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2-4-3 08:37:46
|
只看该作者
《三个小伙伴》案例剖析
[教材简析]
《三个小伙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该童话讲述了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三个小伙伴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故事告诉孩子们“团结起来力大”的道理。课文语言简洁活泼,富有儿童情趣。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懂课文。
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兴趣地合作表演好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显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愉悦心情,明白“同心协力才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三个小伙伴》,你知道课文中的三个
小伙伴是谁吗?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贴出动物图片。
3、让学生分别说说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随即出示“硬硬的嘴巴”,“一个皮口
袋”,“长长的鼻子”) 。
[分析]既复习了第一课时的知识,又为学习下面的内容作了铺垫。
二、 入情入境,读懂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三个小伙伴去干什么呢?(植树)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谁能将这里的“一同”换个词?师:一同就是一起,一块儿的意
思。用“一同”说话。齐读第一自然段。
[分析]通过换词和说话训练,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一同”这个词。
2、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1)小树栽好了,你觉得小伙伴们高兴吗?
师:这棵树是三个小伙伴同心协力栽下的,缺了谁都不行,所以它们为共同的劳动成果而高兴。
2)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小树栽好啦!”读出感叹号(开心)。
[分析]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在一起学,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了“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最后栽好了”这一故事主要内容。也设下了悬念,他们是怎么栽的呢?激发了学生兴趣。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伙伴们把小树栽好可不容易了.
那他们在种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三个困难。
3)指导朗读。那他们心情会怎样?(着急)
就让我们带着着急的心情来读读这三个问句吧。(出示,指名读,范读,小组读等)
[分析]三个问句一起读,突出了问句朗读的特点。
(二)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
1、知道读小野猪的话,用各种形式读。
A、我们先来看看是谁解决第一个困难的?(小野猪)
[出示动画]
[分析]精彩的动画将一个有趣的故事呈现了出来,突出了这类课文的特点趣味性,动画的演示也解决了课文中一些理解的难点,如“用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
B、小野猪是怎么说的?(大屏出示)
指名读,评议。
指导朗读:读快些,读出小野猪急切的心情。
C、小野猪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自信)
D、再请生读。(点出自信,请生多次读,如不理想,师可示范)
E、顺势加动作,用手辅助读 (现在你的手就是小野猪的嘴巴了,看你
的嘴巴硬不硬)
师:在关键时刻,在需要自己作出贡献的时候,小野猪没有推却,而是主动
站出来,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F、 再次请学生加动作读。
G、 请全体学生自由读(加动作辅助读,再次强调自信)。
[分析]指导学生加动作读,符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H、 男,女生赛读,师生合作读。
引导读出小野猪能干的语气。
A、小野猪真能干(出示大屏)瞧,(齐读)引出能干。
B、你们从哪里看出小野猪能干?
1) 硬 2) 拱 3)不一会儿
(若学生说不出“不一会儿”,让他们再读读这句话,教师适当点拨)
C、用“不一会儿”说出一句话,针对学生的句子,适当夸奖。
D、小野猪太能干了,你们喜欢小野猪吗?
E、带着对小野猪的喜欢,再读第二自然段。
[分析]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灵活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媒体创设画面,表演等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读书、发现。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第二个困难是谁解决的?(小袋鼠)[出示动画]
师:小袋鼠运来了一堆肥料,一定很累,但它还是那么高兴。
2、小袋鼠也很自信,谁来读小袋鼠的话。
(自评,若不好,再加动作读)
3、说话练习,你们想对小袋鼠说什么?夸夸它。
4、完整的读。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三个小伙伴把小树栽进了坑里,施上肥料,培上泥土,你们觉得小树
栽好了吗?[出示动画]
2、请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3、数出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三句)
4、学生汇报读。 (若读到第三句,师问生为什么喜欢这句,点出小象能
干)
师:小象把长长一鼻子的水运到山上,多不简单!
5、再读第三句,读出小象的能干,做“吸足”样。
6、全班读。
[分析]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心理成分,情能激思,情能启智,学生的思维需要情感来滋养。当老师带着真情走近学生,做到“以趣激情、以情引情、以境生情”,情感与学生真正产生共鸣的时候,学生才有可能敞开心扉接纳老师,珍视课堂上所体会到的真实感受,在一次又一次愉快的游戏中、有趣的实验中、会心的微笑中,获得对自然、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认知,转化为自身道德行为的内驱力。
三、以情激情,升华主题
1、出示三个小动物的话,请学生上台读一读,演一演。
2、出示:我想到了……,
团结就是力量。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众人拾柴火焰高。
请学生说一说。
3、出示作业。续说故事:几年以后,小树长大了,树上结满了大大的苹果,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同上山采苹果……
[分析]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积累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实现了和文本的对话,又能在生活中运用语文。
结合本课教学实际,其主要特点总评如下:
一、设计巧妙
该童话讲述了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三个小伙伴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在教学时,我打乱逐段教学的常规,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在一起学,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了“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最后栽好了”这一故事主要内容。也设下了悬念,他们是怎么栽的呢?激发了学生兴趣。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设计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情境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我在网上搜到了一个带动画的课件,利用动画演示,学生很清楚的理解了小野猪拱树坑、小袋鼠运肥料、小象浇水的过程,解决了难点。通过直观的展示故事的主要情节,更能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实施效果反应这样的方法很有效,孩子们不但感受了三个小伙伴自告奋勇毫不退却的精神,而且对所需工具和动物特征有了视觉上的了解,进一步了解了生活。
三、以读为本
“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学中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 ,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想、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内涵。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找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三个问题,然后看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是怎么做的。这样,通过自读,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小树栽好啦!”这一感叹句,通过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加上教师点拨,体会感叹句的特殊感情,从而感受三个小伙伴的喜悦之情。又把三个问句提到一起来训练朗读。“学问”二字生动地概括了学习的规律,一问是老师的“问”,抓住“他们在栽树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一中心环节去设问,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问是“问”教材,让学生在教材中找找、划划、圈圈、点点,于文本进行多方位、多层次、主动而有效的信息交流、情感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把握全文,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
四、注重积累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明白课文的道理,学完课文后,我又出示一些团结协作的名言,领导学生读,这样积累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实现了和文本的对话,又能在生活中运用语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