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先从2个队开始,逐步研究。 师:仔细观察,你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吗? …… 师:1+2+3+…+31该怎样计算? 生1:可以用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来计算。 生2:可以将这个方法转化成求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如果现在有n个队,你能用字母式表示比赛总场数吗? 生:1+2+3+…+(n-1)。 强化提炼:把复杂问题先转化成简单的问题,寻找到一般规律后再用来解决更多复杂的问题,这也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叫“化繁为简”。 师:回顾一下,在分析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生1:列表和画图的策略。 生2:化繁为简的思想。没有直接求32个队要进行多少场比赛,而是先从2个队、3个队等比较简单的情况想起的。 师:综合应用这些思想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出示练习: (1)同学们在全长186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6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如果从头到尾种36棵,每隔6米种一棵,从第1棵树到最后一棵有多少米呢? (2)你知道一个八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本课意在引导学生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化复杂为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三、效度构建:从生长知识到发展思维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独立思考并生成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数学学科重要的是发展数学思维,形成数学意识和数学观念。小学阶段主要的思维活动有比较、猜想、验证、概括、推理等,它们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总复习教学要着力搭建发展数学思维的平台。 我们设计了一节《有趣的数学猜想》专题研究课。素材来自于教材中的一道总复习题:有两个边长都是6厘米的正方形,在其中一个正方形里画1个最大的圆,另一个正方形里画4个相等的尽量大的圆。问:两个正方形里圆的面积各是多少?各占正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几?教学分以下几个层次展开── 讨论计算,得出答案:两个正方形中圆的面积都是28.26平方厘米,都占正方形面积的78.5%。 提出问题:如果像这样在正方形里画9个相等的尽量大的圆,答案会怎样?学生猜测、验证,发现结论与刚才一样。 提出新的猜想:在这个正方形里还可以画几个尽量大的圆,它们的面积和也占78.5%?学生继续猜测、验证,总结概括:还可以画25个、36个等相同的圆,圆的面积之和都占正方形面积的78.5%。 再次提出猜想:如果在另一个边长不同的正方形里画圆,面积之和所占的百分比还不变吗?学生合作举例验证、比较概括,得出规律。 上述教学中,数学猜想与验证贯穿其中,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的过程,探究热情高涨。随后,我唤起学生以往运用这一思维方式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如猜想、验证3的倍数的特征等,最后向学生介绍了数学中有名的“冰雹猜想”和“四色猜想问题”。 四、宽度拓展:从简单浅显到简约深刻 能否领悟和欣赏数学美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基本成分,也是进行数学研究和数学学习的重要动力。古希腊的人们就曾认为哪怕是最简单的数学对象,如1、2、3这些最基本的数字和线段、三角形、圆等最基本的几何图形都具有非常深刻的科学背景、数学思考和数学美。于是,书桌上的一副三角板启发我设计了一节《神奇的三角板》复习课。分四个层次展开教学── (1)探索一副三角板能画出的角。 除了30°、45°、60°和90°,还有哪些度数可以用一副三角板画出来?在学生尝试列举后,观察、猜测:度数为15的倍数的角都可以画出来。 (2)探索拼成的大三角形边的关系。 将两块一样的三角板拼在一起,形成不同的三角形,如大等边三角形和大等腰直角三角形。 在大等边三角形中,你能发现原来三角板30°对应的短直角边和斜边长度的关系吗?(c=2a)从大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你能发现斜边和它对应的高长度的关系吗?(c=2h) (3)探索拼成的四边形。 将两块一样的三角板相同的边拼在一起,能形成几种不同的四边形?学生操作思考并展示: 思考:右边3个四边形的什么相同,什么不同?哪种情况周长最长或最短? 延伸:用四块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板能拼成多少种图形或美丽的图案? 阅读:其实,三角板是从几何王国──古希腊时期就有的。它是对两种基本图形分割而成的:当把正三角形与正方形对半切割时,便得到了两种直角三角形,这正好是我们所用的一副三角板的形式。古希腊数学家柏拉图认为,这两种三角形是最完美的形式,并且它们可以无限地分下去,只要沿着直角顶点作斜边的垂线,仍得到同一形状的三角形。 (4)三角板的旋转。 三角板还可以以不同的边为轴,旋转成不同的立体图形。想象一下,可以得到什么立体图形? 上述教学,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师生一起重温了相关数学知识,一起经历了发现、领悟和欣赏数学美的学习过程。难怪学生感慨地说:这是一块“有趣的三角板” “神奇的三角板”“变幻莫测的三角板”,这是一次“美妙的学习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