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654|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公开课分数的意义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09:1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数的意义》听课记录及评析
一、引出课题
1、游戏:《用掌声表示得数》(出示课件)
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学生拍掌两次)
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学生拍掌两次)
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两三个学生拍掌,其他学生无动作)
2、量黑板。
请两名学生用尺子量出黑板的长度。
师:得到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我们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就是分数。(板书:分数)
[评析:抓住生活与学习的联系,从简单的分苹果和是黑板入手,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并能尽快地揭示主题,使学生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开始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明白分数产生的过程。]
二、探索新知
1、激发兴趣
师:我们以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现在请几位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认识的分数。
生:……
师:谁能举例子说明五分之一是什么意思。
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五分之一。
生:5个苹果拿出1个,就是五分之一。
……
师: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什么是分数的性质?
生:我想知道什么是分数的意义?
生: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师:刚才已经讲过了。)
生:分数大还是整数大?
生:真分数和假分数有什么区别?
师:大家想知道的还真不少,但是要了解这些,应该先了解分数的意义,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分数的意义)
[评析:教师控制教学节奏的能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及时把课堂引向预定目标——学习分数的意义]
2、合作探疑
师演示课件(认识学具):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小棒,铅笔,1个圆形,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
生:还有1分米长的线段和一些花片。
师:请各小组的同学按要求合作,用这些学生具表示出你想表示的分数,完成以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等下老师要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摆得最快,说得最好,得到的收获最多。
(生动手,师巡视。讨论过程略。)
[评析: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十大主题之一,教师在这里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想法,学会如何欣赏他人,倾听别人的意见,使学生互相启发,相互补充,调节了课堂气氛。]
师: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谁先来说说自己是怎样得到分数的?
(小组合作,一人在座位上讲解,两人在投影仪上演示,一人在实物图上将所表示的分数写在该手的右边)
生:一个1立方分米的(师纠正: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4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四。
生: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取出2份,用分数表示就是八分之二。
生:12个花片分成4份取2份,用分数表示就是4分之二。
师:谁愿意到上面来汇报自己得出的不同分数。
生: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就是十分之一。
生: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就是十分之三。
[评析: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以使抽象的静态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起来,学生边动手边动脑边动口,能更深刻地理解到什么是分数的意义。同时,教师还能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发散思维。]
[异议:可以采取在小组中说的形式,老师可以到小组中倾听。这样在同样的时间里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小组学习方式的落实。]
3、总结反馈,理解意义
师: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刚才在用物体表示分数的过程中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出示课件,组织讨论)
生:相同的地方是它们在分的时候都必须平均分。(师板书:平均分)
师:不同的地方又是在哪儿呢?
生:分的份数不同。
师:具体说呢?
生:有的平均分成2份,有的平均分成8份,有的平均分成100份。
师:说得非常好。还有吗?(板书:表示      份   数)
生:分的东西是不同的。
师:嗯,这样吧,我们把分的东西分类一下。比如,一根铅笔和一个圆,它们指的是单独的……)
生: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
师:一分米和一平方分米呢?
生:它们都是一个单位。(板书:一个计量单位)
师:一捆花片,一捆小棒呢?为什么不说是一个而是一捆?
生:一捆说明是许多个而不是一个。
师:对了,所以我们就说这样的一捆是由……
生:许多花片或小棒组成的一个整体。(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
师:不管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是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我们在分的时候都必须把它看作“1”。
板书:
一个物体
单位名称      单位“1”
一个整体
师:为什么单位中的“1”要加引号呢?
生:它所指的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个数字,所以要加引号。
师:说得好,谁能再举例说说单位“1”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生:一张桌子。
生:一间多媒体教室。
生:我们全班同学……
师:哇,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能举出这么多好例子,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把谁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就可把谁看作……
生:单位“1”。
师:现在谁能运用单位“1”的概念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叫分数?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
师:很好,还有谁愿意再说说。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取几份,就是几份之几。
师:我们一起把刚才几位同学所说的在黑板上补充一下。板书:
   一个物体
   单位名称     
   一个整体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本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分数的意义)
指导看课本,齐读分数的意义。
师:对于分数还有谁不清楚的。
[评析: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做到启而不发,愤而不悱,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
[异议:教师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在引导学生的思维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但过多的引导只能是适得其反,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师:谁来介绍一下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生:中间的那条线叫做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上面的数叫做分子。
师:分母指的是……
生:分母就是分成的总份数。
师:那分子呢?
生:分子就是表示出来的份数。

(师板书)
           6…………分子
           —…………分数线
           6…………分母
三、知识迁移
(出示课件)
1、课本86页的“做一做”。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评讲:生抢答(谁先想到谁就先站起来回答)
3、用手中的红绿牌表示正误。(课件出示题目)
(这时,一个学生回答错了,师鼓励说,没事,他认为对,也会有对的理由,让我们来听听吧,学生马上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师又请他说出理由,学生回答:题目中没有平均分)
[评析:学生的错误,只要是真实的,暴露出来了,就是有价值的,教师能够鼓励学生正确审视自己的错误,师生之间的民主得到了体现。]
[评析: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另一主题,教师能及时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实践的机会,使知识迁移成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
四、巩固练习
刚才的判断题,确实让大家大动了一下脑筋,现在我们就动动手,一起来做一道操作题,哪位同学愿意把题目读一下?
动手操作,然后在投影仪上讲解。
[评析;教师能积极设计一定的环节和手段,使学生善于动脑,积极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大家学得不错,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懂得了什么是分数的意义,只要保持这种爱动脑爱动手的学习习惯。相信大家会在数学的知识海洋里解决更多的问题,收获更多的快乐。
[评析:用表扬的方式来结束一节课,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能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从而转变为内在学习的动力。]
[总评:本节课通过“激趣、探疑、解疑、迁移”四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了一个多层次的问题情境,注意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与欲望,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以知识教学为载体,重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尝试归纳等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的积极状态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注意运用现代电脑教学手段,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静态的知识变得富有动感,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但教师在让学独立学习方面做得不够,教师在启发、引导方面做的太多,有道是过犹不及,教师过分地指导学生,给学生的只是思想的拐杖,而不是思考的方法,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避免这种情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09:22:25 | 只看该作者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吕老师的这节课在设计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用十二个字来浓缩①理念新②做中学③练习精④开放多。


     理念新。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学生小组操作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做中学。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老师 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1/4、2/3”,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练习精。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做到了“百里挑一、以一当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相关的变式练习,对学生分数意义的建构起到了催化作用。


    开放多。本节课是课例研究课,其研究主题是《分数的意义》一课如何运用和开发开放性习题。因此,本节课多次设计了开放性问题及环节,如:1、你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表示1/4?2、选择桌上的材料表示2/3,然后组内交流。3、组织学生利用三角形图探究它的1/□。4、组织学生探讨□/□的意义。5、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等等。其中,你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表示1/4?这一环节是教材中的开放习题,教师加以了运用。其他环节是教师自己开放的开放性习题和问题。本节课设计的这些开放性练习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09:22:09 | 只看该作者
  
评课——《分数的意义》



五下的《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知道了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可以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两个层次:1、让学生认识到这里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的,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2、再让学生认识到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完整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最后让学生认识分数单位的含义。

听了姚老师上的一节“分数的意义”,让我收益量多,也不禁让我产生了一些想法。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同时数学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本节课,姚老师在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姚老师在教授这块知识时,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一个分数,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

课前安排了两个小游戏,第一个游戏是“1+1=?”问学生“1+1还等于1吗?”第二个是“说一不二”的游戏:3吨沙子,8个洋娃娃,4个苹果等,让学生说。为后面教授单位“1”做好铺垫,而且学生的兴趣也一下子被调动了。

课始分梨,唤起学生对分数的旧知,这时候学生已经让自己处于一个分数的氛围,姚老师问:关于分数,你还知道哪些知识?对学生已学的分数知识也有了一个梳理。接着,(1)出示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把1份画上阴影,让学生回答是几分之几?(三分之一)。为什么是三分之一?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2)出示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9份,把5份画上阴影,让学生回答是几分之几?(九分之五)。为什么是九分之五?…(3)4个苹果涂色一个。…(4)六枝铅笔涂色两枝。…问:观察发现了什么?学生能发现从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教师引出单位“1”就顺理成章了。

接着教师出示的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四分之一。(露出的是一个长方形),你能根据老师画的,画出下面的图形吗?老师告诉你,答案可能不止是一种。学生操作,接着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师问:关键看什么?生:看露出一份。学生展示的作品多姿多彩,充分体现学生富于个性的思维。老师出示这张图的真相,是4个小长方形。把4个小长方形看做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说明有很多可能性,体现思维的多角度。这个部分是整堂课最亮点的地方,学生的反馈也很精彩。但这个地方,如果在学生做出是四个同样的小长方形时,教师把四个小长方形圈一圈,形成一个整体,更体现单位“1”。

下面小结和课堂上的巩固练习,姚老师很注重层次,使学生人人有收获。姚老师的板书很整齐,一步一步,层层递进,最后把分数的意义补充完成,使得这堂课都完成。

姚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尤其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体现的较为突出。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在本节课的设计上姚老师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注重利用认知过程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各种能力。总之,这节课有很多是值得我学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09:21:42 | 只看该作者
《分数的意义》评课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节奏紧凑,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教学语言简洁明了。 在学生原有知识和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本课老师紧紧抓住分数的意义设计安排,灵活地运用教材,并大胆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目标明确,探究积极主动,尤其是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对于分数以及分数单位的理解,都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下,顺理成章地得出概念,并且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当堂检测和总结评价。其特别之处如下:

1.本节课的知识与原有知识的时间跨度比较长,老师也很难给原有知识定位。在这节课中老师很好地理解了这个问题。出示“1/4”一个简单的问题:“看到四分之一这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既让学生想起了自己原有的知识,也让学生对自己原有知识有个简单的梳理。在课的开始也更好地聚集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好的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2.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诠释了新时代教师的角色。

3.着重一点,把握全局,在这节课中,老师的课堂设计以及提供的素材,无一不是体现着串起学生新知与旧知,丰满着学生的原有知识。让学生在探究中、在练习中,自主地建构者自己的知识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09:21:26 | 只看该作者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汪海燕老师主讲了《分数的意义》一课,教学时老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出发,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是以“做”而非“听或看”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观察、推理和交流中,获得切实的体验。

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汪老师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告诉学生,这一环节的教学,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教师就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猜一猜,想一想,动手画一画,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整个新课的学习,教师看似淡化了定义概念的教学,实际上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运动场”,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理解了分数的真正含义。数学教学也真正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就在不经意间,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 “分数的意义”,这充分说明汪老师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她使大部分学生获得了成功

这节课给我总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尤其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体现的较为突出。练习的设计层次鲜明,层层递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09:21:04 | 只看该作者
被感动着

——再评卢老师《分数的意义》

这是我第二次听卢成彩老师上《分数的意义》一课,因为这节课后紧跟着就是课间操,我的搭档开会去了,我必须带队,所以下课铃一响,我就立即向门口走去,边走边说:“非常好!非常好!”走出门口的一瞬间,不知怎么,我觉得眼眶似乎有点湿润,可能是被感动了吧。因为作为师徒结对中的师傅,对于徒弟的快速成长,我这当师傅的自然是太高兴了。

感动之一:天然去雕饰的“开门见山”

课的开始,卢老师开门见山,直接出示了四分之一,然后提问:大家认识吗?这是什么数?谁能举例说明分数的意义?对呀!分数这一内容在三年级就已经接触,何必再来牵强附会、画蛇添足的情境,开门见山就是最好。因为数学本身就追求简洁之美嘛!

感动之二:四两拨千斤的“应对生成”

当学生在回答四分之一表示的意义时,忘记了说“平均”,这可是关键词啊!没有平均分就没有分数!这也是分数的重中之重,正好作为一个返利,是加深学生印象的好机会,绝不能放过。于是卢老师抓住学生的这一失误,开始做大文章。你看她巧妙的一句导语“老师发现了一点问题,你们听出来了吗?谁来帮帮他?”立即就有学生站了起来给予纠正,教师又趁机强调了一遍。这样我相信学生再也不会出同样的错误了。

感动之三:举重若轻的“新旧对比”

在通过让学生举例说出四分之一所表示的意义,并进行总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激活了三年级所学分数的知识以后,卢老师出示了4个苹果、8个熊猫图片,让学生自己分别找出它们的四分之一。这样做是有根据的,因为学生谁不会平均分配呀!咱们可不能小瞧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认真观察思考——现在的四分之一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学生纷纷回答——以前是平均分一个物体,现在是平均分一些物体。卢老师趁机总结:对!一些物体也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来平均分,这就是本节课所学的新内容。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顺利实现同化与顺应,意义建构积极主动。

感动之四:画龙点睛的“单位一总结”

在总结出单位一概念之后,教师出示了一首顺口溜“一张大饼一个梨,一吨稻谷一克米,一片树林一群鸡,都可以看做单位一。”别小看这首顺口溜,它通过几个有趣的典型的例子,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全部囊括其中,使学生非常直观、形象的感受到了、理解了单位一的含义:平均分的是什么,什么就是单位一。相信学生记忆会非常牢固。

感动之五:水到渠成的“分数意义总结”

学习了单位一,教师随即出示一道练习题“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羽毛球运动健儿们奋勇拼搏,一举夺得该项运动全部金牌总数的五分之三。”然后提问:这里是把谁看做单位一?引导学生说出五分之三在这儿表示的意义,接着去掉所有的文字,只保留五分之三这个分数,提问:看到这个五分之三,你又想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自然是五花八门,有的说是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5份,取了其中的3份;有的说是把十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取了其中的3份;有的说是把五条绳子平均分成5份,取了其中的3份……教师总结:五分之三有这么多的意义,谁能用一句话来加以概括?结果学生纷纷回答:把单位一平均分成5份,取了其中的3份。这就为分数意义的概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教师又先后出示了三个分数,让学生分别说出它们表示的意义——括号分之三、五分之括号、括号分之括号。在说第一个分数时,学生有点困惑,但随即明白,回答:把单位一平均分成若干份,取了其中的3份;把单位一平均分成5份,取了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把单位一平均分成若干份,取了其中的一份或几份。至此,分数的意义已是水到渠成,教师又及时进行了强调。这样,步步为营,层层深入,学生最终自己总结出了分数的意义。同时也使分子分母的意义呼之欲出,下一步学习就简单了。

感动之六:百宝箱般的“课堂练习”

纵观本节课的练习,教师始终注重了开放性与趣味性。第一次是出示一个盒子,教师介绍这里面装有银杏,平均分给4位同学,每人分得这些银杏的几分之几?接着告诉学生共有12颗银杏,让学生自己在下边画一画,看看能得到哪些分数。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顿时被打开: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三、六分之一、六分之二、十二分之一、十二分之七等等,所有的分数都被找出,学生人人充满了成功的喜悦。第二次教师又出示了一小袋牛奶糖,提问:取出2块,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原来有几块?这是一道较有难度的变式题,但由于教师教法成功,学生掌握牢固,基本上所有的小手都高高举起。在一个学生回答正确以后,教师将一块糖奖励给了这个学生。学生一看有奖品,积极性更高了,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教师接着提问:现在还剩9块糖,取出三分之一,是几块?剩下几块?再取出三分之一,又是几块?为什么都是三分之一,取的块数却不一样?学生回答单位一不同。这就为以后解答分数应用题做好了铺垫。这样的习题设计,学生怎能不喜欢?学生的思维怎能不被激活?目标达成度怎能不高?

感动之七:水乳交融的“坦诚相见”

练习时,教师出示一个盒子,介绍里面装有银杏,提问平均分给4位同学,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吗?结果学生纷纷表示不能,教师觉得很奇怪:这么简单一道题,学生怎么不会?这时一个学生提醒教师:之所以不能,是因为老师漏说了一句话——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吗?面对这一失误,卢老师并没有想办法搪塞,而是马上承认了错误,并向这位同学真诚的表示感谢。这一点难能可贵,教师不是完人,也会有出错的时候,所以不必忌讳,真诚的承认错误,不但不会让学生看不起,相反你的真诚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感动之余,也有几点建议提出来与卢老师商榷:一是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设计,如在让学生自学分数单位时,教师直接说下面我们来自学分数单位。这句话就很突兀。建议改为“我们学过的整数有计数单位,那么分数有没有计数单位?请大家自学课本。”二是板书要注意整洁美观,只板主要内容,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三是要进行第二次对比,即为什么都是四分之一,取的个数却不一样?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明白因为单位一不同,所以个数也不一样,避免在以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时发生混淆。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能有这样虚心学习、精心雕琢课堂的徒弟,真令人高兴。

相信只要努力去做,坚持去做,用心去做,我们就会有更多不经意的喜悦与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09:20:54 | 只看该作者
《分数的意义》两次评课记

山东省日照市第二实验小学  李  晔

这一学期,我校围绕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师徒结对活动。作为骨干教师的我,有幸成为师父,通过双向选择,我和卢成彩老师结为师徒。这本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没有什么值得赘述的,所以我前期也没有什么太多期待,但一个系列走了下来,我却改变了初衷,这样的活动就是一个字——好!

在活动之前,卢老师和我商量到底讲哪一节课,我看了看进度,翻了翻课本,说:“就讲《分数的意义》一课吧。”这是节老课,不知有多少人讲过公开课,不知有多少种教学设计思路,百度一下,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遍地都是。而我就是要看看卢老师自己如何来处理教材,如何来进行教学设计,如何体现“高效”。所以我并没有帮忙设计思路,完全放手,让卢老师独立完成。

几天后,卢老师让我听课,我如约而至。下面是我的首次评课记。

在路上

初评《分数的意义》

今天听了我校卢成彩老师执教的《分数意义》一课,深有感悟,现结合新教育实验理想课堂、高效课堂的有关理念反思如下:

新教育实验认为,理想课堂要达到“六度”,即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的确,只有达到这“六度”,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才能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才能激发,快乐高效课堂才能实现。

先说一下整合度。第一个观点——数学知识不是支离破碎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是这个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第二个观点——学生的认知也不是彼此割舍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在原有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上,对新知识进行同化与顺应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就应该从这两点出发,首先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这节课的知识点是什么,前置基础是什么,知识点新在什么地方,后边的延续知识是什么;二是学生对这节课已经有了什么知识基础,哪些会了,哪些还不会。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教学设计第一要考虑的问题——研读教材。

就《分数的意义》一课而言,知识点分别是分数的产生、单位 “1”、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和意义、分数单位。其中学生已经在三年级时候初步接触过分数,所以分数的产生已经掌握,完全可以舍弃这一环节,这叫创造性的应用教材。分数的意义学生也已经初步了解,知道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可以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节课实际上是对分数意义的一个扩展,即还可以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来平均分,这才是这节课最重要的新知识,是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至于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和意义只要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自会理解,分数单位则是一看即会,安排学生自学就可以了。

综上所述,这节课的学习就要在如何平均分一些物体上做文章。卢老师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分别把4个、2个、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引出分数的产生;然后板书1/4,让学生举例说明所表示的意义,进行总结,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可以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接着出示12个银杏,让学生找出分数,说出意义,最后总结分数的意义。应该说,这样设计,层次分明,按部就班,也还是不错的。但这节课到底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新旧知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学生直到结束,仍是一头雾水,而且对于分数的意义,学生也并没有真正理解。

所以我建议改为如下设计:1.删除分数的产生一环节,开门见山引入——出示1/4,让学生举例说明它所表示的意义,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在黑板一侧,并进行总结,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可以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加以说明这是以前学过的知识;2.出示4个、8个、12个苹果示意图,让学生自主尝试分别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集体交流怎么分的?每份是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在黑板另一侧;3.引导学生进行第一次对比——请看黑板,这节课学习的知识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回答“现在是把几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来平均分。”教师趁机说明“这儿平均分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叫做单位1”。并对单位“1”进行强化练习;4.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对比:刚才我们平均分了4个、8个、12个苹果,有什么异同?引导学生总结——一方面都是平均分成4份,所以每份都是1/4,另一方面因为单位“1”不同,所以每份的个数不同。这样就使学生加深了对单位“1”的认识,同时明白分母与物体个数无关,只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为下一步学习做好了铺垫。5.总结分数的意义。

再说一下练习度与延展度。新教育实验的核心价值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结合我们的课堂实际,首先要做到分层施教,让好学生吃得饱,让一般生记得牢,让后进生有提高。所以练习题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练习题设计分为基本的平行性练习,这是照顾到全体学生都要掌握的;第二种是变式的综合应用习题,要求一般学生都要掌握;第三种是拔高的发散性与开放性习题,要求学优生掌握。比如可以设计十二根小棒,分别让学生拿出1/3、1/4、1/12,然后拿出1/( )、()/6等等,并让学生说出理由。再比如这样设计老是要奖励表现好的学生,每个小朋友分得这盒彩笔的1/(),得知道什么条件?这样就会引发学生讨论:需要知道获奖人数,还是彩笔总数,或者是二者都得知道?在讨论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不管多少个物体,只要知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了,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这样设计的习题才有思考价值,才是有意义的,才能让学生越来越聪明。

这节课,卢老师上的还是比较出色的。从教态、语言到习题设计,都比较到位,特别是应对课堂生成性问题应付自如。卢老师设计了这么一道习题:分数单位是1/7的分数有哪几个?一生回答说8/7,其余学生都表示反对,另一名学生还大声说“这是假分数,我们还没学呢!”因为这并不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所以卢老师在耐心倾听学生回答后,用了设问句式作了简要解释:“分母也是7啊,为什么不是呢?”然后在课件上写上8/7,并加上了省略号。这个应对就很巧妙,即是对学生回答的肯定,又能引发学生课下继续探究,还避免了学生对这一非本课研究内容进行过多争论,鸠占鹊巢,值得我们学习。

卢老师是一个非常好学的人,对于我大篇幅的建议虚心接受,然后我们坐了下来,认认真真的研读教材,确定目标,设计思路。一天后,卢老师又在另一个班上了这节课。下面是我的第二次评课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22: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