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无止境不断创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06: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个《惊弓之鸟》教例的比较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 田本娜



袁瑢老师教学《惊弓之鸟》是在1980年,刘颖老师教学《惊弓之鸟》是在1993年,王燕骅老师设计的《惊弓之鸟》是2006年,前后相隔20多年;由于年代不同,教学理念、教师的水平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都在发展变化。从教师来看,袁老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前辈,她教学《惊弓之鸟》时,已是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已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刘颖老师当时是教学一线的青年优秀教师;王燕骅老师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是一位善于教学创新的语文教师,三位教师的教学经验、文化素养、教学风格各不相同。因此,三个《惊弓之鸟》的教例各具特色。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其共同之处,可以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让我们从这三个《惊弓之鸟》教学的同、异之中,欣赏和学习她们的语文教学思想、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



一、突出语言教学,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语文课中如果不突出语言学习,不认真训练学生的语文基本功,那就不成为语文课。在三个课中,三位老师都很重视字、词、句、段、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语文基本功训练。通过认真读书理解内容,理解字、词、句、段、篇的含义以及字、词的准确用法,提高读、写能力;通过师生交流,说、写实践,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过,她们的着重点不同,袁老师对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更全面、更具体、更集中。对于字、词、句、段的教学,可以说是滴水不漏,扎扎实实,如对“著名射箭能手”的引导:能手──射箭能手──著名射箭能手,使学生理解语言的准确性。特别是第三节课,主要训练学生说话,目的是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说话的能力。训练学生说话的系统性、条理性,正是三年级学生语言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训练,会为作文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反映出袁老师细致、扎实、严谨的教学风格。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一字一语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性。唯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够挖掘文章的蕴蓄,没有一点含糊,也唯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够养成用字造语的好习惯,下笔不致有误失。”这一点是当前语文教学的薄弱之处,也是值得青年教师好好学习的。



《惊弓之鸟》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最后一段更羸说的四句话。刘老师和王老师在语言训练上,都抓住了这四句话,突出重点,进行了因果关系的复句训练和分析、判断的逻辑思维训练。但是她们确定的训练点和采用的方法不同,刘老师确定了三项训练:因果关系复句训练;“一……就”关联词的用法;该段中四句话前后关系的理解,采取师生讨论的方式;王老师也设计了三项训练,其中一项动笔填词练习,很有新意;又通过两个说话练习,既进行了因果关系复句的训练,又使学生明白,更羸为什么采用了“先果后因”的说法。虽然方法不同,都能达到对于该段语言和内容的理解,也达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结合。



二、语言和内容统一,寓教于文



语言是文化、思想、情感的载体。三位老师的教学都体现语言和内容的统一,寓教于文。据这一课的教材特点,在阅读最后一段时,三位教师的做法:先从语言上逐步理解含义和语言构造(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理解成语“惊弓之鸟”本义──理解比喻义,都很自然地将“教”寓于文之中;既渗透了如何判断事物的方法──仔细观察和进行分析,又使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比喻之义──比喻有的人受过一次惊吓之后,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然胆小怕事,使学生感悟到“不要做胆小怕事的人”。而袁老师将这个成语的比喻义又向深引入一步──“胆小怕事不可取,做错了事,要接受教训,勇往直前。”这一句话,就把“不要做”变为“应该怎么做”的积极意义了。这一点表达了袁老师对于儿童教育更高的思想境界。王老师也引申一步,使学生体会成语的魅力,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和成语文化。这正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语文课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学习语文,既不能脱离思想内涵,也不能脱离思维训练。三位老师的教学,在语言和思维结合的训练上都很重视,也很善于启发学生提问,学会质疑和解决问题等,教会学生思维。因此,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袁老师在教学的词、句、段、篇中,处处注意词句的分析、比较;分段、概括段意中的逻辑思维训练;对于比较概括的句和段内容的补充、想象,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因此,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提高了学生分析、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刘老师在教学最后一段时,突出地从句与句、词与句、句与段的关系上,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判断能力。王老师在最后一段的设计中,通过因果关系复句的训练,使语言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又用了课件进行判断训练。目的一致,方法各有千秋。



三、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三位老师设计的教学时数不同:袁老师设计了三课时,刘老师设计了二教时,王老师设计了一课时。但是三个教学过程都很有序:由整体感知──深入研读──明理、运用,层层深入。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王老师采用了板块的设计思路,使教学过程的步骤与层次性更为清晰。



虽然,三位老师设计的教学时数、教学过程不同,可是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完成的过程;体现了在教师的设计、启发、引导下,学生有计划地学习过程。三位老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很和谐。如果有些不同,就是袁老师的课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一些,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回答问题可以说明。例如,第一课时开始,学生就提出六个问题,说明预习效果好。再有,学生之间对于问题的回答和朗读的情况,进行了互相评价,说明学生听课认真,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问题教师要求课下再讨论。而刘老师的课,因为是一节课(第一节课省略),时间有限,在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活动方面稍弱些。从王老师对课的设计来看,给学生的自由选择的空间更加广阔,例如,最后练习说话,可以说人物、故事语言、道理,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体现出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教师发挥了主导作用,例如,王老师很善于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在教学中提出“本事”一词,设计了“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提出“更羸不仅是射箭能手,还是说话高手”的问题讨论。使学生体会更羸回答魏王说的话:“请让我试一试。”他没有把话说死,留有余地,使学生感悟说话的分寸。这是独到之处。袁老师善于很自然地改正学生的不准确的答案,体现出袁老师文化素养底蕴丰厚。刘老师善于鼓励学生的回答,有的学生在回答“什么是射箭能手”时说:“我认为是专门射箭的人,而且射得百发百中,百步穿杨。”教师马上肯定:“一句话里用了两个成语,真不错。”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袁老师设计的第三节课:“指名好、中、差学生按照自己准备的顺序,参考板书进行讲述,学生评议”,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因材施教的训练,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这是当前的语文教学所缺失的。



四、以读书为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就是要以阅读文本为主,通过读书明白事理,丰富情感,学会语言的运用。三位老师都很重视学生的阅读训练,采用各种方式读书。袁老师指导朗读的方法更仔细,而且示范;指导默读,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课文的概括能力。刘老师的引读,使学生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训练朗读能力。王老师先全文默读两次,使学生熟悉全文内容;再进行朗读欣赏。这样设计很有新意,也合于三年级的阅读能力训练重点──默读。全文默读可以使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理解全文内容,而且节省时间,提高学生的读书效率。这样的做法很适合当前教学时数减少,阅读篇目增多的现状。



通过三位老师的教学与设计,给我的启发:



第一,教有定理,教无定法。袁老师语文教学的细致、扎实,自然流畅;刘老师语文教学的重点突出,精简、明确;王老师语文教学的独辟蹊径,灵活、深入。每人的教学风格不同、方法各异, 但异中有同──都遵循了语文教学的原理。希望今后的语文教学,既要遵循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又要百花齐放,每位教师都要教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二,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三位老师的精品课,都做了认真的学习和准备。我很欣赏袁老师课的自然流畅,普普通通,没有半点雕琢,教如其人,这正体现出袁老师的教学功力,也反映了当时的教风。我也很赞赏刘老师和王老师对教学所做的反思。刘老师的反思那么真诚,那么准确,反映出是在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后而做出的。王老师更敢于否定自己,《惊弓之鸟》她已教过十几次,今天,她大胆否定原来的教法,遵循语文教学新理念,重新设计,独辟蹊径,创造了语文教学的新风格。看来学无止境,教学也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教学才能不断创新,不断前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19: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