他带一批货到外地经商,临行前嘱咐道:“这是我多年积累下的货物,是咱们的一部分家产,你要认真替我做好这桩买卖,让家里人放心。另外,派两个可靠的师傅与你同云,帮你当参谋,打理生意。”

“知道了,货物卖完后我带些什么东西回来呢?”

父亲说:“你自己看着办吧,看咱家看缺什么,你就带什么,但千万要长些心眼,货比三家,千万不要让人骗了。”

6个月以后,陈济顺利归来。全家人都十分高兴,称赞他有出自己,能够继承你业了。家里有赶紧从船上卸货,一看陈济买的物品,大为光火,顿足汉息道“你都买了些什么啊!”原来陈济买了半船书回来。

陈济说:“这正是咱们家里缺少的啊!不读书积累知识,谈何做学问。”

从那以后,陈济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一本一本地读他的书。天天如此,一连读了七八年,终于读完了他买回来的半船书。书读得多了,积累的知识也多了,他就开始试着写些辨伪论真的文章,此时他文思如泉涌,几年积累下来的知识都用上了。他写的文章不讲究词藻的华丽,只求简捷明快,疏通事理。他常说:“好文章应该像布帛菽粟一样,要有益于世。”

有人表示疑惑,说:“你读了半船书,文章又写得好,为什么不参加科举考试,谋个一官半职?”

陈济笑笑:“我读书是为了写点我愿意写的文章,当今谋取功名的人那么多,不少我一个人。”

陈济不求功名,但却出了名。

后来,经人,陈济与解缙、姚广孝参与了修纂《永乐在典》的工作。这全得益于他产时的大量和积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0 00: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