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2-2-12 19:27:57
|
只看该作者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方程》这单元的后续学习内容。它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一、经历找规律的初始阶段要“充分”。
以学生熟悉的用小棒摆三角形为思维起点,让学生摆10个三角形,并边摆边填写表格,其中就隐含着图形中的规律,学生有图可依、有表可据;要求他们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通过数图中小棒的根数和看表中数据的规律,均可得出摆10个三角形需要2l根小棒。这一环节看似简单操作,但学生的摆、填、数、看中有思考,是规律悟出的基础,我以为不应因满足于得出答案而过早地将具体的规律抽象化,这样的经历是不可或缺的。继而追问:如果要摆3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用上面的求法就困难了,怎么办?从而进一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导向深入探寻规律的活动中去。
二、经历找规律的生成阶段要“丰满”。
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时,我当即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放手让他们从不同角度探索不同的规律,要求把发现的三种规律不仅用算式具体地体现出来,而且结合图形对这些算式(规律)作出正确合理的几何解释。正因为如此,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索中呼之欲出了,且思维清晰而有条理,学生的回答将课堂引向了精彩,将全体学生的思考由感性引向了深刻、理性。
三、经历找规律的创新阶段要“深刻”。
本课教学中,我没有满足于使用教材,而是将课本中发现的用字母表示数,提出“如果用字母n表示摆三角形的个数,你能用发现的规律写出表示需要小棒根数的表达式吗?”的新要求。再次发挥表格数据具体的特点,协助学生根据数据间的对应关系写出三个含n的式子,使学生的思维又深入了一步。最后,通过沟通三个关系式的联系,选出形式最简捷的规律——“1+2n”,求出当n=30时,需要小棒根数为1+2×30=6l(根)。这样,学生就经历了抽象、概括、对比,选优的创新阶段,思维一波高于一波达到了顶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