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01:0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内容,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手段。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代教学实践也表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受到感染,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自己在写作时,也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因此,语文教学中一定要以读为本,使学生在读中感悟。
    一、分任务朗读去理解课文。
如:教学《詹天佑》一文,这篇课文以人物名字为题,记叙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不怕帝国主义者要挟嘲笑,克服工程中的千难万险,提前完成修筑任务的事迹,高度赞扬了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和聪明才智。教学这篇课文,第一次读的任务是: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如:“要挟”“轻蔑”“阻挠”等。第二次读的任务:要求学生读要迅速、正确、流利。特别是文中的长句,难句。同桌、前后、小组应以交流讨论的方式去琢磨。把通过交流之后能读得流利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对全班存在的问题,师可以透过范读来指导。第三次读的任务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如:“詹天佑在主持修筑这条铁路的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把自己的感想简单地在旁边写一写。”通过学生对问题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无形中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第四次读的任务是,通过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让学生画出“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第五次读的任务:“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这一句与哪一自然段相呼应。”最后再叫全班同学用自豪的语气和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学生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二、熟读精讲、突破难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讲是为学生的读服务的,离开指导学生读书这个目标,讲得再动听,也不能说是成功的。在讲与读的关系上,应该是以读为主,以讲为辅。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当然离不开教师的点拨和必要的讲解,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词句所在段、篇的含义,真正体会到词语运用的准确,句式的优美,篇章的严谨,不读或不反复多次地读,是不可能领会到的。(1)抓关键性词语,读出重音。在教《詹天佑》一文:我授完这篇课文后,问学生一个问题:“詹天佑是一位怎样的人?”学生:“杰出”“爱国”的工程师。教师:“杰出”“爱国”这两个词我们要读得重些、坚定些。这样才能突出“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和爱国精神。再如《鞋匠的儿子》中第一自然段中的“尴尬”“名门望族”“卑微”“羞辱”这几个关键词在学生理解后应强调重读。(2)指点句子,理解内容。在教《鞋匠的儿子》一文中,林肯说这么一段话:“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通过我的指点,使学生明白林肯总统具有的坦诚、大度、谦逊的性格。继而我再指导学生用坚定、赞美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话。以讲导读,使学生感知其感情,进而对文章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能发出内心的赞叹:“宽广是一种精神力量!”。
三、熟读成诵,增强语感。
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有效手段。读得琅琅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最有效的方法。小学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在学习语文时,尽量发挥这些优势。
四、边读边标记,提高阅读效率。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睁大眼睛发现好的词语,好的修辞,好的句子,好的描写,读中做上标记。每一个发现都是学生自己的收获。特别是对语文基础不大好的学生,更多关注些,尊重他们,尽量捕捉其“闪光点”,给予激励表扬,使之振作精神,树立信心。这样,师生在教学中就会产生和谐的共鸣,就会达到“以读促悟”的效果。
五、阅读要做到点面结合。
读的方式考虑不同的课文类型。在学生全面感知课文后,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抓重点来领悟课文。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指导方法。如《安塞腰鼓》这篇激情昂扬的散文,对于六年级(农村)学生来说,理解上较难。课前,我应认识到这点,为了进行“以读促悟”。我首先关注学生的预习,课上,注意阅读的选择性。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则采取步步深入的方法,设计相联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读中感悟,学生感悟的过程就是内化为能力的过程。
六、多种形式,因材施教;选择最佳读法,读出最佳效果。
读书过程,正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营养的过程。读的形式多样,读的效果各异,不仅能给学生新鲜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能巧妙地把学生带到现实的语言环境中去。使学生在读中悟意、入境、动心,真正使课文中的语言“其言皆若出于吾口,其意皆若出于我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06: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