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2-3-6 13:32:03
|
只看该作者
《要下雨了》评课稿
《要下雨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课文中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一个枯燥的科学现象。文章用活泼、生动的语言例如:白兔与燕子、鱼、蚂蚁等小动物的对话,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受到启发,丰富了学生的知觉识面。邵老师在教授本节课时,采用了小组工作、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问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完成本节课后都能懂得动物的反常行为预知有大雨将来临的这个科学现象。在听完邵老师的这节课后,我认为这节课的最大优点在于: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一上课,邵老师就将本课需要完成的三个要求出示在黑板上,并且整节课围绕这三个要求进行训练。学生在本节课结束时不但掌握了生子,而且将课文中所介绍的这一自然现象了解的很透彻,甚至有的学生还能列举一些在生活中出现的例子。
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这一点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学生在学习生字时,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读课文,找生字,共同想出识记的办法,然后教师检查,效果不错;另一方面体现在朗读中,通过小组共同朗读和讨论,在老师不讲的情况下,能大体感知课文。
三、教师整节课教态和蔼可亲,生动自然。板书工整大方,可以看出深得学生喜爱,并且在无压之下,学生表现的更棒。
但是,美中不足,课中存在的几处小小的瑕疵想和邵老师切磋、探讨一下:
首先,我在听这一节课时感觉,整节课气氛虽然融洽,师生虽然很和谐,可是节构稍微有一些不严谨,与课堂无关的话太多,并且在完成某些任务时目标不太明确,例如写生字,老师先说自己写,想了一会,老师又说教写,让学生无所适从。
其次,小组活动稍有一点点不完美。
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学生并不是天生就会,需要教师全程的帮助和关注。在这一点上周老师做的不是太到位:课前并未设定小组,小组活动时教师在一边,并未给予关注,导致个别学生无所事事,脱离团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