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97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绝招》听课心得评课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09:4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梅花香自苦寒来———从《绝招》感受到的
前面说了听《七颗钻石》的感受,现在来谈谈陆婷上的《绝招》,《绝招》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描写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讲的是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第一次输了,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自练习绝招。结果,在他的努力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的小柱子这个人物形象鲜活欲出,跃然纸上。可以说,他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学生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

    听完《绝招》一课,感觉陆婷的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环节紧凑,启发学生思考

    陆婷老师擅用一些问题,既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吊起学生的胃口。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得课堂一环连接一环,衔接紧凑。老师讲课条理清晰,不慌不忙,娓娓道来,在讲每一个细节时,能够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她先引导学生读书时先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接着组织学生各抒己见,全班解决,如“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他练了什么绝招?为什么小伙伴羡慕地竖起大拇指?”最终提炼出勤学苦练才能练出真本领的道理。

    二、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轻松

    注意转换自己的角色,课堂上师生关系向着平等、民主的方向转变,教师注意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老师多了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陆婷老师语言非常亲切,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大大促进了课堂的双向交流和师生互动。

    三、深入钻研文本,教学环节合理

    略读课文主要的教学方法是:重点内容精读,次要内容略读。因为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老师不必牢牢牵着学生走。根据本组课文内容和本课“阅读提示”,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培养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陆婷在教学时便把重难点放在小柱子是怎样练习绝招的。这个环节,陆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想象,让学生体会任何本领都是要通过勤学苦练的,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学时老师引导学生想象,并让学生说说当清晨天还没亮时;当深夜大家都熟睡时;当同学们在快乐地做游戏时;当小柱子遇到困难时,他分别是怎样勤学苦练的?大家相互补充。我发现部分学生的想象力还是比较丰富的,同学之间相互补充,这对中下程度的学生是很有帮助的。通过这样的想象丰富了课堂。

    四、课题方式引路,有效渗透教学

    本节课的主题是小学语文课词语的有效积累与运用。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有效性这个课题的引领下,陆婷非常关注文中的关键词语。发挥这些词语的功能。小柱子的绝招是做乘法口算。在体会小柱子的绝招的独一无二的时候,她抓住“脱口而出”这个词语,让学生明白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口算是很不容易的。这样让学生一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了小柱子的绝招的独一无二。

    听了《绝招》一课,我感受到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体验并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才能在得到语言知识的同时,生成捕捉知识、探索未知的智慧。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

    虽然这次听的是师徒汇报课,上课的都是年轻的新老师,但他们身上的那种创新精神及散发出来的活力值得我们学习。还有新老师身上的那种认真的钻劲,正如小柱子暗自练习绝招一样,老师们为上好一堂课,背后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我完全能够想象得到。还是那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09:42:54 | 只看该作者
《绝招》评课稿
崔峦老师最近有句名言,说的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句话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个信息:语文新课改已经从热情澎湃阶段进入到了理性的反思阶段。

杨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简单、本分、扎实”的全新教学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删繁就简,让学生简简单单学语文。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上课伊始,杨老师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请同学上台表演各自的拿手绝活,创设出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在学生的惊叹羡慕中引出今天的课题,点燃了学生兴趣的火花。

初读课文时,能够紧密围绕“课文中有哪几个小朋友在比绝招?比试了哪几种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等简单却贯穿全文的问题,让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处理重点句段时,储老师运用了“以读促悟”,“读悟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赏析。通过反复研读、品味,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并融入了学生的实践体验和丰富想象,让文中“小柱子”勤学苦练的精神内涵,自然融入到学生的脑中,镌刻在学生的心中。

杨老师的这节课没有繁复的步骤,没有花哨的课件。但是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教师引领学生所经历的三个层次:感知、感受、感悟。简简单单的语文教学,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二个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

1、注重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通过听课,我们可以看到。老师注重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在教学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能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引导学生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回答得好教师给予肯定,对于学生回答的过程中,不太明确或不合理的,也能给予正确的导向与引导。尊重、呵护了学生的独特感受。

同时教师用充分赏识、激励的话语,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如 “你真了不起!”、“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等等。这些发自内心的话语,时时为学生树立起自信,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学生在自信中,在快乐的体验中,尽情的表达,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应该说整堂课教师的教态是明朗的快活的,始终面带微笑,给人以亲切感,真正成为了协同学生进入课堂的伙伴,学生学习的共同体。

2、尊重差异,强调个性化的语文学习。

杨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强调了学生个性化的语文理解,为学生提供了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机会,提供了展示不同潜能的机会。

如:在新课学习中,为学生提供具体的问题情境:“课文中有哪几个小朋友在比绝招?比试了哪几种绝招?你喜欢谁的绝招?你会怎么夸他们?”等等。尤其在想象小柱子勤学苦练的场景中,利用填空的方法使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这些教学预设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有效地平台。体现了本本分分为学生的教学理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09:42:00 | 只看该作者
《绝招》教学设计及评课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的小柱子这个人物形象鲜活欲出,跃然纸上。可以说,他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学生都可以从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因此学生在阅读时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以及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

  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准备自己的绝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先来欣赏图片。看后你又怎样的感受。

  2、拿什么是绝招呢?

    (绝招是自己最拿手的本领,如,弹钢琴、吹笛子、舞蹈、唱歌、做菜、洗衣、武术、甚至其他独特的本领。)

  3、在北方的山村中,有一些小朋友也在比绝招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6课《绝招》(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3、谁来告诉大家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汇报:

    (课文讲了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小伙伴比试绝招的故事。)


三、根据阅读提示,细读感悟

  1、他们都比试了哪些绝招,是怎么比试绝招的呢?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⑴ 默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用笔勾划出有关的词句。

   ⑵ 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⑴ 我读懂了三胖的绝招是憋气。出示句子:

     三胖挺着大肚子……让我们一起读读三胖表演的句子,齐读

     他的绝招是怎么来的?(因为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大,所以他靠的是先天的禀赋,也就是生来就俱备的能力。)

   ⑵ 我读懂了二福的绝招是空翻,他的绝招是怎么来的?

     (人家二福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天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武术。二福是靠自己的刻苦训练,坚持不懈才练成的。)

   ⑶ 我读懂了奶奶的绝招是做饺子。

   ⑷ 我读懂了小柱子的绝招是做乘法口算,板书:口算,出示句子:轮到小柱子了,他蹲在炕上……齐读,你从哪里体会到这个绝招很绝?抽读,读出对小柱子的赞叹。

   ⑸ 小柱子开始不是表演了个倒立了吗?他为什么还要练乘法口算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分角色朗读小柱子与奶奶之间的对话)

     出示句子: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柱子始终没有忘记大树下的尴尬,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请大家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么练的,在练的过程中,他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请教、持之以恒的。

  3、看了三个伙伴表演的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觉得绝招是怎样来的?

  2、小结:

    绝招有的是先天的禀赋,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板书:刻苦练习,坚持不懈。
 

五、拓展

  1、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的绝招,请大家把自己的绝招也在小组内向伙伴们展示展示吧,让我们来个绝招大比拼,看看谁的绝招最绝。

  2、抽生上台表演展示。师采访:你这个绝招是怎么来的?

  3、孩子们表演的绝招可真棒啊,希望大家在今后能刻苦训练,坚持不懈,让我们的绝招更上一层楼吧!最后把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板书设计】

      16* 绝招

     三胖  憋气

     二福  空翻  刻苦练习

     小柱子 口算  坚持不懈



【教学反思】

  《绝招》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很多学生都可以从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因此学生在阅读时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能进行自主学习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读书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再围绕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学习,并建议学生动笔在课文中画出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小组合作交流:你在默读时都弄懂了哪些问题?适当的提出问题,以考查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内容。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并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从中体会小柱子勤学苦练的精神和争强好胜的性格。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评课】

  鲁红梅:张老师正确处理好了略读课文的教学,她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以读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不但完成了预设的目标,而且面对课堂出现意外及时有效地调整了教学,保证了教学顺利进行。

  常秀丽:教师教学中抓住了儿童的心理,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气氛,诱导学生自读自悟,并使其通过不断语言实践,积累语言,沉淀情感,教学中教师能够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如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达到预期的效果。

  吴晓梅:张老师的这节课从启发谈话入手,诱导学生理解课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在学生评价、交流的过程中给其充分地加以指导,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情感的共鸣。

  孙玉苗:教师首先出示画面,让学生了解什么叫“绝招”,以此引出课题,教师的引导精彩。学生课堂上发挥的淋漓尽致,生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为学生创设了展示“绝招”的机会。

  梁婉茹:张老师讲的这一节课是略读课文,教师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合理的再设计。文章的主题鲜明,教师能把握全文的主线,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自行攻破难关,真正的理解“绝招”的内涵,文本和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潜能,教学的结束语画龙点睛地点出了本课真谛,这是一节很成功的略读教学课。

  周丽慧:《绝招》是一篇略读课文。张老师能按照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放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老师首先创设情景,发挥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优势,展示各种绝招,导入课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梳理出问题:几个孩子比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交流读后的体会,达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目的。文中小柱子口算乘法的绝招是这些绝招中最有用的,老师能及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走进文本,对小柱子为什么练习口算乘法的绝招进行体会,再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方法表现出小柱子从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的心里活动,突出了重点。文中没有具体描写小柱子怎样练习口算乘法的绝招,教师能结合阅读提示二的问题,引导学生想像,体会小柱子在练习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学生从而体会到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拓展环节上,老师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绝招,体会“绝招”的含义,体味童年的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09:41:39 | 只看该作者
一、赵校
    先说说这节课的优点:
    1.黄老师很大方,教态亲切,语言简练。
    2.导学案的时间要掌控好。这节课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每一个导学案的出示,都给学生限定了自学的时间。但是最后还是超时,以致“当堂训练”这一项没有完成。由于时间没有掌控好,最后一个“检测”的目标就没有当堂实现。这就没有体现高效课堂的理念了。
    3.当堂检测的作业设计要使用好,要充分发挥检测的作用。在自学、汇报后,要及时检测。可以是没学完一部分就进行检测,也可以整体学完再集中检测,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4.关注个案。当你让一位学生朗读二福比绝招的句子时,这位学生读的很好,你也适时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然后你喊了另一个学生读,这位学生就补愿意读,然后就没有读,你就换  一个学生了。
    针对课堂上出现的这些情况,面对这些个案,就看老师的课堂教学机智了。我们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当这个学生不愿意读,那老师不要放弃,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帮助这位学生愿意朗读,并让她爱上朗读。
    5.课堂生成问题。这节课学生学习兴趣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学生有点散漫,整体课堂气氛就没有很好地营造,感觉课堂上很“闷”。原因就在于课堂上缺少了“生成”。教师预设的目标多而满,占去了学生生成的空间。
    6.检测题中,想象小柱子练“口算”绝活。这道练习题,从反馈的角度来看,不是很理想。这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难度。面对这样的情况,黄老师应该斟酌一下这个习题。
    二、于彬校长   
    1.课堂气氛没有调动起来。这节课比绝招,关键是比过程、比有趣。这些没有体现出来,课堂就显得沉闷。
    2.要重视教师的巡视。学生在自学的时候,老师在巡视。这里的巡视不是简单的看、转转,而是要全面又意识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老师在听学生朗读课文时,要听哪些学生哪儿读的不好,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这样就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3.学生在默读、思考、完成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将不懂得地方随时记录在作业纸上。因为每个学生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让学生记录不会的,就是要牢固掌握这些不会的内容。
    4.作业设计要优化。发给学生的作业设计,内容有点多,有些内容还可以再删除,这样增加练习的针对性。
    5.这节课的过渡要巧妙一点。这些小伙伴在比哪些绝招?学生回答完后,一个学生表演读三胖的憋气情景之后,继续让这位学生表演读二福的空翻、单臂倒立的语句,这位学生可能说不会表演,然后老师追问:“为什么不会?”学生肯定会说:“我不会,没有练过。”。这样就让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有些绝招是天生,但更多的绝招是需要经过刻苦训练而来的。
    6.教学中要体现“趣味”。在教学中要渗透趣味。只理解了哪些绝招,而没有让学生体会到比绝招的过程、趣味性,这样学生只是在读文字,看文本;而没有深入到文字里透出的小伙伴们在比得过程中得童真、童趣。语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透过文字感受到文字所蕴含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09:40:44 | 只看该作者
《绝招》听课随想

刘吉平

一、听课检录

课前谈话:你喜欢做什么游戏?

课题:绝招

问:什么是绝招?

答:绝技独一无二的

师:最在行的,别人比不上的。

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画上记号。

师:没标上序号的快点标上记号。17个自然段。

点学生读。(谁愿意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大胆一点)

生读书。再请一个生读,师板书:蔫niān (只教读,未解释)

生读书。师板书:炕kàng 就是我们的床。

生读书,找读错的字

生找错字,师未写。

生读书。师板书:撒sā 撒气;撒 să 撒种 (师教读)

师说:1-5自然段就是第一轮比绝招。

问:那几个人比绝招?比了几次?是那几次?

生说。

师板书:三胖     憋气     憋气

        二福     空翻     单臂倒立        各显身手

        小柱子   没有     口算

师说:6-12段自己读。

问:绝招是怎样产生的?

答:练出来的。

第二次是怎样比绝招的?

生说。师板书。

师:齐读16-17段。师板书:主旨:绝招是练出来的。师生都说练绝招要有用。

师:两次比绝招间隔时间长不长?从哪里看出来?

师说:暖屋里  炕头上  春风头  大树下  (未板书)

齐读课文一遍……(下课了,至书读完超时4分钟)

课程梳理:无。

课程小结:无。

练习设计与布置:无。

二、听课随想

1、读书量大,对学生生成知识、获得认识有很大帮助。但是,这一环节的使用还是有漏洞。一个学生读书,其他学生干什么?仅仅把目标局限在纠错恐怕太狭隘了,是否可以把具有很强的启发性的问题设计好,在读书之前抛出来,引导学生在读书或者听读书的过程中去感受,从而提炼出对突出主题有益的靓词美句。

2、课文分析局限于课本,忽视学生读书后的整体感受,因此过程既显得零散,又显得肤浅。就这堂课而言,第一次涉及比绝招的话题,就应该一鼓作气,通过提炼关键词来抓人物、抓动作、抓感受,把哪几个人比绝招、是怎样比绝招的话题研究透侧,既体现了教和学的互动效果,又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系统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完成了文字积累这一重要环节。

3、从语文的基本功来看还需加强。一是要明确我们组织教学活动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就本课而言,要围绕“比”和“练”反复品读,仔细琢磨,逐步感悟其中的“趣”。目标不明确,教学就随意,吃亏不讨好。二是板书要讲究,像三个比绝招的名字罗列出来以后,是否可以把像“鼓”、“瞪”、“憋”这样的精美动词以及像“暖屋里”、“炕头上”、“春风头”、“大树下”等朗朗上口的短句也勾画出来,突出“绝招”得来的不容易,也让学生有了积累的源泉。三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行为举措要慎重,切不可以顾此失彼。既要依靠优生的带动作用,又要照顾包括差生在内的全体,既要体现个别读书的示范作用,又要让多数学生获得读书感悟的锻炼,一人读书全班等、一人说话全班听的格局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4、教学内容设置不当,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节课从环节上来讲就打了折扣。究其原因,还是教学过程驾驭不当,造成了时间和精力上的巨大浪费,无时间也无机会来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9: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