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地理课教案《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12 20:4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多人在听说我是地理教师后说,“在中学学地理时的感觉那叫无奈、无趣。地理标本不让碰(学校穷,我家穷,都穷),台风、飓风又不能体验,连外地都不能去,加州的阳光更别奢望了!”的确,这些主观或客观的因素造成了本来非常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出现了前面所述的情形。

     在我校,设备与仪器都非常齐全,但仍然面临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如,外面的世界学生没有机会了解,抽象的东西没有仪器帮助理解,等等。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将地理课上得既生动有趣,又能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学生理解抽象立体的地理事物,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些都是我一直以来苦苦思索的问题。

     有的问题,也许有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它的存在,但解决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所以,在我意识到问题之后,并没有能力将问题即时解决。但是,我在教学中逐渐尝试渗透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对同样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逐渐在摸索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七年级一年的实践中,我取得一定的效果。在这里我选取了一个教学案例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在七年级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这堂课让我记忆深刻。

     在《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一节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了解“地球是球形”之前,先要了解古人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从错误的认识到真理的出现。

    由于地球形状的结论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常识,因此,很多同学对于古人的错误认识无法想象,也不能理解。讲台下,学生的眼神告诉我他们的疑惑。很多人在看书的过程中表情很严肃。我觉得简单的实例说服已经不起作用了。

    于是,我在课堂上给他们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即,准备一个地球仪,准备一张白纸,在白纸上拿针扎一个小孔。然后开始实验,我请一名同学到讲台前来,将纸放到距地球仪不远的地方,通过纸上的小孔观察看到的地球仪的形状,并得出结论。我的实验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参与。我最终选择了一位平时学习踏实但有些胆怯的同学,希望能给他一个锻炼的机会。

     我要求这名同学向其他同学介绍看到的情形,他说,他所看到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平面,根本不是球形。下面的同学一片哗然,有人开始偷偷议论,难道这个几千年来为人们熟知的结论是错误的?要不就是老师的实验有问题!

     看到学生很激动,我不慌不忙地说,”同学们,你们心中一定充满了疑惑。这就对了,科学家就是从最初的疑惑开始走向成功的,你们不仅要有疑惑,而且要主动思考。多想’为什么’。”

     然后我让同学们分析实验结论出现的原因,大家都很踊跃的发言:有同学说,是视力的影响,其他同学笑了;有的说,是距离的影响;还有的对我的实验提出疑问:认为实验应该进行修改,可以让一个同学站在一个球形物体上。这个同学的答案吸引了很多同学。他们积极地要求补充,支持他的同学说,这个球形物体越大越好。反对他的同学认为,他的想法无法实现:因为操作起来困难太大。最后站起来的同学非常自信,颇有小科学家的风范,他说:“我想原因应该是视野比较狭小,不能看到地球仪的全貌,只是看到地球仪的一个小部分,一个面。”这个同学说完之后,大家开始鼓掌,看来大部分同学们都很认可他的说法。但还有一些同学半信半疑。我对这个同学的回答进行肯定,并提出表扬,认为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同学。

     为了证实这个同学的观点,我继续进行了一个实验,我再次请上一名同学,这次我让他站在离地球仪比较远的地方,通过纸上的小孔看地球仪的形状,并向大家说明看到的情况,他很高兴地接受任务,观察完之后,他激动地说:“我看到的是地球仪的全部,我看到的不再是平面,而是球形!”

     掌声雷动,我觉得异常热烈。每个人的表情都告诉我,我们成功了,我们用自己简单的实验,证明了一个似乎只有科学家才能证明的结论。

     最后,我对实验进行总结,古人由于认识世界视野范围的狭小,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地是方的”,而眼界放宽之后,结论就显而易见了。现在我们可以很容易举出一些事例来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形。“你们能举出例子来吗?”

     同学们还沉浸在喜悦中,我趁热打铁,将问题抛给学生。将他们分成小组讨论,最后派一个代表汇总结论。这时的课堂已经成为沸腾的课堂,每个人都在热烈的讨论中,有的人已经争得面红耳赤了。几分钟后,我做了安静的手势。大家静了下来,小手举起了一片。

     有的组说:“远处来的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尾。”这个组的代表怕大家不理解,坚持要为大家做个实验。我满足了他的要求。只见他走到讲台上,拿起粉笔盒,放到地球仪上。然后,从容地对大家说:“你们看,粉笔盒就是船,现在在地球仪上航行。同学们注意观察,你是不是先看到它的上面,最后看到它的下面.”说完之后他开始沿着地球仪移动粉笔盒。当移动结束后,我带头鼓起了掌,我的喜悦难以形容。这才是真正受到启发,灵活应用啊!我很动情地对他们说“你们太棒了!”其他组的同学也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事例,非常生动活泼。课堂上不时传来开心的笑声,秩序却井然。

     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起,同学们都依依不舍。我知道,他们都在期待着下节课。

     在这节地理课上没有一个同学走神,每个人都全身心的投入,积极思考,勇于质疑。我很感动。因为没有升学的压力,能让全班同学都投入到地理课堂中,是无比可贵的。这一切,都是我所没有想到的,我想,如果我没有进行尝试,我永远都无法看到学生如此可爱的一面,更不会想到他们有这么大的潜力。于是,我开始反思,真正能调动学生的,只有设计巧妙的课堂以及能够让学生参与的课堂。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大量的科学证据与资料的照搬——也许,这样可以轻易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但却失去了学生。没有什么比自己证明结论更使学生记忆深刻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有很多的同学开始积极提出问题,并主动思考,甚至还有一些同学给我建议一些小的实验。我从他们身上不断地得到新的灵感,并在教学中应用。

     我把我的做法与反思发到网上,有几位老师给出评价及建议。他们认为方法新颖,设计巧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动起来。避免了有的课堂“形动而神不动”。有的老师说,着眼于思维的培养胜于知识的传授。知识是可以遗忘的,但思维是永恒的。还有的说法是,可以影响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等等。但有一位数学老师的想法很独到,他说:“如果不是由老师来进行‘引进’呢?如果能启发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矛盾’现象来激发那种追求真理的情趣呢?在现代社会,人们都已经知道‘地球是球形’这个常识的情况下,学生们还有什么有兴趣探究的呢?是不是应该找到新的“强刺激”来激发学生呢?”

     他的观点给了我一个启示,即,在结论已经显而易见的情况下,如何让学生有兴趣探究?这个问题为我以后的教学提了一个醒,帮助非常大。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一直关注这个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14: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