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83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万年牢》听课感想体会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4:5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万年牢》听课札记
这节课设计得很精妙,大气、简洁、流畅、一气呵成。我想这样的设计得益于教师对教材的研读和把握。教师紧扣文题也是文眼“万年牢”来组织教学,以文中三次写到“万年牢”的句子为基点,把全文的教学有机勾连起来,通过抓文中关键的语句逐步理解三个万年牢的不同含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父亲的认识逐渐清晰,对父亲的情感认同逐渐明朗,对万年牢的理解逐渐深刻,进而对万年牢给自己人生的启示有所思考。而这些收获都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的阅读与体验自己逐渐获得的。

开课很大气,整体性很强。先让学生回忆找到文中三处写万年牢的句子,然后以一个非常开放而有深度的问题引领课文的学习:这三处万年牢分别指什么?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从每次描写“万年牢”的句子入手,以理解万年牢的含义为突破口,上挂下连,读懂课文,读懂每次出现的“万年牢”的含义。按说,这样比较相同的教学方式容易给人雷同的感觉,但是这节课却让老师演绎得恰到好处。因为师生是在扎扎实实学语文,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每一次都在认真研读文本,每一次的体验都逐步深刻,让听课者跟着教师学生一起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想探究万年牢一次比一次深刻的含义,想探究教师是如何和学生一起渐入佳境探幽揽胜的。学习第三部分时有一点值得称道的,教师让学生读父亲说的话,这样引导学生理解:“读着,读着,就会有些词不知不觉跳出来,映在我们脑海里,在课题旁一笔一划把这些词工工整整写下来。”既指导了学生理解句子的方法,又体现了对这个重点句子的体会的力度。课文三次出现的“万年牢”在学生读书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分别提升出三点“做糖葫芦——以质取胜”“做生意——以德取胜” “做人做事——以诚为本”。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再回归整体,看看这三次“万年牢”之间的联系。有了黑板上清晰而明确的板书,有了前面逐渐深入的学习,这个对四年级学生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也不是问题了。看一个学生的回答就可见一斑:层层递进,小到做糖葫芦,大到做人做事,都要做到万年牢。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感情诚然重要,但是如何让学生体会到的这些对学生的认识和生活真正产生影响呢?靠课后学生空谈体会很难真正触动心灵。教师最后的做法可以说是从心灵深处再次触动了学生,让学生不仅仅明白万年牢对做人做事的启示,也许更能启迪学生今后的生活。教师说:“父亲的点点滴滴教导无不影响新凤霞,让我们沿着新凤霞的人生轨迹去看看父亲对她人生的影响。”然后分三次出现了作者新凤霞的成长历程,这样真实而生动的事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父亲的教导让作者受益一生。学生很自然会联想到自己:如果我们也能这样做人做事,也能一生受益。哪怕学生此时没有这样的想法,也没关系,真诚做人,认真做事的种子也一定埋在了孩子们的心田,遇到合适的气候和土壤一定会生根发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5:05:49 | 只看该作者
万年牢评课

武师附小 (四三)班

听了姜老师执教的《万年牢》一课,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1、吃透教材,把握住了课文的主旨。

   《万年牢》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做生意的故事。故事先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讲了父亲做事的认真和实在的。最后讲父亲的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影响和教育了下一代,为孩子们树立了如何做人处事的榜样。刘老师在课前显然经过了认真深入地思索研究,把握住了这篇课文的主旨,紧紧围绕三个“万年牢”做文章,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2、自读自悟,重点感悟三处“万年牢”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教教学用书》有明确要求:一是内容上,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要求。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在这篇阅读课文中,刘老师能引领学生既从句子本身来理解“万年牢”,又联系课文作具体的理解。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并在书中作简单的批注,然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围绕学生对父亲的评价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人。特别是在理解第一个“万年牢”是,联系课文中具体事例进行说明,教给学生方法,然后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二、第三个“万年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做到了放手让学生来学。

    3、回归全文,探究3个“万年牢”的联系

       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四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完全具备这种整合的能力。为降低难度,姜老师有意引导学生对照板书来说,因为板书有提示作用,这样,学生对3个“万年牢”关系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姜老师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我们组制定的小专题《读写结合,提高课堂效率》真正落到了实处。整堂课教学过程流畅,朴实有效,体现出了一个年轻教师的综合素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4:59:31 | 只看该作者

与汪莉老师共享《万年牢》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



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认真和实在的。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



“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为材料;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有一点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青丝、玫瑰”这些辅料也要求是上乘的,糖必须冰糖,锅一定要用铜锅。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事是那么的实在和认真。



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滚煎……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由此换来了上乘的质量,“糖蘸的均匀”,“吃一口让人叫好”,不怕冷,不怕潮。



接着讲父亲的手艺出了名,被一家老板邀请去当伙计,每月有工钱。由于父亲看不惯老板变着法儿多赚钱的一套生意经,不到一年就辞去了这份工作。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



最后讲父亲的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影响和教育了下一代,为孩子们树立了如何做人处事的榜样。“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这是出自孩子内心的真切感受。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在整堂课中,汪老师教学生理解三个万年牢,都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是就这个句子本身来理解“万年牢”,第二步再联系课文作具体的理解。



比如说第一个万年牢“我的糖葫芦糖蘸的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这里的“万年牢”是指父亲所做的糖葫芦工艺高、质量好,体现在蘸的糖均匀,还不怕冷、热、潮。这样的产品靠的是实在和诚信,必定会成为经久不衰的产品,因此称它为“万年牢”。读着读着,老师就很自然的质疑:父亲为什么给糖葫芦起“万年牢”这个名字,你再读读这个句子,能帮父亲说说理由吗?孩子们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对第一个万年牢的理解。



“孩子们,父亲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好的糖葫芦?”在这里,汪老师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学会针对问题有选择地圈圈画画,并且适当做一些批注,培养学生读书时眼到、手到、心到、口到的习惯。努力做到多种感官并用,集中精力学习。品读时重点抓了两个句子,“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父亲甩的可漂亮了,好像聚宝盆上的光圈。” 学生对字词句进行了品读,像“一点儿、都要、甩”等。在这个品读的过程中,孩子们明白了父亲能做出这么好的糖葫芦,是因为父亲选料严,工具好,手艺精。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了解,这个品读的过程,更是在为理解父亲的认真实在做服务:因为父亲的认真实在才会做出这么好的糖葫芦。通过重点精彩部分赏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理解”,而是赋予了“理解”比较丰富的内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人,从而理解万年牢的第一层含义。



在理解第二个万年牢“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时。这句话中的“万年牢”是指好的产品会受到顾客信赖,赢得众多的回头客,生意会越来越兴旺。有愚见认为:假如在这一环节,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走正道的生意人会更出彩。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什么是走正道?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去挖掘生活中走正道的生意人,感受生活中的美。因为孩子看到太多的坑门拐骗的事情,如果让他们说说身边的生意人,他们会罗列出一大堆不正经的生意人。一直以来我们都是这么想,我们不希望孩子接触太多负面的东西。所以让孩子观察社会生活,总是选取那些美好的人和事,让孩子在了解社会过程中,受到健康风尚的熏陶感染。当然,孩子也应该知道“丑”,只是我们的孩子毕竟小了一些,我们总想首先用美去占据孩子的心灵,从而引发他们去崇尚美,追求美。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源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把教学内容蕴涵在生活经验之中,能让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得到尊重,学生自然会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能被调动起来了。我不敢设想汪老师的这篇教案拿到我的班级来上会不会全面冷场,不知是我组织课堂纪律的能力问题,或是没有汪莉老师那清亮甜美的嗓音和优雅迷人的魅力,我们还是一直比较重视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设计教学活动。甚至,我们还主张让孩子再现父亲和老板对话的情景,这个任务能驱使孩子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索,去判断,去构思,去创造。任务驱动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再现当时的情景,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文,把父亲做人做事的态度铬记在心。练说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进行一次深刻的思想旅程,就是彻底的人文熏陶。学生所杜撰的对话内容,是他对道德的一种判断,是他的真实想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文与道同构共生,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谐统一。因此,我们觉得,过多的(长篇的)补充新凤霞的生平资料未免落于俗套。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更要擅于通过对空白点的挖掘,激发学生思维,让他们主动积累,学会读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原本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生动活泼的走入课堂共落到实处。王崧舟先生说过“如何来烹调语文味十足的课,它需要哪些佐料?品词是的,诵读是的,练说练写也是的。”要不然,一节语文课,如何出彩呢?



在我校老师上完这节课后,我们办公室的老师曾提出这样的品读设计:“面对老板的行为,认真实在的父亲干了不到一年,毅然辞去了这份相对走街串巷来讲比较安逸的工作,辞去了这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重新踏上“提篮叫卖”的日子。孩子们,父亲“提篮叫卖”意味着什么?”有的孩子说:“意味着父亲的收入得不到保障。”“意味着父亲会更加辛苦,风里来雨里去。”



师:“孩子们,父亲走街串巷,提篮叫卖,是那么的辛苦,父亲心里苦吗?”



这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指引。生活中谁不会碰到困难,关键是面对困难的态度。孔子曾经夸奖他的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许有人会说,生活就是这样,穷日子富日子都得过,那有什么办法?颜回真正令人敬佩的,并不是他能够忍受这么艰苦的生活境遇,而是他的生活态度。在所有人都以这种生活为苦,哀叹抱怨的时候,颜回却不改变他乐观的态度。



我们的目的不只是让孩子了解父亲提篮叫卖的辛苦,重要的是父亲面对这些困难的态度。父亲宁愿过着这种清贫的日子,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的心中自有一番乐土。这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做事的一种态度,做人的一种态度。因为时间有限,毕竟一篇课文只有二个课时。还要指导课堂作业。你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做,那是不可能的,要舍得放弃。于是,我们在中心组备课时,总是把想要表达的内容尽可能地复备在教案的字里行间,隐藏在老师的评价语里,希望这样的一种生活态度能够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一点影子。



文本三次出现“万年牢”“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从产品、生意的万年牢引申到做人的道德准则上来。一个具有诚实可靠品质的人也是万年牢。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父亲如何能做出品质上乘的万年牢?那是因为他用心做事,用心做人。在汪老师的课上,感觉这里一笔带过,只让孩子们尽情地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不着痕迹,一切尽在不言中。本来我们也以为,金玉良言不能再三重复,否则,就会成为陈词滥调,这里无需泼墨。我们要告诉孩子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到第三处“万年牢”已水到渠成,无须再多言。但当我们静心来反思,事实上,我们太理想化了。孩子,毕竟才四年级的孩子,他们还没有完全具备这种整合的能力。他们对这三个万年牢的理解还是一块一块的,需要我们引导把分散的珠子串联起来。所以经过讨论,我们对三个万年牢又进行综合,三个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那天我们在讨论的时候,(4)班老师说她们班有一个孩子说得非常精彩,“做糖葫芦做生意就是在做人。”



总之,我们提出多重设想,只是呼吁同仁们不要让孩子们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不加总结与反刍,这样学生读到的东西只是过眼烟云。我们希望和所有同仁共同努力,丰富我们鄂教版教材的内涵,让老师们在备课时有更多的借鉴和参考。愿“百花齐放春满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4:59:27 | 只看该作者
听《万年牢》后的反思

在如今的自主学习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几乎课课必用很多公开课中常听到的“请选择你喜欢

的伙伴……”来说,每当此时,学生一窝蜂似地炸开,那场面正应了时髦的台词——“那真是

相当的热闹”。学生有的东奔,有的西跑,寻找喜欢的伙伴。个别人缘差的学生常常四处碰壁

,有惊惶失措满脸羞色地望着听课老师的,也有无耐地涨红脸向执教老师求援的。这种自选伙

伴的学习形式,戴着“民主”的皇冠,却未能达到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因为学生自由结伴,

常常会“合并同类项”,学习能力相当的凑在一起,或性格相同的结成一伙,他们所交流的信

息局限性强,达不到互帮互学的作用。
朱老师教学《万年牢》这篇课文时我认为她的合作学习用得比较好,时机比较恰当,效果也比

较好。在突破难点这个环节,朱老师是这么要求的:这3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来给3

个万年牢排排队,并说明理由吧!可以小组合作一下,联系生活实际,把理由说得更充分些。

呆会最先发言和理由说得最充分的小组,将加到5颗发言星,由发言的同学根据讨论时同学们

的表现来分配哦!各小组赶快加油准备吧!
从课堂可以看出,孩子们合作得井然有序,每个合作组的队长能力也很强,这样的合作学习是

有效的。看来,要让学生既掌握学习方法又提高学习效率,为师者应该在学生自选伙伴的基础

上,发挥“首席”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情作适当的调整,以达到人员的最佳组合。甚至合作

伙伴可以课前安排,以免课堂上无谓浪费宝贵的时间。在小组学习时每位同学应该分工明确,

做到人人参与学习,防止优生唱独台戏。此时为师者不可袖手旁观,要深入了解合作学习的情

况,根据需要给予指点迷津。
  可见,自主学习的课堂更需要富有教学智慧的教师,面对未曾预料的课堂情况能应对自如

,收放得当。放开不是放任自流,信马由缰,而是为了激活情感,活跃思维,高效阅读。教学

时,要做到像崔峦老师所说的那样“既尊重学生,也要充分发挥教师指导、点拨、调控的作用

”,只有“学”与“导”有机结合,和谐发展,自主学习的课堂才会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4:57:59 | 只看该作者
《万年牢》听课有感(青少中年组)
       上周一听了一元路小学汪莉老师执教的《万年牢》一课,感觉思路特别清晰,对于课文中心的理解和体会层层深入,学生的回答如行云流水。汪老师紧紧扣住文中三处写到“万年牢”的句子,设计了“万年牢指什么?父亲为什么做得这样好?”“父亲怎样做生意?”“父亲的生意经里赋予了万年牢怎样的意义?”几个主问题,让学生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句子进行朗读、理解、感悟, 体会父亲的艰难,明白父亲话语里的深刻含义:宁愿自己受穷也要守住自己的生意经,教育孩子认真做事、真诚待人。由于老师思路流畅、导之有方,从做事引申到做人,学生理解起来才能水到渠成。我想不仅仅是孩子,连我们也受益匪浅。

       另外汪老师补充的资料也是对课文内容的有益补充和拓展,让学生明白了父亲的这些话对作者的影响,懂得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本节课老师的循循善诱是一大亮点,板书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希望能经常听到这样的好课!(建议补充的资料宜短宜精,老师可以适当精简概括。)

                                                                                                                           青少年宫小学:陈 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7 16: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