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57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色的鱼钩》听课随感体会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10:1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金色的鱼钩》听课后感



   湖南长沙市一师一附小 黄朝霞 


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过程中,要求学生找出感受最
深的部分进行朗读,并谈谈为什么要这样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不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当读到“老班长,你
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时,教师说:“老班长为了照顾
三个伤员走出草地,自己啃鱼骨头,直到眼睛看不见了,还摸索着
为伤员挖野菜,为了伤员他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
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也试读一次吧!”
教师哽咽着声音读:“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
!”教室里格外沉静,只见有的学生在擦腮边的泪水。 


这时,教师接着说:“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
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
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学生个个情不自禁:“老班长——老班长——
”呼叫声悲痛欲绝,余音在教室里久久回荡。“老班长!老班长!老
班长——”呼叫声哽咽悲怆,催人泪下。“你为什么多叫一声老班
长呢?”教师追问。“我希望我的喊声能唤回老班长,只有这样读,
才能表达对老班长无限感激与敬佩之情。”教师提议,全班同学起
立,深情地为老班长默哀。 


  深情发自每个人的肺腑,深情也打动着课堂里的每一个人。抓住
朗读这个环节,让学生读好,加深感悟,教学效果已经一目了然。
由此,笔者感到,文质兼美、情感丰富的文章,不仅要多读,而且
要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这堂课成功做法有
三: 


第一,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强 


《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在学生初步了解了
课文内容之后,教师撇开了枯燥的分析,而直接抓住最动情的文字
指导表情朗读。整堂课教师只设计了两个问题: 


(一)自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把感受最深的片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感动: 


这两个问题给了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最大空间,学生有机会选
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来表达。这样,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表达,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充分地给学生以自由 


整堂课,学生能自由地默读,自由地朗读,自由地感受,自由地思
考,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迸发出创造的
火花。学生自主的投入阅读实践,也才会读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
次比一次深。 


第三,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 


在学生自我感受,自由朗读有了一定基础,但还未完全找到感觉时,
教师进行范读,设身处地,入境动情,声音略带颤音,给人以忍着
痛苦,含泪叙述之感,拨动了孩子的心弦,开启了学生的心智,使
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由此可见,教师的范
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对于文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韵
味”、“神采”、“风格”等,通过朗读传递给学生,可收到以声
示范、以情激情的功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10:15:3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金色的鱼钩》评课及反思
作者:王欣


评课:

这两次教研活动,赵晔老师对我上的两节课做了耐心,细致的点评 ,从学段的要求及教材的处理上都进行了辅导,可谓受益匪浅。在第一次执教《索桥的故事》时,处理教材只停留在探挖教材的的思想内容的方面,而忽略了六年级学生应掌握的写法研究上,停留在语文教学的中级水平上,这已不能适应学段的要求。所以这节课只注重抓词,抓句来表现文章中心,至于文章所含的写法,即使用的说明,叙述,抒情,而没有进行引导,并且课文使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在教学是体现得不够,没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通过赵老师的点评后,第二次执教了《金色的鱼钩》一课,能重视文章的写法的教学,充分挖掘文章线索在文章中的体现,以及人物描写方法在文章的运用。但也提出,人物的描写方法中细节的描写还没有找出来,引导不够。

总之,两次教学的对比,如赵晔老师说,现在已有了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味道了,符合学段要求了,但是任重而道远,语文老师永远面临挑战,我会努力。

课后反思:

这次教学《金色的鱼钩》让我尝到了教学研究的乐趣。综观教研前后,思想上有质的飞跃。在前一节执教《索桥的故事》一课时,我只把教学重点放在挖掘文章思想内容及情感的表达上下功夫,在教学中,只是让学生通过抓词、抓句来说明文章所蕴涵的思想,通过教研才知道,这还停留在中年级的水平,没有完成六年级学段的要求,六年级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要从篇章和写法上着眼,所以,在教学时,抓住文章的写作方法,根据一篇高年级的写人文章,如何来刻画人物形象,把人物写活,是这节要解决的问题。

1.问题设计对性强。

本课篇幅较长,故事性强,我撇开了枯燥的分析,直接抓住文章重点,设计“老班长的那些地方让你感动”这一问题,并说说为什么使你感动来分析。

2.注重文章的写法。

在学生挖掘文中的感人一幕幕时,从人物的描写上进行引导,进而使学生分析出本文在刻画人物时采用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行为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让学生打破段与段之间的界线,从大局着眼,完成教学任务。

3.围绕线索,情感升华。

整篇文章的研读,紧紧围绕“金色鱼钩”这一线索来进行,体会出对老班长的敬仰之情,用一个“金色”来表现出来,歌颂了老班长的崇高品德。

4.人物描写的分析不够全面.

文章有两处细节描写,没有在教学时代学生体会,所以在分析教材上要下功夫。

5.在分析人物形象上,对学生的训练上还要加强,有些地方认为个别学生说得太到位了,大多数同学还没有理会,却把这一环节过去了,应多叫几个学生,反复说。

总之,这次教研活动,我受益匪浅,知道了六年级语文学段的要求,又从处理教材上有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今后要努力教学,让学生的每节语文课能有最大的收获。

鞍山市山南小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10:15:56 | 只看该作者
魏俊尤《金色的鱼钩》实录
 
 广东省汕头特区下岐小学 魏俊尤

 
 
【教学过程】

一、题解,领略思想内容

  1、“金色”是什么意思?

  2、(轻声朗读)把和题目相关的句子写出来。

  3、说说本文记叙一件什么事?

  4、(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抓住关键,问得中肯,富有启发性。〕

    生:因为老班长曾用这个鱼钩救过三位小战士的生命,而自己却牺牲在河边。

    生:鱼钩上有老班长的血与汗,看到它,仿佛看到了老班长的一颗闪闪发光的心。

    生:“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看到它,仿佛又见到了老班长。

    生:这鱼钩象征着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精神永放光芒。


二、绘形,激发思想感情

  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揭示老班长的内心世界的?

  生: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描写来揭示的。

  (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班长外表的句子。)

  〔既动脑又动手,紧扣课文,由表及里。〕

  (出示小黑板。)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问得妙!一石投水……〕

  生:因为在长征途中,他经历过无数艰苦的战斗生活。

  生:说明在长征路上老班长为革命十分操劳。

  生:“满脸的皱纹”足以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

  生:“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

  生:从老班长这些外貌,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金子般的内心世界。

  生:对,看到了他忠于党、忠于革命、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答得好!一问数答,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突出老班长的形象。〕

  师:老班长这种崇高的品质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找出来?

  〔抓住不放,步步深入。〕

  生:从他的行动表现出来。他是“一棵一棵地摸着”找野菜来和着青稞面当饭吃的。

  生:他挖草根,想尽办法做鱼钩钓鱼。

  生:他翻了很多草皮,才能找到鱼饵。

  生:他那么苍老,还为三位小战士洗衣裳。

  师:这一连串感人肺俯的行动,让我们体会到老班长那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对党的忠诚。(出示小黑板)“合不拢眼、喜出望外、收敛笑容、露出笑意”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为什么这样描写?

  生: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老班长的神情的。

  生:“合不拢眼”这个词可以看出老班长整夜睡不着。

  生:面对“饥饿威胁”,眼看三位伤员一天天瘦下去,老班长焦急不安。

  生:“喜出望外”是写一个偶然机会,老班长发现一条鱼跃出水面时的高兴劲儿。

  生:“收敛笑容”是当老班长不吃鱼汤的秘密被发现后,伤员端着鱼汤,怎么也“送不到嘴”,老班长见后的神情。

  生:这个词说明老班长很生气。

  生:说明他既严肃又耐心。

  生:看到战士们吃完了鱼汤,老班长才“露出笑意”。

  生:说明他把伤员的健康作为一件快乐事。

  生:这些词语看出老班长为伤员的虚弱、饥困而担忧,为小战士能得到一点营养而高兴。

  生:说明老班长一心牵挂的是三个小战士。

  生:老班长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生:说明他一心挂念的是党的委托,是革命事业。


三、入境、掀起情感波澜

  师: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再次动笔。“道”不离“文”,借“我”烘托出老班长的伟大。〕

  师: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是什么滋味?当你和小梁一样看到了老班长把鱼汤让给病员吃,自己却嚼草根和鱼骨,“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问得细致。言辞恳切,引入情景,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

  生:我会激动得流下眼泪,哭起来。

  生:我会十分痛苦。

  生:我觉得老班长的境界十分崇高,自己太渺小了。

  生:我会怨恨自己为什么让老班长这样吃苦,而自己却坐享其成!

  师:一个搪瓷碗有千斤重吗?为什么总送不到嘴边?在这情景下,你将会怎么样?

  生:这是夸张的写法,是说心情万分沉重、痛苦,我同样也十分痛苦的,真不知如何是好?

  生:我一定鼓励两位小同志,边养病边锻炼,设法减轻老班长的负担。

  生:我一定要求老班长和我们一起也吃一些。


四、剖析、接受品德熏陶

  (细读老班长牺牲这一重点段,并设身处地想象当时的情景。)

  〔细读品味,不能忽视的一环。〕

  师:老班长昏迷不醒时,我们为什么着慌了?

  生:老班长平时只顾着三个小战士,自己吃得少,操劳多,又缺营养。现在昏迷不醒了,说明他身体支持不住了。

  生:可能老班长的精力消耗尽了。

  生:因为老班长的生命十分危险。

  师:快接近草地的边了,老班长终于精力耗尽,生命垂危,说明这段时间来,他是坚持着走过来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坚持呢?

  生:他牢记党的委托,是党给他的力量。

  生:他坚信一定能走出草地,有坚强的信念。

  生:他坚决要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生:他有顽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

  师:当老班长奄奄一息时,小梁把鱼汤送到他的嘴边。可是老班长依然一滴不沾,他说了什么?你对这一席话是怎样体会的?

  (读老班长的话。)

  〔老班长的话感人肺腑。读之更为动情,再次体现老班长形象的伟大。〕

  生:这席话说明老班长在生命垂危关头,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

  生:老班长把党的话永记心头。

  生:我体会到:老班长把生的希望让给病员,把饿和死的痛苦留给自己。

  生:我觉得老班长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十分伟大,值得学习。

  生:我要学习老班长赤胆忠心为革命的品质!


五、归纳,提高思想认识

  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2、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老班长的光辉形象。略)

    〔感情朗读,加深印象,倍受教育。〕


〖评介〗

  知识上的幅射,认识上的扩展

  广东汕头市金园区教育局教研室 杨传铭

  文以载道,文道统一,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主旨。但如何紧扣教材,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则是不少教师仍在摸索探讨的课题。魏俊尤老师积数十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条如何“紧扣教材,渗透德育”的教学规律——知识上的幅射,认识上的扩展。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条易学可行的富有启发性的好经验。以魏老师的这个课堂教学片断来看,有两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一、选准文以载道的联系点,引发开去,进行教与学

  每一篇课文都有它所包含的独有的教育内容。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离开课文去随意说教,则不但起不到思想教育的积极作用,反之会因泛泛而谈冲淡或抵消思想教育的因素。魏老师的这个课堂教学片断之所以值得学习,就在于他选准了课文中文以载道的联系点,在知识上进行幅射,收到最佳的课堂效益。如教师抓住“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个句子,提问“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何以会“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魏老师让学生从“鱼钩”这条线索去理清作者的思路,去认识老班长为革命所做出的贡献;从“生锈”“金色”等词语以及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的有关句子去体会老班长为革命献身的高尚品质,使学生真正弄懂课文的内含,春雨润无声似地受到老班长这个光辉人物高尚品德的感染,自然而然地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知识幅射,充分发挥,点到为止,恰到好处。


二、注意思想教育的层次性,逐步深入,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作用

  一节好的语文课,要在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的同时,体现出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层次性的合理安排。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接受教育也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为何把这两个过程很好地贯穿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认识水平也随之提高?魏老师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去领略课文的思想内容;让学生从描写老班长外表的语句去揭示内心世界,去学习老班长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把饥饿和死亡的痛苦留给自己的伟大精神;从启发学生理解“一个搪瓷碗有千斤重吗”的含义,让学生置身当时当地的环境中而掀起感情的波澜,从引导学生细读老班长牺牲的段落,进一步加深对老班长这一光辉形象的认识;最后再次从鱼钩进行归纳,让学生接受英雄人物高尚情操的熏陶,并从接受教育上升到提高思想认识这个高度。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使学生的思想认识逐步得到升华。

  魏老师的这个课堂教学片断体现了他的教学特色:“既在知识上辐射开去,呈现网状结构,又在认识方面扩展开来,达到自我认识、自我领悟、自我教育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30 03: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