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928|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爱迪生救妈妈》听课心得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14:5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爱迪生救妈妈》听课所得

我们说“思源于疑”。在课文《爱迪生救妈妈》的教学中,汤老师以“疑”整体引领全文,以“疑”带动了学生积极的思维。整堂课以“急”为切入点,感受妈妈的病情十分严重,从而让孩子们质疑:在这么紧急的情况下,医生和爸爸急得是束手无策,爱迪生又是怎么做的呢?在解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孩子们抓住“突然”、“一溜烟似的”、“奔出”、“不一会儿”、“捧着”等词体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扎实地理解了这些词语,为语文低段阅读教学课堂觅回了浓浓的“语文味”。

从“大家急得团团转——爱迪生想出办法——爱迪生被爸爸斥责——手术进行的很顺利,妈妈得救了”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导环环相扣,孩子们的学井然有序,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的观察、想象、朗读、说话能力都不漏痕迹地得到了有机训练。孩子们情趣浓厚,且自然地联系指导了实际的学习生活,可以说,有效的学习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持续发展。

我想汤老师整堂的教学已立足于学生在朗读中悟情,从想象中创新,于实践中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也“语文味”回归的语文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15:05:51 | 只看该作者
《爱迪生救妈妈》简评

前几天,我有幸观摩了06、07届新教师的汇教课,收获颇多,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淮河小学贺维娜老师执教的《爱迪生救妈妈》,贺老师在本节课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想。在授课时,贺老师能把亲切的语言、优美的教态、真诚的鼓励贯穿一堂课的始终,这是一堂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在教学中,充满了趣味性,尤其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贺老师在读完课题后,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学生提出了疑问:爱迪生这么小,他为什么会救妈妈呢?他是用什么好办法救妈妈呢?结果怎么样呢?在学生们提出了这些疑问之后,再让他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课文,还给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权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二、以读为本——提高阅读能力  

与文本充分地接触,贺老师就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教学中,在指导学生朗读的环节上,贺老师还是花了不少时间的。如当学习到当时妈妈的病情十分危险,情况十分紧急时,贺老师让学生读好“妈妈疼得在床上直打滚”和“大家急得团团转”这两句话,并且仿照句式说话。学生说了“妈妈疼得抱着肚子缩成一团”、 “妈妈疼得直喊哎哟”、“妈妈疼得额头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大家急得直跺脚”、“大家急得乱成一团”、“大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等等,一个个生动的句子为学生们展现出当时危急的情况,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做手术前,大家心急如焚,但又束手无策,但情急之下小小爱迪生却想出了如此绝妙的办法,学生们不得不赞叹爱迪生的聪明才智。

        这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边体会课文情境,进而深刻感悟爱迪生的机智表现和优秀品质,从读中受到感染和影响。有效地实现了课内外的衔接,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促进了学生的积累,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青年教师汇教恰如一阵春风,沐浴着滋润成长的春风,他们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15:03:57 | 只看该作者
《爱迪生救妈妈》评课稿



语文姓“语”,语文课对学生精神、审美、创造力、道德情操等的影响,都是提高语言文字能力的过程中完成的。孙老师的《爱迪生救妈妈》正是一堂语文味十足的课堂教学。

我们说“思源于疑”。在课文《爱迪生救妈妈》的教学中,孙老师以“疑”整体引领全文,以“疑”带动了学生积极的思维。整堂课以“急”为切入点,感受妈妈的病情十分严重,从而让孩子们质疑:在这么紧急的情况下,医生和爸爸急得是束手无策,爱迪生又是怎么做的呢?在解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孩子们抓住“突然”、“一溜烟似的”、“奔出”、“不一会儿”、“捧着”等词体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以及,让孩子们在语文课上去掉了更多的浮躁、繁杂,扎实地理解了这些词语,为语文低段阅读教学课堂觅回了浓浓的“语文味”。

从“大家急得团团转——爱迪生想出办法——爱迪生被爸爸斥责——手术进行的很顺利,妈妈得救了”这个过程中,老师的问环环相扣,孩子们的学井然有序。在一个个问的揭开之际,孩子们的观察、想象、朗读、说话能力都不漏痕迹地得到了有机训练。孩子们情趣浓厚,且自然地联系指导了实际的学习生活,可以说,有效的学习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持续发展。

我想孙老师整堂的教学已立足于学生在朗读中悟情,从想象中创新,于实践中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也“语文味”回归的语文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15:03:38 | 只看该作者
《爱迪生救妈妈》评课稿

《爱迪生救妈妈》这篇课文是叙事文章,简单明了,只要懂得镜子的聚光原理,文章就能读懂了,但这样做显然是不够,语文价值的人文性贵在让学生挖掘人物的品质,让学生细细揣摩体会语言文字,实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而涂琴琴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涂老师在本节课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想。在授课时,能把亲切的语言、优美的教态、真诚的鼓励贯穿一堂课的始终,创造了富含童趣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体验了学习的快乐,是一堂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在教学中,充满了趣味性。课的开始,在读完课题后,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学生提出了疑问:爱迪生是在什么情况下救妈妈的?他是用什么好主意救了妈妈呢?在学生们提出了这些疑问之后,再让他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课文,还给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权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接着抓住“大家急得团团转”这句话,重点体会在这样紧急情况下大家所遇到的困难(光线暗)。正当大家都急得团团转时,涂老师不失时机让学生找找“爱迪生到底是怎么做的?”抓住爱迪生的动作“一溜烟似的奔出”、“捧着”通过朗读体会爱迪生的速度快。在教学爸爸的着急时,主要抓住“爸爸一见又急又气,斥责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展开。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根据重点词语提问,“爸爸为什么又急又气?谁在胡闹?在胡闹些什么?”并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并在学习的基础上提出:爸爸看到这些大镜子,爸爸心里想到就是孩子又贪玩了,他当时是怎么斥责爱迪生的?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但这一部分的朗读情况涂老师花费的时间比较长。这样,学生感受到了当时情况的危急,爸爸焦急不安、心急如焚的样子就如热锅上的蚂蚁;医生急上眉梢,急得无奈跃然纸上。最后,通过和医生、爸爸当时的表现对比,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爱迪生的沉着冷静,机智聪明。
   除此之外,涂老师设计的“学习卡”也很有新意,学生应该也觉得很新鲜。这是多时髦的做法啊,我想这个我马上就可以在自己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学用了!

我想涂老师整堂的教学已立足于学生在朗读中悟情,从想象中创新,于实践中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也“语文味”回归的语文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15:03:24 | 只看该作者
《爱迪生救妈妈》评课

谷老师在本节课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想。在授课时,能把亲切的语言、优美的教态、真诚的鼓励贯穿一堂课的始终,创造了富含童趣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体验了学习的快乐,是一堂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在教学中,充满了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已为大家所共知。要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率。就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赢得学生对课堂的喜爱.。谷老师在他的每个教学环节中都体现一个“趣”字。

一、抓住中心,开篇激趣  
  一开始,教师就紧扣中心,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电灯、电影、留声机是谁发明的吗?他是怎样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的?进行质疑,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巧设疑点,自主引趣

学生初读课文,老师提出来两个有趣的问题:哪几个自然段讲爱迪生救妈妈的?你觉得爱迪生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有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主动愉快的探索,循序渐进,渐入佳境。这些问题都是为孩子们主动学习而创设的,让孩子们沉浸在愉快的气氛中。

三、以读促悟,读中悟趣。

表演、分角色朗读师低年级孩子最喜欢的一种形式,谷老师没有放掉这个良好的时机。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多层次分角色朗读。激发了学生的读书趣味。在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词语、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化了情感体验。例如:“斥责”“恍然大悟”等词语学生通过表演进步理解其意思。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享受阅读,感悟生命,学会学习以及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谷老师以读为本,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促使学生去探究、去合作、去交流,去感悟。我们可以看到,在谷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朗读越来越好,特别是指名读时,学生的语气、表情、情感等都很到位。读着读着,聪明可爱、爱动脑、爱动手的小爱迪生便跃然纸上了;读着读着,文中的词语就理解了,积累了;读着读着,平时要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就有了;……

四、填补空白,想象生趣。

重点教学课文第四自然段后,谷老师在让学生充分感知“爸爸”对爱迪生的误会和爱迪生想法之妙后,出示句子:爸爸恍然大悟,爸爸会说什么?谷老师巧妙地抓住了文本的这个空白点,进行语言文字的拓展和训练,不仅让学生对前面的内容进行了一次整理和复述,再一次体会了爱迪生的聪明,更是让学生的语言组织、逻辑思维得到了一个很好的训练,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如何正确规范地使用语言。

五、巧运课件,直观有趣。

这篇课文涉及到“镜子聚光”的科学常识,这是一个难点。学生对此并没有些许生活体验,因此理解起来相当有难度。而如果学生对此没有一个很好的认知和理解,却让他们去感悟爱迪生办法奇妙,我想也只能是简单的传递给学生这样一个信息,其实内心可能并没有真正地认同。谷老师在教学时,巧妙地将利用课件,都给学生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真是亮啊,爱迪生真会动脑筋呀!此时,不强调,学生也会想到爱迪生真聪明,真会想办法。而此时再去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镜子聚光”的原理,我想学生都会全神贯注并且恍然大悟。

1、在语文课堂上,确实要通过实验的方法来向学生解释爱迪生想法之妙是否更还好些;

2、中间问题过碎,没有紧扣“你从文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爱迪生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指导学生边读边画边悟即可,再以分角色指导感情朗读会更好一些。问题不易过碎不便于学生的思考,回答。
    3、 如果采用前后对比的方法,爸爸、医生的表现对比,就更能体会出爱迪生的聪明。

4、读文章朗读指导还要细致,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感悟。

5、对生字词的教学还要适当加大力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15:02:53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爱迪生救妈妈》

    教学《爱迪生救妈妈》一课时,我以领悟爱迪生的聪明作为研读目标,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对教学文本的多元解读中,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在适度的拓展中,在创造中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验角色心情,真切体会当时妈妈病情危急,情况紧急,大家心情焦急的感受。

      在教学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是学生应掌握的方法之一。如学习医生面对妈妈的病情时,“医生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中的“迟疑”是一个生词,教师如果让学生照着《词语手册》读词语的意思学生只会是囫囵吞枣,印象也不会深刻。我就问学生:“迟疑”这个词语我们还可换成什么词语呢?学生会说“想”、“思考”、“考虑”,说得好的还说出了“犹豫”,这时我们可以进一步地推进“医生为什么会迟疑呢?他迟疑的是什么呢?”学生就会联系上下文对医生焦急的心理也理解得十分深刻。班级中有一个朗读能力很出色的小男孩,教学中我让他作为班级中的领读者,学生们也跟着读出了爸爸的生气、爱迪生的委屈。

      当学习到当时妈妈的病情十分危险,情况十分紧急时,我让学生读好“妈妈疼得在床上直打滚。”和“大家急得团团转”。这两句话,并且仿照句式说话。学生说了“妈妈疼得抱着肚子缩成一团”、“妈妈疼得直喊哎哟”、“妈妈疼得额头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大家急得直跺脚”、“大家急得乱成一团”、“大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等等,一个个生动的句子为学生们展现出当时危急的情况,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做手术前,大家心急如焚,但又束手无策,但情急之下小小爱迪生却想出了如此绝妙的办法,学生们不得不赞叹爱迪生的聪明才智。

      这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边体会课文情境,进而深刻感悟爱迪生的机智表现和优秀品质,从读中受到感染和影响。有效地实现了课内外的衔接,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促进了学生的积累,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15:00:55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爱迪生救妈妈》

    教学《爱迪生救妈妈》一课时,我以领悟爱迪生的聪明作为研读目标,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对教学文本的多元解读中,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在适度的拓展中,在创造中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验角色心情,真切体会当时妈妈病情危急,情况紧急,大家心情焦急的感受。

      在教学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是学生应掌握的方法之一。如学习医生面对妈妈的病情时,“医生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中的“迟疑”是一个生词,教师如果让学生照着《词语手册》读词语的意思学生只会是囫囵吞枣,印象也不会深刻。我就问学生:“迟疑”这个词语我们还可换成什么词语呢?学生会说“想”、“思考”、“考虑”,说得好的还说出了“犹豫”,这时我们可以进一步地推进“医生为什么会迟疑呢?他迟疑的是什么呢?”学生就会联系上下文对医生焦急的心理也理解得十分深刻。班级中有一个朗读能力很出色的小男孩,教学中我让他作为班级中的领读者,学生们也跟着读出了爸爸的生气、爱迪生的委屈。

      当学习到当时妈妈的病情十分危险,情况十分紧急时,我让学生读好“妈妈疼得在床上直打滚。”和“大家急得团团转”。这两句话,并且仿照句式说话。学生说了“妈妈疼得抱着肚子缩成一团”、“妈妈疼得直喊哎哟”、“妈妈疼得额头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大家急得直跺脚”、“大家急得乱成一团”、“大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等等,一个个生动的句子为学生们展现出当时危急的情况,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做手术前,大家心急如焚,但又束手无策,但情急之下小小爱迪生却想出了如此绝妙的办法,学生们不得不赞叹爱迪生的聪明才智。

      这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边体会课文情境,进而深刻感悟爱迪生的机智表现和优秀品质,从读中受到感染和影响。有效地实现了课内外的衔接,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促进了学生的积累,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9 04: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