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调:用语文课煮哲学汤
这堂课的原始文本是台湾作家哲也创作的《童话庄子》,教学的初衷是一堂儿童哲学课,主讲的却是一名语文老师。可以说,无论谁都没有对这样一堂课会有所谓的“教学要求”,但是,在课堂上让我们看到的很多语文教学元素的呈现。比如:
师:这两天,大家都在看这本《童话庄子》,今天,我们讨论其中的一个故事《独脚兽与百足虫》。请同学们读题目。
生:独脚兽与百足虫。
师:请你再把这个课题读一遍,读出这两种动物不同的特点。
生:独脚兽与百足虫。(这回将“独角”与“百足”处理成重音)
师:为什么这样读,能给大家解释下吗?
生:因为独脚兽只有一只脚,百足虫有一百只脚,所以应该这样读吧。
师:对,独脚兽、百足虫,要读出它们的特点。独脚兽是只有一条腿的怪兽,叫夔(kuí)。一齐读!
生:(齐)夔!
师:百足虫是有许多条腿的虫子,叫蚿(xián)。一齐读!
生:(齐)蚿!
……
“怜”是羡慕的意思。同学们一起读,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齐读)
生:我发现独脚兽很羡慕百足虫,百足虫很羡慕蛇。
师:这是你看到的。整体看,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每一句的句式都是一样的。
师:嗯,都是“谁怜谁”。
生:前面最后一个字和下一个开头的字相同。
师:对,像连锁一样。
从语文学习角度看,这一连串的互动中至少涉及了不少要点:
1,如何识别偏正词组。通过对题目“独角兽与百足虫”的朗读重音的引导,让学生潜意识中养成词语结构的认识。
2,生字学习。有读音,也有释义。且先有感性的认识“独角兽”“百足虫”,然后才亮出生字“夔”“蚿”。
3,对顶针句式特点的了解。通过填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句式的特点。
词组、生字、句式,这些也都是学生们熟悉的语文课氛围。无论学生们是否事先知道这是一堂哲学课,不可否认的是周老师给它穿上了一件舒适的语文课外衣。于是,师生在这样的一种默契中继续前行,包括现场排演小话剧、讨论省略号的用途,等等。
当学生被邀请在黑板上写下“自在”的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今天老师要给大家煮的其实是一锅哲学汤。
高潮:且把桌子拍遍
在我的记忆中,自上学起,拍课桌这件事情简直就是学生的“禁忌”。老师总是不许学生拍桌子,学生总是从偷偷拍课桌中获取满足。哪怕是到了大学电教室看个球赛,一激动得拍桌子,辅导员马上就过来“关心”。
终于,这一天,学生们可以尽情拍课桌了,而且老师领着,一边拍课桌一边读童谣《老鼠嫁女》。课上到这里,学生们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当老师让他们自由讨论的时候,看每个孩子的那个认真劲,每人都跃跃欲试想要大干一场的样子。
师:这个故事是说的换声音,但我们不要仅仅理解成换声音,这里面还隐藏着一层意思,我们可以理解成学习什么?
生:我觉得应该是学习别人的本领。
师:是的,学习本领、学习能力。下面,我们对“应该羡慕追求”还是“不必羡慕追求”做一个思考判断。讨论前,我再介绍一种方法,“只执一词”法,对于一种观点,作极端式思考,穷尽所有理由,再与另一种观点碰撞,在碰撞中获得启发。请各小组从刚才两个观点里选一个,作极端的思考,交流讨论。
(显示讲解要求)
(学生小小组热烈讨论后展示交流)
当周老师“不怀好意”地把“只执一词”法介绍给学生们时,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状况是可以预想到的。所以,这是个完全被老师激发出思考激情的热烈课堂,又不会让人有喧闹的感觉,它完全在主讲人的掌控之下。
不可否认,杭州天堂小学的学生素质也是非常优秀的。于是我们看到,在老师对讨论气氛的不断加温添火中,精彩的论述不断出现,比如:
师:这个理由不成立,风是有的,蛇也是有的。我提示大家,这个“心”谁有?
生:心是每一个人都有的。
师:独脚兽有心吗?百足虫有心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