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7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惊弓之鸟》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教案导学案板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13:55: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惊弓之鸟》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教案导学案板书
《惊弓之鸟》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叫——(生读题)《惊弓之鸟》
这“惊”——(生接)是害怕。对!这“弓”(生自由答)是弓箭、弓弦的意思。这“之”在这里是“的”的意思。
师:那么:“惊弓之鸟”的意思是——
生:害怕弓弦声的鸟。
生:被弓弦声吓怕了的鸟。
(在审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体会字词的含义,理解课题的意思)
师:同学已预习课文的生字,读读——(卡片认渎)
悲惨cɑn愈合yu 什么意思?(生答:伤好了!)
魏国嘣benɡ 注意后鼻音
孤单失群,失,什么意思?
生:离开,孤零零的,离开了大家。
师:示“更赢”。(读lei)
生:我记住”赢”是“亡、口、月、羊、凡”组成。
师:挺好。我们接着自己学。听清要求——
生:一边读,一边标上自然段的序号,在重要的值得研究的词句下做上“~~~~”在不理解的有疑问的词句下做上“——?”(板书,1.、2.~~~、——?)
这些都叫“读书记号”,其实,不少同学平时也已经在用了,是吗?好,我们开始自学。
生:(自学,做读书记号)
师:(巡查,边查边交流)几个自然段?
生:八个!
师:我看到不少“~~~~”,很少看到“——”?没有疑问!
生:我有疑问的!(指书)我觉得这样写不妥当!
生:我也有疑问的……
师:不错,能发现疑问的孩子就在钻研课文了2现在,我们就以第一句为例,谈谈你研究了哪个词?
生:我在“射箭能手”下面打上“~~~~~”。
生:(自由接话)我也是的,我也是的!
师:那么,有没有不理解的词,打上“?”的
生:(静场)
师:建议你们再仔细读读,看看有不明白的词语吗?
生:(再接,仍表示没有疑问)
师:那么,老师请教大家古时候的魏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吗?
生:(摇头)不知道。
师:有知道吗?(众都说不知道)那么,怎么不打上“?”呢?(生笑,并问,什么地方?)
师:古时候的魏国是现在山西一带。以后,可要认真读呀!好,我们接着往下研究”
(以一个学生可能疏忽的词作例子,不仅让学生学会用读书记号,而且促进形成认真钻研课文的习惯)
师:刚才你们打“~~~”的是哪个词?(生齐答,射箭能手)
师:第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话说明更赢是个“射箭能手”?读一读,用~~~表示。
生:(读,并做“~~~”记号)
师:请读:
生:“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生:(举手说)x x把“更赢指着大雁对魏王说。”也打上~~~,我认为没有必要吧?
师:你们认为呢?
生:(自由答)不该划!应准确I
师:对,我同意。应准确。谁来读读这句话,我想该读出更赢的气魄是吗?
生:我来试试:“大王!……”
师:怎么样?
生:还可以,但不是更赢,还是他自己!
师:我来试试?(范读)
生:(评价)很不错!
师:谢谢。你们再试试。(生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一起学习、交流,抓时契机进行引导,促进孩子提高。)
师:你们发现了没有?刚才我们读的哪句话中,有一个词是用错的!
生:(纷纷接上说)对啊,是“射!”
师:是啊!不用箭,怎么可以说是“射”?我们给他改!
生:(众)把“惊”改成“吓”。
师:那么拿起笔——(生纷纷拿笔欲改)
师:真改?是课文的错误?(一生悟,没错!是故意这样写的!”——不少人响应!)
师:好,我们别争,以理服人,改,要有理由,不改,也要有理由,请先讨论讨论。(生立即进入自由议论、热烈)
生A:不改!作者用“射”,自有他的道理,读下去自然会明白。
生B:不用改!这不是错误,而是有意这样安排的。
生C:不改!这是让我们带着问题读,越读,越有味道。
师:大家说得有道理,作者这么写,激起我们读者的兴趣,吸引我们往下学!
继续学!请找一找,课文中哪一个字置大雁于死地?
注意!把让大雁送命的字圈出来!(x设置一个“研究点”贴近学生最近发展的研究点,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让全体参与、全体投入。)
生:(纷纷将团好的课本递给老师看。)对吗?是吗?
师:(巡视,批改,给学生以肯定与否定的表示,对团错的学生示意再想想。……)
师:一齐说,哪个字:
生:“嘣”!
师:为什么“嘣”置大雁于死地!
生:(齐说,七嘴八舌地)“嘣一声响后,那只大雁忙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从半空中掉下来。”
师: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生:第四自然段?
师:对,我们好好地读一遍,行吗?
生:(较整齐地朗读了第四自然段)
师:不错!(打开投影)请大家仔细看。这幅图画的是课文第四段中哪一句话?
生:(立即看书,并主动动笔)
师:哪句话?
生:大雁忙往上飞……从半空中直掉下来。
师:“大雁忙往上飞”是什么原因?“直掉下来”又是什么原因?(生纷纷举手,但不是绝大多数)
师:不着急,还是请你从课文中划出来。(生又投入课文中)
生:“忙往上飞”是因为它心里害怕。
生:“直掉下来”是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掉下来了!
师:刚才同学们划的词句都在……
生:第八自然段。
生:第八自然段的最后两句。
师:对,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话。
生:“它一听到弦响,JLl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读得好!请大家看黑板,我们看看谁说得清楚……
我说第一句:因为这只惊弓之鸟听到“嘣”的一声,所以……
(生接上:心里害怕)  (板书嘣害怕)
生:因为它心里害怕,所以拼命往上飞。(板书往上飞)
生:因为拼命往上飞,所以伤口又裂开了。(板书裂开)
生: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就直掉下来。(板书直掉下来)
师:能用“因果句”分析这只惊弓之鸟吗?大家自己试着说说。
生:(经过准备后,一组同学一个接一个练习说话)
师:能变一种形式说吗?先说结果,再说原因——比如:大雁直掉下来,是因为伤口又裂开了……
生:能:能:(很自觉地投入先果后因的句式练习)
师:你们的思路很清楚!(打开投影,试动了一下)是活动的,谁能把它受惊后的活动演示一下?
生:(纷纷举手)我来!我来!
师:(x,来演示,大家仔细看!我们说“嘣”后你就表演,明白吗?)
生:(齐)嘣——演示的同学让“惊弓之鸟”忙往上飞,然后又让它“直掉下来”!
师:对不对?是这样吗?
生:(齐)对!
师:这个“忙”和“直”演示得特别好,是吗?
生:(笑)
(x无论是句式的练习,还是词义的演释,尽量都让孩子们在欢愉的气氛中进行,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在同伴的评价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
师:好了,大家都明白了,谁置大雁于死地?
生:“嘣”!
师:(指名)小A,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如果,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会“嘣”的一响,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生:小A(楞了一下,摇摇头)不会。
师:那么,这只惊弓之鸟怕的是更赢的“嘣”,而不是小A的“嘣”?(众楞了,又顿悟!)
生:(齐)不是!不是!它怕的就是“嘣”!
师:你们是说,不管淮拉弓,只要有“嘣”的声响,它就会怕:对吗?小A拉出“嘣”,他也会掉,是吗?
生:(响亮地)是!
师:(故作不解)那更赢有什么了不起,把大雁吓下来的本
事,谁都有,小A也有,更赢算得上射箭能手吗?
生:(纷纷发言:更赢有本事的,有本事的。)
师:更赢的本事是什么?你能用这个句式写话吗?
更赢的本事不是(    )而是(    )。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参考书上的第六段,完成练习六的第二题。其他同学按自己的想法写。
(x将作业设计成梯度形式,让各类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练习)
生:(作业)
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师:完成的,可以先读给大家听。
生:更赢的本事不是会拉弓,而是看出这是只嫁弓之鸟。
生:更赢的本事不是只会拉弓吓大雁,而是他能从雁鸣声中知道这是一只惊弓之鸟。
师:不错,谁再说说。
(继续巡视,继续讲评)
这“一眼识破”用得好,你读一下:
生:更赢的本事不是只会拉弓吓大雁,而是他能一眼识破这是一只惊弓之乌。
师:好吗:(众:好!)“这是一只”改成“那是一只”更妥,是吗?
生:对,因为大雁远在天上。
师:好,做完的同学自由交流,我们第一节课学到这里。
下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13:57:03 | 只看该作者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更羸并没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只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本事!”更羸笑笑说:“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13:56:57 | 只看该作者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以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13:56:51 | 只看该作者
1、课文中“惊弓之鸟”的“鸟”,指的是一只大雁。考虑到一些学生可能对大雁不太熟悉,老师可以适当准备一些有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去了解有关大雁的知识,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预习课文时,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词,“射箭能手”“信不过”“大吃一惊”“悲惨”“愈合”“孤单失群”等词语,可以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课文最后一段是更羸说的话,很具说理性,是本课的重点,要多读几遍。鼓励学生提出不懂问题,上课时和同学探讨。

  2、“惊弓之鸟”是个成语,含义比较深刻,教学时不要过早解释成语的意思,先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领会“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3、抓重点词句理解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观察和怎样做的。有些词语的理解可以采用扩展的方法。如,从理解“能手”到理解“射箭能手”,再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能手”是说有着某种专长而社会地位一般的人,“射箭能手”是说射箭的技艺不同一般且仅此而已,加上“有名”两字可看出更羸善射已是家喻户晓,以至下文说到魏王要他陪自己打猎,这样一步步地加深学生对更羸的了解。有些词语的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更羸并不取箭”这句话,通过一个“并”字,起到了转折和强调了“不取箭”的作用。还有,“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4、根据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要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材在这方面加强了训练。更羸无须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这种技艺非亲眼所见,谁人会信。因此,教材在更羸说这句话的旁边提出了“真有这样奇怪的事情吗?”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带着疑问阅读下去。课文中有许多地方值得进一步探究,如,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在一起打猎的人为什么没想到这个办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并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5、加强朗读指导。课文内容基本都是以更羸与魏王对话的形式出现的,课后练习也提出了“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要求,要引导好学生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注意体会人物的情绪变化。在练习朗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说说该怎样朗读,为什么这样朗读?从而领会有关词语的含义和说话人的内心思想活动。比如,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又如,“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可以看出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所以这句话应该用谦虚的语气来读。“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这里,理解更羸“笑笑”的意思是因为事情的发生全在他的意料之中。更羸只拉弓,就能射下大雁的事实着实令魏王“大吃一惊”。从“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的怀疑到“啊!”“真有这样的本事!”的惊讶,便很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引导学生注意把魏王“大吃一惊”的句子与前面对更羸的话表示怀疑的句子作比较,以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进而体会魏王对更羸的话感到“更加奇怪”的原因。课文最后更羸道破天机,应当说是作者有意安置的精妙之笔。在逐步对内容有更深理解的同时,再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加以评议,沟通从认识到理解的桥梁。

  6、要通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进行理解语言文字和正确思维方法的训练。可以先让学生弄清楚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使学生把更羸说的这段话读懂。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是这篇课文在写作上一个突出的特点,小至更羸对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课文后面学习伙伴以感叹的话语说:“更羸的判断真准确呀!”,这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后的真实感受,也是落实课程标准“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的一个表现,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讨论更羸的分析有没有道理,从课文的前后联系中可以发现,更羸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根据的,正确的,更羸的本事不在于能不用箭,只拉弓射下大雁,而是他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使学生体会到更羸比一般人高出一筹的是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并且果断地作出判断。要让学习伙伴的话成为全班同学共同的心声,从更羸正确的思想方法中受到启迪。

  7、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课文讲述的道理的基础上,可以回扣课题,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以及延伸的意义。联系日常生活,说说身边,以及在电视、电影或者读过的故事里所知道的类似的人。鼓励学生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8、本课在字音方面应注意:“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 gēng,不要读成 gèng。弦,读 xián,不要读成 xuán,笔画是8画。“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字形上要注意:“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


【参考资料】

〖惊弓之鸟〗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异常恐惧。出自《战国策·楚策论》。

〖更羸〗

  战国人,更,表示人的姓。

〖魏国〗

  战国时候的一个国家,在今河南北部、河北南部、陕西东部和山西南部,离现在有两千多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13:56:44 | 只看该作者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以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13:56:37 | 只看该作者
 本文通过记叙更赢不射箭就将一只受伤的大雁射下来的故事。说明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筋,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13:56:32 | 只看该作者
《惊弓之鸟》出自《战国策·楚策四》:“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吓之,魏王曰:‘然射色可至北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声,引而高飞,故疮损也。’”

  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战国末期天下诸侯联合抗击秦国。赵王派魏加去见楚国的春申君,对他说:“您是出征大将的人选了吗?”春申君说:“定下来了,我准备委任临武君为主将。”魏加说:“我年轻的时候喜欢射箭,我愿意用射箭的事来打个比方,可以吗?”春申君说:“当然可以。”于是,魏加就讲起了《惊弓之鸟》这个故事。讲完后说,如今临武君是个曾经被秦国打败的将领,他犹如惊弓之鸟,不可以委任他为抵抗秦军的主将。

  这样看来,这个故事不但要学习汲取更赢善于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还要明白惊弓之鸟的含意,会用这个成语来比喻。

  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有着很丰富的技巧和策略,好多名家都曾执教过。今天,我只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研读设想。我准备以第一句话的“有名的射箭能手”为切入点从四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可先理解“能手”接下去说说“射箭能手”和“有名的射箭能手”的意思,并说说表示射箭准的成语,(百发百中、箭无虚发、百步穿杨、一箭双雕)接着又把这些成语在句中加以运用,使其积累:

  因为更赢射箭(  ),所以说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第二个层面是用“更蠃的有名不仅表现在这些方面,还有更神的地方呢?引入下文阅读,得出“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把大雁射下来。”

  然后把阅读重点放在最后一段,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之后说说更羸在看到这些情景时是怎样想问题的。

  更羸看到(  ),想到(  )。

  如果这不是一只大雁,更羸也会这样想吗?

  这样的现象魏王他们看到了吗?它想到了吗?从哪儿可以看出?

  小结:由此看来,更羸真不但箭射得准,还有着丰富的经验。

  第三个层面:现在,给你弓,不给你箭,你能把大雁射下来吗?你怎么知道的?根据学和回答得出:

  听到弦响──害怕──拼命高飞──使了劲──伤口裂开──掉下来

  这样的鸟就叫惊弓之鸟,刚才故事里的临武君就像这只大雁一样,也可以说他是惊弓之鸟。类似这种情况的都可以叫它惊弓之鸟。在这方面还有类似的其他句子: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杯弓蛇影等。不过,我们可得从只鸟身上得到教训,不能因一点小事而惊怕的手足无措。

  小结:看来,更羸不但武艺精湛,满肚才学,还深知惊弓之鸟的心理,善于推理测,真是一个有名的射箭能手。

  第四个层面可抓住更赢的谦逊来学习。可以先问学生,现在你说更羸的本事大吗?可他自己却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这说明什么呢?

  现在,你知道了吗,一个本事大的人,要有名还要什么品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 11: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