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45|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文教学参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08: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讲 写得生动 写得实在

  什么是作文?作文就是把你要说的话记载下来,写成文章。你每天都在说话、都在听别人说话。如果说的话干干巴巴,一点生气也没有,谁爱听啊?同样地,如果写出来的作文干干巴巴,一点生气也没有,谁爱看啊!说话要说得生动、说得实在;作文也要写得生动、写得实在。

  什么是生动?字典里是这样说的——具有活力能感动人的就是生动。写出来的字是死的,可是字里行间所描述的人物、事情、景物……却是活生生的,叫人读起来受到感动、感到有味道,这样的作文就是生动的,别人就爱看。

  生动的作文是不是摆摆花架子、喊喊大口号、多用几个形容词就可以写成的呢?不是,一定不是!这也和说话一样,如果你只是耍耍嘴皮子,一点不说心里话,一点不说实在话,谁会受感动啊?那怎么办呢?把话说实在就是了。

  什么是实在?字典里是这样解释的——实在就是真实,不虚假。写作文所说的实在除了真实、不虚假之外,还有充实的意思。写一个人,只是说他真好啊、他可好了、没有比他再好的了……你这样从早晨写到晚上,别人读了也会感到你不实在,为什么?因为你写得不充实,他到底好在哪?什么具体的事情可以说明他好?别人看不出来。这样的作文就是空洞的、干干巴巴的、不实在、不生动的。

  好了,道理说了不少了,下面让我们看看两篇例文吧?哪一篇写得生动、实在?哪一篇写得干瘪、空洞?你一定会分辨清楚的!

  例文1:

  童 年

  “童年”这个趣味横生的二字,有谁不向往它呢?随着风儿的流逝,童年已悄悄过去,正当步入中学大门的时候,才匆匆意识到童年的可贵。

  春风刮醒了我记忆的童窗。曾记得刚要上学的前一天夜里,我躺在床上望着外面皎洁的月亮与星星。我像一名贪婪的小女孩在甜蜜的梦中,像要坐上宇宙飞船飞入另一个空间,面对着快要离别了在家贪玩的孩子,快要离别那撒娇的性格,我想着班级里美好的一切……我久久的不能入睡。

  啊!多么美好的童年。

  例文2:

  弟弟数数

  一个夏季的晚上,天空晴朗,繁星闪烁,不时吹来的丝丝凉风,使人感到十分凉快。人们都来

  到院子里乘凉,大家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坐在一旁的弟弟仰着头,睁大了眼睛望着天空,好象这样做,会把天空中的一切,都看得更清楚一些。他一边看,一边用手指点着,轻声地数者星星。弟弟在幼儿园刚学数数。小红姐姐问弟弟:“小琦,你数数你的手指头和脚豆儿一共有多少个?”弟弟听了,自信地用右手指着数左手:“一、二、三、四、五。”接着又用左手指着右手数:“六、七、八、九、十。”然后,他低下头,一边用手点着从凉鞋里露出来的脚豆儿,一边数着。在一旁看着的人,见他这副天真的样子,都不禁偷偷地笑了起来。“十七、十八、十九。”弟弟数罢,理直气壮地说:“一共十九个。”小脸上还露出得意的神情,专等着别人夸他。可人们听了他的那经过认真数出的答案后,不但没有表扬他,反而捧腹大笑起来。

  弟弟莫名其妙地看着大家,看着看着,他委屈地哭着跑到妈妈那儿去了。看到这情景,大家都不再笑了。小红姐姐抹去笑出的眼泪,朝弟弟说:“你再数数!”弟弟撅起小嘴,扭过脸去,偎着妈妈。妈妈轻声对弟弟说:“你数错了,还不许人家笑。你再数数看……”经妈妈这么一说,弟弟又仔细地数了起来。像第一次那样认真,不,比那还要专心。刚才的事情他都忘了,就像从来没发生过什么似的。他数着,数着,有时还轻轻的抽泣一下。就这样,弟弟又数了一遍,结果是二十。他不信,又数了一遍,还是二十。他轻声地说:“是二十,不是十九。”大家听了都说对。有人还鼓励弟弟说:“不错,在幼儿园没白学!”

  听了这话,弟弟脸上的泪水还没擦干,就咧嘴笑了。这时,满天的星星调皮地一闪一闪的,好象也为弟弟数对了数而感到高兴。

  讨论: 1、这两篇例文那一篇生动、实在?那一篇干瘪、空洞?为什么?     2、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得生动、写得实在?     3、两篇例文还有哪些优点、毛病?

  1、阅读课文《背影》和《最后一课》,要求默读一遍、朗读一遍(一定要朗读!读出课文的情感来)。想一想这两篇文章为什么写得生动、写得实在?

  2、你哭过吗?你看过别人哭过吗?你(或者别人)为什么哭?是怎样哭的?哭之后又怎样了?

  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回答上面的问题,500字左右,要写得生动、写得实在。

  3、写完上面要求的作文之后,把题目里的“哭”改成“笑”,再在心里“写”一篇作文(不写在纸上,只是动脑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10-6 08: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作文教学参考

抽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8-10-5 20: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作文教学参考

不错,很有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10-5 13: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作文教学参考

写得实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8-10-5 08: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作文教学参考

老师可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10-5 08: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作文教学参考

对教学有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08: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作文教学参考

第九讲 开头和结尾

  开    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古人说的文章的“凤头、猪肚、豹尾”就含有这个意思。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好掌握的记叙文的开头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记一次乒乓球赛》的开头,交代了时间的人物、起因和时间。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美好生活的剪影》的开头使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

  (3)把事情的开头作为文章开头的自然起笔法

  一篇题目是《记一堂生物课》的作文开头是这样的:“上课铃声响了,大家都走进了生物实验室。”

  二、非开门见山法

  这里所说的“非开门见山法”,并非无“门”,而是使用写作技法(如议论、描写、抒情、引用等)、修辞方法(如设问、比喻等)或其它的方法(如设置悬念等)把“门”装饰的更美一些,使文章更添文采,进而更深刻、更生动地表现主题,更引人入胜。如:

  (1)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衬托的作用。

  例文《逝去的岁月》、《分房》开头使用的是这种方法。

  (2)深化主题的议论抒情法

  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例文《不寻常的考试》都是用了这种开头方法。

  (3)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

  《人民的勤务员》的开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日记中一段著名的话,以这段话开头,对后文记述雷锋的事迹,无疑是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冰心的《每逢佳节》一文开头引用了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入题新颖、感情真挚,点明了思念海外亲人的题旨。

  (4)引人入胜的提示法

  《第二次考试》的开头提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引起读者的注意,自然会使人想到:“这是为什么?”急于从后文中寻找答案,因而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5)吸引读者的设问法

  有一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家乡》,它的开头是这样的:“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吗?你登过我家乡的山、游过我家乡的水、吃过我家乡的肥鲤鱼吗?”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

  结    尾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1)自然顺畅的结果交代法

  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写了一个女乞讨者三年前后的不同形象与神态,表现了人格的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事件的经过。结尾写道:“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这一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例文《记一次乒乓球赛》使用的也是这种结尾方法。

  (2)照应开头的首尾呼应法

  结尾要呼应开头,这是记叙文的一般写法,很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3)画龙点睛的全文总结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结尾段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段文字兼用议论与抒情的方式结束全文,最后一句话点题:“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例文《春天的色彩》、《分房》的结尾也是这样的。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4)含蓄深刻的启发联想法

  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体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例文《逝去的岁月》在结尾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5)激励读者的感叹法

  有些文章结尾既不是总结中心,也不是启发联想,而是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爱与憎。《白杨礼赞》的结尾就大声疾呼道:“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文章结尾与开头一样,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而且没有固定的模式,以上提供的方法仅供参考,写作时要根据内容与中心的需要恰当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v  写作训练  v

  1.试以“爱说爱笑的爸爸这两天怎么忽然变得少言寡语了呢?”为文章的首句,口头写一篇记叙文。

  2.试以“最不爱唱歌的爸爸今天下班回来突然哼起了小曲”为文章的首句,口头写一篇记叙文。

  3.试以下面一句话为文章的结尾,在其前边写一片断,或描写情境,或描写人物心理。

  “此刻,响亮的‘嘟嘟嘟’的汽车喇叭声在她听来,真好象一首欢快而悠扬的乐曲。”

  4.以下面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写一篇记叙文。

  “唉,有些东西渴望得到它时,往往憧憬得无比美好,可一旦拥有后,才会发现,它给你带来欢乐,同时也带来烦恼。”

  5.检查以前的几篇作文的开头和结尾,看看能不能修改得好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4-6 18: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