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79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5:2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听课心得

何志颖

    一、领略名师的风采。

  本学期,有幸听了许老师的一节数学课,许老师的课堂教学呈现,可以用一个形象的词语来概括:朴实无华、课如其人,这也正是对许老师人品与课堂作品的概括和总结。朴实更显典雅和庄重,无华更增添了教学艺术返朴归真的魅力。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紧张进行着,而让课堂回归自然、回归理性的认知的教师,目前还处在转型阶段。我经常外出听课,而许老师的课堂教学是首次让我感受到了回归这样的理念的重要性。许老师整堂课的教学形式就是一堂常态课、家常课,没有更多的修饰和虚华的成分,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没有临场作秀的氛围,这样教学老师不必使课堂披上华丽的外衣,不会让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转来转去,虽然也学到了知识,但是老师和学生都会感受到很累,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只是为了倾囊而赠的慷慨。

    二、 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是在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的单位以后教学的,许教师首先出示一个长 20厘米、宽10厘米、高8厘米的长方体,让学生猜一猜,看看它的体积大概是多少?接着再猜一猜它的体积可能与长方体的什么有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许老师根据学生的猜测,利用直观有效的课件演示,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关,接着,教师再次提问:长方体的体积到底与长、宽、高存在什么关系,提示学生实验验证。

    二、 加强实际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小组合作,把每人准备好的一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组内合作分别组成不同的四个长方体,并及时填表记录(每组课前发一张表格),记下这时长方体的长、宽、高,和需要的长方体的个数及此时长方体的体积。学生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很快把表格填充完整,再通过展示、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得出结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且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学生很快解决问题,找到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公式,从而从实践上升到理论。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的发展。此时,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很模糊,教师特别注意到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

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摆放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长、宽、高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记录的长、宽、高,摆这个长方体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体。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最后,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发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后,教师通过练习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后,又把这个长方体用课件很直观的演变成正方体,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接着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分别标出长、宽、高及把底面涂色)学生计算后引导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把握了本课教材的重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实际操作。通过实际观察、操作、验证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并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 小组合作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由以知识传授为主改为自主探究、发展能力;教学方

法,由以教师为中心改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气氛,由以严格遵守常规改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甘教师在本节课中大胆地实践,采用小

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它不仅让学生学会

了知识,还让学生培养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增进了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并从活动中形成了数学意识,学会了创造。

  联想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我想了很多:

  1、教学备课未达精细巧妙

对于备课,我感觉到了它的重要性,许老师之所以课堂上运用自如,就在于她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宗旨和理念,掌握了教学内容的要旨,而我平时备课还打不到这种严谨的态度,今后我会尽力做到极致。

2、课堂教学缺少角色换位

平日的数学课堂上,我很少做到真正的和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很少把自己的角色当做学生去体验自己的教学过程,而从许老师身上,我看到了这种教学态度的必要性。

3、教学效果稍欠扎实高效

许老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收益到了很多,既学到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我在课堂上很少涉及这么多方面,唯恐时间和精力上不允许,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今后我应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多方面教诲学生,做到课堂教学向扎实高效迈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5:28:22 | 只看该作者
听了吴老师《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这节一课,我感到吴老师非常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首先,她创设情景:让学生尝试的比较礼盒的大小,既激发了学生想要知道长方体的体积怎么求的学习欲望,又能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也使学生们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在这节课中,教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出发,通过让学生尝试的比较礼盒的大小,来解决礼盒的体积的计算,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数学化”,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同时教师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亲历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一系列学习的过程,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数学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推导过程。 总之,整节课教师能全面贯穿了二期课改的新理念,并初步渗透严谨的科学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5:28:03 | 只看该作者
听了吴老师《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一课的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有特别深的感触:
1.教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出发,通过让学生尝试的比较礼盒的大小,来解决礼盒的体积的计算,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愿望。
2.教师能注重学生探索意识和知识运用的能力的培养。无论是长方体的体积还是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师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去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一系列学习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推导过程。
3.整节课教师能全面贯穿了二期课改的新理念,并初步渗透严谨的科学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5:27:53 | 只看该作者
李老师的评课很到位,吴老师的这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确实这两个地方是最出彩的。
首先,她创设情景:让学生尝试的比较礼盒的大小。既激发了学生想要知道长方体的体积怎么求的学习欲望,又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也使学生们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出来了,接着教师就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自己探究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在合作交流中,还培养了良好的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和相互协作的精神。
总之,在这节课中,老师很好地发挥了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学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5:27:44 | 只看该作者
听了吴老师《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一课的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有特别深的感触:
1.教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出发,通过让学生尝试的比较礼盒的大小,来解决礼盒的体积的计算,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愿望。
2.教师能注重学生探索意识和知识运用的能力的培养。无论是长方体的体积还是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师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去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一系列学习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推导过程。
3.整节课教师能全面贯穿了二期课改的新理念,并初步渗透严谨的科学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5:27:25 | 只看该作者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评课
金老师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在教学时,让学生用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放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长、宽、高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记录的长、宽、高,摆这个长方体一排要摆几个小正方体,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体。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发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探索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实际操作。

本课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活动热情很高,。

从课堂教学实践看,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得自主,学得快乐,并学有所获。不但能做到较好的掌握课本知识,还能做到灵活的运用迁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习新知,训练了思维又培养了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5:26:42 | 只看该作者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评课稿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这一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概念,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产和生活中实际测量和计算一些物体的体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道理,学习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并且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听了韩老师执教的《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一课,深受启发。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一、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究竟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定量关系呢?韩老师安排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用小正方体摆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借助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每个长方体,要求学生记录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等有关数据,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逐步归纳得出计算方法。这一过程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的简单说教。
       二、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张老师展示出6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张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生发现规律:长方体的体积正好是它们长、宽、高的乘积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张老师引导学生用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张老师引导学生练习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在这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中,学生通过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发散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策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生活的数学,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身边的事物割裂开来,既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又无法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韩老师把算字典的体积贯穿课的始终。在课后练习中 “一个长方体木箱长5分米,宽和高都是0.4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在课程接近尾声之时,张老师始终没有忘记让学生再次感受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学习了它,就应该把它运用到生活中。通过联系实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

  四、重视反馈纠正。反馈纠正是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张老师在教学中反馈形式多种多样,随堂提问、课堂交流、布置练习等反馈及时,纠正有力。反馈面较广,反馈角度多方面,有效地防止了学生知识缺陷的积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韩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张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当然,艺无止境,教学尤其如此,针对这堂课,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还需再继续探究,以达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1、时间分配不合理,前松后紧。我认为复习的内容太多,如辨认老师列举的这些物体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对五年级学生而言,这太简单了,本节课无需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与容积单位与本节课联系不紧密,也无需复习。教师应该在这里争取时间,让学生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留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2、教师处处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但有些地方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如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如何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时,先提示学生正方体长、宽、高相等,再分小组讨论如何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所以学生不到一分钟就讨论好了,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我认为教师应该大胆放手,少提示,让学生的讨论实现学生的动手操作、互帮互助、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代替老师的讲授和按照固定模式的指引,真正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还给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13: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