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4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通分》听课有感心得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09:5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通分》听课体会

1、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王老师在课前让学生对某城市的垃圾进行了调查,并将这一调查结果引入课堂,由于这是他们自己的统计结果,因此,他们很感兴趣,积极的进行观察、提问、思考、交流等各项活动,学生在情趣交融的活动中实现教学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2、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提出问题并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自学例题进行释疑,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而且陈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当学生在尝试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时候,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并大胆质疑,在比较中优化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不正是我们所要教给学生的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09:59:22 | 只看该作者
《通分》评课稿

听了庞老师的这节课,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说我对这节课的认识: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新的课程标准里说,数学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的,胡老师这节课恰当地运用了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还现场提取数学信息,创设了有趣的生活情境,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2、教师和学生都处在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本节课学生在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自由地发表各自的想法、观点,使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也轻松。给学生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玩中学,乐中悟,充分体验比,再一次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乐趣。

3、全课教学设计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层层深入。既重视了知识本身的建构,又重视了课堂结构的建构,充分体现了学生从“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意义建构的学习过程,是一节“新、趣、活、实”的好课。

建议:

要重视小组教学及学生自主与合作,讨论与交流的学习。老师要放手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先合作讨论,然后自主完成,最后再拿出来大家交流。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拓展课堂的宽度,同时也使教学重点得到强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09:59:00 | 只看该作者
《通分》一课的教学评析

旅顺口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金花

本课最成功之处就是在落实新课程理念方面作了较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具体表现在:
一、探索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体现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比较充分的体现了这一新的教学理念。
1、教师创造性地处理了教材,创设了开放性教学情境。
教材中比较"3/4和5/6"的大小仅采用了直接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进行,这样安排太直接,没有什么悬念,不容易激发学生兴趣。而本课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这一例题的基础上,通过复习旧知识,在新旧知识连接处大做文章,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学习情境。先
提出有思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再提供充分的探索问题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能力得以展现,欲望得到满足,最终探究出多种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顺利地完成了知识的正迁移。
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四次设疑创设问题情境。第一次安排在比较"3/4和5/6"大小处,这恰是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发展处。第二次出现在学生已研究出多 种比较大小方法时,这恰是问题对比与辨析处;第三次出现在把5/12和7/18通分处,这恰是知识的疑难与关键处。第四次出现在新授的最后阶段,让学生把2/3和5/7、1/6和7/12通分,这恰是知识的分析与综合处。四次设疑,四次解惑,使教学目标在解疑答惑中完成。
2、教学采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现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但大部分仅限于形式。本课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有较深层次的理解,不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而是追求深层次的探索。比如,小组讨论交流前,给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的时间,小组活动有具体内容和明确分工,达成共识后在全班交流。这种"独立探索一一小组交流达成共识一一全班交流"的形式体现了新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参与是广泛的,思维是开放的,情感是真实的,因而效果是明显的。
二、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体现三维目标达成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课标》把三维目标细化为四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教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本课在重视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及其它目标的达成。
1、本课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引导学生自主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解决问题。学生经过探索,找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同时,在独立思考探索中,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2、重视体验。本课在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上作了积极的探索。例如,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体验和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受学习的乐趣。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是以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的身份出现的,表现出对学生的极大尊重,使学生心情愉悦地参与学习。当然,本课在讲算理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足,建议选取与学生生活、学习贴近的事例作为研究算理的素材,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09:58:43 | 只看该作者
《通分》课堂实录及评析

执教者:杨艳娥;整理、点评:王培德

教学内容:北师版五年级上册P53~55;青岛版五年级下册P61~62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产生通分的需求,进而知道和理解通分的含义。

2.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通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通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教师出示PPT)

1. 求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9   24和4   7和8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评析:没有多大的复习必要。可是后面通分时没有过多的非得要求要最小公倍数。】

2.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4=()/24=9/()     4/5=16/()=()/30

(随即订正,生说出原因)

3. 比较下列分数的大小。

3/5○3/6   4/7○5/7    3/7○2/5

(生对前两个的比较很快,对最后一个产生了比较困难,探究新知)

【评析: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有了比较大小的方法,这也为通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解决问题,同时新问题的出现为本节课的探究揭开了序幕——这就产生了通分的基本需求。但是这里出现通分的需求或是探究新知的情境不很理想,学生是在较为枯燥的复习旧知中开始来解决新的问题,这对后续中学生本节课所到底要做什么没有较为明确的目标——这是情境的问题。】

二、探求新知

1. 小组合作探究

师:怎样来比较3/7○2/5的大小呢?动脑想一想。

(生独立思考)

师:把你比较的想法和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在巡视中把比较大小的不同方法让3生板演。)

2. 全班汇报交流

生1:2/5=2÷5=0.4;3/7=3÷7≈0.429

我们根据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之后比较,得出3/7>2/5。

生2:3/7=15/35;2/5=14/35

我们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它们都化成了同分母的分数之后,比较得出3/7>2/5。

生3:3/7=6/14;2/5=6/15

我们也是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而把它们都化成了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也能比较出3/7>2/5。

【学生的比较方法都在教师的预设之中,这一点虽是教师较好的调控着课堂,但是总感觉一帆风顺的背后,并没有真正的启迪学生的思维。这里可以比较一下北师版和青岛版之间在设计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所给予孩子的不同:北师版在设计中不仅让学生动手实践——折折纸、画一画;而青岛版则强调建立在较为明显的知识结构。相同之处都展示了不同的比较方法和策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同分母、同分子进行比较。青岛版则像上述学生出现的情况用3种方法得以解决。】

2. 明晰概念

师:以上三个组的同学们都能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出了3/7>2/5,而像生2这样的把它们转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我们叫做通分。

(出示PPT:“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生齐读)

师:你认为通分哪里最重要?

生4:前后相等

生5:化成同分母

【评:通分的概念出示之后,让小组内充分交流一下。其实这时学生对一个新的概念的感受总是比较肤浅,何况这时教师直接给出比较完整而又准确的语言描述。如果教师只是说像这样我们把它叫做通分,之后让学生自己来组织语言再做充分的交流,是否会更有价值呢?】

师:通分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出示PPT:公分母概念)

3.尝试练习

师:通分“3/4和5/6”

(学生自主完成,指名2生板演)

生6:3/4=18/24;5/6=20/24

生7:3/4=9/12;5/6=10/12、

师:大家观察比较一下,他们两位同学做到通分了吗?同一道题为什么有不同的结果呢?

生8:他们都做到了通分,因为分数的基本性质告诉我们,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9: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这时该生表情比较激动和兴奋)

师:嗯,你说说自己的方法。

生9:3/4=15/20;5/6=15/18。这样化成分子相同之后也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呀!

(这时众生:这不叫通分!)

师:(问生9)什么叫“通分”呀?(指着PPT)你来读一下。

(该生又把通分的概念大声的读了一遍)

师:虽然这样能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但这不叫通分。

【评:课上到这里已快接近尾声了,但是生9的回答无疑让自己反思:为什么他有这样的想法?而课堂上教师并没有让这个孩子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教师没有读懂孩子。反之教师让孩子再读一遍所谓的通分概念又有什么价值呢?另外也让自己反思的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通分”,而通分的需求就是要来比较分数间的大小吗?当然不是,通分也为后续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奠定了基础。所以这里无论是北师版还是青岛版的设计都是以“比较分数的大小”为出发点或是作为“通分”产生的需求,感觉这样的需求有些较为单调,单调的到了最后这个孩子还在想着比较分数的大小呢。所以是否应该把学生对通分的迫切需求不要仅仅建立在“比较分数的大小”上。本节课教师上的很是顺利的一个原因大概也在于产生通分的需求不够强烈或单调。】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09:58:09 | 只看该作者
《通分》教学评课

“通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它用的是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后面学习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奠定基础,是比较重要和实用的知识。

通分的方法其实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和通分的方法,为此,孙老师将通分与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探讨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的活动,在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理解通分的目的。

这节课孙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方式在获得问题答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学生们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反思等方式获得了对通分意义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最大收益不于问题解决本身,而在于发现了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各种关系和科学知识,形成了对某些侧面的更深理解,以及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水平,提高了自学习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她并没有完成教学设计的内容,但是在讨论着用什么样的数作公分母时学生获得了对用最小公倍数作公母好处的体验。在教学中学生充分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用最小公倍数作公母好因为计算简便,有的学生说用两个分母相乘的积作公分母因为这样不容易找错公分母,有的学生说用分母的公倍数作公分母……

看着学生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我也感到很欣慰,因为学生已真正投入到对数学神秘王国的探索中。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还得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孙老师设计的这个情境让学生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其中有老师这节课要讲的通分母,为了让学生能进入通过的学习,她硬把学生拉回了通分母的方法,这样在学生的脑子里就会想:为什么一定要学习通分母而不要通分子呢?在这里是否可以设计一个情境地,使学生体验到通分母的优点,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若用加减法引入,是否又提高了要求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09:57:55 | 只看该作者
《通分》评课稿

                陈向前

今天向张老师学习了一节课,感受颇深。“通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它用的是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后面学习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奠定基础,是比较重要和实用的知识。

通分的方法其实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和通分的方法,为此,张老师将通分与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探讨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的活动,在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理解通分的目的。

在新课之前先安排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复习。这样为新课做好铺垫。然后,出示比较大小题。根据已有知识,学生很容易比较出分子相同和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然后学生质疑,它们分子不相同,分母也不相同,无法进行比较。组织学生研讨明确通分的必要性,进而明确通分的意义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出示练习题,指导学生巩固运用通分的方法。学生们一旦掌握了方法,那么,今天后,再遇到异分母比较大小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就有的放矢了。



    本节课,张老师能够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进行教学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探究交流的平台。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学生通过质疑——讨论——交流——明理。领悟通分的意义及方法,预设达成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09:57:38 | 只看该作者
《通分》评课稿

  “通分”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具体应用,又是今后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因此在分数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现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在新课伊始,教师从两个内容导入,一是求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二是比较大小(同分子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比较),这些旧知识与本节课的内容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起到铺垫作用,为新课的学习伏下较好的一笔。

2、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欠缺

老师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面做得不是很好,教师讲的多,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同时在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方面有欠缺,在教学通分的方法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应放慢教学脚步。如:让学生先通分,再比较大小练习时,老师不要太放手只是让学生讲自己怎么做,我觉得在每一步时也应加以说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样就不会导致后面让学生讨论总结通分的步骤时无法入手。

3、重难点把握失调

对于这节课,从教学设计来看,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通分,但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看教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同分母或同分子的比较大小,反而把通分的内容设计为学生自学的部分,时间花的较少,按照我们的教学习惯,在同类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时,我们就采用自学的学习方法,而这里的通分部分应该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应要多花点时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交流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质疑——讨论——交流——明理,领悟通分的意义及方法,以达到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由于旧知的复习所用的时间过多,导致学生探究知识和新知识应用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1 20: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