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0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鹿的玫瑰花》听课记录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7 10:1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鹿的玫瑰花》听课有感

  
《小鹿的玫瑰花》是二年级下册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小鹿在门前栽了一丛玫瑰,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可是就在玫瑰快要开花的时候,小鹿不小心把脚跌伤了,等他伤好以后,玫瑰已经谢了,一朵花都看不到了。就在小鹿兄弟俩感到惋惜的时候,黄莺和微风过来告诉他们,玫瑰花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小鹿不再难过了。一个很美丽的故事,传递出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朴素的哲理。我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时朗读得不错,但是主旨出不来,牵得太死。李淑蓉老师在做挂牌课时正好也讲了这一课。听完这堂课,感触颇多。

一、 追求平等对话

语文课堂应该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置身于与教材、与作者、与同学、与老师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师生共同经历,共同生成。《小鹿的玫瑰花》一文,要让学生体验到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是不太容易的,李淑蓉老师抓住了一些看似平常实则颇具玩味的词句,如: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和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学生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解疑,随着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情感的体验也在不断地生成。

二、 注重情感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对话。李淑蓉老师以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用他们全部的理智、经验和情感去感受、领悟、欣赏课文的内涵。《小鹿的玫瑰花》一课,就多处引移情进课堂,注重体验。学生一会儿是小鹿,在如果你就是小鹿,可是一朵玫瑰花也没看到,你的心情会怎样?的体验中,感受到小鹿是那么迫切希望看到玫瑰花,感受到他看不到花时的那种惋惜和难过。一会儿又成了黄莺和微风,在黄莺,你为什么见了玫瑰花就想唱歌?和微风,大伙儿在夸你的时候,你心里怎么想?的体验中,感受到小鹿的玫瑰花给别人带来的快乐。随着体验的深入,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小鹿自己没有看到玫瑰花但仍然发自内心的那种快乐。不断的角色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全部生命活力的外化,是对课文中包含的思想情感的重新组合和建构。

三、 激活创造思维

让学生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品质的提高。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保护孩子富于幻想的天性。如,李淑蓉老师在指导读好黄莺和微风说的话以后,先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帮助想象的平台:还有谁也看到了玫瑰花?蝴蝶姑娘飞来了,她说──。一位可爱的小姑娘跑过来,她说──,继而让学生自由想象说话。学生有了阅读的基础和思维的开启,小白兔、蜜蜂等人物形象纷纷浮于脑海。一个问题展开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

为他人开一朵花,小鹿这样的行为,给大家带去了快乐。

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应该常常地想到学生喜欢什么,常常地为他们带去快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7 10:16:26 | 只看该作者
《小鹿的玫瑰花》评课稿

李  莉

听了朱梅老师执教的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小鹿的玫瑰花》一课后,她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深厚扎实的教学功底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下面就听课后的点滴感受做一小结:

  一、创设情境,落实“读”字

    朱老师能够抓住低段教学的特点,积极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如教学伊始,朱老师利用课前谈话——谈谈自己喜欢的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随机引导学生认识了“玫瑰”两个生字后,又告诉学生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发生在小鹿和玫瑰花之间的故事,学生读书的兴趣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在教学中,朱老师还设计了“假如你是一只见过玫瑰花的小动物,你会对小鹿说什么?”的教学环节,创设出一个很自然的说话情境,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在课上,朱老师还非常重视读的训练,将读贯穿于教学始终。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赛读……环环紧扣,层层递升,使得整节课的朗读指导有目的、有层次,真正体现了崔峦老师提出的“每篇课文的朗读教学,要体现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得正确,读得不大通顺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

  二、注重识字,落实“实”字

  识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朱老师在导入新课后设计了识字写字的任务。尤其是在教学“骨”时,分别利用识记、观察范写、书空、理解词义等环节,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教学,既扎扎实实,又不乏灵活多样,可谓训练到位。

  三、注重感情熏陶

    依据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语文既要教学生学语文,还要教学生学做人。徐老师在本课教学中以创设活动情境为主导,以境导情,步步铺垫,让学生进人角色,入境人情,与文本的主人公同悲、同喜、同思……从而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将学语文与学做人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特点。整节课学生既获得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又在情感上受到了熏陶和感染。

    四、建议

1、在教学“骨”时,教师还可再放手一些,如让学生观察字形及占格特点后范写,效果应当更好。

2、在感悟小鹿“惋惜”的心情时,略显急躁。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什么时候有过惋惜的心情,带着生活体验去读去理解,相信会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7 10:15:35 | 只看该作者
《小鹿的玫瑰花》听课反思
  今天,在多媒体教室认真聆听了赵会老师执教的《小鹿的玫瑰花》这篇课文。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悟的童话故事。春天,小鹿栽了一丛玫瑰,他常常去松土浇水,玫瑰花长得很好,渐渐地花骨朵儿已经长出来了。这时,小鹿却跌伤了脚不能走动而没见到它喜爱的玫瑰花,就在小鹿兄弟俩感到惋惜的时候,黄莺和微风过来告诉他们,玫瑰花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所以小鹿不再难过了。



    通读全文,反复诵读这篇小短文使我一次又一次的感到温暖,同时关注小小的孩子怎样能够理解“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这个中心,怎样去突破这个难点的事情。在认真聆听了本课之后,赵老师对问题的设计引起了我的反思:



一、有效地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小鹿种的玫瑰花,还会有谁能看见呢?想一下,它们会对小鹿说些什么呢?】

自己的课堂经常出现重视感悟,忽视质疑,重视朗读,忽视运用的现象,不能兼顾平衡。赵会老师在这个环节的问题设计上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与学生,记者与当事人,结合朗读,运用,感悟,解决学生所疑,把积累语感和运用结合在一起,形成语文实践。从教学效果来看,完全应该相信学生能够化积累为运用。看看学生们说的多好,尽管语言有些稚嫩,但是对我们农村孩子来说,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这实际上同样也是口语训练的一个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找文本中的训练契机,精心设计有效地文体,给学生思想放飞的空间。



二、提问的连续性,精心设计下的高效率

【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教师提出这个问题以后并没有急着找学生解答,而是在学生再读文本后,又想象还有哪些小动物小植物们看到了玫瑰花,它们会对小鹿说些什么的想象后,抛出一个问题【这么多小动物、小植物们都看到了小鹿种的玫瑰花,它们高兴吗?这是谁给它们带来的?】学生这时很自然地答道是:小鹿给大家带来了快乐。这时教师又问【那小鹿听了大家的话,它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它也很快乐,因为它给别人带来了快乐 ,所以它也快乐。” 接着又问【那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体会,是从哪体会到的?谁愿意和大家说说?】学生谈实际生活中的体会,从学生谈的体会来看,把问题放在一边,先进入文本,在感悟运用后,最后再谈感悟,课文的难点迎刃而解,学生谈的很好,并能结合课文句子来谈。做到了带着疑问走进文本,带着收获走出文本。



三、高效率下的时间困惑

在低年级,我们有没有必要把一篇小短文学习的这么透彻,逐字逐句铸锻的讲解,这篇课文按照这样的进度需要三课时才能讲完,如果我们在孩子们熟读课文之后把问题直接抛给学生:“你认为小鹿的玫瑰花白栽了么?为什么?”,让孩子在争论中自己寻找问题的根源,是不是可以省出一部分时间来完成必须得写字任务。



这篇课文的教学更让我坚信了这一点,课堂上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勤动嘴,用嘴的说带动的大脑的思考,只有师生共思考,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有质的飞跃,这是这节课我的最大收获,感谢赵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7 10:15:10 | 只看该作者
>《小鹿的玫瑰花》听课反思
今天,在多媒体教室认真聆听了赵会老师执教的《小鹿的玫瑰花》这篇课文。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悟的童话故事。春天,小鹿栽了一丛玫瑰,他常常去松土浇水,玫瑰花长得很好,渐渐地花骨朵儿已经长出来了。这时,小鹿却跌伤了脚不能走动而没见到它喜爱的玫瑰花,就在小鹿兄弟俩感到惋惜的时候,黄莺和微风过来告诉他们,玫瑰花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所以小鹿不再难过了。



    通读全文,反复诵读这篇小短文使我一次又一次的感到温暖,同时关注小小的孩子怎样能够理解“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这个中心,怎样去突破这个难点的事情。在认真聆听了本课之后,赵老师对问题的设计引起了我的反思:



一、有效地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小鹿种的玫瑰花,还会有谁能看见呢?想一下,它们会对小鹿说些什么呢?】

自己的课堂经常出现重视感悟,忽视质疑,重视朗读,忽视运用的现象,不能兼顾平衡。赵会老师在这个环节的问题设计上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与学生,记者与当事人,结合朗读,运用,感悟,解决学生所疑,把积累语感和运用结合在一起,形成语文实践。从教学效果来看,完全应该相信学生能够化积累为运用。看看学生们说的多好,尽管语言有些稚嫩,但是对我们农村孩子来说,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这实际上同样也是口语训练的一个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找文本中的训练契机,精心设计有效地文体,给学生思想放飞的空间。



二、提问的连续性,精心设计下的高效率

【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教师提出这个问题以后并没有急着找学生解答,而是在学生再读文本后,又想象还有哪些小动物小植物们看到了玫瑰花,它们会对小鹿说些什么的想象后,抛出一个问题【这么多小动物、小植物们都看到了小鹿种的玫瑰花,它们高兴吗?这是谁给它们带来的?】学生这时很自然地答道是:小鹿给大家带来了快乐。这时教师又问【那小鹿听了大家的话,它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它也很快乐,因为它给别人带来了快乐 ,所以它也快乐。” 接着又问【那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体会,是从哪体会到的?谁愿意和大家说说?】学生谈实际生活中的体会,从学生谈的体会来看,把问题放在一边,先进入文本,在感悟运用后,最后再谈感悟,课文的难点迎刃而解,学生谈的很好,并能结合课文句子来谈。做到了带着疑问走进文本,带着收获走出文本。



三、高效率下的时间困惑

在低年级,我们有没有必要把一篇小短文学习的这么透彻,逐字逐句铸锻的讲解,这篇课文按照这样的进度需要三课时才能讲完,如果我们在孩子们熟读课文之后把问题直接抛给学生:“你认为小鹿的玫瑰花白栽了么?为什么?”,让孩子在争论中自己寻找问题的根源,是不是可以省出一部分时间来完成必须得写字任务。



这篇课文的教学更让我坚信了这一点,课堂上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勤动嘴,用嘴的说带动的大脑的思考,只有师生共思考,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有质的飞跃,这是这节课我的最大收获,感谢赵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6 11: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