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040|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07: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是一张文摘卡
    我是一张文摘卡,现在静静地躺在办公室的门口,身边的一些旧报纸、破扫帚、尼龙袋等,都垂头丧气,杂乱无章地堆放在一起。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堆垃圾。放眼望去,身边不见我的兄弟姐妹。不知道他们此时呆在哪里,也不知道他们此刻过得好不好?想到这些,落寞感随机袭来,心底的忧伤也像炊烟似的袅袅升起,酸酸的。
    我曾有过令人羡慕的过去。那时,我住在一张办公桌最中间的抽屉里,有许多兄弟姐妹。主人对我们很好,当我们由于贪玩而把抽屉搞得乱七八糟的时候,他也不责怪我们,轻轻地把我们整理好,放回原位,而且还不断让新的兄弟姐妹加入我们的家族。随着时间的流逝,兄弟姐妹的增多,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美满,直到有一天……
    依稀记得那是一个下着大雨的傍晚,主人不知为什么,在放学后把我们从抽屉里搬了出来,整齐地放在办公桌上后,就匆匆地离去。等主人走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探出头来,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打量着这个世界——老师们都已回家,周围静得可怕,窗外的雨水声清晰可闻;办公室里迷漫着一阵淡淡的幽香,原来是其中一位老师的办公桌上插着一束鲜花;最令人兴奋的是,其它的办公桌上也同样放着一沓沓我们的兄弟姐妹……这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那么新奇、那么有趣。忽然,从走廊里传来一阵橐橐的脚步声,由远而近,看样子是朝着我们这个办公室走来的。是不是我们的主人回来了?正在猜测不定的时候,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男老师已开门而入。(样子有点眼熟,好像主人带我们去开的一次会议上,看见过这位老师。)他径直走到办公桌前,不由分说,拿起一个印章就往我们身上敲。“啪啪,啪啪……”直到把所有的文摘卡都敲好,这位老师才转身离去。等脚步声走远之后,办公室一下子就沸腾起来,大家相互瞅瞅对方的身上倒底印上了什么。一看,原来是“流程检查”四个大字,不知它是什么意思?管他呢,现在大家关心的是印在身上的字的颜色,谁的最鲜红靓丽!于是,为此大家乐此不疲地“PK”了整整一个晚上。
    第二天早上,主人一进办公室,就随手把我们扔进了抽屉。咦,怎么这样?过了一个晚上,主人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竟如此粗鲁,心里有些忐忑不安。也就是从这一刻起,主人对我们越来越冷淡,我们好像一下子变得一文不值。难道是因为我们的身上多了“流程检查”这四个字,还是……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多么希望主人能在空闲的时候,打开抽屉,把我们翻出来理一理,看一看——那怕是粗粗地浏览。可就是这小小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慢慢地变成了奢求。等我再次重见天日的时候,已是两个月之后,久别了的主人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我们这些文摘卡,倒在办公室门口的这堆垃圾上,而且一位路过的老师,还在我的身上还留下了一个灰色的脚印。
    我知道接下来等待我的将会是什么。如果真的有来生,我求求上帝,不要再让我做一张没人理睬的文摘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8-9-30 08: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教育叙事

对评职称的有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07: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教育叙事

“煎”得“雨”字出真味
笔者在执教浙教版第十二册《蒙蒙细雨》一文时,所教的两个班都用一个“雨”字导入,引出课题。虽然都是同一个字,但最终效果却大相庭径。
[案例1]
师:(板书:雨)同学们,谁能给“雨”字组词?
生:雨衣。
生:小雨。
生:雨伞。
生:狂风暴雨。
生:雷阵雨。
生:细雨。
师:同学们,在这些词语中有些是形容雨下得特别大的词,如“狂风暴雨、雷阵雨”等,但也有一个词是形容雨下得特别小的,你知道这个词是——
生:蒙蒙细雨。
师:(板书:蒙蒙细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蒙蒙细雨》,一起再把课题读一遍——
生:蒙蒙细雨。
[反思]
以上案例中,老师让学生用“雨”字组词,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这样的答案——如“雨衣、雨伞、小雨”等等,虽然都没有错,但这不是老师希望看到的。因为这样的词就算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也组得出来。这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本就不用花力气,不用动脑筋,因而也没有给学生带来多少提高。而且还缺少语文味。似乎只是为了引出课题而组词,并没有就此而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果用“做菜”来比喻,感觉这菜只是用开水泡了一下,根本没熟,也没有把菜的味道“煮”出来。
那么如何让学生动起脑筋来,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如何让一些已经储存在他们头脑中但还处于休眠状态的信息,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呢?于是笔者在第二次教学时,进行了如下的改进。
[案例2]
师:(板书:雨)同学们,谁能给“雨”字组词?
生:蒙蒙细雨。
生:大雨倾盆。
生:春雨。
师:像刚才那位同学说的一样,形容雨大的词语还有吗?
生:雷阵雨。
生:狂风暴雨。
师:不错,像前天晚上下的那场雨就是——
生齐答:狂风暴雨。
师:还能说吗?
生:瓢泼大雨。
生:倾盆大雨。
师:同学们真棒,这都难不倒你们!要不要加深一点难度?
生齐答:要!
师:同学们平时都在背古诗词,积累了很多诗句。那么现在请你回忆一下,在这些诗句中,有没有带“雨”字的诗句?
(学生略一沉思,马上举手回答。)
生:少年听雨歌楼上。
师:这是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学期初刚刚让大家背过。你能一下子联系到这句词,记忆力非同寻常。
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师:这两句诗出自——
生:出自杜牧的《清明》。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师:这是杜甫的《春夜喜雨》。你能说出后面的两句诗吗?
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师:你的记性真好!真的有点难不住你们。老师相信,若时间允许的话,你们肯定能说出更多关于带“雨”的诗句,是吗?
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关于“雨”的词语和诗句,其中有一个词语是形容雨下得特别小的,是哪一个?
生:蒙蒙细雨。
师:对!蒙蒙细雨。看老师写。(板书:蒙蒙细雨)同学们,写字要一笔一画地写。当代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在81岁时,写字还是一笔一画,工工整整的。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蒙蒙细雨!
师:蒙蒙细雨说明这个雨下得非常——
生:小。
师:我们再读一遍,起——
生:蒙蒙细雨!
师:这“雨”还不是“蒙蒙细雨”啊!再读——
生:蒙蒙细雨!(声音轻了许多。)
师:这才有点像“蒙蒙细雨”。(点击课件:出示课题。)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蒙蒙细雨。
[反思]
在这个案例中,笔者从“雨”字组词出发,再让学生组形容雨下得大的词,最后把学生引向说带“雨”的诗句。可以说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一直在思考的,一次又一次地激活了孩子们头脑中那些处于休眠状态的信息。许多优秀的词句,经老师一点拨,学生们都“喷薄”出来。充公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也充公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这个“雨”字也如“煎药”一般,被“煎”了一个来回。把它的味都煎了出来——这“味”就是语文味。笔者以为,这样的效果不正是我们语文课堂一直在追求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07: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教育叙事

“六·二”琐记
  “六·一”过去了。虽然在忙的过程中觉得很充实,也很有挑战性——因为把摊在你面前的一大堆事情,有条理地做完,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但忙完之后,等你静下来时,你才发觉——自己怎么会这么累?脚底板痛、腿酸、全身无力……一坐下来,就不想再站起来。其实,不仅仅只有这一天如此。但奇怪的是,不知是什么力量,让你在第二天又振作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
今天是公元2006年6月2日,星期五。按理说这一天是要上课的,但恰好“周一贯小学语文教学思想研讨会”在这一天召开,恰好学校安排我外出去听课,恰好我就可以趁此机会放松放松,所以感觉特幸福。因为之前十再是太累了:5月9日,参加“优质课”街道选拔赛;5月17日,参加“优质课”片选拔赛;5月19日,期待比赛结果;5月20日起,晚上一直睡不好,因为相差一点点,而不能参加县优质课评比,心里放不下,都29了……所以,这一次外出,其实是心情的一次放飞——关在学校里都闷死了。
这一天,遇到了很多熟人,开心!在五路车站,遇到了谢勇与柯国华。下五路车时,遇到了老鲍。刚走到绍兴剧院门口,就遇到了师范的洪钰铨老师(读书时跟洪老师下过围棋,他的棋下得很猛,很有个性,喜欢和他下棋,可惜他比较忙,与他切磋的机会不多。现在他已是绍兴县教师发展中心的副主任了,厉害!),跟他握手之后,他说他以为我是教数学的……寒喧之后,就进剧院。进去时,又遇到了师范的同学王春香,现在看起来她这个瘦啊,不知怎么形容。幸好,现在的女性都喜欢听别人说她瘦,要不然她肯定是生气了,呵呵。然后就给同事阿香打电话,还没有接通,就已经“移动”到她身边了。这时候已经有两个人看见我,再跟我打招呼了。一个是叶刚,以前古小的同事;一个是沈林强,好友勇敢的同事。开心!一抬头,又看见琳琳,跟同事孙珍坐在一起。开心!不一会儿,研讨会就开始了。听到一半,因为有事就出去了。(周老,对不起!)先去邮局汇款购书,再去新华书店。在新华书店逛到11点多的时候,又遇到了勇敢的同事董海,他也在书店买书。开心!在逛书店的过程中看到一本好书,是冯骥才的《水墨文字》,有画有文章,画是冯骥才先生自己画的,很不错。因为自己也很爱画画,所以很想拥有,但一看价钱,要45元——压力太大,于是只好忍痛放弃了。最后只买了一本《小鹿班比》,就出来了。这时肚子已经饿得不行了。本来想去鲁迅电影院旁边吃“福建蒸饺”的,但太饿了,又有些路,就去了KFC胜利路店。一般我是不吃KFC的,因为我一想到吃一顿KFC的钱可以买很多书,就提不起胃口。呵呵……但一想今天是来放松的,自己也不是经常出来,就狠下心进去了。先到服务小姐那里领了一张优惠券,然后点了一个什么“孜然???”汉堡之类的东东(点的时候,我问售货员小姐:“‘孜’这个字念什么,她说是‘zǐ’,因为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孜然’这个词。现在查了一下‘孜’其实就是‘孜孜不倦’的‘孜’,但‘孜然’是什么意思,我仍然查不到。),一杯可乐,两包薯条(因为我有优惠券,两小包只要5元钱。贪便宜啊!)然后就开吃了。吃着,吃着,剩下两包薯条,有点压力。想打包走人,但一想:一个大男人,为一小包薯条要打包,传出去我还怎么见人?还是吃了吧——就这样扔掉也怪可惜的。再怎么说,这我也是用钱买的呀?我这钱来得容易吗?于是继续吃……吃到最后,一个“今后绝不再吃KFC”的念头有头脑中形成。
步行来到绍兴剧院,坐下后,又遇到了师范的同学——大侠鲁建淼。他的镜片还是那么厚,身体还是那么“骨干”,人也还是那么玩世不恭。亲切感油然而生。坐下不久,正与阿香聊着,突然好友小锋出现了,原来他跟我们坐在同一排,只是隔了几个位子。惊喜!呵呵……活动开始前,还遇到了朋友鹏程的同学和现在本科涵受的不知名的同学,打了个招呼。没多久,活动就开始了。先是鲍国潮的《鞋匠的儿子》,再是金明东的《生命 生命》,课都不错,但听课的老师似乎都有些“审美疲劳”了,听得并不是十分认真。我也是,我更多的再听他们的音色、身姿、手势等,所以记得不多。
本来这篇乱七八糟的《“六·二”琐记》不想写,但因为晚上去勇敢的智客看了一下,他有许多文章发出来了,而自己从5月24日到今天,还没有好好地发过一篇文章,所以就“急就”了这篇流水帐,充个数,以求心灵深处的安慰——因为我好久没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07: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教育叙事

多迈一小步
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只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的确。但生活中也有许多时候,就因为多迈了一小步,从而走出了俗套,摆脱了窠臼,迈向了诗意,奔向了成功。
每天傍晚放学,学校规定班主任要送学生一段路。作为班主任,在一次在送队途中,有一个学生想趁机背一下课文,我答应了,于是他开始背起来。等他背完后,又有一个学生想背,没办法,反正还要送一段路,就让你也背一下吧!就这样,一连背了四五个同学,送队的路也比以往多走了一点。可就在回来的路上,遇到许多其他班级的学生,他们似乎都觉得很奇怪:这个老师怎么送得这么远?有几个低年级的同学甚至脱口而出:这个老师送队送得这么远啊!从他们吃惊的表情中,我似乎读懂了孩子们这句话的含意:这个老师对他们班的学生怎么这么好,这么负责,送得这么远!其实多送这么一点路,并不是我本意,而是被学生们缠着,没办法脱身。学生们这么理解,真让我汗颜。但从中我也发现,就因为多走了这么一点点,学生看我眼光都不一样了,觉得我是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那么今后我何不就多走这么一段路呢?从此,每一次送队,我总多走一段路。因为多走这么一点路,却能收获学生羡慕、赞许的目光,何乐而不为呢?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与学生相互的问候中。以往,在与学生的问好时,学生说“老师好”,我就回“你好”;学生说“老师再见”,我就回“明天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师生之间,就在这样的问候声中麻木地度过。这样的问候,没有新意,过于形式,甚至让人感觉有些“问候疲劳”。可就是在一天早上,我不经意地的一声问好,打破了如此俗套而又空洞的问好。那天我停好车后,在停车场遇到了一个自己班的学生,当他向我问好之后,我回礼时,在“早上好”的前面加上了他的名字。他听了以后,似乎为之一震:怎么今天老师这么对我问好?随后,两个小酒窝便出现在他的脸上。这一丝细小的变化,还是被我发现了。但怎么加上了他的名字和他问好,他竟会如此高兴?其实想来也有道理,因为我加上他的名字之后,这声问好,针对的就是他,是在跟他说。这么一来,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我们的问好变得有内容了,有人情味了。于是,我在第二个遇到的学生身上又试了一下,果然有如此神奇的效果。从此以后,我在与学生相互问候时,总不忘多加上一句,如“你真有礼貌”、“明天见,路上小心”……我们的问候变得富有生气,富有人情味了。其实不就是多迈了那么一小步吗?
像这样的“一小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正等待着你去发现,去迈出。我想,有心人一定不会错过这一道道风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07: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教育叙事

感动(二)
终于把孩子们送出了校门,我这个转了一天的陀螺,也可以停下来。坐在办公桌前,静静地改几本学生的作业本。
改着改着,一些学生的造句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让学生用“恍如”造个句子,一些学生是这样造的:“朱老师给我们上《庐山云雾》时,我们大家恍如身临其境,来到了庐山。”“学《庐山云雾》这篇课文时,我恍如来到了庐山,观赏了庐山的美景。”……有许多孩子都造了类似的句子,看着这些句子,有些感动,也有些惭愧。想不到这一篇《庐山云雾》,我只是比以往的课文在上课之前多下了一点工夫,做了一个课件,加入了一点音乐,竟然会给学生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但就是只要多下这么一点点的工夫,自己在平时就是没有去做。总拿“忙”为借口,但到头来在“忙”什么都不知道,日子也就在这“忙”中,匆匆地流逝。
可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体验的机会都只有一次,一生中不可能出现第二次。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做老师的是不是应该更加用心地对待每一篇课文,上好每一节课。可自己在这一点上做得又是多么地不足啊!一个学期下来,有几篇课文自己是用心准备过的,有几节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了呢?想到这里,怎一个“惭”字了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07: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教育叙事

管窥识字写字教学的现状,它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硬伤。而“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崔峦),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语文素养,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还它一席之地。因此,笔者以为识字写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应该“安静地走开”,而应该“勇敢地留下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健康、和谐地发展。
尾声:新课程改革方兴末艾,至今已取得了许多瞩目的成绩,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站在这个高度,再度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重新发现了许多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都“呼唤本色语文”,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倡简’”,“让语文走在‘回家’的路上”……乍看之下,以为我们的语文教学退步了——像本文所提出的识字写字教学问题,到课改的今天还要抖出来重审。对于这一点,笔者想起了余秋雨在《文化苦旅?沙漠隐泉》中的一句话:“人生真是艰难,不上高峰发现不了它,上了高峰又不能与它近乎。看来,注定要不断地上坡下坡、上坡下坡。”新课程改革不也正是如此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13: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