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65|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年春下学期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设计全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17:1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总体思路
根据新课改要求,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性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三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5课,分为时代新貌、校园生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创造天地、艺术瑰宝六个单元,内容函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占较大比重,欣赏—评述有专题欣赏。
二`重难点
1重点:〈1〉用绘画和制作表现看到和想到的事物,培养爱传统文化爱家园的思想感情。
〈2〉通过制作学习立体构成,美化环境的知识。
〈3〉学习平面构成知识做到学以为用美化身活。
〈4〉学习简单的泥塑表现手法。
〈5〉学习简单的水墨画的表现极其。
2难点〈1〉培养学生细致耐心的操作态度,进一步提高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爱科学、热爱生命、爱自然、和爱家园的情感。
〈3〉了解平面和立体构成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三`教学情况分析
该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尤其绘画能力突出,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并有较强的欣赏能力。但有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是很好,特别有个别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不是很高,美术作业情况不理想。好的学生美术的审美观念比较强,美术技能水平比较高,特别有一部分学生已积累了初步的美术素养。
四`教学对策
1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的心境。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审美观。
3通过正确合理的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自己的长短处有明确的认识,从而更好的促进自己学习美术的方式。
4对班级中的优秀生积极培养,使他们加入美术校队更高的培养他们的技能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安排
单元  课题  学习领域  美术—人文内容  课时数
时代新貌  1椅子设计
2、民乐放光彩  设计应用
造型表现  椅子设计,设计意识    音乐生活,传统文化  2 校园生活  3、舞台美术设计1
4、小小果壳箱  综合探索
设计应用  综合实践,舞台美术
立体设计,环境保护  3
2
人与社会  5、中华扇子  欣赏评述  绘画表现文学素养  1
人与社会  6、亭子  造型表现  传统建筑,造型能力  1
人与社会  7、夸张的脸  造型表现  立体造型,夸张表现  2
人与社会  8、水墨人物画  造型表现  水墨人物,造型尝试  1
人与自然  9、齐白石笔下的蔬果  欣赏评述  学习大师,尝试表现  3
人与自然  10、映日荷花别样红  综合探索  综合实践,感受意境  1
人与自然  11、弯弯的小路  造型表现  透视原理,造型表现  3
        1
创造天地  12、奇妙的点彩画  同上  色彩知识创意生活
电彩技法,拓展表现  1
创造天地  13、装饰纹样  设计应用  图案知识,装饰技法  2
创造天地  14、做做陶艺  造型表现  造型能力,陶艺知识  3
艺术瑰宝  15、中国传世名作  欣赏评述  传世名作,热爱传统  1
        本册教学内容中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渐渐关系如下:“造型—表现”课内容安排一般为:欣赏------观察写生或记忆画--------制作或想象画;“设计、应用”课内容安排一般为欣赏--------分析-------局部设计---------整体设计。
   注: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条件作适当的调整。  

一、教学目标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中国的明清家具,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直观地了解中国明清家具的艺术风格特征。

2.通过对明清家具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特色栏目。当你打开每册教科书的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幅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之作。这个栏目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传统艺术日益受到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挑战,如何正确对待我国传统艺术,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热爱本国的优秀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是新世纪赋予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涉及相当广泛,就美术领域而言,有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民间艺术等等。本栏目通过撷取传统艺术中的精品,同时符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欣赏特点,使学生首先对这些优秀的作品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并能初步了解我国传统艺术的种类以及特征。在教材编写中,选用图片的原则是在兼顾内容的前提下,强调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把美术是视觉艺术的这一重要特征强化出来。在整册教科书中,视觉的印象被相当的强化了。

2.本栏目在内容安排上,小学阶段以我国工艺美术作品为主,中学阶段以绘画、雕塑、建筑为主。本册选取了中国明、清两朝的家具,有明朝的黄花梨南官帽椅、紫檀透雕花牙平头案和黄花梨琴桌、香几、方凳组合,清朝的填漆龙纹梅花式香几、勾云纹双幅雕花太师椅等。这些家具选料考究、雕刻精细、工艺绝伦,雍荣华贵,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家具的顶峰。在形态结构上,明清家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明式家具大体上造型简洁,刀工疏朗明快,造型、结构基本上有了一定的型制,给人一种“素面朝天”的自然美感。当时许多文人雅士都积极地参与了室内设计及家具造型的研究,促进了明代家具大幅度的发展,使得明代家具在继承宋代家具传统的基础上更加发扬光大,推陈出新。明代家具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明代家具的风格,装饰也是恰如其分,点缀其中,可谓“多一分则繁,少一分则寡”。这种简约风格一直延续到清初。

清代家具注重雕饰而自成一格。清式家具的装饰上采取了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是历代所不能比拟的,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就成为了清代家具的代名词。清代家具作坊多汇集于三大制作中心,以扬州为中心的苏作、以冀州(河北)为中心的京作、以惠州(广东)为主的广作。

三、教学建议

本栏目的内容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可适当进行引导和启发,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来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评述的欲望。学生学习本页内容可以在课堂上,也可在课后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新书下发的时机,提出诸如:这些是什么家具,你是否了解它们的造型特点等问题。也可以提出学生课后可以探究的问题,如:明清时期的家具种类有哪些?工艺特色是什么?建议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17:21:48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课 中国传世名作



一、教学目的

欣赏中国传世名作,通过对名作的欣赏、分析、评述,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美好感情。

2.重点、难点。

重点:在交流与评述中欣赏中国的传世名作,感受名作的艺术特点与魅力,了解名作的文化内涵。

难点:学生对作品欣赏感受的语言表述,及对作品时代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简单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情况。

(教师)教学课件的制作。

教学过程

1.引入学习,揭示课题。

(1)教师点击课件,在古典音乐声中播放书中的作品,请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这些名作属于什么艺术形式?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多媒体课件播放完每一幅作品后,出现所有作品排列的画面,并设置成点哪一幅画,哪一幅画即可放大展示的模式,然后请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明确作品的种类、题材、艺术表现形式、学生的艺术感觉等。

2.作品分析,艺术欣赏。

(1)教师引语:在中国的历史上,唐朝曾出现了一个繁荣盛世的局面,反映在艺术作品中,也出现了鲜明的特征,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你觉得哪几件作品是唐朝的,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击课件,出现四幅唐朝的作品,教师小结其主要艺术特点,并通过课件再展现几幅具有唐朝典型特点的艺术作品。

(2)作品研读,评述交流。

请学生仔细研读课本中的文字资料,并欣赏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好在哪里?仔细观察后又有哪些新的发现?

(3)分小组研读宋、元、五代、明的作品,并在各自的小组中进行汇报与交流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4)教师点击课件,出现知识连线题,如:

《捣练图》         风俗画   《墨葡萄图》       精湛的写生技巧      

《清明上河图》     脸型丰满,设色工丽      《写生珍禽图》     水墨大写意

3.引导体验,提高审美感受。

自由选择一幅画,用文字描述自己对这幅画的认识与感受。

4.交流感受,情感教育。

学生讲述自己的认识,主题可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与伟大”或“热爱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与艺术”。

5.课外拓展。

教师提供相关的网址,鼓励学生上网查询中国传世名作的情况。

6、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17:21:31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四课 做做陶艺



一、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我国制陶历史,对比感受古今中外陶艺不同的艺术特征;了解陶艺的工具材料及一般制作工序,熟悉陶艺成型的常规的四种简单技法,能掌握一种技法并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2.探究学习不同材质、造型的陶艺艺术及成型方法,培养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3.感受陶艺之美,培养对中国陶瓷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陶艺知识及简单技法,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难点:学习掌握一种技法并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袖套围裙。

(教师)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工作衣,课件(包括陶艺欣赏、制陶历史、材料工具、制作工序、成型技法),不同陶土若干,陶瓶、瓷碗、瓷杯、沙锅、紫砂壶等生活或艺术陶制实物。

教学过程

1.欣赏马家窑的彩陶作品,感受中国悠久制陶历史和古代陶艺作品之美,培养热爱中国传统陶艺,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出示《彩陶旋涡纹瓶》的旋涡纹,提问是什么纹样,象什么?

(2)课件趣味出示,突出对称的陶瓶造型:可先出示瓶的一半,让学生画出另一半,再课件出示完整的瓶的造型,最后添放入旋涡纹,整体欣赏。提问:花纹表示水纹,瓶可干什么用?

(3)欣赏更多马家窑彩陶,深入了解彩陶文化,提高审美,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优秀陶艺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

(1)提问:美丽的彩陶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感受土的材料,了解陶艺作品是土的艺术。

趣味游戏:触摸土,视觉感受土的不同色和质地,

(2)出示陶瓷实物,进行触摸、敲打、视觉等感受,区分陶瓷质地的不同。

(3)课件欣赏更多不同质地的陶土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是实用与艺术审美。激发制作兴趣。

3.了解陶艺制作的一般制作工序。  

(1)提问:陶艺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导入新知识。

(2)课件图示,讲解制作一般工序。

4.探究学习陶艺四种手工成型方法。

(1)让学生通过玩玩泥,提问:怎样团、挖、捏,搓,压?怎样组合成型?盘、拼等。

(2)欣赏感受不同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让学生分组探究成型方法。

(3)总结归纳,出示课件图示录像,教师演示、操作几种方法成型。

5.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选择一种合适的造型方法,集体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1)出示作业要求,选择泥条或泥片成型方法,激发共同创作愿望。

(2)比一比,看谁泥条搓得粗细均匀、长或泥片打得厚薄均匀成型。

(3)大家的泥条或泥片盘、搭起来,组成一件泥的作品,或泥条作品或泥片作品,教噢医师共同参与指导。

6.趣味展示学生共同制作作品,集体进行欣赏,共同评价。(可把有电的灯泡放入镂空的作品中进行展示)

7.总结,拓展学习:欣赏国外的现代陶艺作品,激发热爱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但也看到现代陶艺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17:21:2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三课 装饰纹样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装饰纹样的技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学习以花卉、动物等为题材设计一幅或多幅装饰纹样,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3.激发学生设计纹样的热情和兴趣,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单幅纹样(花卉或动物)的装饰设计。

难点:同题材不同形式的多幅装饰纹样的设计。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圆规、尺、绘画铅笔、纸。

(教师)范画、课件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引入。

(1)课件出示各种装饰纹样,提问:这些纹样给我们以怎样的美感?

(2)学生交流观摩装饰纹样后的感受。

(3)说说装饰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

(4)教师小结:装饰纹样是运用夸张、变形、概括和修饰等手法绘制而成的图形,它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人们称它为“经化装、打扮出来的图形”。

(5)出示课题:《装饰纹样》。

2.交流探讨。

(1)欣赏教材中大师的作品(毕加索的公牛系列作品)、范作(形的装饰变化作品)和同龄人的作品等。

(2)师生共同交流。

3.学生设计。

(1)教师演示形的装饰纹样创作方法。

(2)交流范作的特点,让学生提出从几个绘制手法更好的建议。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补充建议。

4.尝试创作。

(1)教师提出创作要求:设计单幅纹样作品或多幅同题材不同形式的作品,注意装饰手法的灵活运用,用、圆规、尺子,使你的图案更工整、漂亮。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课外延伸。

小结本课内容,并要求学生课外收集自己喜欢的装饰纹样的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常用的色彩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作(色彩的装饰变化作品)等。

教学过程

1.总结设计。

(1)评画:评一评前一节课完成的好、中、差三档水平的作业,师生共评。

(2)教师小结:指出普遍性作业存在的问题,表扬设计独特、美观的作业。

2.构思想法。

(1)欣赏学生收集的资料和教师的作品:请学生说说这些作品的色彩装饰特点和涂色的技巧。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4)学生介绍自己带的色彩画材料,以及准备创作哪种色调的装饰色彩的构思。

(5)指名学生介绍创作思路,师生评议并作适当的补充。

3.学生创作。

(1)提供创作意见:尽量考虑工具材料的特性,使作品完善;构图饱满,富有创意;给作品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2)教师巡视指导,共同合作。

4.拓展延伸。

(1)学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周围张贴作品,并填写教师发给学生的一张问卷调查表:

(2)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调查表进行自评和互评。

(3)课内小结。

(4)有兴趣的同学课外继续进行装饰纹样的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17:21:09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课 奇妙的点彩画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接触点彩画,知道点彩的绘画特点及简单技巧,并用点彩法创作一幅画。

2.通过思考、比较、欣赏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点彩画的画面效果,了解点彩画的原理。

3.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学习运用各种绘画手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表现以及创造的欲望。

二、重点、难点。

重点:充分利用色彩和不同的点法创作一幅点彩画。

难点: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创作相对完整的作品,丰富表现手段。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白纸等。

(教师)课件、学生范作、水粉画(以及其他绘画形式的作品)、广告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笔洗、抹布、白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作品:点彩派画家的代表作品、中国画作品、学生作品(蜡笔水彩或水粉风景)。谈话:你觉得这些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提示:在这里欣赏比较的作品数量和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点彩画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①仔细观察保罗?西涅克的作品《纳蒂布港》和修拉的《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这两幅作品在技法上和普通的水粉画有什么不同?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③你更喜欢哪幅画?(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各自的发现)

(3)学生汇报。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点彩画”。

(4)教师简单介绍“点彩派”的来历和艺术风格。

2.研究方法,师生互动。

(1)教师提问:“你们以前用画笔点过图形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点的?”

学生上台演示各种不同的单色点,教师讲解画笔的不同接触面可以点出不同大小形状的点。

(2)两种色点混合法:请学生随意用两种颜色的画笔进行点画,看看效果怎样?讨论什么样的两种颜色来点画才好看?

(3)多种色点混合: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和几个学生一起合作接力点彩画游戏,创作出一幅简单的作品,以此演示多种色点混合的整个过程。

提示: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练习中,建议把点画得稍大些,点与点之间挨得紧一点。鼓励学生大胆地随意点画,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体验表现。

出示课件,提供集体创作的建议:

(1)讨论表现的主题和色彩主色调。

(2)分工合作,组织点彩绘画活动。(4人小组合作进行)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在练习中提醒学生点彩的方法和技巧,注意色彩搭配恰当,才会有很强的表现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1)每一组把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自评、互评作品。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价,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表现色点的大小、色彩搭配是否恰当。②表现的内容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等。

5.小结谈话,课后拓展。

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学会了用色点作画,使丰富的点变成我们熟悉的形象。今后我们要更加关心身边的事物,展开丰富的联想,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画面。

6.学生课后收集“点彩画”的资料。

7、反思。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白纸等。

(教师)课件、范作、水彩画(或其他绘画形式的作品)、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笔洗、抹布、白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感受,启发谈话。

(1)交流收集的有关点彩画的资料。

(2)课件展示各种点彩画的作品,学生欣赏并体会点彩画的独特画面效果。

(3)教师总结:点彩派画家作画时,通常将纯粹的色彩用小点和块的方式彼此相邻近地排列在画布上,以求得比在画板上进行色调混合更明亮的效果。

(4)讨论:点彩派画家表现的作品主题有哪些?你最想表现什么主题?

2.学习讨论,激发创意。

(1)打开教科书第29页,讨论点彩画可以表现哪些内容,再一起看看同学的作品,提问:

①你最喜欢哪一幅画?准备给它取个什么题目?

②你认为哪幅点彩画特别好?为什么?

③你看了同龄人作品后,想完成一幅什么内容的画呢?

④色彩可以怎么表现?

(2)结合课件中的作品,深入探讨点彩画所表现的主题和方法。

3.构思主题,创作表现。

(1)提供表现主题,也可以随意创作表现。

(2)个人独立完成。

提示:本环节学生的练习时间应安排得长一些,提示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基础上应表现得更为丰富、更为完整,启发学生在点法和主题上另辟蹊径。

(3)教师巡视时及时鼓励能合理利用点的形状和颜色的作业,并向学生展示。

(4)作业整体完善: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调整?

5.讲述作业,集体评价。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趣味、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2)启发评价方法:可从内容、色彩、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3)活动过程:①讲述自己的作品。②4人小组讨论。③班级交流。

6.联系生活,欣赏拓展。

(1)总结本课内容。

(2)欣赏其他画家的点彩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17:20:53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课 弯弯的小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的方法画一条符合透视规律的小路。

2.在理解透视规律的基础上欣赏并评价美术作品。通过画路提高学生描绘写生的技能,逐步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难点:正确表现物体的前后透视关系。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白纸等。

(教师)课件,学生写生用的画板、夹子、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引入,新课学习。

(1)请学生欣赏教师带来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进行讨论:你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效果?教师出示课题:《弯弯的小路》。

(2)学生自主欣赏书中的三幅作品《情系故土》、《林中小路》和《在雪中行走》,思考:这些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小路通向远方的感觉的?

2.引导发现,感悟活动。

(1)教师带学生来到室外,欣赏周边景物。(花草、建筑物、人群及周围环境等)

教师引导:看了刚才老师带来的图片和录像资料,现在同学们再看看我们眼前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对比观察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学生们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教师小结:一样大的物体,近处看起来大,远处就看起来小了。一样宽的物体,近处看起来宽,远处看起来就窄了。一样大小的风筝,在地面上看上去很大,飞到半空中就变得很小了,而且飞得越高,就变得越小。

(3)让学生带着任务再次欣赏课件,讨论:近处的东西可以看到哪些细节?远处的东西又能看到些什么?近处的物体色彩怎样?远处的物体色彩又怎样?

(4)再次发现。让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怎么在绘画中表现近大远小的规律呢?(近处的景物画细致些,远处的物体表现得模糊些、概括些;近处的色彩明亮些,远处的色彩灰暗些、柔和些)

3.学生进行写生实践。

(1)作业要求:用线描的方法写生校园里一条由近到远的小路。

(2)学生分组进行写生活动,教师进行巡视辅导。

4.展示评价写生作品。

(1)学生自评、互评。在学生自评时,鼓励学生运用透视一词来描述同学的作品。

(2)教师进行有重点的点评。评价标准:看作品是否表现出小路的纵深感。

5.课后拓展延伸活动。

教师鼓励学生课后观察上学路上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找找路两边景物的大小和空间的变化。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工具、白纸等。

(教师)课件、学生写生用画板、夹子、范例等。

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讨论学习。

(1)课件演示:如何改变木桩使画面产生纵深感?学生进行操作游戏。教师小结:改变木桩的大小和间距,画面就产生了纵深感。

(2)游戏:连一连。出示一幢花园里的别墅,教师提供三种路面:①两条并排的直线。②两条呈梯形状排列的直线。③两条越来越往上面靠拢的曲线。请学生选择合适的路面并说明理由。

2.欣赏分析,探究学习。

(1)欣赏《林中小路》和《情系故土》,讨论画中在运用透视规律时,除了景物大小上的变化,色彩上有什么变化?是怎样的变化?

(2)教师小结:近处的色彩鲜艳、强烈,远处的色彩灰暗、朦胧。

(3)布置任务: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色彩写生一条弯弯的小路。你有什么建议要和同学进行交流吗?

3.分组活动,指导写生。

(1)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周边社区,选择适合写生的小路,安排学生分组观察。

(2)教师建议学生在写生时注意以下四点:

①认真观察,用选景框选取景物。一旦选定,不再移动。

②对照。选取景框内所看到实景,在纸上标出相应位置。如地平线、道路的透视线及树木、建筑物的方位、高度、面积。

③重点描绘。保留有代表性的衬托物,省略过繁景物,使画面简洁,主题突出。

④设色。依照景物色彩,用相近颜料上色。依据自己喜爱,用不同色调处理。

(3)学生进行写生,教师巡视辅导。

4.收拾整理,作品展评。

(1)教师指导学生收拾整理工具,归队回教室。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观赏评价。

5.小结活动,欣赏拓展。

教师用课件展示画家列维坦其他的油画作品,鼓励学生课后多观赏著名画家的写实作品,学习体会其中的绘画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17:20:39 | 只看该作者
第十课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欣赏与荷花有关的艺术作品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

2.用水墨画、纸雕等表现形式创作有意境的荷花作品,感受艺术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通过欣赏创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水墨画等多种形式表现荷花。

难点:能创作一幅有意境的荷花艺术作品。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关于荷花的各种资料等。(生活习性、种类特点、诗歌名句、象征意义)

(教师)关于荷花的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交流学习。

(1)游戏:用荷组词。

(2)游戏:说出与荷花有关的诗词或进行名句接龙。

(3)出示课题:《映日荷花别样红》。

(4)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互相学习。

(5)教师展示课件,介绍荷花的生活习性、种类特点等。

2.欣赏感受,探究学习。

(1)教师用课件展示不同艺术表现方法的荷花作品,学生欣赏。

(2)交流:从这些作品中你能感受荷花怎样的一种美?你能体会创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3)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分析、介绍其艺术风格和画面意境。通过书本上“小知识”和“小提示”,了解“意境”的相关知识。

(4)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荷花常常会成为文学与美术作品中的题材?

3.总结回顾,拓展学习。

(1)提问:通过今天的欣赏学习活动,你对荷花有什么新的认识?

(2)欣赏各种荷花的摄影作品,进一步感受荷花的独特韵味。

(3)填空题。

①荷花生长在(       ),花儿在(    )季盛开。②荷花的叶子像(            ),花瓣像(          ),花骨朵像(         )。③平时看到的荷花主要有(    )、(     )、(     )等。④最喜欢荷花的(                      )。

4.课后延伸,激励学习。

(1)教师请学生课后收集与荷花有关的各种美术作品。

(2)布置下节课的学习准备:带齐国画工具。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关于荷花的各种美术作品、中国画工具等。

(教师) 课件、中国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1.汇报交流,引入学习。

(1)请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荷花的美术作品,集体欣赏。

(2)教师出示各种用中国画形式表现的荷花作品,学生欣赏并交流体会。

2.探讨交流,研究学习。

(1)提问:什么是意境?这些绘画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2)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欣赏吴冠中的《荷塘》,分析其特别的用笔、用墨、用色方法。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画荷花的国画技法?学生介绍并进行演示,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和示范。

(4)启发:你想创作有怎样意境的荷花作品?

3.创作表现,实践学习。

(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用中国画的形式画一幅有意境的荷花作品。

(2)学生构思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4.展示评价,总结学习。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构思意图。

(2)同学评价,评价要点是:笔墨使用是否有特色,画面构图是否有意境。

(3)教师总结本课时的学习并布置下节课的工具准备:纸张、纸工、工具等。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纸张、常规的纸工工具等。

(教师)课件、纸工工具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感受,导入学习。

(1)教师用课件展示各种纸雕的荷花作品,学生欣赏并感受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2)出示课题:纸雕荷花。

2.交流探究,合作学习。

(1)教师提问:纸雕荷花的技法有哪些?你能看懂书中的步骤图吗?

(2)小组讨论并交流。

(3)小组派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适当的技法示范。

(5)小组分工: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荷花的纸雕作品。小组内成员分别承担以下任务:①制作莲蓬一人。②制作花瓣一人。③制作荷叶一人。④负责组装一人。

3.分工制作,实践学习。

(1)学生按要求分工进行设计制作。

(2)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并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4.展示评价,拓展学习。

(1)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2)教师用课件展示各种与荷花有关的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并鼓励学生课后进行荷花的剪纸创作实践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8 22: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