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全神贯注》导学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7 10:50
标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全神贯注》导学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全神贯注》导学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本课PPT课件教学下载地址:
http://www.lspjy.com/forum-6-1.html

【教学目标】
①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预设】
一、  直接读题,导入新课
1、指导读课题,理解 “全神贯注”这一词语的意思。
2、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导语,读后交流,明确本课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受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2、检查识字,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记,多笔画字可辨形认读。(如,邀挚痴锁)
3、由“仪态端庄”一词,思考交流:面对同一个塑像,茨威格与罗丹的反映又是有什么不一样的?(课件出示: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4、借助板书,说说讲了件什么事情。
三、研读课文,深入感受
1、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
2、交流感受,说说课文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
3、现在我们就围绕着这些抓住的句子,来读读,思考: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4、提出质疑。教师随机对学习情况做出评价,然后梳理共性的问题。
5、(出示课文插图)面对眼前如此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站在一旁的茨威格此刻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6、的确,茨威格对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他后来回忆说……(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7、认真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a.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罗丹一会近观,寻找细微的毛病,一会远观,观察整体,一边还自言自语,说着自己发现的问题)
b.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罗丹忽然有了灵感,想到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但又在反复推敲,仔细斟酌)
c.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罗丹在紧张忙碌地修改塑像)
d.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罗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使塑像完美,他已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连同自己的朋友也忘了,完全沉醉于他的艺术世界)
e.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瀑布披在塑像上。(罗丹经过长达一个小时全神贯注的工作,对自己修改的作品终于满意了,感觉到轻松和高兴)
2、认真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随文练笔,升华感受
1、练笔:我们忘不了这位举世闻名的雕塑家,我们忘不了这位深受全世界人民喜爱的雕塑家。读了他《全神贯注》工作的这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他说。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小结:让我们向罗丹学习,学习他那做事——(回读板书)
【板书设计】
   全神贯注
       罗丹     邀请挚友        塑像 仪态端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7 10:50
26.全神贯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心神专注、投入的精神。
   2.在结合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一段话。
   2.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围绕“全神贯注”讲了一件什么事。
  2.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为初步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3.读懂每个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再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个自然段,以自然段为依据,划分结构段。为全面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围绕“全神贯注”写了件什么事。
  1.板书课题,学生解释“全神贯注”一词(可以查工具书),再提出问题思考,围绕“全神贯注”作者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情。
    (“全神贯注”是全部精神高度集中的意思。作者围绕“全神贯注”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做客时,由于全神贯注地雕塑作品,却把朋友忘得一干二净的事情。)
  2.顺便解释“雕塑”、“奥地利”、“挚友”:
    (“雕塑”,造型艺术,用泥土、石膏、竹木、玉石、金属等材料雕刻或雕塑艺术形象。“奥地利”,奥地利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首都是维也纳。“挚友”,“挚”,诚恳;亲密的朋友。)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学会生字新词(有的可以放到分析课文时再去理解)。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挚”是翘舌音,“醉”是平舌音。
   “雕塑(sù)”的“塑”不要读成“sū”的音。
   “工作室(shì)”的“室”不要读成“shǐ”的音。
   “不禁(jīn)”的“禁”不要读成“禁(jìn)止”的“j@n”的音。
   “把湿布披(pī)在塑像上”的“披”,不要读成“pí”。
   “径(jìng)自”是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径”不要误读成“jīng”的音。
   “悄悄地站在一边”中的第二个“悄”应读儿化音。
   “叽哩(li)咕噜”,这里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楚。“哩”应读成轻声。
   “悄悄(qiao)话”的第二个“悄”应读轻声。
  2.注意以下字的字形结构:
   “诞生”的“诞”的中间是“廴”,不要写成“辶”。
   “罗丹”的“丹”,不要和“舟”相混。
   “醉”的左半部是“酉”,中间不要少写一横。
   “激烈”、“激动”的“激”和“邀请”的“邀”,部首不同,前者是“氵”,后者是“辶”。
  (三)按自然段默读,概括出自然段段意,再讨论划分结构段。要求边读边想,边画出重点和概括性词语或句子。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在参观工作室时,发现作品还有毛病,要立刻修改。
    第2自然段: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作品。
    第3自然段:罗丹工作完,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第4自然段:罗丹发现茨威格被关在工作室里了。
    第5自然段:茨威格对这件事感受很深。
  2.引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阶段,结合自然段的归并,讨论划分结构段,明确段与段之间联系的必然性。
    提示:课文共5个自然段,篇幅较长,内容较多或较集中,没有对话之类的较多的自然段。因此,较长的自然段,很可能是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有可能独立成段。
    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写了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参观工作室,并看刚完成的女像作品,以及客人对作品的称赞和主人发现作品还有毛病等。
    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写了罗丹修改女像的经过。篇幅较长,内容具体。
    以上两个自然段之间联系很紧密。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最后一层意思是罗丹发现作品有毛病;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就讲着手进行认真修改。因此,这两个自然段既可独立成为两个大段,又在内容和情节发展上紧密联系。
    第3自然段是写罗丹由于全神贯注地工作,竟忘了客人的存在。第4自然段写茨威格招呼罗丹,罗丹这才发现客人被关在工作室里了。这两个自然段紧紧相连,共同记述一件事,显然可以合并成为第三大段,进一步生动地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这可以说是第二段的发展和延伸。
    第四段即第5自然段,写了茨威格的回忆和感受:一切值得做的工作,想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显然,这是全文内容的归结。
  (四)通读课文,在质疑问难中,通过议论或查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句,解释一部分不理解和不甚理解的词语,为下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心做好准备。
    “仪态端庄”,仪态,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端庄”,容貌、举止端正、庄重。指罗丹的作品女像的容貌、姿态等是端正庄重的。
    “杰作”,指罗丹塑造的女像,是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端详”,这里指罗丹仔细地看女像。
    “吁了口气”,吁,这里读“xū”(另读yù),是长出了一口气的意思。表示罗丹工作紧张后的放松。
    “径自”,指罗丹工作完毕,忘了客人的存在,自己直接行动走出门去。
    “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指茨威格对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的认真态度,所产生的敬佩感情和受到的启发、教育。
    “莫名其妙”,表示事情奇怪,使人不明白其中的奥妙或真相。是指罗丹把茨威格关在屋里,要锁门,茨威格不知究竟是为了什么。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7 10:50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以“思考·练习”1、2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第一、二段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专注、投入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茨威格说的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阅读分析第一段。
  1.提问思考:
  课文围绕“全神贯注”讲了一件罗丹在雕塑一座女像的作品时发生的事情。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的,或者说是由什么引起的?先默读,再议论,然后回答。
  (事情从罗丹邀请挚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时,带他到工作室观赏刚刚完成的作品一座女像开始的。)
  这一段共写了六句话,依次读一读,看看这六句话各写了什么内容,怎样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的?
  第一句话写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罗丹既然招待茨威格这位客人、挚友,一定做了不少事。但课文接下去只写了一件跟“全神贯注”有联系的事,这件事是什么?
  (这件事就是第二句话所讲的:“饭后,罗丹带着这位挚友参观他的工作室。”这句话跟“全神贯注”是有联系的,其他事没有写,因为跟“全神贯注”没有关系。)
  2.接下来再想一想:罗丹带着茨威格参观自己的工作室。既然是“工作室”,是“参观”,客人一定看了不少内容吧?设想一下,可能看到些什么?这些都写了没有?为什么?单单写了什么?为什么?这就是第三句话要说清楚的问题了。
  (客人可能看到工作室里摆放的主人创作的各式各样的雕塑作品,当然还有些创作用的材料。工具什么的。这些都没有写,因为跟“全神贯注”没有什么联系。单单写了作品中刚刚完成的一座女像。因为这一作品跟“全神贯注”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要写它。这就是第三句话的作用。)
  3.在“仪态端庄”的女像前,客人和主人表示了不同的看法。读一读下面第四、五两句话,简要地说出客人怎样表示?主人怎样表示?谁的表示又跟“全神贯注”直接联系?
  (茨威格拍手叫好,表示祝贺;罗丹不满意,说还有毛病,表示需要修改。罗丹看出作品有毛病需要修改的情节,跟“全神贯注”直接关联。)
  这是不是“全神贯注”的直接起因呢?
  (就是。)
  既然罗丹看出作品有毛病,需要动手修改,是故事的直接起因,为什么文章不从这里写起,而是把他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做文章的开头呢?
  师生共同议论,共同解答,注意六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果文章从罗丹看出作品有毛病需要修改写起,读者会感到突然了:罗丹怎么这时候看出作品的毛病呢?不是因为请客人茨威格参观工作室,看到刚刚完成的女像,才发现毛病的吗?那么,客人怎么到了工作室的呢?是主人请他进来的。是罗丹邀请他来家做客的。这一系列事实都有因果关系。所以,文章要从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写起是自然的,必要的。直到第六句“罗丹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全段紧紧围绕“全神贯注”步步深入,叙述得清清楚楚,给读者的印象是完整的、有条理的,为下一段阅读打好了基础。)
  4.顺便结合句子的内容看看,“端详”一词写成“看”可以不可以?为什么?“皱着眉头”表示了什么?
  (“端详”写成“看”不可以。因为“端详”是仔细看的意思;“看”只是看,没有“仔细”的内容。如果用了“看”,罗丹创作态度上的认真,就表现得不够充分了。“皱着眉头”,表示事情难办,得想个办法解决。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明罗丹工作态度是严肃的,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是严格的。)
  5.小结: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用词不宜太多,而要准确。
  6.自由读这一段,再分组或分行朗读,续读下去。逗号之间停顿短一些,句号之间停顿长一些。体会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递进关系。
(二)阅读分析第二段。
  1.第一课时在初读课文、划分段落时,我们已经了解这一段是写罗丹怎样修改女像的。现在默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抓住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哪几方面的特点,具体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的。这些特点在其他写人的课文中,也同样使用。
  要求一边读,一边想,重要的地方可以画出来,还可以议一议,求得共识。
  (作者紧紧抓住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点,生动、具体地表现他是怎样“全神贯注”的)
  2.再逐句细读,认真体会通过怎样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点表现“全神贯注”的。
  ①“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
  (写了罗丹修改时的动作和语言。这是罗丹在远处望,近处瞧,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左肩偏了点儿”该怎样修改,嘴里还叨唠着修改方案什么的。)
  ②“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注意“异样”和“激烈”两个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异样”的眼光是指不同寻常的眼光,这是通过描写罗丹的神态,反映他想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激烈的争吵”是有可能指方案又感到不成熟,可用可不用,还在推敲之中呢。)
  ③“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踩得吱吱响”,“不停地挥动”是通过写脚的动作的重量大,手的动作的连续不断,反映此刻罗丹工作的紧张和热烈。)
  3.这一层内容,是作者从罗丹工作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不同的角度,描写“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的。接下去的一层,有一句话是前一层的归纳,又是后一层内容的引起。找一找是哪一句话。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起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4.自由读这一层(由“一刻钟过去了”到段末),有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跟“越干越起劲”有关联,是什么?画出来。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
  5.罗丹的女像的毛病,只是左肩偏了一点儿,脸上可能还有一点儿不满意的地方,修改共用了多长时间?
  (大约一个小时。)
  课文为什么要从“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写到“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呢?是不是太啰嗦了?索性直接写“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不好吗?为什么?大家想一想,再回答。
  (课文从“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写到“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时间由短到长,步步加深,给人的感觉是时间过得太慢了、太长了。作品那么一点儿毛病,竟用了那么长时间。这就从侧面突出了罗丹“全神贯注”、认真工作的忘我精神。)
  6.再读最后两句话,注意:每句话里有那么一个字,最能反映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恐怕再没有比这两个字最能表现一个人把全部精力、全部心思投入到某种活动之中了。是哪两个字?
  (“醉”和“痴”。)
  “他像喝醉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喝醉了酒是什么样?根据生活中见过的说一说。“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是一种什么景象呢?
  (一种是神态不清,有失常态,这里不指这种。还有一种是蒙头大睡,好像不醒人事似的。正像课文中讲的:整个世界好像已经消失了。课文用喝醉了酒,处于沉迷状态,比喻罗丹全身心地投入到修改作品的工作中,其他什么也不管不顾了。这是“全神贯注”的最高状态。)
  7.最后一句写修改完毕。读读这一句,看看是不是只交代了修改完了,有没有进一步突出“全神贯注”和全身心投入?找出来。
  (“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
  “对着女像微笑,”就已经说明修改是成功的、满意的了。“痴痴”是什么意思?进一步说明了什么?
  (“痴痴”,从工具书上查是“痴迷”的意思,也就是深深地迷恋某一事物。说明对修改后的作品,是十分满意的,他非常喜欢自己刚刚完成的这一作品,已经到了迷恋、陶醉的程度了。这就是说:如果没有“全神贯注”的认真修改,不可能有这样满意的结果。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的动作又说明了什么?大概罗丹在修改作品时,下定了决心,憋足了劲头,“全神贯注”地修改到非常满意的程度了,这才“轻轻地吁了口气”,放松放松。)
  8.再自由读这一段,要求读出感情,一种表现罗丹“全神贯注”地投入修改作品时的执着感情。
  9.小结:这一段通过对罗丹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特点的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而且从侧面以修改作品时间长和作品毛病小的对比,以及修改作品紧张之时和完成修改作品之后的“如醉如痴”的沉迷状态,加深了“全神贯注”的意义,读了令人十分感动。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7 10:50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继续以“思考·练习”第1、2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第三、四段的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心神专注、全力投入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第三、四段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茨威格说话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阅读分析第三段。
  1.提示:第二段写了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自己新完成的女像。他的朋友茨威格从旁悄悄地站着,罗丹始终没有理睬他,是不礼貌,不友好吗?
  (不是。因为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顾不上跟朋友交谈什么。)
  是的。还有一个有趣的令人感叹的事实等着我们去了解,领会。这就是第三段所写的内容。
  2.自由读,再指名读这一段,想一想:
  茨威格见罗丹工作完了,“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这句话的“径自”和“随手”是什么意思?表明罗丹的什么?
  (“径自”是表示罗丹修改完作品,自己直接拉上屋门走去,没绕道,也没看一下周围。“随手”是指罗丹走出屋门顺手就要锁门。这两个词放在句子里,说明罗丹还没有从刚才埋头工作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把朋友忘得一干二净。这充分证明,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已经到了如醉如痴、全身心投入的程度了。)
  3.这就使“茨威格莫名其妙”了。结合这句话的意思解释“莫名其妙”。
  (表明罗丹工作完了,竟不顾友人的存在,径自走出门去,准备上锁,这件事太奇怪了,使得茨威格不明白事情的奥妙和真相。)
  4.当茨威格叫住罗丹的时候,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唉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从这几句话里的“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的“猛然”和“简直把你忘了”的“简直”两个词语,你体会出什么问题来?
  (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身边虽然站着朋友,实际上在罗丹的心目中,朋友根本不存在了。现在修改结束了,突然想起请来做客的朋友还在跟前。)
  “很抱歉”、“对不起”、“请不要见怪”,这是罗丹向朋友表示歉意的话。“见怪”是什么意思?
  (“见怪”是责备、抱怨的意思。)
  从罗丹想向茨威格道歉的话里看出罗丹是不是为了修改作品甘愿冷落、慢待朋友呢?
  (不是)
  那又是为什么呢?
  (罗丹就是因为“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而忘了朋友就在身边。他对朋友仍然是一片真情,刚才发生的事,完全是无意的。茨威格也完全能谅解他的朋友。)
  5.再读这一段,用两三句话简要地归纳这一段所讲的事情。先自己归纳,并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小组议论后解答。
  (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完女像,离开工作室,要锁门时,茨威格叫住了他,罗丹这才想起朋友还在身边。)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二)阅读课文最后一段。
  1.最后一段,写茨威格对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感触”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再结合本段内容讲讲。
  (“感触”是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这里指茨威格接触了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这一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思想情绪。)
  2.引起了什么思想情绪呢?读一读茨威格感触很深的两句话,想一想,说一说,有什么含义?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和教育?
  (茨威格感触很深的两句话是: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第一句话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那天下午在罗丹的工作室学到的比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不是指学到的知识或能力怎样多,而是指学到罗丹对艺术创作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有了这种态度和精神,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可以创作更好的艺术作品。总之,强调这一天下午的收获是非同寻常的精神财富。)
  第二句话中先理解“人类的一切工作”是指哪些工作?“值得去做”的“值得”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
  (“人类的一切工作”是指全世界范围内所有的工作。“值得去做”的“值得”指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例如,我们眼下所做的工作:科研、教育、建筑、交通、卫生医疗、商业服务等等,等等。)
  那么,这些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要想做得好就应该怎样?
  (应该“全神贯注”。像罗丹在他的工作室修改女像那样认真、那样投入就好了。)
  3.目前,我们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各门功课和各种技能,对同学们来说,这也是值得去做的事,要想做得好,也应该怎样?
  (也应该“全神贯注”。也应该像罗丹在他的工作室修改他的作品女像那样,认认真真地学习,全神贯注地学习,我们的学习成绩就会突飞猛进,大幅度地提高的。)
(三)师生共同总结课文。
  1.课文记述了罗丹在雕塑女像作品时发生的故事。全文四个段落,从交代事情的起因,到事情的发展、经过,直至故事的结束,紧紧围绕“全神贯注”这个中心展开叙述。回忆一下,文章开头是怎样围绕“全神贯注”交代事情的起因的?
  (开头交代了罗丹请茨威格来家做客,在请客人参观工作室时,主人发现新的作品女像的毛病,便动手修改起来。)
  2.接着,事情在发展过程中又是怎样围绕“全神贯注”展开叙述的?
  (接着,课文紧紧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特点,表现罗丹怎样“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以至于忘记了客人就在身边。)
  3.最后,又是怎样围绕“全神贯注”结束全文的?
  (最后用茨威格对这件事情的深深感触——做好工作就应该“全神贯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课外作业。
  1.做“思考·练习”第4、5题。
  2.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要求先理解课文原句,再参考例句。
  检查对这两个词的理解,特别是“莫名其妙”,再看看课文原句是怎样使用这两个词的,然后提供以下的例句参考:
  ①祝贺——今天是爷爷的七十岁生日,全家人祝贺老人家健康长寿。
  ②莫名其妙——一只黄鹊飞进张叔叔家,怎么轰,黄鹊也不走,真有点儿莫名其妙。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7 10:51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思想及其创造的“三本五重教学法”(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正越来越广泛地为广大教师所熟悉。《白杨》、《草》、《小稻秧脱险记》《新型玻璃》等课堂教学的精品享誉全国。2000年4月20日,徐州淮海堂,于永正老师又向一千多名老师展示了他新近研究的《全神贯注》的教学。在两课时的教学中,于老师先和学生背诵了几句名言;接着出示茨威格在罗丹工作室里说的那段“名言”,让学生读这段话提问题,继而读课文解决问题;然后于老师采用多种手段激励学生积极读书,直至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最后让学生写名言,谈谈自己读课文的感受。这堂课延续了以往精品的艺术魅力,给新世纪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全面开放。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课始,于老师饱含深情地吟诵着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并告诉学生这段名言对自己的影响时,我莫名其妙:这与《全神贯注》有什么关系呢
  
  “我听说大马路小学的学生会背很多名言佳句,谁来背一背‘’学生背诵了五六句古今中外的名言后,于老师展示茨威格在罗丹工作室说的那段话,并告诉学生送他们一段名言。听到这,我想:这是于老师设计的又一精彩导入:巧妙找到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抓住文章的动情点切入。
  
  学生围绕这段名言质疑,继而读懂课文,读熟课文,直至有感情地朗读,最后自己写名言。听着学生一个个的名言佳句,我忽有所悟:这两节课的教学内容已不仅仅是《全神贯注》,而是与之相关的学生生活。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于老师似乎更理解叶老这句名言的真谛。课文既然是个例子,就应该为我所用,而不能因文所困,于老师是借《全神贯注》教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练读书真功,更是丰富学生的生活认识。因此,将《全神贯注》融入了学生名言佳句的大语境之中,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使之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于是乎,我想由保尔的名言导入,决不仅仅是导入的艺术(当时,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全国上下引发了一场学习保尔精神的大讨论),也不仅仅是课堂结构安排的需要。这一切是不是体现了于老师的语文思想:生活即语文,课文必须经过生活化的处理,例子功能才能发挥最佳。
  

二、课堂结构主体化
  
  “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于老师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所以于老师教《全神贯注》主要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课堂结构模式朴实、真实但不失情趣,一切从学生的学着眼,强调读书自悟,准确把握学习的心理精心安排,有序、有情、有理。我们来看看本课的安排:
  
  第一次读书,学生读了茨威格的话提出问题:茨威格是哪国人干什么的罗丹是谁获成格是在什么时候说这段话的这时,老师说:“这些问题在一篇课文里写了。”然后发给学生教材,指导书写课题后,学生读第一遍。
  
  学生提出问题,自然急于找到答案,拿到教材读得投入很快找到了答案,课文的故事也大概读懂,由此可见第一次读书目的就是让学生读懂大概内容,这符合儿童当时的心理。

  “如果作为课外阅读,咱们可以下课了,可这是一篇课文,要能有感情地朗读,我担心的不是你们不懂,而是能不能有感情地读出来。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相信你们会谈好,生字看拼音。”学生开始第二次读书,这次给了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学生读了两遍。师巡视中激励着:“看谁读得最充分”
  

  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于老师就是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读好。这次让学生逐字逐句地读两遍,目的是让学生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读得如何呢师安排了第三次朗读──指名汇报读书。这次并不要求学生一顺读到底,”而是在长句处、难句处指导多练,全班参与读好;在生字处,指导写字。显然,这一次读书目的是随文学生率,指导学生将书读得更顺畅。
  

  书读了四五遍,学生基本上能读通顺了,于老师又安排了两组读书比赛。第一组是各学习小组选出一名读书基础差的比(注:师请一位学生选,只是与她耳语请她选朗读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同学,并未直接说明,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第二组是各学习小组的读书组长与老师比。
  

  于老师安排的高明倒不在于比赛本身,而在于比赛之前的准备。第一组比赛前,他让四个组长带领本组同学帮助准备参赛的同学去练习(离开课堂),此举大大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练得非常投入。借助摄像机跟踪拍摄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各小组的学生或讨论,或示范,或提示,参赛的学生更是认真地练,虚心地听。以至老师连喊了三遍“回到课堂上”,学生才言犹未尽地回来,还不停地叮嘱本组参赛的同学。这种互助读书,达到了互助相长的效果。
 

  至此,读了七八遍书,大多数学生已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结构安排正是充分考虑学习主体的学,遵循母语读书内化的学习规律而安排。“文贵自得。”咱得自然体会各不相同。学到这儿,于老师又安排了一个更能充分展示个性,体现主体的环节──学生写“名言”。

  “其实,名人写名言,老百姓也能写名言,农民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老人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我们在座的是未来的名人,都能写名言,读了这篇课文,感触很深,也一定能写。比如我写一句:

  ‘啊,干什么事都要一丝不苟,全神贯注。’你们根据这件事,各人也写几句,写好后画上破折号,并写上名字,未来的什么家XXX。”于老师引导鼓励着学生。

  数分钟后,一个个名字‘诞生”了。

  “最有出息的人是最谦虚的人。未来的诗人XXX。”

  “生命是人类的保护神。未来的作家XXX。”

  “学问是学与问的结合,只有学和问,才能学好学问。未来的科学家XXX。”(众鼓掌)

  “学习是我们的母亲。”

  (“怎么理解师问。“学习能给我们营养,就像母亲哺育我们,给我们乳汁。”)
‘写好一篇作文,也要盖上湿布。”(笑声)师问:“什么意思”生答:“写好作文,还要修改,干什么事都要修改才能更好。”

  “大胆地去做吧!”

  “不要拿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的缺点。”

  还有许多经典的“名言”,我们不能全听到,于老师对学生说:“大家把名言送给听课老师,请老师指教。”我只能从那些老师会心的微笑中去想象……
 

三、教学过程开放式操作

  一本正经的老师和正襟危坐的学生构成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没了,滔滔不绝的讲和昏昏沉沉的听没了,千奇百怪的问和挖空心思的答没了。走过于老师的课堂,你看到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在津津有味地读,在“随心所欲”地写,一位和善幽默的大朋友在肯定,在激励,使学生永远保持浓浓的兴趣,这儿的教学是民主的,开放的。

  A:“你有没有信心做两次深呼吸,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再迅速准备一下,读吧!”

    “‘只见罗丹一会儿向前,一会儿…… ’这段话很难读,很别扭,(对全班)都练练。你再练一遍,慢慢来,别急。”

  学生读书遇到困难时,于老师总是这样耐心地等待并鼓励。

  B、“你们四人当组长,帮他们,给他们出主意,你们把他们带走。”(组长带走参赛同学,班上其他同学未动)

    “你们都坐在这儿干什么呀都去呀!”

  学生纷纷加入小组互助读书活动,课堂上空无一人。(众笑)

  于老师就是这样幽默,这样出奇不意,这样的开放,让学生永远感到有趣。
  
  C:“千万别紧张!”

    “别紧张,感觉怎样就怎样。”

    “只要你竭尽全力就行了。”

    “注意那几个地方要重读。”

    “记住我刚才说的几点。”

  这是第一次读书比赛前,本组的成员对参赛队员的叮咛和嘱咐,他们的言行似乎在告诉你:我们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D:老师与学生比赛读书,为了决定先后次序,学生提出猜拳决定,老师请一名同学帮猜拳。

    “我第几”师问。

    “第二(顿一下)倒数的。”学生居然也幽默了一次。

  老师和学生平起平坐比赛读书,课堂上竟然也猜拳,学生居然也玩起了幽默,这一切让你感到什么──宽松、民主、开放。这种氛围里创造的火花怎能不闪现!
 

四、教学目标人本化定位

  以人为本是于永正教学思想的核心,主要现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于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关注;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注;对学生独立个性和健全人格养成的关注!教书更育人。

  在于老师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他总是用期待鼓励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个学生,总是说:“我相信你准行!”比如第一组同学比赛读书前,于老师和善地说:“记住全体同学的嘱咐,有信心吗失败了,我们也会鼓掌,况且我们不会失败。”

  在于老师的眼中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学生千差万别,会表现不同方面的能力差异,所以于老师因材施教,使每个人在自己的基础上发展。如本课中学生互助读书的安排,就是全体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帮学相长共同提高。两次比赛的评价中更见老师的人本精神,对第一组四个同学的读书评价是:有提高就是进步,两名同学并列第一,另两名同学并列第二。而对第二组同学读书的评价是:“我们并列第二,记住!第二前面还有第一,要努力!”为什么读得相当好的却只是第二,而不太好的却并列第一,并列第二呢都是因为所针对学生不同。

  “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如果学生在上了我的课后,没有感到他想知道的比我对他讲的多得多的话,如果这种愿望没有变成一种追求,没有变成激发用更多的时间去读书的动因的话,就是说课堂上的教育目的没有达到。”(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于老师的课就是激发学生爱语文的情趣,训练学生学语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学语文的习惯,把语文学习引向课外的自觉行为,这与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恐怕是异曲同工。

  因为教学目标人本化定位,所以教学内容须生活化,课堂结构须主体化,教学过程须开放化。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7 10:51
【教学内容】
  《全神贯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教材分析】

  课文讲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芡威格参观他的工作室时,对他的一件杰作感到不满,就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差点把芡威格锁在工作室的事。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作风。初步学习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展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

  2、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本课6个生字。

  3、能力目标:

    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并初步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设计理念】

  四年级是小学高段,正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最佳时期,这也是课标的要求,所以本课我采用研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以研究性阅读来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根据以上教学理念,以读为主线,让学生按照“自读准备、默读探究、交流研讨、品读拓展”四大板块来自主学习。“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的内容,让学在研究交流当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新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是教师引导、参与和合作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学习任务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学习或做事时特别投入,特别专注的时候?

  生:有一次,我看电视入了迷,妈妈喊我吃饭几次我都没听到,于是妈妈气的大吼一声:“吃饭了!”我才听到妈妈的话。

  生:妈妈说我是个小书迷,我看书的时候,身边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影响到我。

  生:我特别喜欢画画,有一次大概画画太认真了,连妈妈回来了都不知道。

  师:那老师告诉你们,这就叫“全神贯注”(师板书课题)

  点评:能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来理解新词,同时揭示了课题。 

  师:你们认为在学习和做事的时候,全神贯注重要吗?

  生:我认为很重要,我妈妈在做饭的时候,由于不专心,盐放过了也不知道,还放,结果菜咸的吃不了。

  生:我们上课的时候,如果不专心听课,就不会有好成绩。

  师:是呀,法国雕塑家罗丹他之所以成为一代伟人,就是因为他拥有这种品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6课《全神贯注》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把罗丹的这种宝贵品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点评:导入自然直接,能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来揭题,同时交待了本课的学习重点,为本课重难点的突破作了很好的铺垫。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124页,看课题旁边有米字花,表明这就是一篇什么课文?

  生:表明这是一片略读课文。

  师:那略读课文应该怎样来学?

  生:我们平时学习略读课文时都是按“自渎准备、默读探究、交流研讨、品读拓展”四大环节来学习的。

  师:好,请同学们好好读读文前引言,看看本课每一环节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生:自读准备阶段我们应该自读课文 ,弄懂本课的生字词,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

  生:默读探究阶段我们要默读课文,勾画文中反映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句子

  生:交流研讨阶段,我们应该四人小组讨论学习结果,再全班研讨交流。

  生:品读拓展阶段我们要再读课文,谈收获(两方面的,读文后的感受和写法上的收获)

  师:下面我们就按同学们制定的学习目标来完成本课的教学。

  点评:略读课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训练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爱读书并会读书,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这是课标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编者的意图。所以制定的学习略读课文的几个大环节便于学生操作,使学生在学习时能有据可依,然后在学习不同类型的课文时再根据文前的提示制定每一环节的具体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获取成功的喜悦。 


二、读议结合,研究学习课文的重点句段

  第一板块:

  自读准备。学生自读课文 ,弄懂本课的生字词,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

  师:谁做好准备了,汇报一下吧!

  生:我能给大家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生:我能组词。

  生:我想给大家解释一下“径自”的意思,我昨天回家查字典了。

  生:我知道罗丹是法国雕塑家。14岁随勒考克学画,后随巴里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刻5年。

  生:我知道罗丹的代表作品有《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农民》等。

  生:罗丹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

  生: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

  生:茨威格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看不见的收藏》《象棋的故事》和长篇小说《心里的焦灼》等。

  师:看来同学们回家都作了充分预习,老师要表扬你们,个个都是会学习的孩子。

  点评:学生在读书准备和交流中解决了难字生词,对课文的背景和人物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第二板块:

  默读探究,默读课文,勾画文中反映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句子。

  点评:不动笔墨不读书,其实找找、画画的过程就是学生探究学习的最原本方式,也是有效读书的手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把课文中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语言、动作、神态画出来。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三板块:

  交流研讨,四人小组讨论学习结果,再全班研讨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找的那么认真,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生:我找的是对罗丹动作的描写“只见他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这里对罗丹动作的描写很准确,同时作者还利用联想,使罗丹全神贯注的样子就在眼前。

  生:我找的是“忽然眼睛里闪着异样的光,仿佛在跟谁争吵”我来给大家读一下。

  我觉着这句话是对罗丹的神态描写,并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罗丹在全神贯注创作时那种投入的样子,也是利用了了一个比喻,把罗丹研究作品时,想这样改,不行,应该那样改的内心世界写出来了。

  生:我找的是“他越干越起劲,就象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似乎已经消失了。”

  这是对罗丹的神态描写。很准确,我都能表演出当时的样子。

  (生表演,其他学生也跟着动了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

  点评: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交流研讨中学习。课堂上,学生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交流彼此的看法,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展现自己的个性,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激发了学生资助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望。 


  第四板块:

  品读拓展,再读一遍课文,谈收获。

  (两方面的,读文后的感受和写法上的收获)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对课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看来你们在交流中已经学懂了课文,下面我们再来好好品读一下课文,谈谈自己的收获吧!

  生:我们小组的同学想分段给同学们读这篇课文。

  生:学习这篇课文,我最大的感受是:罗丹真是个做事全神贯注的人,所以他才有那样的成就,我这方面就差多了,平时学习总是拖拖拉拉,散散慢慢的,看来要改改了。

  生:我认为作者对罗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非常准确。

  生:在描写中恰当的运用联想和比喻也能再现当时的情景,使描写的事物更加传神。

  师:学习本课,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小。老师也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全神贯注做事的人,将来成为科学家、数学家、音乐家或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


三、拓展

  师:最后,我们当场来创造一个情景,表演一个全神贯注学习的人,谁愿意来?其他同学要运用恰当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和适当的比喻联想把全神贯注学习的这位同学的样子描写出来。

  生:表演。

  生:李冰玉真是个全神贯注学习的人,只见她一会眉头紧锁,一会笑容满面,就象喝醉了酒一样,嘴里还叽里咕噜的说着什么。

  生:李冰玉学习真专心啊,你瞧她眉头紧锁,像是遇到了什么难题,嘴里还叽里咕噜的仿佛在跟谁争吵,只见她突然一拍脑门,笑容立刻浮在脸上,又拿起笔刷刷地写起来,就连旁边李刚那么大声的拍球声,都听不到。

  点评:最后创设情景,进行写作训练一环节,很巧妙地做到了读写结合。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让学生迅速掌握并运用本课作者展现人物品质的方法,能够学以致用。并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回应、相互融合、相互营养、相互启迪,最后内化生成为自己的技能。 

  师:同学们表演得很逼真,描写时也能用到书中大量的语言,这也是一种收获,也叫学以致用。回家把这个小片断写在小练笔本上。


【总评】

  1、四年级是小学高段,正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最佳时期,这也是课标的要求,而本课采用研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发展与能力的形成。

  2、本教案的设计能寓学生的主动研究于阅读活动之中。在初读到位的基础上,直入研读专题:“全神贯注”,课文是怎样体现了罗丹的全神贯注的人物品质的,并以此突出重点,集中了学生的研究主题,并以此辐射全文,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的传统模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实践能力和自能读书的能力。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以读为主线,让学生按照“自读准备、默读探究、交流研讨、品读拓展”的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来自主学习、研究学习。“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的内容,让学在研究交流当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新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是教师引导、参与和合作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也充分体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

  3、四年级的学生虽然接触过不少写人的课文,但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技能还不够熟练。而本篇课文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好课文。而本课教师能及时把握这一训练点,并在课后及时创设情景,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体现了学语文、用语文的大教学观。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7 10:52
上完本节课,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本节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投入使我欣喜;而我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课文的教学更使我意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只有开发了学生的主体力量,让他们感悟到了知识的真谛,成功的快乐,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一、课堂结构主体化

  1、整堂课问题主要让学生提,以培养学生主体性探究能力:
    支玉恒老师就“带着问题读”曾撰文于《小学语文教学》,从主体性发展的角度对“带着问题读”作出反思,主张问题让学生提。本教例,我没有直接提出有关课文内容理解性的问题,并且,在学生质疑后,还有意识地让学生从众多的问题中提练出两个主要问题,这无疑训练了学生“抓主要矛盾”的思维方法。

    例:

    就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塑像,你有什么问题要提?

    生:罗丹修改什么样的塑像?

    生:他干吗要修改塑像?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

    生:罗丹为什么要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

    师:他这个问题比刚才那位同学的要好多了,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他加上了课题──“全神贯注”,这样就好多了。

    生:我还有个问题要提,修改后,塑像成了什么样?

    生:罗丹是怎样修改塑像的?

    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刚才同学们所提的问题中,哪几个问题最重要?

    生:“罗丹为什么要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罗丹是怎样修改塑像的?”这两个问题最重要。”



  2、“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所以我在教《全神贯注》主要方法就是读书,读悟表达,释放学生的主体功能。给学生提供读悟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未悟就问,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表演出来,我给以点拨启导,以培养学生读完了就有话要说的表达习惯。

    例:

    师: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描写,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半个句子。读一读,划下来。好好体会体会(学生读、划)

    生:老师,我来读──“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师:跟他划的一样的请站起来。(十多位同学站了起来)

    师:(问刚才读句的那位同学)你为什么对这处描写感兴趣?

    生:我觉得罗丹修改塑像时非常认真,入迷了。

    师:用课题来说就是──

    生:全神贯注。

    生:我觉得罗丹聚精会神地,非要把塑像修改好不可,把一切都忘了。这是全神贯注。

    师:他心目中有一样最重要的东西没有忘记,是什么?

    生:女塑像。

    师:此刻,罗丹心中有且只有塑像。可见──(学生接:他在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

    师:还有划别处的吗?

    生:(读)“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师:你能把它读好些吗?先听我读(师范读)

    生:(再读后说)我觉得很有触感。(生笑)

    师:你看,同学们都笑了,知道为什么吗?

    生:我很有感触,因为罗丹忙乎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塑像修改好了,轻轻吁了口气(生做吁气的样子,双手一摆,一副轻松的样子),(老师接:说明他这时──)心情很轻松,很舒服。

    师:你能读出罗丹开心、舒服的感觉来吗?

    (生很有语感地读句:“过了一个多小时……轻轻地吁了口气”)

    师:读得很好。我们也像他一样地读出舒服、开心的感觉来,好吗?(生齐读:“过了一个多小时……轻轻地吁了口气”)

    师:还有哪处描写是你感兴趣的?

    生:“罗丹一会儿上前……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

    师:为什么感兴趣?

    生:我觉得他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挺好玩的。

    师:挺好玩的!(生笑)是不是挺好玩的?

    生: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是看塑像有哪些毛病。

    师生:上前看,是看──(学生接:细微的毛病),往后退,是为了看──(学生接:整体),向前往后都是为了把塑像修改得──(学生接:更完美)

    师:还有哪些句子?

    生:(读)“一刻钟过去了……情绪更加流动。”我从“半个多小时”看出罗丹很有耐心。

    生:罗丹情绪激动,时间越长干得越有劲,更加说明罗丹干得入迷,是全神贯注。

    师:还有其它句子吗?(生沉默)“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老师自言自语地)跟谁说悄悄话呢?

    生:他是在自言自语。

    师:为什么不是跟茨威格说悄悄话?

    生:因为茨威格站到一边去了。

    师:让学生表演:学生走到讲台前,对着图片上的塑像,模仿起罗丹说话的动作、神态)整体上看还可以,左肩也不偏了,就是鼻子高了点儿,脸上……?

    (该生表演后,又有两个学生争着表演读说)

    师:同学们可真棒!这说明同学们读书读得认真,能从字里行间读出罗丹的全神贯注。

    本教例体现了主体试探究这一主题思想,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地问,大胆地读,大胆地演,真正实现了“脑、手、眼、口”等多种感官的解放,特别是体会罗丹“入迷痴笑”的那句话,我只是幽默的提醒学生“你们都被塑像迷住了!”简单的一句话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意识和潜能,开发了学生内在的主体力量,自己体会到了“痴笑”,读出了“痴迷”。在我的主导作用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非常活跃,撞击出课堂教学生命火花。


二、教学目标人本化定位

  以人为本是这堂课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汇报的环节上。关注所有学生,为学生营造了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学生们各抒己见,清绪高涨,所有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例:

  在小组合作学习“体会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像”时,我请组长组织组员选择喜欢的方法采用“连锁式”讨论方法:组员依次谈看法,提出各自对词句的理解,最后由小组长归纳。使小组中的每一人心中都充满使命感,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然后请4位同学都来向全班汇报,给回答精彩的小组加分。学生们或朗读,或表演,或议论,或想象,在一番探究之后,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课堂上涌现了活力,可谓一举多得。

  “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如果学生在上了我的课后,没有感到他想知道的比我对他讲的多得多的话,如果这种愿望没有变成一种追求,没有变成激发用更多的时间去读书的动因的话,就是说课堂上的教育目的没有达到。”(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这堂课激发了学生爱语文的情趣,训练学生学语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学语文的习惯。由此可见,虽然“告诉”是最简单的、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不应该仅仅是“告诉”,它是一种体验和领悟的过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7 10:52
一天,在教学课《全神贯注》上,我先告诉同学们这节课得任务,学习课文得一、二自然段,这节课上我主要是想调查学生是否在全神贯注锝听课。

  在这节课中,我首先让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指名读,齐读,最后让同学齐读完后,我兴致勃勃地对学生说:“你们读的真有感情,让老师看到了天都峰的高和陡,看到了老爷爷和作者是怎样爬上天都峰顶的。那么让我也来读一读,你们体会体会好吗?”“好”!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此时,我与学生已完全融入一体,可见老师的范读相当重要。一位诗人说过:“好的朗读体现了对作品的真正理解,是对作品的绝好解释。”教师精彩的范读是最直观的教具,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直接领略老师的语气,语调和表情,进行仔细体会和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同时给学生树立声音的样板,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多姿多彩,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不断的提高读书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现。

  学生在全神贯注的听着,而我在读时却故意漏掉几个字,是课文中的(也许)(可能)这几个词语。可是出问题了,当听完后,学生们目瞪口呆的看着我,但却不敢举手提问,说“老师你读错了。”我也愣住了,这点我在备课时也没有考虑到,只想学生能提出来的,可见,这堂课还未真正放开。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却忽略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管理下的学生因素,课堂改革,其实是学生,他们要适应由老师问变学生问,从一言一行都要经过老师批准至自由发言,从要求统一答案到倡导创新有个人见解,从被动接受知识到自己探索新知。这些,学生一时半会是接受不了的,所以当原先设想好的教学步骤,却突然出现了冷场,我马上就说:“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时学生才纷纷举手说,接着我又让他们说说加与不加有什么不同,引出词语的作用,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了词语的作用。

  课结束了,我却久久不能平静,回顾整节课的学习流程:自读发现、交流探索、有感情地朗读,但还没有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当中,首先应树立学生自学的观念,让他们明白,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我们现在课堂上强调学习方法,但学生会用的很少很少,今后我想应多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前几天,我从网上看到学习阅读的方法,我就把这种方法教给学生:
  1、知作者,解课题。

  2、抓字词,明句意。

  3、想句意,知句段。

  4、想句段,悟感情。

  我想,学生只要拥有了“自学方法,”才能真正的去自学、自悟课文。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不能过分地对学生说;“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来限制学生,更不能认为学生这不行,那不行。学生是可信任的,学生是需要释放的,因为学生是生命发展的个体!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为学生创造一切机会,为学生的自学、自悟开辟一片蓝天。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7 10:52
教例:四年级《全神贯注》

一、揭题

  师:听说同学们非常喜欢名人名言、今天,老师就送两句给你们: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请你把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也送给老师,好吗?

  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生: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生: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鲁迅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老师还想送给你们一段名言: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就应该全神贯注。
                             ──斯蒂芬·茨威格

  师:看了这段名言,你们有什么想问?

  生:罗丹是谁?

  生:斯蒂芬·茨威格是哪国人?

  生:斯蒂芬·茨威格为什么会这么说?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全神贯注》中都能找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结课

  师:课文已经学完了,老师还想送同学们我的一句话:

    做什么事都要一丝不苟,全神贯注!──于永正;你学完这篇课文有什么感想,请用—二句话写下来,并注明是未来的某某家。

  生:全神贯注使人进步、二心二意使人落后。──未来的科学家

  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未来的企业家

  生:天才是99%的全神贯注,加上1%的灵感。──未来的文学家

  师:说得太好了,祝贺你们,小名人!
 

【评析】

  这是前不久,我有幸听到的特级教师于永正亡的《全神贯注》一课的揭题和结课。
上课伊始,师生互赠名言,看起来、与所学课文毫无关系。其实这正是于老师的高明之处;他从学生熟知的名人名言入手,有目的地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开启学生的心扉,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求知兴趣,以问题为诱饵,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这正体现了于老师重情趣的教学理念。一个精彩的结尾与一个吸引人的开头有机结合,似锦上添花,使课堂教学始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于老师以名言揭题,又以名言结课。在名言的使用上走了个来回。但结课时让学生说的名言,是学生学完课文后的感想,是知识内化的结果。通过自己说名言,由此及彼,由课内到课外,这也体现了于老师重迁移的教学理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7 10:53
1、课前可建议学生搜集关于罗丹的图文资料,对这位著名的雕塑家产生敬仰之情。

  2、本文为略读课文,应重在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性阅读,感受罗丹忘我的工作精神,理解“全神贯注”的含义。教师可参考以下教学思路进行教学。

    一是以读为主线,按照预读准备(默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自读探究(了解主要内容,画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简单写一写感受)、交流研讨(交流对画出句子的感受,讨论最后一段的体会)、回读整合(有感情朗读课文,小结学习收获,拓展阅读)四个环节组织学习。

    二是以人物全神贯注的精神为主线,先弄清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再重点抓住罗丹工作时的语言、神态和动作,通过讨论感受和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来感受人物的形象与品质,然后联系实际谈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体会。

  3、要注意将体会罗丹的全神贯注的工作作风与作者是如何将这一内容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出来结合起来,即既要引导学生知道写了什么,又要知道是怎样写的。

    从“罗丹左右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第4自然段,作者细致刻画了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再现了罗丹从开始的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到精益求精,反复推敲修改方案;从长时间专注投入地工作到终于满意,忘记客人的存在,充分表现了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状态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在对人物的描写中,作者善用比喻和联想,如:“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写出了罗丹修改作品时的情绪变化,对工作逐渐痴迷,浑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4、本课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课堂上要安排时间,了解学生的巩固情况。生词要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去理解。

    课后的“资料袋”要与学生课外搜集的资料和拓展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欣赏罗丹的传世杰作,认识罗丹的精神,走近伟人。

  5、课文多为描述性的语句,适合有感情的朗读。应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7 10:53
【课文简说】

  这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二是初步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这两句话是茨威格对这件事的感触。他亲眼目睹了罗丹对艺术的执著和浑然忘我的工作态度,深受启发,进而明白了人类的一切工作要想做好,都应该像罗丹一样全神贯注。在学校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但要想把工作做好,获得成功,还要靠这种持之以恒,不懈追求的精神。所以茨威格说比许多年在学校学到的还要多。

  2、对词语的理解。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文中指罗丹在修改女像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如痴如醉,浑然忘我的工作状态和执著精神。

    端详:仔细地看。文中指在茨威格拍手叫好,认为是杰作的情况下,罗丹仍对自己的作品仔细地观察,找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仪态端庄:一个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端正庄重。文中指罗丹塑的女像令人欣赏。

    径自:自作主张,直接行动。文中指罗丹在修改完塑像后,完全忘记了茨威格的存在,更加表现出了他工作的全神贯注。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7 10:53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疑

  1、猜猜他是谁:
    媒体出示罗丹画像,让学生猜猜他是谁。

  2、说说对罗丹的了解:

    让学生展示课前预习的成果,只要求就某一方面说。

  3、探宝:

    将事先准备好的有关罗丹的生平资料复印若干份放在一个“百宝箱”里,请
学生开启“百宝箱”。每生从中探取三件“宝贝”──三份有关罗丹的资料,并自由阅读,同位可以互换阅读。然后说说阅读体会,提炼出问题:罗丹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好,后来怎么会成为法国的大雕塑家呢?
 

二、自由阅读体会,披文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自由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反复琢磨。自学生字,理解新词,在自己认为好的句子下面划上横线,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开展读书竞赛,着重指导学生读好下列句子:

   ⑴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⑵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⑶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⑷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3、讨论阅读体会:
  
    按阅读的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就自己阅读的段落与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着重说明下列问题:

   ⑴ 你是怎么读这一段的?

   ⑵ 你为什么要反复研读这一段?你研读了这一段有什么收获?

   ⑶ 你在研读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清楚?

  4、理清课文条理:
  
    立刻──只见──一会儿──一会儿──一刻钟一半小时──一个小时──径自──随手
 

三、现场采访罗丹

  1、人情角色竞聘:

  聘一名学生扮演罗丹,要求主动报名,并说明竞聘的优势。聘三名小记者,要求自我推荐。

  2、采访准备:

    “罗丹”着装并做准备。小记者设计采访导语,拟定采访内容。其余的同学及老师作为观众。

  3、实地采访:

    小记者就有关问题向罗丹提问,观众可以随时补充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欣赏罗丹雕塑、拓展

  1、多媒体出示罗丹的三幅雕塑:《思想者》、《沉思》、《加莱义民》,配乐欣赏。(结合提供的学习资源)

  2、反复诵读最后一段。

  3、改写茨威格的话:
  
    今天上(下)午,我在X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家里、社会上)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这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7 10:53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他家里做客。饭后,罗丹带着这位挚友参观他的工作室。走到一座刚刚完成的塑像前,罗丹掀开搭在上面的湿布,露出一座仪态端庄的女像。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茨威格怕打扰雕塑家工作,悄悄地站在一边。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茨威格见罗丹工作完了,走上前去准备同他交谈。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茨威格莫名其妙,赶忙叫住罗丹:“喂!亲爱的朋友,你怎么啦?我还在屋子里呢!”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威格对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他后来回忆说:“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