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2-3-3 20:30:12
|
只看该作者
《活见鬼》教学反思
《活见鬼》是一篇文言文.文章主要讲了明代人们信神信鬼。就在这个年代,发生了一个故事:一个雨夜,一个人持伞独行,有个在檐下避雨的人钻到伞下一同走,也不说话,怀疑是鬼,走到桥上时,持伞人把另一个人推下了水,然后跑了,到早起做糕的人家里,说自己与到了鬼.过了一会儿,一个人浑身是淋淋的也跑了进来,说遇到鬼了.两个人都说遇到鬼了,但互相看看大笑起来.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否则会闹出笑话!教这篇文言文时,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教学中,重视对文言文整体感知。在读准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文中译文读懂课文,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此故事。然后结合人物的心理去理解人物的心情。“赴饮夜归者”因“久之,不语”而“疑为鬼”,随后“撩之,不值”而“愈益恐”,乃“奋力挤之桥下而趋”。这里作者用几个字就把“赴饮夜归者”心里发生的巨大变化淋漓尽致得刻画出来。由此,学生对人物的心理变化有了一定了解,为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打下基础,同时也达到理解整体课文的目的。
2、原文与译文对比,感受古代语言的优美。在学生初步了解每句文言文的意思后,我让学生试着翻译一下这篇短文的意思.翻译完后,再对照着下面的译文,看看自己的翻译有哪些好的方面,还有哪些不足.,感受古今语言的不同及古代语言的凝练和优美.
3、努力挖掘文言文的思想精髓。本文短小精悍,借小喻大,具有鲜明的训诫性、哲理性和讽刺性。是一篇非常好的“相信科学,反对迷信”文章。所以,课末我引导学生思考:(1)故事的结果怎样?(2)此时这两人明白了什么?会说些什么?通过这一问题,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答案丰富多样,让“不迷信有鬼,要相信科学”这一情感目标也水到渠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