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157|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触摸春天》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材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10:2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触摸春天》听课随想
在这次送教下乡活动中,我有幸听到市十佳青年教师林红莲老师的课——《触摸春天》。林老师声音甜美,始终面带微笑,她创设了一堂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课,让学生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挥洒独特的见解,畅想美好的春天!语文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体会到了语文的深远内涵,品味着语文课本散发着清新而悠长的馨香。下面,我就最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几点,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营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
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很好地应用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境的特色。例如教学一开始的环节中,教师以优美的音乐和生动的春天画面把学生引入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缤纷世界,把学生美好的情感激发出来,进而强调让学生轻轻地读课题“触摸春天”,让学生从轻读课题的感觉中自然而然地走入安静漆黑的世界。在第二环节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的朗诵引导,让学生闭上眼睛,把自己当做安静美好的春天,感受蝴蝶在手指扑腾,这样形象生动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朗读、领悟重点句子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
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林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生命的内涵时,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法:如想象感悟、品词析句感悟、朗读感悟等。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加深对生命内涵的理解。比如,“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儿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这两句话含义挺深的。一个什么也看不见得盲童要想抓住一只蝴蝶令人无法想象,安静却将蝴蝶拢住了。所以,作者用“竟然”来表示事情的出人意料,用“奇迹”来形容这件事的不可思议。这个“奇迹”就是安静身上所具有的“神奇的灵性”,这个“神奇的灵性”可能是是指小女孩儿身上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神奇力量,因为小女孩整天在花丛中流连忘返,她的身上一定也是花香浓郁。她就像一位仙子,蝴蝶也愿意和她做朋友。在林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到了是安静对于生活的挚爱,创造了生活的奇迹。朗读—体验、体验—朗读,两者融会贯通,不仅使课堂充满了朗朗书声,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三、紧扣文本、想练结合
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理解语言、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过程。林
老师的课堂上不仅注重听、读的训练,更在说、写的训练上加大了力度,在感受“安静为什么放飞蝴蝶,还要仰起头张望”的教学中进行了一组说话训练:安静的心和蝴蝶一起飞起来了,她仿佛飞到了         ,看到了         。通过这样的说话,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小女孩。又如:在引导学生向安静学习,也做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人时,林老师又设计了一组说话训练:(    )有生活的权利,(   )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的世界。又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点动笔写下心中想说的话:“我相对安静说:         ;我相对自己说:         ;我相对大家说:         ”。让学生在说写过程中,激起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注重课堂评价、促进阅读教学
课堂评价体现语言的精炼和丰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在
这堂课中,她着重注意了评价性的语言,在评价学生发言时,她尽量做到语言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如,学生放低声音美美地读课题时,林老师用“读得真好,你触摸到春天冰凉的溪水”,“好棒啊,你触摸到春天美丽的花朵”等类似鼓励、肯定的评价性语言非常丰富,让学生既得到肯定与激励,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的魅力。
      林老师的课让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上应有的开放与活力,希望有机会多聆听这样的好课。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学,慢慢地教,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特色,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求得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同时改变陈旧的理念,迎接新的挑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10:26:48 | 只看该作者
《触摸春天》评课稿
醉 雪 网 班 会队 会 『五年级《习作指导课》教后反思』喜欢吗]
阅读,向情感更深处漫溯——评马晓霞老师执教《触摸春天》

马晓霞老师执教的《触摸春天》,让人耳目一新。马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将情感融入课文。在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教学过程注重体现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与感悟,在读中充分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在读中真切感悟盲童内心世界的美,在读中感悟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以“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为阅读的主线,以“奇迹”为文眼,让学生感悟盲女孩安静在这个春天的早晨创造着一个个奇迹,让学生在层次分明的朗读中悟出盲童安静创造奇迹的原因。最后悟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句话中包含的人生哲理。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前搜集的“残疾人热爱生命,创造奇迹”的故事,也联系日常见闻或情感体验来体会这句话,从而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最后,总结表达同一个心声:身体有残缺的人都如此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我们普通人就没有理由不爱这个世界。整堂课马老师循循善诱,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激情激发激情,以情趣诱导情趣,以思维引导思维,收放自如,一气呵成,营造出高效课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10:26:31 | 只看该作者
《触摸春天》评课稿

《触摸春天》描述了一位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静,在花丛中用手触摸春天,用心灵感受生命的美好的事。通过作者细腻的描述引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一人生命题,让我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产生了积极的思考。课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文质兼美,是学习语言的典范。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今天有幸聆听了周霞老师的课,令我感触颇深。周老师用亲切的语言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朗读情感,使学生整堂课沉浸于安静创造的“奇迹”当中,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我认为周老师这节课有以下几点亮点:

一、 教师能够立足文本,准确理解教材

教师能准确理解教材,引导学生抓住文本,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文本的内涵。如:周老师抓住2、3段,“整天、流连、神奇的灵性、极其准确”,通过朗读,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另一方面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安静是一个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女孩。

二、教学目标比较明确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训练的过程。从整体入手,逐步加深学生的理解。读得比较充分,能够在学生的不同感受中读,在质疑中读,在理解到中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充分的读出自己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重视训练的过程。对重点词语的把握比较精准,学生能够初步做到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脉络。理解人物情感。拓展训练,既是对学生“读懂”内容的检验,又是对学生语言能

三、资料延展,课内外结合

   《千手观音》舞蹈、张海迪故事、残疾运动员的照片,以及课件制作,都将课后的学习逐步延展,为学生创设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

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语言再简洁些,进一步避免个别地方的解释和重复,提升适时点拨和相机诱导的能力,深化主题。

    总之,在老师的认真备课,精心设计中呈现了一节有价值的课堂,希望我们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能够有更多的感悟!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10:26:20 | 只看该作者
《触摸春天》评课报告

《触摸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教材。本文内涵深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涵,从中受到感染和启发,对四年级学生而言,很难。而骆老师却迎难而上!

骆老师的这堂语文课质朴自然,没有以往某些公开课的浮华与矫饰。可圈点处甚多。

一、教态自然,语感亲切

有人说过,“教师的眼神、语言给学生一片阳光”。骆老师以平等的身份,营造了一种活跃、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激发他们的潜能。

二、字词教学,扎实有效

从字音和字义这两方面层层落实。字音教学不是简单的一读再读,而是重视细节,关注学生读音上的不足,区分前后鼻音,了解多音字。从点滴中,让学生学得扎实。

字义教学有所创新。从老师讲解,学生自己“翻译”,到动作“领悟”,最后听写,逐步推进,细细落实,既有过程,又重视反馈。尤其是动作“领悟”环节,让在座的老师印象深刻,如教学“弧线”,用语言讲解,似乎不够形象,毕竟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有限。而骆老师巧妙地运用了动作,帮助学生理解何谓“弧线”。简简单单的一个动作,相信已经让每一位学生对“弧线”这个词语了如指掌,让学生在内化词语的过程中懂得积累。真正体现了小学语文改革方向“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

三、以生为本,朗读有针对性

朗读是学生与课文直接对话的主要形式,是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实践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表达出来的一个过程,是学生获得语文能力和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骆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的朗读,而且朗读的目标明确。

一读课文,预习检查。再读,解决难读的字、词。三读,读通课文。四读,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提炼画面,最后划重点句子。从面到点,层层落实。

总之,骆老师上的这堂课,读导结合,读思结合,读练结合,以循循善诱的方法,轻轻拨动了孩子们的心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10:25:39 | 只看该作者
《触摸春天》评课
结合《触摸春天》课例,谈谈阅读教学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答:新课标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的理解是阅读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进行语言的积累、语感的训练和听、说、读、写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思想修养。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我们无法将其单独割裂开。

《触摸春天》是一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文章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在教学中,徐老师通过引导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吟咏,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文本的内涵。

一、教师抓住“神奇的灵性”来体会安静对春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教师出示句子:安静的手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让学生思考:你从这个句子的哪些地方看出神奇了?于是学生经过自读自悟感受到【睁着眼睛的蝴蝶与盲女孩作对比突出神奇】【联系自己抓蝴蝶、蜻蜓的经验与盲女孩的“悄然合拢”捉住蝴蝶作对比突出神奇】【从“竟然”“奇迹”等词来体会神奇】【抓住“!”来体会盲女孩的神奇】。

接着老师让学生联系前文说说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安静具有神奇的灵性。为什么具有这神奇的灵性,教师重点抓住【“她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从“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引导学生感悟安静她非常喜欢春天,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另一方面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安静是一个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女孩。



二、理解:蝴蝶在他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感悟安静丰富的内心世界。

先理解“扑腾、惊讶”联系上下文,思考安静为什么惊讶?体会这对安静来说是全新的经历,是完全没有体验过的。读懂了安静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品味“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思考这里为什么用张望呢?写写她张望到了什么?这样读写结合扎实的训练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也水到渠成。学生与文本的不断接触,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又让学生渐渐明白,“这一切又不是一个奇迹”,这个盲女孩眼睛虽然瞎了,但她心灵的窗户并没有关闭,她是在用她是全部身心来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在她的内心世界里,同样是一片明媚动人的景色。正像文章所说的“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教学难点也成功突破。

这节语文课,蕴藏着精神的无限自由和生命的无比美妙。学生徜徉其间,浸润其中,以情悟情、精心契心,在语文对话中得到精神的滋养、享受生命的愉悦,这就实现了阅读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10:25:22 | 只看该作者
《触摸春天》评课


近日,我们先后听取了鲍老师和董老师执教《触摸春天》这一课,如沐春风,感触颇深。两位老师虽然切入点不同,授课方式、思路不同,但效果是一样的,都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

董老师用循循善诱的技巧及对课堂生成的敏锐感觉和灵活把握,把学生从前半部分的平淡一步步引领到一个会学、乐学的境地,凸显了董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课堂上,董老师引领大家在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以“灵性”为本文的主线,让学生感悟盲女孩安静在这个春天的早晨的灵性,让学生在层次分明的朗读中悟出盲童安静灵性的原因。最后悟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句话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鲍老师则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友好、真实的学习氛围,带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美好心灵的体验之旅。课的一开始引领学生从盲童的角度去体验真实的感受,接着又进行巧妙引导,抓住“这是一个奇迹” 展开教学,整堂课,注重了学生自主揣摩、感悟的过程,“这是一个奇迹”、“这又不是一个奇迹”,在不近情理又合乎情理的矛盾解决中,完成对重点词句的品析。

同时两位老师都注重了资料延展,课内外结合。在课的最后环节,老师进行了文本的拓展,利用“残疾人热爱生命,创造奇迹”的故事,如海伦凯勒、《千手观音》的聋哑舞者、张海迪等的事迹,为学生创设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这些人与文中的安静一样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创造了生命中的一个个奇迹,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缤纷春天!这时再让孩子们一次次串读“谁都有生活的权利, 谁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就显得水到渠成,“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价值观浸入了学生的心灵深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10:25:03 | 只看该作者
《触摸春天》评课

                          梁  叶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生命”这一组教学内容的开篇文章。篇幅不长,却通过文本描述让我们走进了一位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静,并通过作者细腻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一人生命题,让我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产生积极的思考。

随着林凤秋老师一起走进《触摸春天》的课堂,仿佛也置身于繁花似锦的春天的花园。凤秋老师的这节《触摸春天》,整个教学过程有如行云流水,教学结构紧扣主题。而学生也深深沉醉在教学情境中,既扎扎实实理解了课文的含义,解读了文中蕴含的情感,又受到一次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教育。

文中有许多闪光之处,我重点谈谈以下几点。

1、抓住重点词句的质疑问难,感知读懂文本,突破重难点。凤秋老师能够抓住文章的主线,“安静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条主线,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层层推进,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带进了安静的心灵,感安静之所感,思安静之所思,悟安静之所悟。从而使得教学的重难点迎刃而解。

2、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课堂,才能焕发出更绚丽的色彩,才更富有活力 “来闭上眼睛,慢慢伸出你的手指,我们感受这份奇迹。”师读课文,生做动作感受、想象。在课文最后部分练笔,“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让学生充分想象。这样巧妙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中的主人公对话,从而使学生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走进文本的精神内涵,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理解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让《作业本》进入课堂。课堂中有两次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及时插入《作业本》练习。一处是学习词语时,让学生找出规律,是意思相近的词组成的词语,再结合《作业本》写。还有一处是学到“竟然”这个词时,让学生结合生活用“竟然’写一句话。这样利用《作业本》对文本进行拓展,既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有所提高,又减少了作业负担。

4、关注细节生成,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课堂的每个细节都是一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课中,淑芳老师很关注细节,没有放弃任何一个教育的机会,例如当学生回答不够响亮,不够自信的时候,她会用鼓励,用温馨的话语引导学生用响亮的声音读出自己的感悟。课堂中,她还特别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比如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说完整句子的习惯等。众所周知,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整节课,教者的语言充满诗意,声音动听,教态优美,再加上各种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听者如沐春风,在这样一个美妙的氛围中,孩子们怎能不感到学习的快乐?又怎能不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呢?

本课美中不足的是:

   《作业本》让学生只说不做,这样不会占用课堂太多时间。

总之,在林老师的认真备课,精心设计中呈现出了一节很有价值的课堂,希望我们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能够有更多的感悟!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7 13: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