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150|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趣字当头 妙趣横生——浅谈趣味性识字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19: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趣字当头 妙趣横生——浅谈趣味性识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方面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同时也要求小学低年级就要认识1600—1800个常用汉字,会写字800—1000个。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教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没有意义。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高自我识字的能力,增强识字的效果,一直都困扰着我们。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几经斟酌与实践,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一种趣味教学法。以趣为眼,用生动有趣的各种形式打开学生的视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态下学习汉字。

一、融入生活  兴趣盎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我想学生的姓名是学生最熟悉的语言因素,每个人的名字也都是小伙伴们愿学愿认的,何不把咱班56位同学的名字收集起来作为识字的材料,相信学生定会兴趣十足的。于是,我就结合教室布置,把全班56位同学的名字端端正正地写在了56颗闪烁的星星里,并把它们张贴在宣传栏里。这下子,学生劲头来了,一下课就蜂拥而上,仰起头大声地读着小伙伴的名字。碰到不认识的字时,同学间还会相互帮忙、相互提醒。当同学名字的三个字中有一个不认识时,小朋友们还会开动脑筋,利用名字的读音来认识生字。当找到自己的小星时,有小朋友会兴奋地用小手指点着自己的名字,开心地告诉大家:“我叫某某某,我的名字是这样写的!”在名字魅力的吸引下,在这种“奔走相告”的氛围中,那些原本十分枯燥的汉字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像一颗颗种子一样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是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我们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所以,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应该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引进猜谜  津津有味

在识字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有好多学生明明刚才还认识这个生字,可是只要把这个生字挪个位置,他又不知该念啥了。看来学生没有真正记住这些生字宝宝,他们只是根据生字固定的位置、大体的形状强迫自己硬记。真是难为了这些孩子!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5时学到一首谜语:“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出人意料的是学生一改平时无精打采的样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仅猜出了字谜记住了生字,还理解了“请、情、晴、清”的意思。我恍然大悟:原来在生字的识记中引入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来学习和记忆一些生字,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那我们何不多创设一些猜谜游戏呢?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利用简单的谜语来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如在学习“苦”字时,我出了这样一个谜语:“一家十口住草房”。话音刚落,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还说出了自己猜谜的方法。如学习了“田”字,我说字谜:横看三,竖看三,写出来,不是三;学习了“雷”字,编成“大雨落到田上”; 学习了“团”字,编成“国字玉出门,人才进了门”;在写“非”字时有个学生总把三横写成四横。说了几遍还是错,我灵机一动编了这样一则谜语:“一个猪槽两头通,六头小猪两边拱。”那学生一听有趣极了,连说记住了,此后那孩子再也没写错过。这些喜闻乐见的谜语,学生容易接受,学起来兴趣浓,效果好。可能是猜谜猜上瘾了吧,后来,我班的魏依帆还根据我的“团”字给“闭”改编了谜语:“闪字人出门,才字进了门。”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此外还有更绝的,金晨炜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理解还给“怕”创编了谜语:“心里白茫茫的一片”。孩子们的进步真是令人折服!小小的一则谜语,竟然能激起学生如此之大的学习热情。看来兴趣才是学生识字的不竭动力。我们把猜谜引进识字课堂,学生不仅生字学得津津有味,还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又锻炼了他们说话的能力,发挥了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三、巧编顺口溜  攻破难关

每个汉字都是音、形、意的统一体。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每个生字的具体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抓住音、形、意中的主要矛盾,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如在《两只小狮子》中教学“滚”字时,它的字音、字义都不难,但字形复杂难记。于是,我就给它编了一段顺口溜:“滚”字好记,左边三点水,右边把“衣”分,中间加个“公”,合起来就是“滚”。学生一听,一下子茅塞顿开,很快记住了滚的字形。在课堂上编一些顺口溜,既可以调节气氛,又可以增强学生记忆。在汉字中有一些形近字,字形非常相似,像孪生姐妹一样,使人难以辨认。学生一不小心就混淆了或是容易张冠李戴,这时候、我会编几句充满童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加以区分。如“鸡、鸭、鹅”——“尖嘴鸡,扁嘴鸭,我我我叫是大鹅外、处”——“像外不是外,多了一长带(处),处字不出头,出头到处走(外);又如为了区分“巳,己,已”我编了如下顺口溜:开口“己”(jǐ),自己的“己”;半口“已”(yǐ,已经的“己”;闭口“巳”(sì,巳时的“巳”。通过巧编顺口溜,把学生识字过程中的难点、疑点等难关一一攻破。在识字教学中,正是有了教师的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枯燥的识字教学才会变得妙趣横生。总之,识字教学千万不要枯燥无味地反复重复横竖撇捺折,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趣味性效果会更好。通过上面这些简单而有趣的教学方法,汉字在每个学生的心中已变成一个个有趣的谜语,一句句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趣味性的识字教学,开启了孩子们的心智,激荡着孩子们充满灵性的创造,使识字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8-9-22 08: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趣字当头 妙趣横生——浅谈趣味性识字教学

很有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20:23:00 | 只看该作者

汉字就在我们身边

汉字就在我们身边



泸州市实验小学    吴远玲

记得小的时候,常常拽着母亲的手逛街。一边走,母亲就一边教我认识街边的招牌。母亲只有初小文化,可是毕竟还认识几个字,于是她就成了我的“启蒙老师”,什么“煤油商店”“五金公司”“土产公司”等等。天长日久,那些汉字就像刻在了骨子里,怎么也忘不掉了。——“煤油商店”的铺子现在都还在,每每走过那里,仍然感到亲切而温馨。

我的母亲——以及众多用这种方法教孩子识字的家长可能不懂得生活与语文学习的关系,也许仅仅是为了丰富一下散步的内容罢了。可是这种识字办法的效果却是在教室里抄百遍读百遍也达不到的。回想起我的这段经历,我在教学中开展了“汉字就在我们身边”的识字活动。

只要你走上大街,你的眼里就会充盈各种招牌、广告、警示。孩子们每天都要从街上经过,他们的眼睛会好奇地看着窗外的世界,他们也会看到那些东西。可是,他们并不在意,也不知道那些字说的是什么。于是,我给他们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展‘汉字就在我们身边’的活动。认认你见到的招牌、广告甚至是物品的名称,把你喜欢的画下来,我们大家一块来学。凡是带来的都有奖哦!”

从那天开始,各种各样的招牌便源源不断地“流”进了教室。每天我不得不花很多时间来跟孩子们一起讨论、交流、识字,可是,我觉得是那么有趣,那么有意义。

一、    语文课堂以新的面孔出现在孩子面前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是什么样子的?《语文课程标准》是在这样说的:“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本着这样的精神,结合我们开展的这个活动,我发现,通过这个活动:

1、         识字变得容易而有趣

刚教一年级,那么多要求会认的字把孩子们搞得晕头转向。什么“加一加”“减一减”“用旧字认新字”,说起来方法挺多,好象也很简单,许多孩子在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可是下了课就晕晕乎乎的了。我问了一下其他的老师,他们也发现了孩子的这种现象。但是学他们带来的招牌、广告就不一样了。第一,这是他们身边的,耳熟能详的;第二,这是同学写的,还有他们喜欢的充满了童趣的图画;第三,还有炫耀的资本。路过这个地方的时候,可以骄傲地读给爸爸妈妈听,能够换来家长的赞扬。于是乎,招牌贴满了我们班的教室,学生的识字量也大大增加。

2、         课堂变得生动而真实

有了这个“汉字就在我们身边”这个环节,语文课更加吸引孩子的兴趣。每天都有孩子急切地想知道今天认哪一个招牌,是谁做的。这些招牌就在自己身边,课堂就像在自己家的周围游览。语文课给孩子们的感觉是:语文课堂不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只知道读啊,写啊,抄啊,原来它还可以写,可以画,它就是自己的生活!

3、         眼睛变得细腻而有神

如果有人问你:从底楼到你家一共有多少级台阶?你一定不知道。因为你的注意力根本没在那上边。但是如果有人提醒了你:数数从底楼到你家一共有多少级台阶。你一定会数得很仔细。因为你的注意力得到了提醒。自从开展“汉字就在我们身边”这个活动以来,很多孩子的无意注意逐步地向有意注意转变。例如苏愉凯小朋友一天带来的招牌是“尧坝古镇”。这块招牌就在他家的对面,每天透过窗户都能看到。如果没有这个识字活动,也许他不会注意到;可是在这个活动中,他的眼睛发现了,不仅把这四个字描下来了,还仿照招牌画了几间古色古香的房子。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在自己的“招牌”上添了一个厨师。什么意思呢?人家说是“古镇上有好厨师”啊!他所画下来的这个广告更妙,不仅让你玩好,还能让你吃好呢!

二、语文学科的性质得以充分的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我们所开展的这个识字活动中,我对语文性质的认识又更深了一层。“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条水”这几句话讲的是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在开展“汉字就在我们身边”这个识字活动的过程中,我也深深地体验了这个过程。

1、            “山是山,水是水”

在认识“招牌”之初,我也仅仅想到只是让学生识字,关注的重点只是语文的“工具性”,所以活动开始的时候,我们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了字形和自己的熟悉程度上。如下例:

师:看,这是刘哲语为我们带来的广告牌。谁认识?

生:“田田超市”。

   师:“田田超市”在哪里?

   生:在新区转盘

   师: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

    可以看出,这样的识字活动停留于最“原始”的阶段,就“事”论“事”,学生所得到的是最肤浅的印象,但是他们对于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精妙并没有体会到。招牌、广告中蕴涵着很多中国传统的思想与文化。如果能在识“招牌”的时候让他们有所体会,那么对于“招牌”这个活生生的“教材”才算运用到极致。

2、            山不是那座山,水不是那条水

随着招牌广告越认越多,我们的认知范围也越来越广。在认识招牌广告的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1)通过识广告招牌,了解汉语的妙用

师:这是李钰为我们带来的一个广告。谁认识这个广告?

生:“给你好看”。

师:你看到过这个广告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做的广告吗?

生:我看到过,就在我们学校前面的红绿灯那里。

   生:我知道这个广告是霓虹灯的广告。

   师:你知道什么是霓虹灯吗?

   生:霓虹灯就是各种颜色都有的彩灯。

   生:霓虹灯的颜色能够不断变换,非常好看。

生:霓虹灯就是各种颜色都有的彩灯。

生:霓虹灯到了晚上就亮起来了,很漂亮。

师:对啊,霓虹灯非常漂亮,非常好看,所以制作霓虹灯的人才说要——“给你好看”(学生读)。可是,你们知道这句话还在什么时候用吗?

生:(摇头)

师:(心里有些意外,学生对这句话的另外一层意思并不知道,如果我说了会不会变相地教他们一句骂人的话呢?)这句话有时也有让谁下不来台的意思,可是霓虹灯公司却把它作为自己的广告,因为人们对这句话很熟悉,读了这个广告,自然就不会忘记了。当自己要做霓虹灯的时候,就会想到去找这家——“给你好看”的制作公司了。

生:(点头)

2)认识广告招牌,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

师:每天吴老师都在想:今天小朋友们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惊喜呢?哦,真的有,这就是苏榆凯小朋友带来的惊喜。

生:“鸡年吉祥”。

师:苏榆凯小朋友能给大家说说你从哪里看到的这句话吗?

生:是在我家的台历上看到的。

   生:什么叫“鸡年”?什么是“吉祥”?

   师:有没有小朋友知道?

   生:每一年都有一种动物,是什么动物这一年就叫什么年。明年的动物是鸡,所以叫“鸡年”。

  师:小朋友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像鸡这样来代表一年?

生(七最八舌):龙、虎、蛇、羊……

师:(简要介绍生肖的来历) 你是属什么的?

生:属虎的。(绝大部分孩子是虎年生的,少数属猴)

师: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是属什么的吗?

生:(摇头)

师:回去问问,明天来跟大家说说。(引导学生关心父母)

刚才还有小朋友问什么是“吉祥”,你来猜猜它是什么意思。

生:“吉祥”就是舒服。

生:“吉祥”就是希望别人好。

生:“吉祥”就是对别人说的希望别人好的一句话。

师:不错,“吉祥”就是祝福别人吉利,运气好,这是咱们中国过年时爱说的一句祝福的话。那么,过年的时候,你要对谁说“鸡年吉祥”?

生:我要祝爸爸“鸡年吉祥”,万事如意

生:我要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鸡年吉祥”

生:我要祝哥哥“鸡年吉祥”,学习进步,天天向上。

在这一教例中,我注意了 “认知——理解——运用”的逐步深入,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一些中国传统的 ,叫好地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3)认识广告招牌,了解生活常识

通过一段时间的认读,学生对招牌广告表示的意思基本能猜出七八来。例如,“乌鱼庄”肯定是以“乌鱼”来作为自己的特色;“布艺世界”是做窗帘的,“天立鱼火锅”是位于“天立花园”附近的一家火锅馆子。“顾名思义”,招牌与广告总是带着人们美好的心愿,蕴涵深刻的人文内涵。相信长此以往,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3、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条水”

不管怎样处理学生写来的各种招牌,都是一个目的,促进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把自己在课堂中认识的字回归于生活中。因此,我不仅注重让他们认识带来的广告和招牌,还开展了“你认识的招牌”的汇报活动。只要愿意,都可以上讲台向大家讲讲自己认识的招牌,为学生识字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使学生细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进而提高其学习的品质。下面是一个很平常的汇报的场面:

我昨天放学回家的时候,看见路上“光大医院”的招牌。

我妈妈工作的单位名叫“泸州晚报”。

我星期天和妈妈逛街的时候,看见了“松宝宝”的枕头。

……

在学生汇报中提到的物品名称、招牌、广告中既有他们在教室里认到的,也有自己问家长而认识的。应该说,我们班上已经有了一个识字的良好氛围,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去留意身边的汉字。今后,他们还会留意到身边的另外一些有趣的语文现象,如人们用错汉字的现象,生动有趣的广告,各种公示、布告、广而告之等等。只有从生活中来又运用到生活中的才是学生掌握的最有效、最牢固、最实用的语文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20:22:00 | 只看该作者

一项需要好好反思的改革

一项需要好好反思的改革



现在,许多地方对要求“会认”字的考试采用口试的形式,学生逐个地到老师跟前,脱离语言环境,一个一个地认生字表中的几百个字。结果是把学生和老师都考得人困马乏,考的成绩还不好。许多老师和领导都怀疑:“新课程识字量太大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说:“要依照《语文标准》,准确把握两种识字要求。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本课里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不考。要求学会的字,以往强调‘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现在调整为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难道这种逐人逐字口试地认字符合课标的要求吗?

回想课改以前,测试生字都是平时加强考查测试,考试时多用的是看拼音写字、辨字、填空之类的试题,选一些字来考。为什么新课程低年段“识写分开,多认少写”就非得要改革得字字落实,一个一个地认字测查呢?难道这样考试就符合新课程精神吗?

其实,新课程的认字并不是要求这样考试。各种版本的教材编者没有一个人说非要这样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把学生和老师都考得人困马乏,考的成绩还不好的考试,恐怕是有问题的。

这种考试改革需要好好反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20: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趣字当头 妙趣横生——浅谈趣味性识字教学

一项需要好好反思的改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20:20:00 | 只看该作者

巧记“差”字

巧记“差”字  
[ 作者:李吉占    出处:小学语文教学    点击数:12499    更新时间:2005-3-4    文章录入:li3275219 ]


    多音字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快速地记住这些多音字?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方法.现将其中的一种介绍给大家.那就是将这个多音字编成一句(一段)话.如以“差”为例:

    我班学生的成绩参差(cī)不齐,不是差(chà)不多,而是差(chā)别太大,我尽量少出差(chāi),让成绩差(chà)点的学生少出差(chā)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20:19:00 | 只看该作者

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

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

江苏省溧阳经济开发区小学      冯秀娟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        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        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下册识字7”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

三.        教给方法——学会学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童心纯真,童心无邪。孩子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华。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4-6 18: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