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91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乌鸦喝水》听课有感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3:4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乌鸦喝水》评课稿
识字、听说、阅读……头绪纷繁的低段语文教学,如何做到有机结合进行,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近日,吴望舒老师执教的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便做到了教学环节设计紧凑合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兼顾,从而使这堂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识字教学扎实有效

低年级生字词的教学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本节课中,吴老师设计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识字,这些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也使学生轻轻松松地获得了新知。

吴老师也注重培养学生辨析形近字的能力。如对“乌”、“鸦”这两个字的识记,吴老师引导学生说出乌鸦是一只鸟,所以“鸦”字是鸟字旁;“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这样学生就感觉非常有趣,记起来也就容易了。还有另一组形近字“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吴老师引导学生,让孩子们自己思考,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喝水”要用嘴巴(即“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这样学生记起来十分方便,且不太会搞错。

二、抓关键词理解感悟

吴老师善于抓住课文的关键词,采用了读读、想想、说说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可以说这些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到了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如:老师引导学生关注“到处”一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老师引导学生看图合理想象:乌鸦可能会飞过哪些地方呢?通过想象说话,让学生体会到了乌鸦找水的辛劳以及找不到水的焦急心情。之后,又指导学生用“到处”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对这个词语达到真正理解并掌握运用。

三、注重进行朗读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这堂课,吴老师带着孩子们着重研读了课文的第一节。第一节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话,但也是情节曲折。乌鸦经历了找水,看见水,却又喝不到水这个过程。随着事情的变化,乌鸦的心情也是很不平静的。吴老师在教学中带领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逐句品读感悟,体会乌鸦心情的变化。读文中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



综观整堂课,上得既充满语文味,又富有情趣。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3:43:54 | 只看该作者
一、导入揭题。

呈现插图

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生:……

板书:乌鸦喝水

齐读课题

师:里面有一个字,认识吗?

呈现“喝”带拼音,

读字组词

呈现:喝茶,喝药,喝了。

说说记字方法。

生:——口字旁

掌声送给她

生:编口诀!

师:你来编编看。

生:右边的字不认识——

师:看来

生:太阳升起来,一个人在喝水。

掌声

师:乌鸦为什么要喝水。

生:因为他口渴了

呈现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指名读

齐读

师:有没发现这句话里有一个字宝宝跟“喝”很像。

生:渴。

课件点红,加拼音。

师:动脑筋,这两个字你怎么区别。板书:喝 渴

生:右边都是一样,但是偏旁不一样。喝是口字旁,渴是三点水。

师:怎么记住呢?

生:喝去掉口字旁,换成三点水,就是“渴”

生:“渴”了需要水,所以是三点水。

师:重复。

师:能不能组词。

生:好渴,口渴,好渴。

齐读句子。

师:乌鸦可能会去哪里找水呢?

生:小河边没水,看见那里有一个瓶子。

师:小河边没水,你心怎么样?

生:很伤心。

师:还会去哪里?

生:家里。有水吗?没有。心里怎么样? 伤心。

师:那你来伤心地读读。

生读句。

生:到草地上。很难过

师:口渴得厉害,除了难过,还有——

师:还会着急。

生齐读。

师:乌鸦找着水了吗?



师:请大家翻开83页,自由读读这个故事。

生自由读文。【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读生字词,呈现,生字带拼音

“乌鸦 喝水 口渴  瓶子  小石子  办法 渐渐”

自由读,指名读

齐读【学生齐读的时候,还要注意读词的节奏,不要拖腔,这是很重要的朗读习惯

去拼音读,开火车

出示生字读,(蓝色标出“乌、办、石”

自由读,开火车读

师:你们看这三个颜色浅的字,他们和以前学过的字很像。

生:乌——鸟。办——苏。石——右。

呈现:乌——鸟。办——为。石——右。



师:刚才我们读了这个故事,有不有趣?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我请三个人。

师指名。一个人讲一段,其他人认真听,看他讲得对不对。

师:乌鸦找到水了没有?从哪里看到的?

生:最后一段。

师:那一句话说他找到水了。

生读第一段。

师:那句话

生:读到“瓶子里有水”

呈现: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齐读

师:如果你就是乌鸦,看到瓶子,你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

师:会是怎么样的?眼睛——

生:不高兴、

师:因为瓶子里的水——

师制止:我们先来看这句话。

师叫另一生:你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

师:你来高兴地读读

生读

师:谁来像他那样读读?

再指名读。两生。

齐读

师:乌鸦特别开心,这会儿有水喝了,对不对?

一生:别高兴得太早了。

师:是呀,别高兴得太早了。

呈现
“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

师:这时乌鸦怎么样?

生:很伤脑筋。他嘴巴很大,瓶口小。

生:很难过。因为刚刚看见有水,可是瓶口又小,水不多。

师:你来难过地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伤心的小乌鸦,瓶口小,水不多,喝不着水,来,一起读读句子。

生齐读

师:刚才还高兴着,这会又难过了。指课件)加上哪个词,就把这两句话连起来。

生说,课件点出“(可是),”——红色。

男女分读两个句子,老师读“可是”

第一次没读好,老师再讲要求,第二次再读

师:这个“可是”,能不能再换个词。

生:但是。

换上“但是”读句子。

【生读书的习惯还要再加以注意。喊着读】



师:乌鸦喝不着水,很伤心,你愿不愿意棒棒他。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读读课文2-3自然段。

生自由读

生1:他把石子放进瓶子里。

师:找到课文里的句子读读。

生1读句。

呈现(配插图)

“乌鸦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故意去掉“一个个地”渐渐“一词。)

生齐读,第一次读没发现。老师提示认真读,第二次读。

师:你有没不同意见。

生:落了两个字。“渐渐“

师:还有没发现。

生:一个一个

师:能不能去掉?

生:去掉不通了。

师:仅仅是不通吗?

生:如果不说一个一个,放一个怎么能喝到水呢?

师:那我这样说行不行“乌鸦把很多小石子放进瓶子里。”——【好纠结】

生:不行,水满了。

生:乌鸦嘴只有一个,很多放不下。

师:看到了吗?乌鸦嘴只有一个,只能一个一个放进瓶子里。

指名读句。

师:那渐渐为什么不能去掉呢?

生:去掉渐渐,不升高怎么喝到水?

生:有点读不通。

生:水一下满出来就不能喝了、

师:石子一个一个放,水只能渐渐升高。

读句。

师:喝着水的乌鸦开不开心?这时你会怎么样?

生:很快乐。

生:还会有力气。

师:开心的时候会怎样?

生:会笑;

师:除了会笑,还会叫上几句。

生:心里很高兴。【课堂语言质量几何?】

齐读

师:喝着水的乌鸦这么开心,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指名说

生1正要读,师提示用自己的话讲个大家听。

生2说,说得不错。【最好给学生准备的时间,对大多数的孩子来说,这难度过高。】

师:如果你就是小乌鸦,你今天回家跟妈妈会怎么说?

生3扮演小乌鸦和老师角色对话。

师评:我家宝贝长大了,会动脑筋了。

师:乌鸦找着办法,喝着了水。





呈现说话

我会说: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夏天到了,天气渐渐热起来了。

——渐渐——。

生:春天来了,小花渐渐红起来了。

生:夏天到了,荷花渐渐开了。

生:冬天到了,温度渐渐下降了。

师:还可以说,我渐渐地——长高了。



写字

师:小乌鸦遇到了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生:想办法。

师在黑板范写“办法”

“法”请小老师教老师写。

生一起书空一次,在书本上各写一个。



我会思考: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这是一只(     )的乌鸦,因为……

生:聪明的,因为他思考了。

板书:爱思考。

生:可爱的乌鸦。

师:可爱在——

生:形象。【与课文相关吗?】

生:遇到问题会解决。

师:希望大家像小乌鸦一样,爱动脑,爱思考。其实生活中的小乌鸦也很聪明。举例子,乌鸦吃核桃坚果之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3:43:29 | 只看该作者
    乌鸦喝水听课感悟

      《乌鸦喝水》这节课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难看出,这节课真正的主人是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将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品读感悟全文,体会乌鸦心情的变化,并充分运用远教资源丰富的形、光、声、色,激发孩子参与活动,培养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创设平等、合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实现语文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例如在体会乌鸦看见水却不能喝到水的时候引导学生体会乌鸦的心情,是很难过,很失望,很苦恼的,然后让学生很难过地读一读,很失望地读一读,很苦恼的读一读,读文中体现个性化的阅读。
        同时在进行读文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因为学语文的目的就是用语文,将在课堂上的知识用到生活中才能体现学习语文的价值。例如在本节课我安排了用“慢慢”说话,通过学生想象体会“到处”的意思。然后在理解全文后让学生评价乌鸦是怎样的动物,进行语言训练,乌鸦我想对你说(         )。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乌鸦很聪明,又耐心,更要改正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错误观点:只要乌鸦叫,就是有不祥的事情发生。让学生知道乌鸦还有很多的优点。

      在教学结束时,留给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虽然一篇课文所学的内容有限,但一组课文结束,学生的收获也会变丰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3:43:02 | 只看该作者
语文课离不开朗读,朗读可以说是一节语文课的灵魂。近几年的阅读教学改革,更突出了读的地位和作用。目前评价一节语文课的好劣,就是看课堂是否书声琅琅,是否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重,而不是看老师对课文分析得如何细腻,提问数量的多少。如果学生读书时间和次数不够,那么语言的吸收和积累就少,这必然影响到学生的表达。一节语文课如果没有理想的朗读,感觉上总是缺乏了浓浓的“语文”味儿。

    低年级的学生是朗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更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但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太集中,一遍又一遍重复的读书,容易让学生厌倦,这就给老师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怎样使朗读具有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兴趣。今天周老师的这堂课就给了我们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纵观周老师的这堂朗读训练课,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

1、学生朗读,读得很有层次

    在这堂课上,周老师引导学生读书的目标非常明确,第一层次,要指导学生“读正确”。为保证学生朗读的“正确性”,周老师身先士卒,先做一番范读,让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感知,学生听得很投入。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接下来,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在这个环节里,周老师特别注重对学生字音的纠正,比如“瓶子”的“瓶”是后鼻音,是这篇课文中字音发音的难点,“喝不着”的“着”是多音字,“渐渐”是变音的读法,难度比较大。周老师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解决了学生字音上的难点。读好了词语,接着就是难读的句子,周老师引导学生读正确的时候,适时地进行了范读。听好的朗读是一种美的享受。学生是善于模仿的,老师优美的范读是学生很好的学习榜样。当今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让许多老师陷入了不敢范读的误区,这对于学生是很可惜的事情。其实学生的各项技能均是在模仿中一点点进步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范读既可以是全文的范读,也可以是个别句段的范读。甚至对个别难读的句子,老师可以耐心地领着学生读。如朗读“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周老师用“/”把词语划分开,再领着学生一遍遍读,熟能生巧,学生就是这样慢慢读好了。学生初读所碰到的困难都迎刃而解了,这为下一层次的“读好听”做下了铺垫。第二层次,要指导学生“读好听”。这是朗读教学的难点。为解决这个问题,周老师的设计上花了很大的功夫:(1)做到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像指导第一自然段的朗读,周老师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怎样找是到处找?”并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乌鸦可能会飞到哪儿?”学生的回答很巧妙,有些说会飞到密密的树林,有些说会飞到洞穴中……周老师引导小结:“到处找”就是东找找西找找。

    理解了“到处”这个词,学生的朗读就更到位了,真的让人感受到乌鸦在东找找,西找找。(2)实验演示,为理解和朗读打基础。在实验演示的过程中,周老师问学生:“老师应该怎样放啊?是一把一把地抓吗?是不是应该放得快一点啊?”让学生了解,乌鸦衔小石子应该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应该要慢一点。所以读“一个一个”这个词语的时候,我们也要读得慢一点。通过实验的演示,学生对乌鸦放小石子的过程印象深刻,自然读得也就有滋有味了。举例:有个学生站起来读句子,周老师问:“你为什么把一个一个读得这么慢啊!”其实此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很到位了。

2、学生朗读,保证了朗读的时间。

    周老师的这堂课,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并没有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今天的这堂课,我们时时能感受到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

3、学生朗读,保证了形式的多样性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就用范读指导;当要知道个别学生的朗读效果的时候,就采用个别指名读;当学生读得有点累时,就分组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在范读的时候,我觉得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朗读的姿势。

总之,周老师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还是精心设计,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4、学生朗读,注重兴趣的激发和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周老师总是在个别学生朗读课文时,认真地倾听,先给予他们热情的鼓励,然后再中肯地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议,这样既让孩子有了成就感,同时也让他们印象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如在指导学生读好第一自然段的时候,周老师让学生想象说:你好像看到了一只怎样的乌鸦?有的学生说得特别好,周老师就评价说:“我真的看到了一只又累又渴的乌鸦!”“你就是那只又累又渴的乌鸦!”在指导读第4句话的时候,周老师是这样评价一位学生的:“我看到了一只爱动脑筋的乌鸦!”



   今天,我要再一次感谢周老师为我们呈现这样一堂精彩的朗读训练课。通过听课、评课,我深深感到,朗读教学对于语文课的重要意义。我们应致力于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相信我们的语文朗读教学就会上新台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3:42:46 | 只看该作者
《乌鸦喝水》评课

    听了王老师的《乌鸦喝水》一课,感触颇深。
    一、激发儿童学习兴趣。让儿童主动学习,勤思、多想、乐说,是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王老师抓住儿童思维直观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及胆大爱说的特点,利用色彩和形象十分鲜明的自制挂图,开篇就引导儿童看图观察、训练用最简炼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点出课题“乌鸦喝水”。接着用“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问题,激发儿童,让其在好奇和欲说的心态中学习课文。王老师抓住儿童模仿性强的特点,通过表情范读代替乏味的讲解,以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乌鸦喝不到水时焦急不安和喝到水时轻松愉快的不同心情,读出感情色彩。同时不断变换朗读形式。整个教学过程棗识字、看图、说话、学文,教得轻松,学得主动,智力发展,能力培养贯穿始终。
  二、激励儿童质疑问难。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的追求比真理的占有更重要。”一个人智力的后天发展,体现在能否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王老师抓住低年级儿童爱提问题这个思维发展的特点,重视儿童的质疑问难,广开言路,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由于老师的激励,儿童提出了一连串问题。其中“乌鸦不是人为什么会想办法?”“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真的会升高吗?”这两个问题很关键。王老师抓住不放,引导儿童运用学过的知识,自己讨论解决这一个问题。后一问质疑的儿童自己动手,为大家作水位升高的实验,来巧妙地解答。这时,儿童的求知欲似乎得到了满足,其实不然。王老师为进一步激励儿童质疑问难作示范,又主动提出了“石子放到瓶里,瓶里的水为什么会升高呢?你遇到这种现象吗”的问题,孩子们讨论开了,很快得出了结论。儿童的思维和语言在质疑问难与运用知识、动手实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听课心得

    聆听了王老师的课,收获良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重“文”轻“语”,重“写”轻“说”的弊端。王老师克服了这种倾向,重视对儿童说话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把说话训练与语文的各项基本功训练综合起来进行。既训练学生认真地听,边听边想;又训练学生大胆地说,说的内容来自观察,观察了要思考。观察生活说话,就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的综合训练。说的训练又和读写训练紧密结合。为通过语言环境对形近字“渴”和“喝”进行辨析,用字义作为分化音、形相混的手段。学生在说话训练中运用了平时阅读中积累的词汇。王老师在教学中及早地把说和写联系起来,以利于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互相促进,统一发展。
  阅读教学以能力为主线,进行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王老师既重视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教学,又加强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训练、把观察、思维、理解、表达紧密地综合起来,在培养认识事物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丰富的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3:42:29 | 只看该作者
《乌鸦喝水》评课

听了毛老师任教的《乌鸦喝水》一课,使我受到很多的启发。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体会:

1、良好的开端。课始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后,毛老师就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一开放性的问题,一下子使学生放开了手脚,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即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又使学生有了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感觉不是老师在说教,而是自己在学习,从而在课始就营造了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气氛,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学习课文,学会思考,明白道理。同时又以学生提出的两大问题作为学习文本的两条主线,整堂课教学线索清晰。

2、生字新词教学扎实。大家都知道,低段生字词的教学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本课教学中,毛老师教学设计层层推进,读带拼音词、读去拼音词、读生字,循序渐进。教学形式多样,如,小老师领读、开单轨列车、双轨列车等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字兴趣。同时强调对形近字“渴”和“喝”进行辨析,把字义作为区分音、形相混的手段。课尾更注重了生字的书写指导,特别强调了书写姿势的纠正。

3、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落到实处。有对生字的教学,有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也有朗读训练。毛老师把字、词、句的理解与感情朗读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了,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读,在读中加深理解。更是在教学中设计了多处说句训练,如:“乌鸦(自言自语)地说:‘              。’乌鸦对(       )说:‘              。’乌鸦(     )地对(      )说:‘              。’”毛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有坡度性的语言训练,即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让学生跳一跳就能达到教学目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中有些细节的处理过于急躁。例如:让学生辨析形近字“渴”和“喝”时,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两字有什么不一样?而不要老师直接说,两字偏旁有什么不一样。多让学生有个思考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3:42:14 | 只看该作者
《乌鸦喝水》评课2  
  王老师的这一堂课上得既充满语文味,又富有情趣。老师于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引领着学生走入文本,走入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中,课上学生个个小手高举,小脸通红,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已被老师完全调动起来了。

一、识字教学,稳中求新

    关于识字教学,聪明的学生也能有模有样地说一些。这课生字不多,“乌”“鸦”这两个字连起来识记,乌鸦是一只鸟,所以“鸦”字是鸟字旁,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学生感觉非常有趣,记起来也就容易了。还有另一组形近字“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王老师引导学生,让孩子们自己思考,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喝、渴”的区别,“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二、抓关键词,引导理解感悟。

    王老师抓住课文的关键词,采用了“读读”、“说说”、“做做”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可以说这些教学活动是充分考虑到了一年级孩子好动、爱玩的特点。如:老师引导学生关注“到处”一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到处”一词,老师引导学生看图想象:乌鸦会怎么找呢?通过想象,让学生体会到了乌鸦找水的辛劳、以及找不到水的焦急心情。

    王老师还通过演示放石子,引导学生观察乌鸦是“一颗一颗”地把石子放入瓶子中的,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水是渐渐升高的,引导理解“渐渐”。再引导学生体会一下用嘴巴衔着石子一颗一颗放入瓶子的感受,学生由衷感叹:“乌鸦喝水真不容易呀”,从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王老师的这堂课立足于文本,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三、朗读指导层次化

    这堂课,王老师对课文的朗读指导体现了二个层次:读正确、读好听。读正确,王老师是通过逐节朗读、正音,把课文读正确的。读好听,王老师是通过抓重点词、关键词、演示法多种方法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听的。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故事情节曲折,乌鸦经历了找水,看见水,喝不到水,最后通过努力又喝到水这个过程,随着事情的变化,乌鸦的心情也是很不平静的,在朗读中,王老师还引导学生在体会乌鸦变化心情中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22: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