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53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乞巧、嫦娥》导学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7:4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乞巧、嫦娥》导学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本课PPT课件教学下载地址:
http://www.lspjy.com/forum-6-1.html

29.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重点: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准备:挂图、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出示图片,播放优美的音乐,教师朗诵古诗。   看着美丽的画面,听着优美的音乐欣赏古诗朗诵。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5分  
二、复习古诗,欣赏评价 。
师:你学过哪首古诗,给我们朗诵一首让大家欣赏。   1.朗诵自己学过的古诗。
2.互相评议谁朗诵得最美。  复习学过的古诗,和朗诵方法。   
5分  
三、读中识字,准确朗读 。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编了许多美好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流传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新的古诗,就反映了两个美好的故事。  1.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查字典学习生字。
2.学生把生字的部首和意思及音节写下来。 3.学生跟随老师朗读两首古诗。
4.学生自己读两首古诗。   
学习利用字典学习生字的方法。准确朗读古诗。   

10分  
四、学中教法,用法自学 。
带领学生学习第一首诗歌。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等方法理解“碧宵、乞巧、几万条”等词汇理解前两句诗句的意思。   1. 学生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小组学习第一首诗歌的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2.小组学习后在班上讨论。
3.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把后两句诗句的意思表达出来。   

学习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0分  
五、配图想象,加深理解 。
老师把语文书为古诗“乞巧”配的插图展现在大屏幕上,配有音乐朗诵“乞巧”这首诗。  1.学生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
2.用自己的话把诗句描写的景象说出来。
   
培养想象能力。理解作者的情感。   

10分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检查已学,激发兴趣 。
师:同学们,我们比一比,看谁把《乞巧》这首诗讲得清楚,背得有感情,画的有创意。  1.学生现在小组里比赛。
2.小组推荐一人在班上展示。
3.大家评议。   
互相启发、促进,激发学习兴趣。   

10分  
二、学中教法,用法自学。
1. 带领学生学习《嫦娥》这首诗的前两句诗句的意思。
2. 你能不能自己学习翻译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1、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学习《嫦娥》这首诗的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2、小组学习后在班上讨论,老师点拨。
3.自学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古诗。   


10分  
三、总结方法,感情朗读。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乞巧》这首诗。老师觉得大家朗诵得很好。这首诗应该怎样朗诵,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味来呢?谁来给大家总结一下。
  1.学生结合老师是怎样带领学生朗读的,思考朗读古诗的方法。
2.总结出:前四个子与后三个字之间有短暂的停顿。第五个字加重语气等。
3.学生朗诵练习,互相评议。   
学习朗诵古诗的基本方法。并且朗诵《嫦娥》这首诗。
   


10分  
四、读诗配画,加深理解 。
老师播放音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嫦娥》这首诗诗句的理解画一幅画。  1. 学生在学习小组里互相合作画画,根据图画把诗句的意思表达出来。
2.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老师点拨。   
理解诗句意思和作者的情感。   

10分  
五、板书。                        29  古诗两首
《乞巧》    《嫦娥》
美丽的故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1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7:41:1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等4个生字,会写“乞、巧”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的含义,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宵”。

  3、 读出古诗的韵味。


三、再读感悟,品味诗意

  小组合作,自读自悟,然后交流。


四、识字写字

  1、仔细观察字形。

  2、范写“乞、宵”,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乞巧》。

  2、听写生字。

  3、讲述《嫦娥》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质疑问难。

  3、小组合作理解古诗。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背诵古诗,学生展看比赛


四、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屏”字。


五、拓展练习

  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五号”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7:41:0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了解古诗中的传统文化,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精练的语言、明快的韵律、丰富的内容、悠远的意境,深深吸引着我们。这些古诗或描写自然美景,或反映亲情友情,而今天我们则要学习一首记录传统文化的古诗。

  2、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题目。师提示:看看这个“乞”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板书:乞—气。乞字中间少一横,乞字是“”,气字是“”)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哦!记住这一对形近字:气 乞。

    (齐读组词)
 

二、揭题

  1、课下老师已经布置了收集资料,谁能说说乞巧是什么意思?

  2、生汇报,师总结。
 

三、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这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一首诗。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有三到,(生:谓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学生练读)大家仔细听听,他读准了字音了吗?谁能把字音全部读准?
  
  2、指名读,正音。

  3、自由练读,要求字正腔圆,注意字音字形。

  4、大家注意了哪些字的字音字形?(宵—霄,用点标出来)区别这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汇报布置预习查字典的结果(“宵”是晚上,“霄”是天空)记住这一对形近字。

  5、除了字正腔圆,你还能把这首诗读的更好吗?生练习,汇报读诗,老师指导。再读古诗,读出节奏韵律。

  6、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读了几遍了,开始上课时老师说这首诗是记录什么的一首诗?仔细读读,你能发现诗中蕴藏的哪些传统文化?

  7、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板书:传统节日、传统习俗、神话故事。

    重点总结七夕节的的资料。


四、理解诗意

  1、同学们,你能运用工具书,借助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弄懂诗意吗?

    记住,古人云:独而无学友。这句名言是说: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一起学习的朋友,就会见闻少,知识浅薄。那就找到你身边的同学,用上你们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弄明白诗意吧。  

  2、时间到!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知道吗?(知道)
    
   ⑴ 谁来说一说。(指一个学生说)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
 
   ⑵ (指诗第一行)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人们看着“碧霄”,什么是“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学生说)
   
     出示课件:夜空图。看到这样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吗?

     (学生说)

     在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吗?

     (牵牛星和织女星)

     根据这首诗,让我们到宇宙中去找找这两颗星星吧!

     (课件天文图)

     找到了吗?

     (引导学生找,辨别方位)

     原来古诗还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呢!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学生齐读)

     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在星空下,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教师示范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

  3、是啊,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

    (学生读、学生自由说)

    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同学们,你们对织女了解多少啊?

    (学生自由回答)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羡慕的不得了,它们羡慕什么呢?(织女的巧手)
   
    你们羡慕吗?(羡慕)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4、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那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再读读三、四行。

    (学生再次读)

    闭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说说,争取说得更好!

    (交流指名回答)
  
  5、反馈:
  
   ⑴ 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指学生说,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课件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

     (他们想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⑵ 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

     (穿尽)
  
   ⑶ 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

     (指名读,齐读)
  

四、体验升华,熟读成诵
  
  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什么呢?

    生回答: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2、那你们能读好这首诗吗?

    (指名读、齐读、合作读)

  3、总结学习本首古诗的方法:

    学生回答: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会多读几遍来理解诗的意思;我会看注释,查字典来理解;我会把诗背下来,或者记在古诗积累本中;我会上网查资料或者看课外书;我会想去了解诗人和朝代;我会向同学、老师、爸爸妈妈请教。
 

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都留下了许多诗篇。老师这里还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关的古诗,读读看,你对哪首感兴趣?读给大家听!(指名读)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把它记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中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7:40:55 | 只看该作者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7:40:50 | 只看该作者
1、课前,教师可适当准备一些作者介绍或诗作的赏析资料,如《唐诗鉴赏辞典》的相关文章,在学生理解诗的大意时,相机介绍。也可以引导学生先读读“资料袋”中的内容,对乞巧节有大致的了解。

  2、课文中要求会认4个生字,可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学生互相交流后,教师可重点提示,“乞”与熟字“气”的区别,“烛”是翘舌音,不要读错。要求会写的字有8个,可引导学生注意难写易错的字,如“乞”不要多写一横,“晓”右上部不要多写一点,“霄”上下部分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要适当。

  3、理解诗歌的大意是体会诗中丰富想象的前提。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可以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下面的提示供教师参考: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感受人们过节时的喜悦。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要引导学生结合全诗的理解,进一步体味诗中展示的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前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沉”字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碧海青天”,指嫦娥在月宫中孤独枯燥的生活,只能见到深蓝色的天。“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后两句引出凡人对仙人的感叹: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应悔”是猜测的意思,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要深入理解诗句的意思,必须对“嫦娥奔月”的传说有一定的了解(详见参考资料)。据说嫦娥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

  4、要重视学习伙伴的提示,注意拓展延伸。课后小伙伴吐了一个泡泡:“我要去再收集一些民间故事”,不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完成,它要贯穿到全组的课文学习始终,为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的学习做准备。

    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收集民间故事,也可以让长辈们给自己讲一些民间故事或传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7:40:37 | 只看该作者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李商隐(813~858)唐代文学家。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4: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